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離開興福寺時遠方的雲已變白而間隙中透出藍意,奈良市街道路狹窄似乎不歡迎汽車在這裏出現,迎麵的紅燈變得比往常親切,可以留住我們去探看這座古城一貌。即使是商業街“町人家三間一體”鱗次櫛比,所謂“町人”就是從商做買賣的,沿街一麵是瓦房店鋪,後邊是住宅和倉庫。小易說,過去日本是按店鋪門麵寬度收稅的,所以進了小店鋪裏麵未必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唐人有“夜長人自起,星月滿空江”的彼時彼景。陰雨下的金銅八角燈籠略顯孤單地矗立在東大寺前的廣場中央,是人們的自拍留影還是身後巨大正堂的氣魄將它原本高大的形象已於忽略?還是他的美不在這個時間?隻有每年一次東大寺祭日的晚上,她會被點燃,將一千兩百年前的絕妙再現給守候她的人們。她是看著大佛鑄造起來的“證人”,昔日“星月滿空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欲知武則天長相如何?見一眼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中華佛教華嚴宗開啟的確有賴於這位唐代“女聖人”,她不僅旨意和供養《華嚴經》的翻譯,而且在她實際當政的五十多年裏,龍門石窟開鑿出三百八十多座佛像,除此之外前後也就多出一百來座。為修造盧舍那佛像,據《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皇後武氏助施脂粉錢二萬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夜幕下通往大阪的高速上,沒有月光卻能意識到遠山的輪廓和樹林蕭瑟聲。隻有駛入隧道,那通亮的排排燈光即可將黑甩將出去,若有“時間隧道”這不就是嗎?我倒擔心如晝的亮光驚醒在旁因車顛簸尚未推醒還在熟睡的妻,在一念不經意下,汽車脫出隧道,繼續剛才夜幕的黑。幾天之後的晌午,當我們步履在通往知恩院寬暢無比的長長石階,仰望都能遮住整個天的山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關於溫韜盜昭陵的史料分析。《蘭亭集序》入昭陵以後的史料,有宋人桑世昌著有《蘭亭考》,以後俞鬆又著《蘭亭續考》,後一書多引前人對所收藏的《蘭亭》帖上的跋語,其中還有上溯唐代軼事部分,今不按二《考》書中次序,擇要引用,以求得記事眉目清楚。桑世昌,南宋人,為陸遊的外甥。《蘭亭考》原15卷,曾被高似孫刪改,今傳本已非本來麵目。俞鬆,錢塘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關於李世民駕崩時,《蘭亭集序》是否合葬於昭陵。首先按照唐何延之《蘭亭記》描述:
“貞觀二十三年,聖躬不豫,幸玉華宮含風殿。臨崩,謂高宗曰:“吾欲從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聽製命。太宗曰:“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及弓劍不遺,同軌畢至,隨仙駕入玄宮矣。今趙模等所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筆者為完成《對郭沫若質疑蘭亭序真偽之再思考》一文,事前閱讀了由唐至今的大量相關文章,從史料及書畫鑒賞學到最後引用高清圖片這一前人所不及條件,著實認證了神龍本《蘭亭序》為唐代雙鉤摹本,和其母本是《蘭亭序》真跡的事實。在此過程中,也閱讀了關於《蘭亭序》真跡的相關史料,筆者再作此文作為前文之後記,也是為王羲之《蘭亭序》這一中華文化瑰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最後,筆者集過去眾多專家意見,對神龍本《蘭亭序》和王羲之其他唐代摹本作品做一比較闡述。啟功先生認為:“回來再看今傳的《蘭亭帖》,無論神龍本或定武本,一律純然是唐代風姿,不用拿《二爨碑》來衡量比較,即用《喪亂帖》、《姨母帖》、《奉橘帖》等等唐摹簡劄墨跡來看,風格也不相同。……從書法風格看,《蘭亭》既與《喪亂》、《姨母》等帖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元代以前,“神龍蘭亭”之名不見記載,但我們從宋人的記錄中,仍能找到一些“神龍蘭亭””的線索。唐蘭先生考察宋代的《蘭亭序》版本,認為神龍本《蘭亭序》與北宋收藏家蘇耆收藏的第二本是同一係統,這個結論是沒有問題的,蘇耆家的第二本於元祐戊辰(一八零零年)被米芾收藏。米芾關於這本《蘭亭序》的書法特征,有著細致的描述:“…&h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明朝以後,隨著建造技術跨越的進步,高大多層的木造樓閣出現後更需要匾額,楹聯或者中堂加以“點睛”。於是乎書法也發展出寫大字的“榜書”,這在明《大書長語》中有記載。但當時還是受嚴格的“官階”規定,直到晚清從商的門麵店鋪才開始掛起匾額作為廣告,位於北京宣武區的琉璃廠大街,自清以來一直是條著名的書畫文物商業街,走在這街上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