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雲岩曇晟禪師,
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山問:“甚處來?”
曰:“百丈來。”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鹹則鹹味,淡則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麽是百味具足底句?”
師無對。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
師曰:“目前無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少時?”
師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曇晟禪師在百丈處二十年, 因緣不足, 就是參不破。
山曰:“在百丈多少時?”
師曰:“二十年。”
二十年就是香港腳, 大臭棋。為什麽? 因為時間是有一個起點的,比如公元2021年。有始有終,於是就有了生死兩邊。
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甚麽法?”
師曰:“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
山曰:“三千裏外,且喜沒交涉。”
山又問:“更說甚麽法?”
師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趁散。複召大眾,眾回首。丈曰:‘是甚麽’”
山曰:“何不早恁麽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
師於言下頓省,便禮拜。
“三千裏外,且喜沒交涉”是說百丈說的不怎麽樣, 羞與之為伍。也就是說,藥山不認可百丈所講的“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嗬嗬,百丈這話確實是有問題的,有外,有內,當然不合玄旨啊。
隻是一個人說話要看上下文合氛圍,誰會一天二十四小時隻講第一義呢?所以我說,人一輩子所說的話,99.99%都是廢話。百丈如此,我如此,佛陀也是如此。問題是阿難不管這麽多,全部記錄下來,而且每一篇開頭都來一句“如是我聞”。把責任推個幹幹淨淨,全部讓佛陀背鍋,害苦了後世的佛弟子。
“何不早恁麽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當然就是肯定, 印證了百丈。
住後,上堂示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
洞山出問曰:“他屋裏有多少典籍?”
師曰:“一字也無。”
曰:“爭得恁麽多知?”
師曰:“日夜不曾眠。”
山曰:“問一段事還得否?”
師曰:“道得卻不道。”
前麵藥山問曇晟禪師, “在百丈多少時?”
曇晟禪師說:“二十年。”
結果被藥山好一頓羞辱。 我也說是香港腳, 大臭棋。
曇晟禪師這回學乖了,“日夜不曾眠。”他如果用這一句來回答藥山,藥山就要請他吃齋飯了。曇晟禪師,已經悟道了。
問僧:“甚處來?”
曰:“添香來。”
師曰:“還見佛否?”
曰:“見。”
師曰:“甚麽處見?”
曰:“下界見。”
師曰:“古佛,古佛!”
添香拜佛的都是在下界。
這位不添香拜佛的僧人, 曇晟禪師卻說:“古佛, 古佛!”
平地一聲炸雷, 驚醒你這夢中人了嗎?
你知道為什麽曇晟禪師會如此肯定這位僧人,稱之為古佛麽?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吾曰:“我會也。”
師曰:“作麽生會?”
吾曰:“遍身是手眼。”
師曰:“道也太煞道,隻道得八成。”
吾曰:“師兄作麽生?”
師曰:“通身是手眼。”
最後這一段, 非常有意思。為什麽道吾的“遍身是手眼”不是?
為什麽曇晟禪師的“通身是手眼”就是?
個人覺得,曇晟禪師特意把“遍”改稱“通”以示差別, 還不是最妙的回答。 我當然明白曇晟禪師的用意, 但如果是我, 我什麽也不改。
吾曰:“師兄作麽生?”
空空曰:“遍身是手眼。”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曇晟禪師這句回答的意思就是四個字,盲人摸象。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什麽東西是正眼法藏。你的提問提錯了。
道吾會錯了意,以為是夜間背手摸是因為有什麽大神通。“遍身是手眼。”
曇晟禪師的“通身是手眼。”是什麽意思呢?空為體,無所不在,無所不覺。
還記得智通禪師的“舉手攀南鬥,回身倚北辰”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