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個係列,我想晚些時候再寫,可今日教會看到的一幕,我不得不提前動筆,實在是太多話想說了。
我和先生每個周日,都會去離家很近的教堂禮拜,幾年來如一日,很少中斷。我們一般都是末排就坐,前排從來是一位已有銀發的西人女士,估計是單身。我們的關係已是,可以互相分享家人情況的程度。今天她沒來。
坐在她的位置上的,是一對西人母子,不確定文化背景,波多黎各?之前似乎沒有見到過。這也正常,教會人來人往。大致過了不久,他們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乃至不適。我今天穿了高跟鞋,目測媽媽的身高,估計有一米七。他的兒子和她長得很像,個子也有媽媽的一般高。他們近鄰而坐,媽媽的手臂常常緊緊地挽著兒子,間或,兒子也會回摟著媽媽。整個禮拜時間,他們常常交頭接耳,尤其是媽媽。到後來,我真的感覺很不適了,手機上寫了一行字,告訴先生。
回家路上,我和先生聊到各自感受。他說,的確不正常,這位媽媽看兒子的眼神都不對。這種關係,感覺都有亂倫的可能。我的先生一般來說,沒有我的敏感和直覺。他能這麽說,可見我的感受不虛。
先生說,這是人家的事情。是的,我們自然會閉嘴不語。但因為我是做青少年心理工作的,我對此尤其敏感和在意。因為這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非常不利啊!
從青少年的成長來看,進入青春期後,他們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希望和父母心理上、情感上,乃至身體上,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希望尋找自我,不再順從和聽從,所謂的權威,所謂的教導。作為父母,一定要給於孩子二次成長的機會,心理、生理、情感,等各個方麵,都要尊重少年的獨立意誌和存在。這個非常重要。但太多父母,或因為自己的認知,或因為自我的需要,或因為自身的童年創傷,或因為孩子幼年時,自己的缺位,他們在孩子的青春期,該體麵退出的時候,太多的投入,結果悲劇可謂是一籮筐。以後有機會,我會慢慢寫。
記得我小兒進入青春期後,也有很多明顯的行為變化。記得七年級?新學年開學,他答應我們開車送他去學校,但說,不要拍照;不要搖下車窗說,我愛你…..這是正常的青春期孩子的反應,他們希望告別曾經的親密,自己去探求這個世界。
但孩子的正常行為,很不為一些父母,尤其是母親接受。這個是值得注意和反思的。原因或有多種,但我想指出的是,孩子不是來滿足父母情感需要的。我常對我的父母客戶說,你們有責任,去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但孩子沒有義務,去滿足父母的情感需要。父母的情感需要,應該有配偶之間彼此滿足。否則,都會衍生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帶到成年子女的婚姻和情感生活裏。
比如,我有一個成年客戶,他每周都需要和母親通話至少一次。他甚至會告訴母親,他和愛人的性生活體驗。我自然不會責怪我的客戶,從他的角度出發,他有一個很智慧的母親,可以在各類事宜上,做他最耐心的聽眾,也會給他最好的意見。我自然也不會去責怪他的母親,她一定是做對了很多事情,令她成年的孩子,能對她如此信任。
隻是,為人父母有無想過,這樣的關係健康嗎?它會對成年的子女帶去更多的利,還是弊?
這個話題其實很大的,我今天這篇隻想落到一個點,即,父母需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要分階段。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需要保持情感邊界;孩子進入成年期後,更是要及時退出。如果退不出,不管是父親對女兒,或是母親對兒子,都會產生非常負麵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你的孩子情感上永遠獨立不了。
而我最最擔心的,是情感的錯位。本來應該給配偶彼此的感情,給了自己已是青春期,或是成年的子女。可是,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情人啊!
今年春季,我的診所屋簷,來了一對鳥兒做窩。我親眼目睹,它們是如何輪崗,晝夜陪伴孵育,那兩顆鳥蛋。我也親眼目睹,它們是如何對待,剛剛養育了兩周的鳥寶寶。我很感慨,連動物都知道,什麽時候該得體退出,而我們人類,為何久久離兒女不去?
我養育了兩個,有一定年齡跨度的成年孩子。我也同時是一位,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工作的專業人士。我會陸續分享自己,或成功或失敗的心得,願對你我有幫助。
親子之道(1)-- 孩子不是我們的“情人”
Oasisflying (2025-08-17 09:07:39) 評論 (5)本來這個係列,我想晚些時候再寫,可今日教會看到的一幕,我不得不提前動筆,實在是太多話想說了。
我和先生每個周日,都會去離家很近的教堂禮拜,幾年來如一日,很少中斷。我們一般都是末排就坐,前排從來是一位已有銀發的西人女士,估計是單身。我們的關係已是,可以互相分享家人情況的程度。今天她沒來。
坐在她的位置上的,是一對西人母子,不確定文化背景,波多黎各?之前似乎沒有見到過。這也正常,教會人來人往。大致過了不久,他們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乃至不適。我今天穿了高跟鞋,目測媽媽的身高,估計有一米七。他的兒子和她長得很像,個子也有媽媽的一般高。他們近鄰而坐,媽媽的手臂常常緊緊地挽著兒子,間或,兒子也會回摟著媽媽。整個禮拜時間,他們常常交頭接耳,尤其是媽媽。到後來,我真的感覺很不適了,手機上寫了一行字,告訴先生。
回家路上,我和先生聊到各自感受。他說,的確不正常,這位媽媽看兒子的眼神都不對。這種關係,感覺都有亂倫的可能。我的先生一般來說,沒有我的敏感和直覺。他能這麽說,可見我的感受不虛。
先生說,這是人家的事情。是的,我們自然會閉嘴不語。但因為我是做青少年心理工作的,我對此尤其敏感和在意。因為這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非常不利啊!
從青少年的成長來看,進入青春期後,他們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希望和父母心理上、情感上,乃至身體上,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希望尋找自我,不再順從和聽從,所謂的權威,所謂的教導。作為父母,一定要給於孩子二次成長的機會,心理、生理、情感,等各個方麵,都要尊重少年的獨立意誌和存在。這個非常重要。但太多父母,或因為自己的認知,或因為自我的需要,或因為自身的童年創傷,或因為孩子幼年時,自己的缺位,他們在孩子的青春期,該體麵退出的時候,太多的投入,結果悲劇可謂是一籮筐。以後有機會,我會慢慢寫。
記得我小兒進入青春期後,也有很多明顯的行為變化。記得七年級?新學年開學,他答應我們開車送他去學校,但說,不要拍照;不要搖下車窗說,我愛你…..這是正常的青春期孩子的反應,他們希望告別曾經的親密,自己去探求這個世界。
但孩子的正常行為,很不為一些父母,尤其是母親接受。這個是值得注意和反思的。原因或有多種,但我想指出的是,孩子不是來滿足父母情感需要的。我常對我的父母客戶說,你們有責任,去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但孩子沒有義務,去滿足父母的情感需要。父母的情感需要,應該有配偶之間彼此滿足。否則,都會衍生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帶到成年子女的婚姻和情感生活裏。
比如,我有一個成年客戶,他每周都需要和母親通話至少一次。他甚至會告訴母親,他和愛人的性生活體驗。我自然不會責怪我的客戶,從他的角度出發,他有一個很智慧的母親,可以在各類事宜上,做他最耐心的聽眾,也會給他最好的意見。我自然也不會去責怪他的母親,她一定是做對了很多事情,令她成年的孩子,能對她如此信任。
隻是,為人父母有無想過,這樣的關係健康嗎?它會對成年的子女帶去更多的利,還是弊?
這個話題其實很大的,我今天這篇隻想落到一個點,即,父母需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也要分階段。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需要保持情感邊界;孩子進入成年期後,更是要及時退出。如果退不出,不管是父親對女兒,或是母親對兒子,都會產生非常負麵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你的孩子情感上永遠獨立不了。
而我最最擔心的,是情感的錯位。本來應該給配偶彼此的感情,給了自己已是青春期,或是成年的子女。可是,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情人啊!
今年春季,我的診所屋簷,來了一對鳥兒做窩。我親眼目睹,它們是如何輪崗,晝夜陪伴孵育,那兩顆鳥蛋。我也親眼目睹,它們是如何對待,剛剛養育了兩周的鳥寶寶。我很感慨,連動物都知道,什麽時候該得體退出,而我們人類,為何久久離兒女不去?
我養育了兩個,有一定年齡跨度的成年孩子。我也同時是一位,從事多年青少年心理工作的專業人士。我會陸續分享自己,或成功或失敗的心得,願對你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