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蘭亭集序》真跡尋考 上篇

(2022-07-03 05:30:26) 下一個

       

         筆者為完成《對郭沫若質疑蘭亭序真偽之再思考》一文,事前閱讀了由唐至今的大量相關文章,從史料及書畫鑒賞學到最後引用高清圖片這一前人所不及條件,著實認證了神龍本《蘭亭序》為唐代雙鉤摹本,和其母本是《蘭亭序》真跡的事實。在此過程中,也閱讀了關於《蘭亭序》真跡的相關史料,筆者再作此文作為前文之後記,也是為王羲之《蘭亭序》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從藝術到真偽判定和真跡下落現成一個完整的論述,供讀者參考,因涉及古文史料的佐證,文章難免冗長。為求信實不得不如此,望識者諒之。
     

          關於《蘭亭序》真跡及最後銷聲匿跡之尋考,筆者大致分以下三部分論述,一,李世民如何得到真跡及何時得到真跡。“如何得到”目前史學有兩個版本,“何時得到”也就是李世民是在秦王時期還是在登基作皇帝時期。二,李世民駕崩時,是否將真跡帶去了昭陵,這裏也有兩個版本。三,溫韜盜昭陵的史料分析。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宦遊山陰,與太原孫統承公、孫綽興公、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安石、高平郗曇重熙、太原王蘊叔仁、釋支遁道林並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一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賦詩飲酒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當場在醉意下用鼠須筆蠶繭紙寫成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歎。《蘭亭集序》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二十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巔峰。王羲之酒醒後,改日重寫了不下幾十回都不如初始之作,於是自珍愛如寶為留家內子孫傳掌。以上的敘述來源於唐何延之《蘭亭記》,關於此文真偽還是對曆史戲說,後人說法不一,筆者後文重點考證。
     

           何延之《蘭亭記》描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集序》的一個版本,王羲之身後,《蘭亭集序》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永,智永年百歲乃終,死前他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也酷愛書法,深知《蘭亭集序》之價值,將它珍藏在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李世民聽政之餘酷愛書法,因崇拜王羲之而應募天下花金求其真跡,但就是得不到《蘭亭集序》,當獲知辨才和尚藏有《蘭亭集序》真跡後,便降旨請其來宮內到場講經供養,數日後當場問真跡下落,辯才和尚推脫說在智永先師身前侍奉時還看到過《蘭亭集序》真跡,先師歿後處理倉促再沒見到。後來辯才和尚回寺廟後,足不出門。當李世民萬般困惑時,尚書右仆射房玄齡推薦禦史蕭翼持王的雜貼數通去辯才處私訪,李世民應許。於是蕭翼改冠微服隨商船下至於越州,在與辯才和尚交往而最終充分得其信賴後,蕭翼取出王羲之幾通雜貼與和尚深談王書法時,辯才和尚展出《蘭亭集序》真跡給蕭翼過目。數日後,蕭翼乘辯才和尚外出,表露禦史官銜突訪寺廟,宣示敕旨奪取真跡歸朝。李世民得真跡大喜,對房玄齡蕭翼進官加賞,雖初怒於辯才老僧,但憐其年邁,賜賞銀大米於越州寺廟,辯才不敢推脫,供奉建造三層寶塔,幾年後圓寂。
   

           李世民得《蘭亭集序》真跡的另一個版本比較簡略。出自唐天寶年間的集賢院學士劉餗著《隋唐嘉話》,此書是記載南北朝至唐朝開元期間彌補正史的史事。其中敘述了關於《蘭亭集序》的史料,《蘭亭集序》在南梁戰亂時候流落在外,陳朝天嘉年間被智永大師找到,後來獻給陳宣帝,隋朝滅陳之後,被晉王楊廣所得,智國大師從楊廣那借來欣賞,後來楊廣忙著登基和處理朝內大事,竟忘了將其討回,智果大師圓寂後傳給了弟子辯才。李世民在秦王期間就酷愛書法,廣收王羲之父子真跡,但就是未得《蘭亭集序》而悶悶不樂,當得知辯才和尚藏有《蘭亭集序》,便派禦史蕭翼與其商榷索取,<還有一種說法是歐陽詢同去>,真跡於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李世民下旨集當時書法家和行家,對真跡以臨寫和雙鉤填摹作大量的“複製工程”。李世民駕崩後,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序》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筆者對上述兩個版本加以分析,先看《隋唐嘉話》原文“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王(按指後來的隋煬帝),王不之寶。後僧果從帝借拓,及登基,竟未及索。果師死後,為弟子辨才得之。”
     

          筆者認為“梁亂”隻能哲指侯景之亂,由公元361年王羲之逝世到至公元549年侯景攻陷建康宮城,這188年之間《蘭亭集序》收藏於何處?梁武帝收購二王帖,與陶宏景幾次論王羲之諸帖真偽都沒提到《蘭亭集序》,顯然它未入梁宮。如果是王羲之子孫散出在外,王羲之諸子之後代都在紹興剡縣一帶,未受到侯景之亂影響,怎能散出?既又到了智永手中,他又怎會獻與陳宣帝?任何談《蘭亭》的都未談及此件入於陳宮和隋煬帝手中,何況又添出一個智果。據張懷瓘《書斷》記載,智果是跟著智永學書法的,辨才怎麽又成智果的弟子?還有至今都沒人提到過《蘭亭集序》還有一個智果拓本。短短六七十個字中,竟有如此多問題豈能言信?
     

          郭沫若在質疑《蘭亭序》真跡時,就是懷疑何延之《蘭亭記》是在寫離奇小說。筆者認為並非離奇,細讀《蘭亭記》全文,此《記》是分兩次寫成的,即第一次從開頭寫至“於時歲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已之日,感前代之修禊,而成此記,”寫作時間是玄宗開元2年(714)。寫作的動機雖自己說是“略疏其始未,庶將來君子知吾心之所存。”第二次從“主上每暇隙,留神術藝”寫到“輒題卷末,以示後代(據《全唐文》,其後還有署名:朝議郎、行職方員外郎、上柱國何延之記)。這一百多字特別重要,說的是他回京城掃墓,唐玄宗聽說他寫了篇《蘭亭記》,欲知其詳細內容要召見他。他因病不能去,叫長子何永抄寫了一本進上。玄宗召見何永當天令人在日曜門宣敕,賜何永絹三十匹,這是開元十年(722)在原《蘭亭記》後麵補記的。寫作的動機是受了賞賜(等於唐玄宗肯定了《蘭亭記》)後,“負恩荷澤,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駭閭裏”,以致病也減輕了,因此又記下這段光榮史。讀者試想,身在開元年間豈敢偽造皇帝的聖旨和賞物?郭沫若既然懷疑《蘭亭記》為什麽不將《蘭亭記》看結束呢?
     

           李世民得《蘭亭集序》真跡經由是何延之聽玄素(辨才弟子)親口訴說,時在武後長安二年(702),當時玄素已92歲。向自己的親威何延之訴說未免嘮叨,又年老,事隔多年,未免記憶有誤。故鋪敘細節,如講故事,以致後人戲稱小說。又誤房玄齡的官職為尚書右仆射(實為左仆射),誤王羲之叔祖父王會為王薈。但重要細節如蕭翼以微服暗訪手段打聽《蘭亭集序》,筆者認為絕不會錯。在此重申一遍,《蘭亭集序》真跡傳承分明,李世民於貞觀十一(或十)年取得的真跡,著錄於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者,明顯地寫明二十八行,即今之摹本和臨本保留的行款和文字相同。

                             <  待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天寺 回複 悄悄話 有一部推理小說描繪了李世民奪《蘭亭集序》的過程不知道你文章中的內容是否取自那本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