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城市的故事看美國失去製造業的幾十年

從一個城市的故事看美國失去製造業的幾十年

匹茲堡以前是美國鋼鐵重鎮。在阿裏甘尼河匯入俄亥俄河的河口,連綿不斷的鋼鐵廠鋪開長七英裏,鐵路並排有十幾條之多。

七十年代受到日本韓國廉價勞力衝擊,鋼鐵廠紛紛關門,工人大量失業。因為鋼鐵廠的關閉,與之相關的生意也大受影響。據統計當地一共失去12萬製造業的工作,人口也減少了一半。那些沒有走的人有很長時間比較悲慘,收入減少了1/2甚至2/3,不得不打三份工來維持生活。

匹茲堡在美國諸多傳統工業城市裏,經濟恢複得還是比較好的。你現在去那裏,已經看不到什麽過去鋼鐵工業的跡象了,河邊的廠房已經拆掉重新開發,生態環境也大為改善。

匹茲堡的經濟現在是靠服務業來支撐,那失去的十二萬製造業工作已經為大體相同數目的服務業來代替,主要靠大學,健康醫療業,以及商業服務。

美國很多其他傳統工業城市也是走的這條路,但是很多不能像匹茲堡一樣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於是就爛下去,城市空洞化犯罪上升,陷入負循環更沒人願意投資了。

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這些服務業,大學,醫院,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發錢形態的消費,終究誰來出呢。美國經濟越來越依賴各級政府開支,這個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行為,幾十年下來也已經影響到人的思維方式和政治理念。這個國家潛移默化地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

武勝 發表評論於
“靠政府發錢”會是將來普遍的形態,不僅是製造業,服務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減少。一個Amazon就讓很多商店開不下去。AI會影響更多的工作。
Melee 發表評論於
鋼鐵廠是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就這樣人工成本都幹不過東南亞國家,懷疑是環保的問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