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時光荏苒,當我第二次下榻金匯路酒店時已是第二年預示春天將至的穀雨時節,熟悉的林蔭和街道之間忙碌著快遞小哥黃的藍的帽子顯得比以前稀少很多,尚未改變的是公交平穩運行。一切祥和一切在新的界麵上重新得到平衡般的和諧。黃昏過後的繁華依賴霓紅來襯托,隻可惜敞亮的一家家飯莊唯有一二個人影在晃動,似“江楓野火對愁眠”之景觸情,似每個人還在打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曆代學者討論賦體文之序時,常將其劃分為外序和內序。針對正文內容而作創作背景和總結的歸屬內序,外序幾乎脫離正文而大談時政曆史,吹捧當朝帝王偉業或者對文章詩歌議論一番,其作用正如上文所述為帝王而作,為博帝王拍案叫絕。較典型的是班固《兩都賦》,以此為例:
史學家班固在漢明帝永平年間作《兩都賦》後編入《昭明文選》,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外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說《詩經》開拓了漢語成語種植的良田的話,那麽賦的成就是雕鑄出精美無比之雙聲疊韻詞匯的工場。作為一種“不歌而誦”的文體,起於戰國後期荀子而沒落於晚清,可謂貫穿整個漢語發展史。清康熙時代學者陳元龍奉旨編撰賦體文學總集《曆代賦匯》,收入先秦到明代的賦作三千八百三十四篇,這就是賦在漢文學中的體量,閱讀研究漢文學繞不過賦體文學,今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3-25 05:07:00)

讀王邁詩,攝之其優,棄之其粕。湊功名詩一首,勉膝下話而立。功名功名暮四朝三,學問人百已千。
賦詩心醉六義,讀易夢遊三爻。
日日灌溉胸次,久久功用神入。
方冊不著聖賢,半池惟綠蓮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3-13 02:44:41)

完成《“由韓愈到王陽明”,經學史雜說》一文後,如過去一樣也有思考延續的情況,似乎“挖”出一段經學史對其前後“藕斷絲連”之兩端有不舍之意。還好《尚書》倒是這個“絲連”的明顯環節,不妨敘述一點它的坎坷算作一個後跋。
當代人不是不想閱讀《尚書》,而是其過於古老,用語恍若隔世,其次所敘之事都是枯草無味遠不如《左傳》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經學本質是帝王用作統治天下的思想工具。如果前期“漢學”即漢唐經學的表征是《五經正義》,那麽後期“宋學”即兩宋經學的表征是《三經新義》和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朱熹學派在“慶元黨禁”中間被打擊,朱熹搞出的那套“四書係統”有很多年被變成忌諱,但民間對其研究熱誠卻反其道而行,有相當一部分學子要為朱熹思想“平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時過境遷,由程顥和程頤到朱熹的“尊孟”思想步入南宋時代,已是“黃河長江不可倒流”之趨勢。但同樣是“尊孟”,當年韓愈和他們不能同日而語,韓愈對《孟子》的汲取主要體現在建道統、排異端兩方麵,對《孟子》的其他不同理論觀點則比較溫和。譬如孟子主張的“性善論”韓愈就不甚讚同,而是提倡“性三品”說,關於孟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先選王安石一首詩《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孟子的魂魄已無法招,可是每讀到經典卻能再現聖人的風骨。可見孟子在介甫心中的地位,他是在官場滾打的老手但“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懷不輸任何詩人。後人對王安石不陌生,官方教科書上把他寫作“十一世紀中國改革家”,或許在其之前也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世紀1905年9月科舉被廢除,讀書人完全失去了學習《四書五經》的切生利益之後,“孔孟教宗”還有什麽存在之意義?曾幾何時人們開始弘揚傳統文化,殊不知“學隨術變”的儒教除了作為統治者的思想工具,筆者真想不出它還有什麽用處?儒教思想無論是其周公源頭,漢唐仕族“匯總的權術”,“兩宋摻雜佛道思想的怪物”,和明清“越發變硬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發生在上世紀1976年“四人幫”倒台事件至1978年改革開放止的中共高層內部的劇烈權力整合,在中共黨史中敘述似乎已經“蓋棺定論”,比如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總結,雖然後來有2021年黨史第三份《決議》對這一時期沒有新的論述,但其中一些真相依然被掩蓋或者有刻意篡改作偽論述之嫌疑。筆者最近看到這樣的論述:當年華國鋒因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