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不是個案,她隻是那個最不怕曝光的。這個社會,最荒誕的事情,不是她怎麽飛得這麽高,而是我們隻能在底下仰望——無能為力,還被教導要“理解”。
好的工作崗位靠的是——母嬰傳播、血緣關係、性。至於公平?隻留給“天真者”的幻覺; 努力?留給“沒有背景”的傻子。
五一節吃瓜——董小姐驚豔出圈
大家好啊,我是德先生。五一勞動節,你在躺平,董小姐在升天。剛剛過去的假期,本是勞動人民喘口氣的日子,結果一記“醫療驚雷”劈下來,把全網砸得外焦裏嫩——一位從未學醫的經濟學小姐姐,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協和醫院的“未來之星”。
這瓜的主角名叫董襲瑩,27歲,光環無數:中日友好醫院規培生、協和醫學院“4+4”項目博士、醫學指南第一作者、醫學論文主編,甚至還是“33周胎兒的母親”——她的孩子被指為醫院副主任醫師肖飛所贈,隨同“事業升職雙保險”一起打包。
經濟學跨界神醫
董小姐本科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下屬的一個社區大學,學的是經濟學,離醫學八百裏開外。可誰說經濟學不能開刀?協和醫學院的“4+4”項目給了她翅膀,直接跳級成了“醫學博士”。
四年不學解剖,不碰臨床,不做住培,不打雜,論文三十頁,但是頭銜滿天飛。
“規培”是個傳說,“人設”才是真金
按照規定,規培醫生不能做四級手術。但董小姐不一樣,她能。在一場需要主治以上資格才能操作的高風險手術中,董小姐堂而皇之地走上台操刀。
實在不行,還有肖主任親自捧場。在手術室內,護士一個眼神不對,肖主任拍桌子護妻:“你敢瞪她?給我道歉!”接著,帶著董小姐直接離開,留下患者在手術台上躺了40分鍾。有“權力”當護身符,規培生也能當“主刀俠”。
醫學體製的“高端玩家”
普通人學醫十年,才能摸到手術刀; 董小姐四年經濟學,八年搭配劇情線; 普通人寫論文掉頭發,她用模板加AI; 普通人規培三年走不完,她繞過一切直登雲端。
協和醫學院的“4+4”項目,本是為跨學科人才設計,結果成了“身份通道”。學術不學術不重要,姓什麽、嫁誰、跟誰親近,才重要。她不是醫生,是開了特權金手指的“劇本女主”。
看病不看你,看你的背後
普通人擔心,這樣的人當醫生,會不會耽誤病人?你真是想多了。董小姐可不是來給你看病的,她是來當你的醫生的上司的。
你排幾個小時隊見不到醫生,她坐在樓上品紅酒。她一生的使命,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掌控規培醫生的命運。
監督機製去哪了?
她的職稱誰批的?手術誰審批的?論文誰審核的?“醫學奇才”怎麽一路綠燈?沒人知道,也沒人管,也不會追責。我們有監督機製?有。但隻針對平民百姓。上頭的事,不問;背景的事,不查;該刪的刪,該封的封。董小姐的博士論文頁麵已經“404”,這是技術問題?錯,這是“處理意見”。
一地雞毛,但沒人掃。媒體報了、網民罵了、單位查了——結果?大概率是:不了了之。
董小姐,不是個例
董小姐不是個案,她隻是那個最不怕曝光的。她沒有違背規則,她隻是站在了規則的縫隙裏。這個社會,最荒誕的事情,不是她怎麽飛得這麽高,而是我們隻能在底下仰望,卻無能為力。
這年頭,好崗位靠什麽?不是考試成績; 不是臨床經驗; 不是論文發表。是——母嬰傳播、血緣關係、性。至於公平?隻留給“天真者”的幻覺; 努力?留給“沒有背景”的傻子。
作者:德先生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