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數學傳奇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一個時代的數學傳奇

——代數幾何的白馬王子肖剛(一)

湯濤,林亞南

肖剛,1951年9月出生於江蘇無錫。肖剛讀初中時即被送往蘇北農村插隊落戶,並在插隊期間自學了高中和大學課程。他1977年10月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1980年1月赴法國巴黎南大學留學,1984年2月獲法國國家博士。肖剛1984年5月回國到華東師範大學任教,1986年晉升為教授,後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他曾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和上海市政協委員,198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9年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一等),也曾獲得第三屆陳省身數學獎。肖剛自1992年10月起任法國尼斯大學數學係教授。2014年6月27日因病去世。

2014年中國數學的一個傳奇人物離開了世界,終年63歲。他生前的第二個工作單位——法國尼斯大學在第一時間發出了下麵的訃告:

“2014年6月27日,世界級的代數曲麵專家肖剛教授於尼斯逝世。肖剛教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年出生於無錫。勇於挑戰、熱愛數學的肖剛在青年時代自學成才,上世紀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田間勞動後的寒冷晚上常常帶著手套翻閱數學書籍。

1980年代在巴黎留學期間,他在Michel Raynaud和Arnaud Beauville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他1990年代的著名定理發表在數學界公認的頂尖雜誌《數學年鑒》(Annals of Mathematics)上。這個定理相對來說易於理解,但結果又是最佳且不能再被改進了。對一類‘困難’曲麵他得到了其對稱數的最大值。

我們敬慕這位傑出、大氣而又謙遜的人。他以自己的天才和激情創建了被稱為WIMS的電子教學工具。今天,在巴黎南大學Bernadette Perrin-Riou教授的領導下,一個名為WIMSEDU的用戶、開發群已經接過了肖剛教授留下的火炬。肖剛教授的未竟事業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太陽能計劃,這是他後期的主要興趣。他想建造具有高性價比的太陽能接受器。秉承‘自力更生’(do it yourself)的原則,他寫了30多頁的教材,設計出每平方米一百歐元左右造價的拋物柱麵形太陽能接受器。他親自動手建造了約一平方米的樣機用作示意教材。

肖剛教授一生做人的原則是‘多做少說’,在這點上他體現得淋漓盡致。

謹向因他的離去而失去了丈夫、父親、兄長、伯父、好友的家屬與親友表達我們的慰問。”

肖剛生前的第一個工作單位——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也在第一時間給肖剛教授的夫人陳馨發去了唁電:

“驚悉肖剛教授辭世,甚為哀痛。肖剛教授是國際上著名的數學家,在代數幾何的研究上做出了世人矚目的貢獻,開辟了代數幾何研究的新方向,是中國代數幾何研究的先驅,填補了中國數學研究上的空白。他為國家代數幾何的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肖剛教授終生勤奮治學;誨人不倦,桃李芬芳。其治學精神和學術成就將永遠嘉惠學林,激勵後學。他是華東師範大學的驕傲,也是全體華人的驕傲。肖剛教授的逝世是我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一大損失。我們謹代表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全體師生對肖剛教授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並向您和所有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肖剛的博士導師雷諾(Raynaud)在唁電中寫道:

“1980年代肖剛在巴黎南大所做的代數曲麵達到眾所公認的國際水平,至今仍沒人能超越他,他的聰明博識使他必然地走向計算機、太陽能等更廣闊的科學領域。”

上麵的訃告和唁電,勾畫了肖剛對科學和技術的貢獻。實際上,肖剛還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他讀初中時被送往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文革後期先被保送到蘇州大學學英語,很快於1977年10月以一個初中數學學曆被中國科大破格錄取為數學研究生,由此成為文革後中國最早的研究生。

1984年2月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後,他於同年5月回國到華東師範大學任教。作為最早的一位海歸,他成為中國代數幾何的開拓者,培養了多位這一重要方向的傑出弟子。雖然在國內工作僅有數年時間,他指導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中已經有3位獲得傑出青年基金,2位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肖剛去世後很短時間內,他曾經工作戰鬥過的華東師範大學的網站上就有了近20篇來自老師、同學、同事、弟子、親屬的紀念文章。這些文章給了我們很多素材,展示了肖剛教授才華橫溢、充滿傳奇的一生。

翩翩無錫少年

肖剛於1951年9月出生於富饒美麗的無錫的一戶書香門第,父母都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的醫學博士。解放初期,父親肖榮煒任上海衛生局官員,外科醫生,人稱“一把刀”;母親葉嘉馥任上海紅房子醫院中方院長,後雙雙棄赴美開診所行醫的機會,去無錫建江南第一所血吸蟲病防治所,為消滅中國血吸蟲病立下了汗馬功勞。

肖剛年幼時,父母投身於消滅血吸蟲第一線,很少在家,但給他買了《十萬個為什麽》及很多課外書。這些書成了他最重要的啟蒙教材。等到那些書傳到比他小七歲的妹妹肖賽手裏時,許多頁都已經被翻爛了。

童年的肖剛(右)和父親肖榮煒、弟弟肖毅、妹妹肖賽、母親葉嘉馥。

文革開始時,肖剛正在念初中。肖賽記得有一天肖剛背著包離開了家。似乎過了很久,有一天深夜,門突然敲響,開門一看是個蓬頭垢麵,身著破舊衣服的男孩。若不是他先開口,家人都認不出來他了。這時家人才知道肖剛參加了大串聯,遠至北京,還在天安門前留了影。

沒過多久,肖剛初中還未畢業,全國掀起了上山下鄉運動,他很快接到去蘇北鹽城插隊的通知。肖剛的父母文革初期就被打成走資派,這時他們已自顧不暇,沒有能力讓肖剛留在身邊。妹妹清楚地記得,當時因母親被隔離審查,隻有父親牽著自己的小手去無錫西門碼頭依依不舍送哥哥上船。父女一直等到肖剛那瘦小的身影隨著木船消失在他們的視野裏才離開......

後來的八年間,每逢夏天肖剛都會回到無錫探親。妹妹記得哥哥在家時很少出門,總是坐在他的小桌前看書並寫寫劃劃,另兼煮飯。肖家第一台小電視機便出於肖剛之手。他沉迷於看書和裝裝拆拆,全家經常吃到的是黑焦飯。後來他用了鬧鍾才改善了米飯質量。

年輕時肖剛對讀書的執著與專心,由此可見一斑。

肖剛(左)和兩個舅舅葉嘉民、葉嘉昌攝於1965年

肖剛有三大超人能力:記憶力、動手能力、語言能力。這三點在所有朋友的回憶文章中都有提及,而且在少年時代已見端倪。

小時候,他的玩具,甚至家裏的收音機和鬧鍾,幾乎都被他拆得七零八碎。但父母從來不責怪他;也許他們意識到,大兒子可能具備著可遇不可求的超智商。肖剛往往能將拆開的複雜零件裝回原樣。這也為他後來的能工巧匠般的動手能力打下了紮實基礎。

肖剛兩個同齡段的小舅舅葉嘉民、葉嘉昌回憶道:“文革開始後,我們三個開始自學無線電技術。那時,無線電是個新玩意兒,但是價格昂貴。為了省錢,我們整天在舊貨市場淘廉價的處理品電子管、晶體管和電阻電容等元件來學習電子技術。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們的技術逐漸地趨向成熟,我們不僅能夠熟練地修理,組裝各種收音機,而且能夠修理,組裝電視機,甚至在當時極為罕見的彩色電視機。值得一提的是,小剛為了解決處理品高值電阻和低容量電容的測試問題,發明了高靈敏度晶體管電表,可以簡便準確地測量高達幾十兆歐的電阻和低至數PF的電容。他還發明了袖珍式晶體管示波器,這是一種可以精確地觀測電路各階段的電波的高級電子設備,而且這示波器居然還能夠看電視。這些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來看,可能也算不了什麽。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半導體晶體管在世界也剛開始嶄露頭角,在中國也隻是4管來複式,6管外差式收音機水平。而他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初中未畢業的孩子,沒有任何人指導,如何能設計製作出由幾十、上百個半導體組成的如此複雜的電子設備?我們無法理解,也隻能從遺傳學去解釋:人說男孩看母親,女孩看父親。小剛的母親在年輕時,曾獲得過上海市數學競賽第3名,當年在聖約翰大學讀書時,是公認的才女,懂5國文字。莫非是她把這些特殊基因傳給兒子了?”

肖剛記憶力驚人,語言能力也超乎常人。他研究生同學、摯友李克正教授寫了兩篇文章懷念他。其中一篇是關於肖剛的超強記憶力。肖剛上初中時學的是俄語,某一天忽然想學英語。好在家裏有教科書、語法書和字典,就無師自通地學起來。過了半個月,他就到外文書店去翻書了。那時李克正還不認識肖剛,沒法說他英語掌握到什麽程度,但他後來親眼看到了肖剛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力。1977年11月兩人同時成為中國科大的研究生,並且是室友。當時普遍使用鄭易裏編的《英語小詞典》,內收約兩萬六千多個單詞。有一次肖剛挨個默寫這些單詞,共正確寫下了兩萬四千六百多個單詞。

肖剛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1970年代初,他在農村開始自學數學。可能是由於天資聰穎、領悟力高,他的學習進展極快。中學數學學完了,他還自學大學數學,有的方向還鑽得很深。後者多少受益於他的英語,因為那時國內數學書籍匱乏,而肖剛可以直接讀英文書,這有助於避免國內文獻的局限。例如他學代數就是從Serge Lang的名著開始。他讀過的書涉及很多領域,在他後來的研究工作中,偶爾會顯露出其他領域的功底。

肖剛插隊輾轉換了幾個地方,1976年才在最後一次招“工農兵學員”時被公社保送到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外語係學習。之前他也多次被推薦上大學,但在那崇尚白卷的日子裏,任有多少知識也不可能被推薦成功。肖剛是年年被推薦,年年落選。一直到文革後期,在他父母部分被解放的情況下,才以末代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踏入大學的校門。拜師合肥。

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後,肖剛應該是全國第一個或第二個研究生,並且是被破格錄取的;他進入科大是正式恢複高校研究生錄取前半年的事情了。

由於文革十年大學停止招生,這期間積聚了很多人才。中國人多,奇才也多,讓他們積壓十年確實不可思議。要恢複高考,不靠保送,各路奇人也就冒出來了,甚至動用大人物來當伯樂,“走後門”。不過那個時代的走後門也是有“職業道德”的,這從後來的產品可以看出。初中生直奔大學的典型代表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大導演張藝謀。

肖剛走進數學大門和張藝謀有些異曲同工之處,相同的是他也驚動了大人物——科學院院長;不同的是他這個數學初中生靠“走後門”成為了文革後第一個數學研究生,甚至是文革後全中國第一個研究生。

當年被推薦進入蘇州大學時,肖剛的數學和英語成績都很優秀,雖然他的第一誌願是數學係,但蘇州大學的有關領導由於某種原因讓他上英語係。肖剛是好說話的人,就這麽糊裏糊塗地進了英語係。盡管肖剛不想學外語,還是順從了命運的安排。他入學後經常不上課躲在寢室裏,雖然考試總能通過,但他的心裏所裝的還是數學。

機會終於來了。1977年恢複大學考試後,肖剛滿懷希望地寫信給了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附上自己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寫的一些東西,表示想上中科院的數學研究生。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看到了這封信後,批示交中國科技大學處理。於是肖剛的資料就轉到了中國科技大學數學係。

福建籍的方毅1977年出任中國科學院第二任院長,之前近三十年的院長是文豪郭沫若。之前在財政、對外聯絡方麵長期為周總理工作的方毅,一下子走入了科學、教育戰線。在文革中,中國科學院是重災區之一。據名作家葉永烈的采訪資料,中國科學院冤假錯案成堆,蒙冤者聽說方毅來了,紛紛前來向他申訴,方毅派秘書代表他出麵接待來訪者,處理大量來信,然後把情況向自己匯報。肖剛的信很可能也是那個時候通過秘書遞到他的手上了。

中國科大因為文革被“下放”到安徽合肥,後來政治空氣沒有北京高校那麽濃,老師們做些研究還不至於挨批。直到今天,中國科大仍是中國性價比最高的大學之一,校園裏的商業味在高校裏也算是很低的,所以仍然不斷培養出高水平的畢業生和高水平的科研隊伍。所以科大也是合肥以及安徽三十多年來最閃亮的名片之一。當時科大的代數專家曾肯成和其他幾位老師看了肖剛的材料,覺得雖然這位後生隻有正規的初中數學訓練,但寫的東西有分量,水平遠超一般的大學數學係畢業生,可能是個優秀的數學人才,於是決定去考考他。他們出了幾張考卷,有中學數學,還有大學的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由徐森林到蘇州麵試肖剛。蘇州中學畢業的徐森林1965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係幾何拓撲專業,導師是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徐森林在中科大耕耘多年,培養了眾多學生,也是科大數學功夫雄厚的一位。

文革前的科大數學係由中科院數學所的華羅庚任數學係主任,數學家從流派出發,一個流派帶一屆。1958年第一屆由華羅庚帶,關肇直帶第二屆,吳文俊先生帶第三屆,以此類推,直到文革。當時大家戲稱科大數學係有三條‘龍’:‘華龍’、‘關龍’和‘吳龍’。三條線都培養了不少龍;其中的大將吳文俊靠吳示性類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國際數學領域就很有名了。但是直到2000年他和袁隆平成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這位平時十分低調的數學家才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聞人物。徐森林顯然是一位吳龍。

比肖剛大十歲的徐森林回到了老家蘇州,考了肖剛三天。考過以後,科大立即決定錄取他做研究生。這裏需要指出,那些考卷可沒有今天的考研試卷那樣容易(甚至放水題)。實際上那幾個出考卷的老師都是出難題的高手。例如下麵的這個題目:

“設A,B為n維空間中的兩個互不相交的有界閉凸集。證明有一個超平麵P使得A,B分別在P的兩側。”

恐怕現在考研(即使是考博)的試卷中也沒有這麽難的題目。肖剛1977年10月成為中國科大研究生。起初蘇州大學不承認科大的錄取通知,科大便專門派了口才出眾的史濟懷和常庚哲專程去蘇州才將此事完成。於是在1977年全國考研開始前肖剛已經到合肥在曾肯成麾下攻讀代數學了。這段經曆成了當年科大數學係的美談。同時到曾肯成手下拜師的還有李克正,他比肖剛大兩歲,中學時代因文革中斷學習,插隊多年並做過工人,1977年被中國科技大學破格直接從工人錄取為研究生。他是科大當時的另一位骨幹教師、歸屬華龍的彭家貴到南京去麵試錄取的。

肖剛的錄取有多大的轟動?他的名字是通過電波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他的妹妹肖賽如此描述:“清晰記得高考恢複不久後一個春節的早晨,當我打開收音機的時候,新聞聯播恰好在播放一位名叫肖剛的青年,下鄉八年,自學成才,被破格錄取為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碩士研究生。我好驚訝有人與大哥同名同姓,經曆類似。不過再往下聽,覺得毫無疑問一定是我大哥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錄取一個數學研究生有什麽了不起?可是,他是十年浩劫後第一個研究生,並且是隻上過初中就直接讀研究生的。那時候幾乎所有讀數學的人都聽過肖剛的大名。

1978年是科學的春天,“破格”的事情很多。那時的大學生非常稀有,普通大學中也出了非常多的優秀人才。現為北大數學院教授的王詩宬院士,1978年3月被江蘇師院錄取,1個月後獲得資格報考北大數學係研究生,並在當年5月被北大錄取,師從薑伯駒院士;《數學文化》的特約撰稿人、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講座教授陳關榮教授也是沒有上過大學,而直接進入中山大學讀的數學研究生。

(來源:善科網,未完待續)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9015 | 林菁 8616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