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州李翱刺史,
向藥山玄化,屢請不赴,乃躬謁之。
山執經卷不顧。侍者曰:“太守在此。”
守性褊急,乃曰:“見麵不如聞名。” 拂袖便出。
山曰:“太守何得貴耳賤目?”
守回拱謝,問曰:“如何是道?”
山以手指上下,曰:“會麽?”
守曰:“不會。”
山曰:“雲在青天水在瓶。”
守忻愜作禮,而述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守又問:“如何是戒定慧?”
山曰:“貧道這裏無此閑家具。”
守莫測玄旨。山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邠中物,拾不得便為滲漏。”
守見老宿獨坐,問曰:“端居丈室,當何所務?”
宿曰:“法身凝寂,無去無來。”
藥山把戒定慧比喻成閑家具, 妙哉, 當浮一大杯!
本色住山人, 全無刀斧痕。 要那戒定慧做什麽?
“雲在青天水在瓶”, 妙哉, 妙哉!
老和尚, 後生晚輩敬你一大杯, 來來來, 幹了! 痛快!
我前幾天說過, 凡是需要打坐習定的, 不超出非想非非想天。 藥山今天又說, 戒定慧是閑家具, 應該棄之。
我其實很不想用境界兩個字, 這本身就是誤導。
在最高的境界, 如果可以用境界來表達的話, 是沒有戒定慧的。 凡是習戒定慧的, 都是水在瓶。雲已在青天, 要瓶子做什麽?牛已去, 要牛欄做什麽?人已去, 要屋舍做什麽?
但是你如果還沒有到飛龍在天的境界, 老老實實修戒定慧。你不要瞧不起非想非非想, 這已經是四禪天的天頂。 你這輩子如果能到這裏, 也算是高僧大德了。
藥山和其他許多明師不同,他的接引方式千變萬化。其他很多都是幾十年用同一招。昨天他和高沙濔演舞台劇,今天又說出了一句金句“雲在青天水在瓶”。我把他的話稍微改一下“性在青天相是瓶”
這些禪宗公案的精彩之處就在於沒有導演,沒有預演,都是隨機的臨場發揮。一問一答間,智慧的火花四射,讓人拍案叫絕。
京兆府翠微無學禪師,
初問丹霞:“如何是諸佛師?”
霞咄曰:“幸自可憐生,須要執巾帚作麽?”
師退身三步,霞曰:“錯!”
師進前,霞曰:“錯!錯!”
師翹一足,旋身一轉而出。
霞曰:“得即得,孤他諸佛。”
師由是領旨。
退,是錯,進,同樣是錯。無進無退,本自圓滿。無學禪師翹一足,旋身一轉而出。丹霞就說這才對了。旋身一轉就是本自圓滿,和繞禪床一周而出是一個意思。
住後,投子問:“未審二祖初見達磨,有何所得?”
師曰:“汝今見吾,複何所得?”
投子頓悟玄旨。
一日,師在法堂內行,投子進前接禮。
問曰:“西來密旨,和尚如何示人?”
師駐步少時。
子曰:“乞師垂示。”
師曰:“更要第二杓惡水那?”
子便禮謝。師曰:“莫垛根。”
子曰:“時至根苗自生。”
雖然《五燈會元》上說投子頓悟玄旨。但我認為此時的他還沒有悟道。為什麽?悟道之人不會問出他後來問的這些傻問題。
問曰:“西來密旨,和尚如何示人?”無學禪師停下腳步沒搭理他。
子曰:“乞師垂示。”無學禪師不搭理就已經是非常明確的開示,沒有什麽西來密旨。他居然還在求垂示。連靈利座主都算不上。
師曰:“更要第二杓惡水那?”無學禪師沒好氣地說,不搭理你就是澆了你一頭糞水,難道還要我澆第二瓢麽?
根, 就是指六根,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莫垛根”就是不需要斷絕。無學禪師還是起了慈悲心,指點一下。
師因供養羅漢,僧問:“丹霞燒木佛,和尚為甚麽供養羅漢?”
師曰:“燒也不燒著,供養亦一任供養。”
曰:“供養羅漢,羅漢還來也無?”
師曰:“汝每日還吃飯麽?”
僧無語。師曰:“少有靈利底!”
你就是羅漢,就是佛啊,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