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唯識十一之:誦經師

(2022-03-27 07:45:41) 下一個

《十地經論》也是世親菩薩寫的。

顧名思義, 這本論是來解釋《十地經》的。

世親菩薩說法開示和一般的法師沒什麽不同, 抄一段經, 然後解釋, 然後再抄一段, 再解釋。

所以這本書的結構就是 – 經曰, 然後論曰。

論曰就是世親菩薩的理解。

 

經曰。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觀察十方。欲令大眾重增踴悅生正信故。以偈頌曰:

微難知聖道  非分別離念      難得無垢濁  智者智行處

自性常寂滅  不滅亦不生      自體本來空  有不二不盡

遠離於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後  非言辭所說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虛空      定滅佛所行  言說不能及

 

就摘這麽一小段,

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十地經》的。

 

論曰。何故觀察十方。示無我慢無偏心故。欲令大眾重增踴悅深生正信。是故說偈示說正地。增益聞者堪受義故。踴悅者心清不濁故。踴悅有二種。一義大踴悅為得義故。二說大踴悅因此說大能得彼義故。是中前五偈顯義大踴悅。雲何義大。彼義深故。何者深義。

 

我的評語:

 

扯淡。 這麽多人圍著, 金剛藏出於禮貌, 眼神從左到右掃了一遍, 希望引起大家注意而已。 做過演講的人都知道, 要和觀眾保持眼神交流。

這個就好像記者問跳到河裏救人的英雄:“您當時想到了什麽讓你舍身忘己的去救人? 您現在成了英雄, 您要感謝誰呢?”

英雄在心裏罵:“奶奶的, 十萬火急, 還想個屁!”

讀書人就是喜歡把很簡單的事弄得非常複雜。

 

偈言: 微難知聖道  非分別離念 

 

此偈依何義說? 依智地故。

雲何知依智地? 上來所說皆依智地。 後複所說亦依智地。第四偈言智起佛境界故。 微者雲何微?  偈言難知聖道故。

雲何難知謂說時難知, 複雲何難知?

大聖道難知, 大聖者所謂諸佛, 是故言微。 道者是因, 修行此道能到聖處故, 言難知聖道。 此微有二種, 一說時甚微, 二證時甚微。

如是次第何故複難知?

偈言非分別離念故。 非分別者離分別境界故, 離念者自體無念故。 如是聖道名為甚微。

何故甚難得? 難得者難證故。是名甚微。何故複甚難得。

 

我的評語:

 

“微難知聖道  非分別離念”

就這兩句話, 囉囉嗦嗦講了這麽多廢話。 原來很久以前就流行廢話詩。 我想起了網上現在最流行的一首詩“天上的白雲啊, 真是白, 真是白, 真的是很白。”

我說:“道, 非分別, 非離念。” 這樣多清楚。

 

偈言:

難得無垢濁  智者智行處      自性常寂滅  不滅亦不生

 

無垢濁者, 智中無無明故。

有無明雜智是名為濁, 智者智行處者, 自證知故。

自證知者依彼生故, 於中智者見實諦義故, 複增上善解法故, 增上善寂滅故, 複有世間智隨聞明了知故。

自性常寂滅者, 自性離煩惱故, 非先有染後時離故。

不滅者非一往滅為不舍利益眾生故, 不生者出世間故, 如是此智不住涅槃世間中故, 如是觀行甚微依止甚微清淨甚微功德甚微故, 言甚難得。 於中第一甚微不同世間三昧故, 第二第三不同外道自言尊者故, 第四不同聲聞辟支佛故。

於此偈中微者是總, 二種微是別。 複顯難得得時甚微是總, 餘四種甚微是別, 此甚微智複有何相。

 

我的評語:

 

如此淺顯的偈, 被世親菩薩搞得不知所雲。

智者, 就知道無垢濁(清靜)是得不到的。 原因是自性恒常在不生不滅。 所以除非自性本來就是無垢濁(清靜), 否則自性就永遠是垢濁的。

恒常在就意味著不可改變, 不可得, 當然也不可失。

自性本清靜。

 

偈言:

自體本來空  有不二不盡      遠離於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後  非言詞所說      出過於三世  其相如虛空

 

是智相有二種, 所謂同相不同相, 是中同相者。

雲何相彼智相故?  偈言自體本來空智自空故。

雲何同相一切諸法如說自體空?

自體空者可如是取如兔角耶不也, 可如是取異此空智更有異空耶不也, 可如是取有彼此自體彼此轉滅耶不也。

雲何取此自體空?

有不二不盡如是取, 此句顯離三種空攝。 一離謗攝, 二離異攝, 三離盡滅攝。 有二種頌。一有不二不盡, 二定不二不盡。。。。。。

 

我的評語:

 

好了好了, 我不要再摘錄下去了。

世親菩薩, 充其量就是個頌經師, 隻會敲木魚頌經。

自己敲敲打打也就算了, 哪家有個什麽紅白喜事去頌頌經也可以。 別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出來害人。 我一再講啊, 沒有自度, 沒有開悟, 千萬不可說法開示, 害人哪!

這段偈就是六個字:“空為體, 性在用。”

嗚呼哀哉!

 

有佛弟子問:“師父,您以前也是什麽都不做,到時間就自然開悟了嗎?還有您說‘悟不悟沒有分別’,那您為什麽要開悟呢?為什麽要顯現出您開悟後的智慧呢?”

我舉一則公案送給你。

 

吉州青原山靜居寺行思禪師,

石頭和尚希遷直詣靜居參禮。 師曰:“子何方來?”

遷曰:“曹溪。”

師曰:“將得甚麽來?”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師曰:“若恁麽,用去曹溪作甚麽?”

曰:“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

 

空手去, 空手回。

可是不去曹溪, 又怎知會空手回?

不悟, 又怎知悟不悟其實沒有分別呢?

不悟, 有怎知本無生死呢?

哥倫布不發現美洲大陸, 怎知美洲大陸存在而且是這個樣子。 可是哥倫布發不發現美洲大陸, 美洲大陸都存在而且是這個樣子。

開悟, 隻是明白了本來麵目, 並不改變什麽。

從這個角度, 悟不悟, 沒有分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