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京都散記之九 如是我聞》

(2022-10-02 02:44:39) 下一個

       

           在平等院文物館內,我們見到了鳳凰堂頂上一對鳳凰的原始文物,一千多年前見證鳳凰堂曆史的這對國寶,竟和我們相隔一塊玻璃,我注意到它們的翅膀和尾翼是用鉚釘將修剪好的皮革固定上去的。雖然往年的燦爛已經化為青黑,再加上文物館灰暗的一束燈光,鳳凰的外形忽隱忽現,而細細觀察,那一身矯健的肌格體魄,和鷹一般射殺的眼睛,欲欲飛翔地展翅注定在告訴來訪者它們活過千年。“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會不會過度解讀?我又開始懷疑起千年前的日本匠人打造出這對鳳凰,因為記載奈良大佛再修複的《東大寺要錄》裏,到了12世紀中國匠人還參於了大佛鑄造。相當於宋時代的日本,熟練地掌握冶金技術和繪製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更何況鳳凰自古是中國文化的圖騰,這突如其來出現在平等院而刻意要歸屬於日本文化多少有些牽強。
 

        鳳凰堂上這對鳳凰,整體姿態還是更接近“山雞”,這和我們現代人想象中的拖著孔雀般的長尾在空中婀娜飛翔大相徑庭,根據《南山經》描述,鳳凰身形似鶴是一種高足大鳥,身有五彩、善於舞蹈能夠帶來安寧,因此有時又被稱為“舞鳥”。春秋戰國之後鳳凰一詞中原本指代雄鳥的“鳳”字開始弱化,同時女性所使用的器物飾品開始用“鳳”來命名如鳳釵、鳳冠等,這些改變反映了古代陰陽調和的哲學觀,龍鳳相襯成為了陰陽和諧的象征被用來代表女性,也強化了鳳凰擅長歌舞,向往安寧的特征。從大詩人李白的“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可見中華圖騰的鳳凰最初就是今天鳳凰堂屋頂上那對“山雞”形象。這也再次佐證這對鳳凰不是當地日本島民原創。至於鳳凰的原型究竟如何?其實已無法考證,可能是某種早已滅絕的動物,或者是上述提到的飛禽近親,畢竟在漫長的生物史中,人類所掌握的知識依然是滄海一粟,鳳凰作為中國文化圖騰,比起源更重要的是它所傳達的文化內涵。
 

            鳳凰堂裏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座像,按照平等院史料記載該院興建於公元1053年,由平安時代權傾一時的藤原賴通改建其父住宅,引入宇治河水造池,在淨土宗三大經典之一的《觀無量壽經》裏有“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的經文,我想鳳凰堂和其周圍的淨土式庭園按《觀無量壽經》經意,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征今世的拜殿打造“西方淨土氣象”。在佛教裏釋迦世尊傳道說,自身入滅涅槃後的五百年為正法時期,此後一千年為像法時期,再往後一萬年就是末法時期,鳳凰堂的營造剛好踏入佛說末法時期,在這個時期裏,佛門風氣開始敗壞,有“巫教邪師”披著僧衣混入佛門宣揚邪教,寺廟也開始功利化商業化,原來清淨的道場被搗亂,信眾銳減,佛教開始衰敗。真正修行者要悟道變得越加困難,於是釋迦世尊在四十九年講經弘法中,特意傳授淨土三大經典,為眾生開了“念佛開悟”的方便法門,供奉阿彌陀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最近在台灣圓寂的淨土宗講經大法師淨空法師曾開示,佛教的“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念佛法門雖然是“方便之法”,可得到的境界和禪宗,華嚴宗等沒有不同,這就是“成佛不二法門”,修行之道可有條條,但成佛隻有一扇門。比如說淨土宗的“念佛三味”境界就等同於禪宗的“禪定”,淨土宗得“清淨心”境界就等同於禪宗的“明心見性”。漢傳佛教也有“宗教”一詞,這和我們普遍認為的“宗教信仰”完全不同,佛教講“宗教”,“宗”指“禪宗”,“教”就是“教下”指另外九個宗派。念佛的淨土宗有時被嘲笑稱為“老太婆”佛教,“天天阿彌陀佛的念,能成佛嗎?”殊不知《高僧傳》裏,禪宗大師馬祖道一修行時,被老師懷讓一句“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的機語“棒喝”頓時開悟。正如淨空法師的開示,念佛為的是抑製“妄念”,由內心除掉“妄想”“分別”“執著”。至於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宗說“能”,而近代國學大師陳寅恪在研究梵文本,蒙文本敦煌藏經,發現漢傳佛教譯經時對“西方淨土”一詞有誤譯,梵文的“西方淨土”的原意是,通過修行將自身環境改變成“一塊幹淨之地”。確實“要往生去西方,不如成佛在當下”或許更有佛理!
 

             有古印度傳來的佛教已經在中國古代融入了本土思想,今天看來比本土的道教更有強勢,由鳩摩羅什到玄奘,由達摩一葦來渡江到六祖一花開五葉,由馬祖創叢林到百丈立清規,由智者大師的“一念三千世”到太虛法師的“佛法在人間”,無論正法還是末法,“隻要有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若還有妄心,一切佛法也不是佛法。”淨空法師如是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