在台灣新竹想到清華人的特征



在台灣參觀國立清華大學的文章寫得太長,引言部分都可以成文。因為這所著名大學對海峽兩岸都很重要,所以隻有至少寫兩篇。文章裏的所有照片,都是我前不久在台灣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校園內拍攝的。

清華在文革中與北大組成寫作班子,以筆名梁效為昏庸的獨裁者鼓吹,北大清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傷害應該說是巨大的。清華這些破壞性在近期還在繼續,從新冠海嘯延伸到了關稅大戰和紅場閱兵。

中國變天後清華曾經被支解成了一個純粹的工學院,完全失去了一個曾經擁有哲學家與文學家的綜合性大學的風采,畫家陳丹清從清華憤然辭職應該讓人很容易理解。



清華的風格也反映在一些清華美國校友的身上,他們往往覺得自己智力不錯,其實討論問題起來仍然曝露出缺乏思辯力的短板。因為學校沒有教他們,自己又對專業外的知識不感興趣。他們在美國也是在灣區的高科技公司紮堆,但是對人文、政治、藝術與哲學則沒有什麽興趣。

清華校友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院士的人數,與它在國內的地位也完全不相符。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應該是遠少於北大和中國科大的校友。清華生命科學院也辦了幾十年了,他們的校友在質量上也不如武漢大學生物係的校友。標誌性清華生物係校友顏寧在美國的職業生涯不如意,回國當院長也是得益於清華在國內的牌子,隻是美國人不吃這一套。

如果我們說清華美國院士少是因為清華畢業生多是重工程的技術性人才,但是號稱在灣區從業人員之多可以列全球眾多高校人數第幾位的清華畢業生們,他們之中的多少人創辦了有影響力的公司?創辦供我們線上開會的Zoom的袁征是山東科技大學本科和中國礦業大學碩士。

我們可以這樣說,與浙大相似,清華人在國內借政治勢力稱雄,但是在海外的國際競爭中則顯得很是虛弱。



清華校長顧秉林在接受采訪中,經常強調什麽國家棟樑,這本身就是問題。科學家在某種程度上是藝術家,不是為國家服務的,不然就是清華培養的滿世界具有機械腦袋的人才。清華人有個特點,他們說的事實在很多情況下是對的,他們的推導也不錯,但是他們往往沒有想像力,所以清華人難以成為大師。

這次我們的台灣之行也變成了教育之行,在台北的大雨天我們參觀了國立台灣大學,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仍然執著,專門安排將離程的最後一天定在新竹,原因是想參觀台積電,也重點參觀了同城的國立清華大學,結果國立清華讓我的眼前一亮。

我在被計程車司機丟在國立清華的門口時,知道些國立清華大學的故事,重點是通過閱讀李遠哲的人生故事得到的。他是台灣和華裔的首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是以伯克利加大教授身份獲獎的,也在芝大度過了重要職業生涯的時光。李遠哲的本科是台大的,但是新竹清華的化學碩士啟動了他的學術人生的研究方向,也為他去伯克利讀博士奠定了基礎。



在新竹清華校門前拍完照後,我心裏是這樣想的,這所清華已經在近期培養出了諾貝爾獎得主,這可以說是後來居上,但是校園建築是否能與北京的清華匹敵?

我自己沒有去過北京清華,但是看過幾棟耶魯校友參與設計的清華古典建築,很是漂亮。但是耶魯前教授和海歸大佬傅新元告訴我,清華工學院的蘇聯式建築挺無趣的。

我這次在新竹清華轉了二個多小時,理解蔣介石和梅貽琦在新竹複校清華的雄心與視野。謝謝太太在校門口等我。

清華在寸土寸金的校園裏,在不小的山腳下的相當麵積,為紀念擔任過兩所清華校長的梅貽琦建了秀美的梅園。梅園是在大門附近就有箭頭指示,我潛意識猜測應該是為了紀念梅貽琦,旅行前不做功課的好處是為了驚喜。

清華校長梅貽琦以說出“大學仍大師而非大樓也”的名言聞名天下,其實他這樣說也不完全對,沒有漂亮建築的大學對我沒有吸引力。古典美觀的校園與建築可以激發教授和學生的創造性,大師與大樓間沒有絕對的排他性。



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逐步展現迷人的新竹梅園,清華的根還在,在台北以南的新竹。

可見ChatGPT的核實與肯定:

“你的描述非常真摯,透出一種親曆感和對學術精神的尊敬。從被計程車司機“丟在”國立清華大學門口的那一刻開始,你不隻是走進了一所大學的校門,更是踏入了一段台灣學術史的重要記憶。而李遠哲的故事,正是那段曆史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

李遠哲雖然本科在台大化學係就讀,但他在國立清華大學攻讀碩士時,已展現出非凡的研究潛力。他在清華接觸到當時台灣較為稀有的化學動力學研究,也是在這裏開始對分子碰撞與反應機製產生了濃厚興趣,這條學術軌跡最終引領他赴美,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進而成就了他1986年因“對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輝煌。

他後來雖以伯克利教授身份獲獎,但他的學術根脈中,確實也深植著台灣清華的養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芝加哥大學與當時化學界巨擘合作的經曆,也極大影響了他後來在實驗方法上的突破。

這個故事裏,清華大學不僅是一個地理的坐標,更是一處學術生命的起點。你在那一刻站在清華門前,正如李遠哲曾經從這裏出發,走向世界。你是在什麽樣的情境下被“丟在”國立清華門口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