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什麽不在美國和中國退休?

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我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從故事裏我們可以得到感慨,共鳴,力量。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鄭麗青是一位出生於中國合肥的50後,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1988年隨丈夫來到美國。她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年多年,離開美國之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有兩個兒子。在美國生活了多年後她有些厭倦了,最初是打算去中國退休,2018年她和丈夫來到了上海。在上海經曆三年疫情,生活了5年後發現中國也不是退休的好地方。她在視頻裏講了她為什麽不在美國和中國退休?

下麵的內容來自鄭女士的視頻,以鄭女士的第一人稱講述。

美國的問題

我首先來講一下美國,美國的醫療是費用很高昂的。美國的HMO也是很麻煩,HMO的限製還是很多的,必須使用該計劃網絡中的醫療專業人員,負責你的醫療保健需求。你還要自己付在達到deductible之前費用。

美國第二個問題是美國的地稅太高了 ,對於我們這種退休的人來說 負擔太重。再加上你的房屋保險,有的房子還要付HOA ,加在一起一個月要花一兩千。這些錢在很多國家都能夠都夠一個人的生活了。

美國的交通也是問題,就是到哪去都要開車 。老了以後 你去買個菜, 你去拿個藥,看個病 全部要上高速。隨著年齡的增加開車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 最後你就開不了車。

中國的問題

在我回中國居住之前覺得中國應該不錯,因為不需要預約你就可以到醫院去直接找醫生 。看完醫生以後下樓就做檢查 , 或者(如果)你需要拿藥就在就在隔壁拿藥。一條龍服務應該的很不錯的 。

但是我發現醫生、醫院也都是在搞創收 。為了創收不需要的檢查你都要去做,一個發燒都要你去抽血化驗。不問青紅皂白就送去做CT,我這60多年第一次做CT就是在中國那次。做完CT就吊瓶,掉完瓶又開了一大堆藥。

我記得我媽媽前幾年去世的時候 醫院也是非常離譜。她最後住在醫院兩個多月,我和我弟弟一直在忙上忙下。住院到第10天的時候醫院就要你出院 , 我們說現在她已經很嚴重為什麽要出院,醫院醫生說你出院再入院,我問為什麽出院再入院?後來我發現貓膩,你出院再入院,你就要做全身檢查,就是一大筆費用。我弟弟就弄了七八次這個出院入院。

我在想那我們如果要是老了在中國住院, 我們孩子又不在身邊誰來幫我們這樣折騰?

在那地方你經曆一下才能夠知道,特別我們在疫情期間看到了很多怪象 。我們隔壁朋友的爸爸感染了,當時在國內幾乎每一個老人幾乎都感染了,都是非常危險 。

他們家認識人,他爸爸就加塞加到6個人的前麵,那個病房隻有一個床位了,後麵的6個就死了他爸爸就活了。

本來我對中國可能還有一點幻想,經曆了疫情,每天都要讓你去做核酸檢測,如果一旦有一個人是陽性了馬上就把你隔離,全小區整個樓都封掉了。說封閉就封閉,你沒辦法看病,如果你要有心髒病怎麽辦?

然後就是一下子開放了,沒有任何預警。很多人退燒藥都買不到。當時上海有一項政策65歲以上的人可以吃輝瑞的藥。我們就到了社區醫院去想去領一點這個藥,醫生連他頭都不抬,醫院已經人滿為患, 根本拿不到藥。當時我發燒39度多,後來我們就才知道這些藥全部都給領導和有關係的人。最後我們拿到了輝瑞的藥,還是因為以我丈夫專家的身份。

詳細內容請看視頻

ytwadk 發表評論於
有沒有想想很近的將來出現無人駕駛車輛或者全自動輔助駕駛,就完全可以解決駕車問題,即使去了西班牙,他們也要麵臨語言問題,英語在西班牙並不普及,特別是在看病時,尤其是住院在時,目前還沒有一個即時翻譯的耳機,也許未來會出現,解決兩種不同語言的同聲傳譯。

無論如何回中共國養老都不是好主意,一個在國外享受一輩子人權的人突然回到一個根本沒有人權的社會,而且重關係,重金錢輕親情的社會,你不會習慣,去台灣呆上幾個月都比回中共國強,更何況未來中共能否能執政,社會是否會動蕩都是個問題。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西班牙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她在視頻裏講了她為什麽不在美國和中國退休】
她最後決定在哪國退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