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回國 紀念抗戰,兩個人的悲劇。。。(圖)

做真實的自己,在小天地裏馳騁。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八十年前的 1945 年 7–8 月,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與抗日戰爭和世界格局變化密切相關:

  • 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布:美、英、中共同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遭“迅速而徹底的毀滅”。

  • 8月6日 — 廣島遭原子彈轟炸(“Little Boy”),人類首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

  • 8月9日 — 長崎原子彈轟炸(“Fat Man”),造成巨大平民傷亡;同日,蘇聯對日宣戰並出兵東北。

  • 8月15日 — 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 8月15日 — V-J Day(對日勝利日),標誌著二戰亞洲戰場的結束。

原來看過一部美國政府在二戰期間製作的宣傳片《我們為何而戰:中國之戰》(Why We Fight: The Battle of China),作為戰爭時期的官方影片,雖然帶有強烈的政治宣傳色彩,但影片對中國抗戰的正義性和必要性給予了充分肯定,明確表達了美國對中國的同情和支持,呼籲美國人民團結一致,支援中國抵抗日本侵略。

而電影的片頭和片尾曲,正是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旋律——那首激勵無數中華兒女奮起抗爭的《義勇軍進行曲》。百萬莊大俠讓人熱血沸騰《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的紀念文中也提到了它。這首歌最初誕生於1935年抗日題材電影《風雲兒女》,作為其主題曲傳唱開來。

今年春天回國,我們在上海楊浦區辦事,偶然經過長陽路與大連路交匯處,意外發現一片寬闊的公共綠地。這片占地2.7萬平方米的地方,竟是“國歌紀念廣場”——一個並不為大眾熟知的曆史地標。王人美、談瑛、顧夢鶴領銜主演的《風雲兒女》就是在這裏拍攝的,而《義勇軍進行曲》也是從這裏傳遍中華大地,成為民族覺醒的號角。





在紀念廣場北側的下沉式廣場內,坐落著國歌展示館。與大多數“紅色旅遊景點”類似,這裏除偶有團體參觀外,幾乎沒有散客。展館不需預約,免費開放,甚至連常見的身份證查驗程序也省去。



廣場與紀念館本身顯然是上海市及楊浦區政府的大手筆之作,投資之巨可見一斑,儼然又是一個“不計成本”的政績工程。



在那裏我們重新回顧了這首歌曲的誕生與流傳。徜徉在陳列室中,仿佛穿越回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撇開它作為政治象征的身份,這首歌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抗戰的集體記憶,一種超越時代的精神圖騰與文化印記。心中不禁湧起深深的敬意與感慨。

提到《義勇軍進行曲》,自然繞不開它的兩位主要創作者:田漢與聶耳。盡管他們的名字廣為人知,人生結局卻鮮有人深究,實在令人唏噓。



田漢,生於1898年,湖南長沙縣一個農民家中。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在上海創辦南國社拍攝電影、南國藝術學院,從事戲劇和電影創作。在1932年成為上海文藝界的中共地下黨員。



聶耳,生於1912年,雲南玉溪人。他自幼愛好音樂,演奏多種樂器。1931年,到上海入明月歌舞團,後任首席小提琴手,並從事音樂創作。1933年,經田漢介紹秘密加入中共。



《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背景可追溯至“九一八”事變之後,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民眾的抗日呼聲愈發高漲。具有左翼背景的電通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二部影片《風雲兒女》,由田漢擔任劇本和主題曲歌詞的創作。彼時,國民政府對戲劇和電影的審查製度相對寬鬆,官方幹預不多,與今日中宣部對影視作品的嚴格審查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就在田漢寫完歌詞後不久,由於中共在上海的地下組織被民國政府偵破,他隨即被捕。聶耳尚未來得及為歌詞譜曲,便離滬赴日。1935年4月下旬,這首歌曲在東京完成定稿,聶耳將樂譜寄回電通影片公司。

聶耳最初為這首歌曲取名《進行曲》,而電通影片公司的投資人之一、民國將軍朱慶瀾則將其更名為《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5月初,電通公司首次將該曲灌製成唱片並對外發行,自此傳唱全國,激勵無數民眾的抗戰意誌。



1935年5月,電影《風雲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隆重上映。影片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一經問世,便借助廣播、電台和唱片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抗戰時期最為廣泛傳唱的激昂戰歌。在國民政府軍中,這首歌亦廣為流行,曾被譽為國軍第五軍200師的軍歌。







令人唏噓的是,作曲者聶耳終其一生卻從未親眼見到《義勇軍進行曲》被演奏或傳唱的盛況。1935年7月17日,他出國不足半年,便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他短暫生命中最後的作品。更令人扼腕的是,這位以音樂為利劍、激勵同胞奮起抗日的青年,最終竟客死在侵略國的國土之上,命運的諷刺令人深思,也讓人倍添哀痛。

1949年9月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政協籌備會發出征集新國歌的啟事。馬敘倫提議暫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獲得與會代表一致通過。這一決定,不僅凸顯了該曲廣泛的民族認同感,也體現出中共將其納入“抗日中流砥柱”敘事體係的政治考量。

作為詞作者的田漢,來京後曾出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局長、藝術事業管理局局長等要職,仕途似乎春風得意、前途無量。

然而,命運卻向他亮出了殘酷的另一麵。1966年“文革”爆發,田漢被打成“叛徒”、“反黨分子”,在群眾大會上遭受批鬥與毒打,後被關押於秦城監獄。1968年田漢因糖尿病、尿毒症及冠心病得不到治療,含冤去世,孤獨長眠,無親屬相伴,其子甚至不敢認領骨灰。他的一生,最終滿是沉痛與悲劇。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義勇軍進行曲》在外交場合隻能奏曲而不得唱詞,成為世界國歌史上的一大“奇跡”。直到1982年12月,田漢獲得平反,全國人大才正式確認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本質上,《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激勵全民抗戰的歌曲。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話語體係中對二戰的貢獻被係統性低估。然而,無論從戰略意義、資源投入,還是持久抗戰的角度看,中國都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支柱。



盡管當時中國國力孱弱,軍力遠遜於已邁入機械化時代的日本,但中華民國政府和全國民眾始終堅守抗戰立場,忍辱負重,誓不妥協。憑借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民族長城,使日本深陷戰爭泥沼,並最終保障中國以戰勝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林。

但小時候我們學曆史時,教科書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角色評價普遍是貶低乃至否定的。書中稱蔣介石對日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戰態度消極,軍隊腐敗無能,戰鬥力薄弱,往往不戰而潰;甚至指責他暗中投敵賣國,借抗戰之名中飽私囊,袖手旁觀,直到勝利在望才“下山摘桃子”,其根本目的隻是保存實力,為戰後內戰做準備。這種敘述,更多地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而非基於客觀、全麵的曆史事實與理性分析。

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雖有戰果,但整體戰力及戰區影響有限。然而《中國共產黨簡史》仍宣稱“中共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卻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巨大投入與犧牲輕描淡寫,甚至扭曲史實,試圖抹除其應有的曆史地位。正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於宣傳,使美國對他們在抗戰中起的作用產生了名不副實的印象。中共確有貢獻,但國軍的作用勝過他們一百倍。”



《義勇軍進行曲》以及其他抗戰歌曲極大鼓舞了民族精神,喚醒了民族自信,堅定了全民抗戰的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無疑是二戰期間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藝術作品之一,其曆史地位,注定銘刻於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

另外,大家聽過這首慶祝中國抗戰勝利的歌曲《恭喜恭喜》嗎? 也很有紀念意義。



最近看見文學城不少朋友都在撰文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年前,戰火停息,硝煙散盡,和平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這不僅是對戰爭的告別,更是正義、良知、團結與人性攜手贏得的勝利。那一刻的榮光,已深深鐫刻在人類文明的長卷中。值此二戰勝利八十周年,讓我們肅然回望,銘記先烈的犧牲與奉獻,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讓和平之花永遠盛開人間。

遠遠的霧 發表評論於
回國一趟,信息爆棚。圖文並茂,文采卓絕。去過很多次上海,從未細致看過這個城市。謝謝菲爾大師分享。學習了!
山裏人家168 發表評論於
"正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於宣傳,使美國對他們在抗戰中起的作用產生了名不副實的印象。中共確有貢獻,但國軍的作用勝過他們一百倍。”+1. 我們以前看的電影,說的都是抗戰勝利是黨的功勞,國民黨是下山摘桃子。
伽子羅衿 發表評論於
讚好文,擲地有聲!倆位的創作與悲劇及時代背景,真是讓人為之感慨萬千。
Hong_429 發表評論於
菲兒才女呀,文章好棒,謝謝分享!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哇塞,謝謝水星兄精彩分享,你對這些曆史了如指掌,辛苦碼這麽多字,完全可以單成一篇文章了,讚!:)

我也讀過關於潘漢年與日偽勾結的故事。 “七分發展進步勢力,二分對付頑固派,一分抗日”雖然沒有正式的文件,但有證人。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說:“當時的日本人知道,他們的主要敵人是蔣介石而不是毛澤東,對抗他們的主力是國軍而不是共軍,日本在盟軍的打擊下被迫投降,是向國民政府而不是向中共。國軍與日軍大會戰二十餘次、較大戰鬥近五萬次、付出近500萬將士的鮮血、斃傷俘日軍近200萬;正是國軍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才換來了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的地位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華裔曆史學家餘英時說:“八年抗戰中,國軍付出的血肉代價遠超中共武裝,後者雖宣傳有功,但實際影響有限。”“真正要恢複曆史的本來麵貌,就要讓曆史回歸事實,而不是被勝利者的政治宣傳所操控。”

再次感謝水星兄臨帖,點評。
la-vie 發表評論於
謝謝菲兒好介紹。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2024年9月1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標準演奏曲譜和官方錄音版本。 國歌法規定,國歌不得用於或變相用於商標、商業廣告;不得在私人喪事活動等不適宜的場合使用,不得作為公共場所的背景音樂等。 有人評論說國歌標準演奏法說是維護國家尊嚴,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為了防範國歌在大規模的社會動亂中被演奏和歌唱。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幑寧' 的評論 : 多謝幑寧鼓勵!

“聶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現在日本還有紀念他的一個地方(公園?)”,幑寧說得對,聶耳在鵠沼海岸遊泳時溺水身亡。因他之緣,藤澤市與聶耳故鄉昆明市結為友好城市。藤澤市有一座聶耳紀念碑。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馮墟' 的評論 : 當年的中國並不渴望戰爭,但日本沒有給中國選擇的餘地,和平便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寒墨' 的評論 : 多謝鼓勵,支持,謬讚,咱們一起紀念抗戰勝利!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哈哈哈,水星兄隨便坐!:)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梧桐之丘' 的評論 : 多謝梧桐兄支持!:)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地中海阿明' 的評論 : “菲兒老師就是‘一代才女’啊!不當影視製片人真是太可惜了。酷!”,哈哈哈,阿明老師太會開我玩笑了!:)

讚你的攝影和好文。期待你的新帖!
何必在意 發表評論於
菲兒總能把正能量從你的博文中傳遞出來。後人所知的曆史都是從前人們的記錄中認識學習到的,難免帶有一些主觀意識的加入,希望真相不會永遠被掩蓋,總有一天會被撥亂反正。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大讚美菲兒的抗戰勝利紀念雄文!寫得太好了,客觀公正!第一次知道,原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曾經是國軍的軍歌。聶耳英年早逝,很遺憾,田漢文革時還遭遇迫害,令人唏噓。

《恭喜恭喜》這首歌,我一直以為是過年時,大家祝賀新年的歌曲,原來是慶祝抗戰勝利的歌。謝謝美菲兒好文分享!今天815,美菲兒有心了!周末愉快。
plum59 發表評論於
八路軍新四軍對抗日影響巨大,但主要是在後來的銀幕上。
麥姐 發表評論於
讚菲兒曆史大帖!“但小時候我們學曆史時,教科書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角色評價普遍是貶低乃至否定的。”我們都是這麽學曆史的,艾瑪,“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可以任人扭曲。
聶耳英年早逝,如果活到六十年代,也必定和田漢的命運一樣,這麽說,老天也算眷顧他,沒有遭罪。田漢的悲慘命運是那個匪夷所思年代一批人命運的縮影。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我以前也不知道聶耳23歲就死了,還是溺水。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歌詞被改過,我現在一唱就把新舊歌詞混在一起,搞不清了:)
中國現在又抗日高潮了,直接針對日本人。就像我搞不清國歌歌詞的版本,國人也搞不清曆史和現實的區別。
世界在我心中 發表評論於
學習了這篇大作,了解了兩個人的命運。
水沫 發表評論於
謝謝菲兒介紹,牢記曆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
百萬莊大俠 發表評論於
這首(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曆史背景,作者所遭到的經曆,包括這首歌曲在抗戰中的作用,菲兒都娓娓道來,描寫敘述的真實細膩,點讚!
藍山清風 發表評論於
值此二戰勝利八十周年之際,菲兒的雄文讓我們重溫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全民抗戰史,讀罷讓人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任何對國民政府曆史地位的否定,對真實曆史的蓄意篡改,都是對為國捐軀英烈們的不尊重。謝謝菲兒的嘔心之作,其精神令人感佩!不要將真實的曆史湮滅在曆史的長河,這是我們共同的曆史責任。祝菲兒周末愉快!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遛個彎' 的評論 : 江南的地主富農許多都是幹莊稼活的好把式,說他們勤勞致富一點都不為過,隻是時運不濟,再過了二三十年包產到戶先富起來的不就是重走了一遍前輩的老路:)
遛個彎 發表評論於
菲兒的曆史好文。
在大陸時被洗腦,以為抗日戰爭是共產黨打的,蔣介石不抵抗軟弱無能。來美後看了《一寸河山一寸血》連續劇,才知道大戰,主要戰場都是國民黨在打,校官將軍死傷無數。共產黨宣傳的“平型關大捷”實際上是改編成國民黨的八路軍在國民黨組織下打的一個小仗,偷襲了日軍的後勤大隊。看大陸自己拍的抗日電影,共軍就是打個冷槍,端個炮樓,挖地道,埋地雷而已。可國軍打上海保衛戰,徐州會戰,長沙保衛戰等等,死傷以萬計。

一直宣傳地富反壞右是人民的敵人,是壞蛋。去鄉下一生活,才發現貧下中農占據要位,霸淩貪汙偷懶,地主富農則老老實實幹活,尚有莊稼人的本分。
都扭曲了。
mayflower98 發表評論於
多謝菲兒好文分享,學到新的曆史知識了。
borisg 發表評論於
中學的時候用的是華國鋒時代填的詞。有一次學校唱國歌,我們這個班級事先約好了唱田漢的詞,老師們流出眼淚來。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田漢在四條漢子中排名靠前,文革時被掛上反共老手的牌子
water_color 發表評論於
《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寫得很好,學習了!
曉青 發表評論於
希望世界和平!不論怎樣戰爭受害的都是百姓。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剛讀完菲兒親的上一篇,這裏已經起高樓了,坐樓梯上先,一會來讀
音來小提琴 發表評論於
菲兒知識淵博,文筆精彩。在菲兒這裏總是能大大地漲知識。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讚菲兒洋洋灑灑大文。田漢倒黴還因為被魯迅罵“四條漢子”之一。當年有一部電影《聶耳》,趙丹主演,其中有創作《義勇軍進行曲》一段,趙丹極盡其表演才能。
憂國憂民一屁民 發表評論於
”然而《中國共產黨簡史》仍宣稱“中共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卻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巨大投入與犧牲輕描淡寫,甚至扭曲史實,試圖抹除其應有的曆史地位。正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於宣傳,使美國對他們在抗戰中起的作用產生了名不副實的印象。中共確有貢獻,但國軍的作用勝過他們一百倍。”

+1000!
全球戰略 發表評論於
菲爾儂好!圖,文,影並茂,謝謝曆史科普!國歌竟然源自老家,以前根本不知,還以為來自東北,慚愧!台灣的史書精準總結了龔君在抗戰中的表現:遊而不擊。
鴿哨 發表評論於
衷心感謝菲兒老師好文,學習了!
goingplace 發表評論於
我們被小時候的曆史教科書洗腦了,可悲!
侃-侃 發表評論於
因為下令進行平型關戰鬥而付出犧牲的林副總在提高政治覺悟後終於總結出“筆杆子、槍杆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鞏固政權也要靠這兩杆子。”

憑借謊言和暴力成功的路徑依賴是不容易去除的,可以預見幾周後依舊是一場比誰臉皮厚、曬誰拳頭大的雞血表演。
joycewu12 發表評論於
重溫曆史,謝謝分享!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江油事件中抗議者們夜間與手持防暴盾牌的警察對峙時唱著國歌,國歌很快也不能唱了。
海邊紅樹 發表評論於
菲兒好文,謝謝詳細介紹《義勇軍進行曲》產生的過程。每次來讀文都會有收獲,菲兒不但廚藝甚佳,而且曆史知識等方麵也很豐富。特別心痛那些為國無私奉獻青春和生命的人,有些死在了戰場上,最不公平的是,是那些帶著“莫須有”罪名,含冤死去。。。欣賞了,平安是福。
Tina_芬蘭 發表評論於
同意菲兒的觀點,中共確有貢獻,但作用有限,國軍才是抗戰取得勝利的核心力量。曆史不容篡改。

田漢與林維中育有一女田瑪麗(又名田野),田野嫁給了演員張輝,在老版電影“家”中扮演三少爺覺慧的就是張輝,他和王丹鳳扮演的鳴鳳在影片中是一對壁人,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那版電影的陣容堪稱豪華,魏鶴齡、孫道臨、黃宗英、王丹鳳、張瑞芳個個光彩照人,後來者再演不出那種韻味了。
杭州阿立 發表評論於
令人唏噓。謝菲兒介紹!
若敏 發表評論於
謝謝菲兒好文分享!還原曆史
GoneWithWind2 發表評論於
這個叫展示館,怪不得沒查到,也沒去過呢。服了搞曆史的搞政治的人,想怎麽編就怎麽編。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直到1982年12月,田漢獲得平反,全國人大才正式確認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真是沒想到呢。田漢在文革中的遭遇讓人唏噓啊。菲兒文字理性求實,卻也凝重有力,讚!
yuntai 發表評論於
點讚菲兒應時紀念好文!明天就是抗戰勝利紀念日。菲兒講到了《我們為何而戰》我最近在微信看到過,是個係列片,從中國古代文明一直講到抗戰全過程以及美國如何幫助中國抗戰,非常詳細,也很客觀,頭尾貫穿《義勇軍進行曲》。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菲兒好文!義勇軍進行曲的整個歌曲作詞作曲來龍去脈,今天我才算是徹底搞清楚了,謝謝菲兒。我小學上音樂課的時候就聽老師說聶耳是遊泳淹死的,但是不知道他還從來沒有聽過自己親自譜寫的這首歌曲,太遺憾了。1978年華國鋒當政的時候,這首歌的歌詞曾經進行了全麵的修改,但是唱起來很不激昂,最後不得已又改回去了。
“小時候我們學曆史時,教科書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角色評價普遍是貶低乃至否定的。書中稱蔣介石對日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戰態度消極,軍隊腐敗無能,戰鬥力薄弱,往往不戰而潰;甚至指責他暗中投敵賣國,借抗戰之名中飽私囊,袖手旁觀,直到勝利在望才“下山摘桃子”,其根本目的隻是保存實力,為戰後內戰做準備。這種敘述,更多地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而非基於客觀、全麵的曆史事實與理性分析。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雖有戰果,但整體戰力及戰區影響有限。然而《中國共產黨簡史》仍宣稱“中共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卻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巨大投入與犧牲輕描淡寫,甚至扭曲史實,試圖抹除其應有的曆史地位。正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於宣傳,使美國對他們在抗戰中起的作用產生了名不副實的印象。中共確有貢獻,但國軍的作用勝過他們一百倍。” 菲兒這段話說的實在是太好了,太精辟了。事實上,這個宣傳與實際完全是相反的。老毛對林彪打平型關戰役,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非常不滿意,嚴厲斥責,說不符合721方針,即“七分發展進步勢力,二分對付頑固派,一分抗日”。隨即派遣潘漢年去南京通過李士群的引薦會見汪精衛,與日本軍隊達成協議,互不攻擊。共軍停止騷擾鐵路線,日本人也隨即停止了報複百團大戰之後對華北地區農村進行的三光政策,撤出部隊進攻南方國軍。從1942年到1945年,共軍與日軍之間幾乎沒有接觸,忙著在延安整風,延安沒有也沒有遭到日本飛機轟炸。此期間,八路軍和新四軍完成了從保存實力到快速擴張的轉變,兵力幾乎翻倍,根據地人口和麵積都達到抗戰中的頂峰。建國後為了滅口,1955年老毛把潘漢年關了起來一直到1977年去世。誰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一目了然。
幑寧 發表評論於
菲兒厲害,大帖連連。原來《風雲兒女》是在“國歌紀念廣場”拍攝的,以後有機會去看看。聶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現在日本還有紀念他的一個地方(公園?)。謝謝菲兒好文分享!
馮墟 發表評論於
當代還是要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
寒墨 發表評論於
菲兒天地最近筆耕不輟,發表的文章涉及方方麵麵,足見你的知識麵非常的寬。讀你的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收獲。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讀了一半忘了坐沙發,趕緊先來坐板凳。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然而《中國共產黨簡史》仍宣稱“中共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卻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巨大投入與犧牲輕描淡寫,甚至扭曲史實,試圖抹除其應有的曆史地位。正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於宣傳,使美國對他們在抗戰中起的作用產生了名不副實的印象。中共確有貢獻,但國軍的作用勝過他們一百倍。”
十分中肯!
地中海阿明 發表評論於
菲兒老師就是‘一代才女’啊!不當影視製片人真是太可惜了。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