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馬殺犬於道

我的小舅舅有個好朋友是著名作家劉恒。劉恒的作品很多改變成了影視劇:《本命年》《菊豆》;而《秋菊打官司》《集結號》和《金陵十三釵》等也是他改寫的劇本。 

小舅舅和劉恒先是同學,後成戰友。 兩人是同批入伍的特種兵, 當年在國防部的機要部門搞偵聽。入伍的時候小舅舅13歲,劉恒15歲。 真正是共同成長的朋友加兄弟。

劉恒的父母是從北京郊區進城的工人。 他小時候在農村的姥爺家裏度過了很多童年的時光。他的姥爺是村裏唯一個常年訂閱《人民文學》的人。 劉恒曾經說過小時候讀這些舊雜誌,躺在姥爺家的炕上看窗外天上的雲各種姿態,極速變換飄過,遐想。

我沒出國的時候,小舅舅常帶他到家裏來。他有一個響亮的本名,冠軍。我小時候因為小舅舅的關係,開始還叫他冠軍叔叔。 小舅舅說,他的第一篇作品《小石磨》發在《北京文學》雜誌上, 是講紅軍長征中一個炊事員的故事。

我是80年代才讀劉恒的作品的。 他退伍進了《北京文學》當見習編輯。 然後成了正式編輯, 陸續發表了很多作品。我上大學和出國後每次回國都讓小舅舅約他見麵,每次都能得到他簽字的書。 

劉恒大出名是他的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之後,特別是1990年代和張藝謀的合作。2004年他成了《北京文學》的主編。那之後他的作品就少了。

劉恒從不誇誇其談, 話很少但是很有分量。特別是出大名和當了主編之後。比如前些年我們吃飯時談到一位名人,問他的看法, 他沉吟了一會說, “他字寫得很好”。 我當時心想,冠軍叔叔消失了, 現在是作家主編劉恒了。

劉恒創作力求精簡。他說字少而傳神是最難的。 曾經為了在句子中少用幾個字,花很多時間推敲。 他寫東西時煙不離手, 而且非常老派, 用蘸水鋼筆。 我第一次回國送給他的禮物,就是一包各種型號的蘸水鋼筆的筆尖和筆杆,一本法國畫家的人體寫真集。 這些東西是從伯克利大學的商店裏買的, 外麵我都不知道能到哪裏去找。

在伯克利上學時,老師問過是不是使用中文很囉嗦,中國人初用英文一件事一個觀點經常反複說。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第一稿也被老師痛批幾處,“重複了前頭的意思”。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文化差異造成的,“惜字如金”也是中國的傳統啊。







還記的上學時語文老師講過歐陽修的一個故事。 這個一千年前的北宋文學和史學大家,就是個惜字如金的人。 他做翰林時,和同僚出遊。看到有人飛馬而過,馬踩死了路邊的一條狗。他讓同僚“試書此事”。

同僚一說, "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衢(qu2)是大路的意思。同僚二說,"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 歐陽修笑著說,這樣修史,“萬卷未已”。 同僚問他怎樣寫, “逸馬殺犬於道”。 

妙言至徑,大道至簡。劉恒的作家生涯從精簡開始。想成作家,不能不學爾。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確實, 有人的邏輯混亂, 還有一種是太自以為是, 不懂得體諒別人。 都是人家的錯, 就不想自己。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邏輯吧。以前就有人跟我說過,別跟邏輯混亂的人來往。“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劉恒創作力求精簡。曾經為了在句子中少用幾個字,花很多時間推敲。】
“推敲”這個詞,就是描述中國古代詩人賈島在
“僧敲月下門”

“僧推月下門”
之間猶豫不決。
後來韓愈跟他說,夜裏當然要“敲”啊!“推”門而入多不禮貌!賈島才定了下來。

中國古代文人“推敲”最著名的例子,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改了十幾遍才得到的。
最開始是“春風又到江南岸”。
然後變成“春風又滿江南岸”。
最後才改成流傳到今天的這個絕妙佳句。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惜字如金”也是中國的傳統啊。】
魯迅也說過:“寫完之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謝謝鼓勵!上英文寫作課的時候,雖然有時候真的快被搞崩潰了,但確實學到了很多。老師會布置作文,然後認真修改,提意見,我們再根據建議重新修改一遍。這樣最終拿到一個好分數,我覺得很公平,特別是對我這種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

時間長了,我也養成了寫英文的習慣。不追求華麗的辭藻,隻求把話說清楚,邏輯要清晰、思路要通順,這是最重要的。@京妞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我在大學裏修課的時候,不上中文課。可能中文和英文的思維方式真的有差別,有時候我以為自己說得很清楚,其實別人還是不明白。我認識一個學英語專業的美國人,她寫的文章很通俗易懂、語言也特別流暢,我很喜歡看她寫的東西。

我其實也挺喜歡聽川普講話的,單純是因為他講話簡單明了、好懂,用詞特別普通。這不代表他文化水平低,隻是他的表達方式讓人容易接受。@京妞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是的, 他的文字畫麵感很強, 所以他是一個好編劇。
==“劉恒那種“惜字如金”,真是值得學。一句話能頂別人一段廢話,簡潔有力。”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種打磨的過程,其實也為我後來寫博文打下了挺好的基礎。”, 是的, 你的文字很美也很流暢。 文覺得文章是越寫越好。 但是要真心喜歡寫。 @康康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是的韻味很重要。 我能問一下,你在大學裏學經濟, 要修中文類科目嗎? 我們理工科科沒有的, 隻有英文。社會經濟學隻有一學期。
==“中文寫作很多時候講的是韻味,不是一遍遍重複,而是留白、回味。”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或者是對英文詞意和語氣還把我不精準? 不過我看過你寫的英文詩, 還有英翻中/中翻英的一些小文, 覺得非常好。 @康康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謝謝你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親身經曆。 這是為什麽呢? 可能因為思維的邏輯不一樣?
==“我以前上英文寫作課時,也被老師批評“重複”,一篇文章常常要改好幾遍,老師才肯打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給康康上茶。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這文看著真舒服,很自然地講了一個人、幾段事。

從“冠軍叔叔”到“劉恒主編”,這變化讓人唏噓。人變了,但沉穩、認真沒變。

感覺你是真的了解他,寫得很真,也很溫情。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看完才明白,啥叫真正的寫作功夫——不是寫得多,而是寫得準、寫得透。

劉恒那種“惜字如金”,真是值得學。一句話能頂別人一段廢話,簡潔有力。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邏輯吧。以前就有人跟我說過,別跟邏輯混亂的人來往。

最佩服的還是他那句點評:“他字寫得很好。”少但夠味,穩、準、狠。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說到中英文寫作那段我太有共鳴了!我以前上英文寫作課時,也被老師批評“重複”,一篇文章常常要改好幾遍,老師才肯打分。這種打磨的過程,其實也為我後來寫博文打下了挺好的基礎。

中文寫作很多時候講的是韻味,不是一遍遍重複,而是留白、回味。

劉恒和歐陽修那種寫法,說白了就是另一種“高級的省略號”。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劉恒的作品很多改 編 成了影視劇。 typo。 抱歉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有小舅舅和劉恒的照片,還不少。 但是沒有使用哦。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兩位名人的照片都是由正常渠道發表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這篇文的照片來自網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