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獨步天下】唯識十一之:若依

(2022-03-25 07:24:09) 下一個

我有一位弟子, 他的英文名字是 Roy Wang。

根據發音, 我給他起了個中文名字王若依。

今天重讀《唯識二十論》, 唯識宗的祖師們寫的這些論當中, 我想用的最頻繁的一個字應該是“依”字。

他們總是要“依”個什麽東西。

今天我就想來談談假若“依”了什麽, 會是什麽結果。

所以這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是《若依》。

 

識從自種生  似境相而轉

為成內外處  佛說彼為十

依此教能入  數取趣無我

所執法無我  複依餘教入

 

這一段摘自世親菩薩的《唯識二十論》。

中規中矩, 和彌勒菩薩和無著菩薩的思想一脈相承。

說的還是唯識宗的三板斧。

 

依, 是一個動詞, 是謂語。

依, 作為一個動詞, 本身是不能單獨成立的。

前段時間看了新版《水滸》, 拍得不錯。

其中武鬆殺嫂那一段很精彩。

王婆那廝對潘金蓮軟硬兼施:“娘子, 事已至此, 你就依了大官人吧。”

結果呢, 依了的和被依的, 都死於非命。

所以, 不要胡亂依。

 

依, 如果要成立, 必須有兩個條件。

一個是依了的人。

一個是依了什麽人或事。

隻有這樣, 主語, 謂語, 賓語, 就都有了。

如此才成為一個句子。

 

唯識宗的祖師們也勸你依。

你如果聽了, 你就是依了的人。

你要去依的, 就是善的種子。

湊成一個句子就是: 唯識宗的弟子依善的種子。

雖然不是依什麽狗屁大官人, 但從句子的結構和本質上來看, 和潘金蓮依了西門慶完全一樣。

 

有人也許會說:“這怎麽能類比, 一個是依善, 一個是依淫欲。 你莫要誹謗佛法!”

我要反問:“為什麽不能類比?”

我要再問:“淫欲是惡嗎? 一切眾生都是淫出來的。”

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生孩子, 和兩個氫原子加一個氧原子變成水一樣, 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依善, 有一個前提, 就是有善惡。

如果沒有惡, 就不存在依善。

依善, 還有一個前提, 就是有依了的人。

如果沒有人, 就不存在依善。

 

而善惡, 歸根到底是從屬於人的。

人根據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結果來判定善惡。

如果沒有人, 就沒有受體, 就沒有善惡。

比方說, 月球上是沒有善惡的, 因為上麵沒有人。

所以, “依”能否成立關鍵在於有沒有人。

 

有佛弟子問:“實無眾生得救度, 怎麽理解?”

你聽好了。

 

這句話是佛在《金剛經》中說的。

既然是佛說的, 佛當然是從佛的角度看問題。

佛性恒在, 恒在的東西是沒有開始和結束的, 也就是說無生無死。

相反, 凡是因為什麽原因生出來的東西, 因為有開始, 就一定有結束, 因為有生, 就一定會死。

因此, 恒在的佛性是沒有“生”的功能的。

它如果有“生”的功能, 它本身就不會是恒在。

所以, 從佛性的角度來看, 一定是無生, 更沒有眾生, 有的隻有恒在不變的佛性。

既然沒有眾生, 當然“實無眾生得救度”。

 

從人的角度來看, 當然有眾生。

人本身就是眾生, 你我都是, 都是娘胎生的。

那佛和人的區別是什麽?

法身無相人有相。

因為法身本來無相, 所以是不可能依相的。

而我們的身體就是相, 所以法身是不可能依我們的身體的, 自然更不可能依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體上的所謂的善惡的結果。

當我們在說佛的時候,在說本來麵目的時候,在說第一義的時候,在說實相的時候,都是在說如來法身。實相無相,不是說沒有相的存在,而是說法身無相。

 

對法身來說, 既沒有眾生, 更沒有善惡。

完全沒有“依”這回事。

 

凡是依了的,

不管依了什麽, 都是著相。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成王敗寇。

王若依, 你若依了, 就成不了王, 隻能是敗寇。

王,若依, 則敗寇。 佛,若依, 即眾生。

切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