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3群經略說3.2.詩3.2.1“詩”、“書”向來並稱。其實,“詩”之與“書”,相去甚遠。首先,《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不早於周朝,比《尚書》中最早的文獻晚出七、八百年,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其次,《尚書》是曆史檔案記錄,而曆史檔案是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生之物。故《尚書》的出現,具有必然性。《詩經》是一部以文學形式出現的政治手冊,這樣的著作固然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10現存《尚書》按朝代次序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共五十八篇。各部的總篇數以及真、偽古文的篇數如下:總篇數偽古文真古文虞書514夏書422商書17107周書321220合計582533偽古文占全書總篇數的43%,《商書》的作偽程度最為嚴重,偽古文的篇數超過一半;《周書》總篇數占全書的55%,其中偽古文占37.5%。偽古文二十五篇姑置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9“前偽孔傳”究竟出於何人之手?有可能為鄭衝,然證據不足,未可斷言。至於“後偽孔傳”的作者為誰?或以為王肅、或以為鄭衝、或以為皇甫謐、或以為梅賾,眾說紛紛,莫衷一是。其實,王、鄭、皇甫等三人,皆隻可能是“前偽孔傳”的作者而不可能是“後偽孔傳”的作者,之所以遭受懷疑,隻因誤將前、後兩“偽孔傳”當作一書所致。至於梅賾之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8最早懷疑這部“後偽孔傳”為偽作的人,是南宋學者吳棫。吳棫在所著《書裨傳》中指出:“後偽孔傳”新增添的經文遠不如原有的經文艱澀難懂,不像是真的古文。不過,這種從文體上提出的懷疑,不容易令人信服。令“後偽孔傳”之為偽作成為定論的功臣,當首推清代學者閻若璩。閻若璩盡二十年之功,寫成《古文尚書疏正》一書,羅列“後偽孔傳”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7(2)“永嘉之亂”後,中原一帶“五胡”割據,史稱“十六國”;西晉王室逃至金陵,偏安江左,史稱“東晉”。東晉之初,朝廷拮拘,用於學術、文化之經費大減,博士之職由原來的十九名減至九名。其中職掌《尚書》者僅得兩名,一名傳鄭玄之學,另一名所傳授者竟然既非賈逵、馬融之學,亦非王肅之學,而是“前偽孔傳”。鄭玄之學得以經動亂而不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7王肅,曹魏時大儒,王朗之子。王朗師承楊賜,以精通《易經》著稱。楊賜即號稱“關西孔子”的楊震之孫、因“雞肋”聞名並也因此而見殺的楊修之祖,故王肅之學,同賈逵一樣,也是家學淵源。王肅還有個更為知名的親戚,晉代創建者之一的司馬昭,正是王肅的女婿。王肅於《尚書》、《詩經》、《左傳》、《論語》、“三禮”等皆有注釋,並皆得以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6不過,東漢古文《尚書》學派雖然在學術界大盛,今文《尚書》畢竟是學官的基礎教材。東漢朝廷於今文五經皆製訂了標準讀本,用漆寫成。因藏於皇宮藏書閣蘭台,故稱之為“蘭台漆書”。民間所傳授的今文五經版本頗有差異,不見得盡與“蘭台漆書”相同,為保證能通過朝廷的考試從而獲取官職,於是有應試者買通掌管“蘭台漆書”的官吏,篡改“蘭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5然而,古文《尚書》的好景不長。王莽的新朝不旋踵而亡,繼起的東漢開國之君劉秀是今文《尚書》的信徒,他選擇今文《尚書》家歐陽派的學者桓榮為太子的師傅。太子即位為漢明帝,又特別尊寵師傅,桓榮一家接連三代為五皇帝之師,授業於桓氏的弟子數以千計,得以貴為公卿者不勝枚舉,桓氏一門之盛,古今無匹。東漢後期,桓氏弟子楊震又是一連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4漢成帝、漢哀帝之時,劉向、劉歆父子曾先後奉敕整理皇家藏書。劉歆將整理結果總結為《七略》。據《七略》所述,至漢末之時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在版本上皆出現了一些變化。大、小夏侯兩家的今文《尚書》仍作二十九篇,沒有變動。歐陽家的今文《尚書》卻把《盤庚》篇拆為上、中、下三篇,內容雖未變動,目錄卻列為三十一篇。古文《尚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3群經略說3.1.書3.1.3經伏生傳授的今文《尚書》由朝錯帶回漢朝廷,得以立於學官。孔安國本是今文《尚書》博士,其再傳弟子歐陽高、夏侯勝、夏侯建(史稱大小夏侯)分別開創終漢之世盛況空前的今文《尚書》三大流派。由此可見,孔安國本應是今文《尚書》學派的始祖之一。然而,孔安國與今文《尚書》的關係卻不大被後人提及,反而與古文《尚書》結下不解之緣。這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