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二十八年前一個年輕人,一個背包一台相機遊踏京都,一股莫名的躊躇滿誌和一白如洗的思維竟妄想“洞察”此地,今天想來隻是成全了一個自嘲笑柄,不過一白如洗的思維到留下了難得清晰的印象,雖大多數印象已模糊或遺忘,至今還能似輪回般有故地重遊之感,唯三十三間堂和清水寺。
車駛入停車場後,妻和易因初來此地興奮不已,而我覺得眼前修複的嶄新明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聞二十大常委七人出爐,借宋玉《九辯》韻調,湊楚辭一段發泄。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憶洋務,為抵條約屈辱史,大清崩兮送將歸。
武昌怒吼兮唱共和,軍閥兮國破山河碎。
殺倭寇為民族存亡兮,薄寒故鄉人,
立國人製兮,去故而就新。
看今朝鼠輩當道,臉麵兮何以對先人?
泱泱大國兮,竟無一男兒。
惆悵兮而私自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汽車已經行走在去京都的路上,我們依然回味著平等院“宇治抹茶”,或許人生體驗積累換來對“茶道”領悟深淺吧,“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亦複如此。就像眼前京都的街道,這不是麵向觀光“仿古”“留古”的一麵,而是照顯京都當地人生活的一麵,和我近三十年前曾經初訪京都的記憶似乎沒有改變,兩三層不高的平房鱗次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09 01:37:12)

“茶房藤花”是平等院裏正統的“宇治茶”飲茶處,店麵臨鳳凰堂後側的庭園,四周以玻璃牆全方位將陽光,綠色送到每一張品茶桌麵上可謂“用心極致”。我們步入店堂客人還少,既然飲茶便不會是“中餐”般鍋碟碗筷,但每位客人的座椅意外地寬敞,再體會到四周的光和綠還有遠處鳳凰堂點點紅柱黑瓦一切均是茶道。
在我兒時記憶中,父親常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平等院文物館內,我們見到了鳳凰堂頂上一對鳳凰的原始文物,一千多年前見證鳳凰堂曆史的這對國寶,竟和我們相隔一塊玻璃,我注意到它們的翅膀和尾翼是用鉚釘將修剪好的皮革固定上去的。雖然往年的燦爛已經化為青黑,再加上文物館灰暗的一束燈光,鳳凰的外形忽隱忽現,而細細觀察,那一身矯健的肌格體魄,和鷹一般射殺的眼睛,欲欲飛翔地展翅注定在告訴來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7月大阪的夏夜,徐徐涼風和大道上,燈光下疾疾駛過的汽車形成恰到地和諧,我下樓跑一趟“全家”買些酒時,早已沒有白天那喧鬧繁華而夜幕下略帶寂寞的清閑讓我忽然想起曾經的夜上海,西藏路也是這樣寬敞的馬路和迷人的燈火,隻不過曾經多是出租車而今夜是急忙趕回家的汽車,當然隻要是大城市便異曲同工,不同的是“漠不關心”的城裏人和“故作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到了和奈良揮手道別的時候,徐誌摩再別康橋“立誓”不帶走一片雲彩,我們可要多帶點奈良醬菜回去。在剛入法隆寺參道時就瞧見幾家土產店,妻有預謀的說等出來後慢慢看,現在返回原處時,生意冷清到有幾家開著敞亮的店堂而店員不知去向,中間一家的老板還算客氣,小心地介紹這些醃瓜的吃法,妻問了一下價格,掐算下來要比在博多高檔食品店還便宜一半以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繞過法隆寺西院伽藍,我們向東門走去,一條石板路兩邊不高的土牆和瓦片,環顧四周竟我們仨,樹蔭深處傳來幾聲鳥叫,雨徹底停了。也許奈良行已入尾聲,妻和小易在議論著京都。
正麵一個“體格”不大的門亭開始慢慢靠近我們,今天覺得如果我是個普通遊客,即便留步取個景留影,過這個門亭不用幾分鍾。奇跡降臨時不會是萬馬奔騰或是雷電過後氣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9-04 03:54:46)

中國自古王朝更替時,新王朝對前朝王宮都是“付之一炬”的態度,阿房宮,未央宮還有大明宮無一例外,還好滿族人多爾袞留給華夏後代一個完整的故宮。太和殿的確雄偉,但和唐代建築相比是“體格大,氣度小”,唐代建築用繁複有力的鬥拱撐出樸實舒展的屋簷,再加上短而粗的立柱,有時體格雖小但氣度博大。其實這與生俱來的美在當年工匠眼裏有不得已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離開興福寺時遠方的雲已變白而間隙中透出藍意,奈良市街道路狹窄似乎不歡迎汽車在這裏出現,迎麵的紅燈變得比往常親切,可以留住我們去探看這座古城一貌。即使是商業街“町人家三間一體”鱗次櫛比,所謂“町人”就是從商做買賣的,沿街一麵是瓦房店鋪,後邊是住宅和倉庫。小易說,過去日本是按店鋪門麵寬度收稅的,所以進了小店鋪裏麵未必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