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一盞明燈之 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2021-05-25 16:46:49) 下一個

福州靈雲誌勤禪師,本州長溪人也。

初在溈山,因見桃華悟道。有偈曰:“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溈覽偈,詰其所悟,與之符契。

溈曰:“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

 

我讀這一段感觸良多。首先覺得非常幸運,誌勤禪師參禪三十年才悟道,而我隻花了十四年,當然比起以光速悟道的六祖慧能,我們都是鈍到不行的鏽跡斑斑的刀。我雖然常常自吹用屠龍刀打遍天下,那也是在磨亮之後。

每個人悟道的因緣不同,佛陀是在菩提樹下坐著悟道,在以前的公案中我們見過被人踢一腳悟道的,被喝一聲悟道的,各種機緣悟道的。而誌勤禪師是見桃花悟道,嗬嗬,他很有桃花運。而我是在重讀《圓覺經》時, 忽然天旋地轉, 就契入玄機。

我無法猜測誌勤禪師在那一天看見桃花後,內心深處起了什麽波瀾,也不知道溈山後來是如何詰問他並加以印證的。我隻能從他的偈中來探索他的心路曆程。

三十年來尋劍客,是感歎自己求道之不易。

幾回落葉又抽枝,既感歎時光飛逝,又意喻輪回。

自從一見桃華後,他見到的不是桃花,是見。他見到了見。他如果隻是見到了桃花,就沒有悟道。

 

我以前說過, 開悟以後, 不再需要學, 不再需要修, 因為學和修都是刀斧痕。 也有禪師說, 悟後起修, 善自護持。

這個並不矛盾。開悟是明白了宇宙的真理, 明白了本來麵目, 明白了我就是佛。開悟是在理論上明白了。 可是人還有累世積累下來的習性。比方說, 有人脾氣爆, 有人性子急,有人慢吞吞。所謂悟後起修, 善自護持, 就是在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所謂回光返照,把一些不良習性慢慢去掉。 

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習性的好壞,也是一種人為的附加上去的定義,從本質上來說,習性對空性毫無影響,習性本身也是相。你記住一點,有兩邊的就是相。你之所以要去處掉一些習性是因為你認為那是壞的。所以,從第一義的角度,絕對的無修。原因很簡單,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好壞,沒有兩邊。

修,與第一義背道而馳。

那有人就會說,如果有一些不良的習性比如執著,那不就又輪回了嗎?

我答,在輪回中涅槃,輪回即涅槃,執著即正覺。

    

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

師曰:“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

問:“君王出陣時如何?”

師曰:“春明門外,不問長安。”

曰:“如何得覲天子?”

師曰:“盲鶴下清池,魚從腳底過。”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驢事未去,馬事到來。”

曰:“學人不會。”

師曰:“彩氣夜常動,精靈日少逢。”

這一段對答,誌勤禪師除了第一句“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是正麵回答,其他都是隱晦地說,兄弟,你自家寶藏不識,笨得可以啊。

“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和昨天的“千年田,八百主”是一個意思。

    

問:“久戰沙場,為甚麽功名不就?”

師曰:“君王有道三邊靜,何勞萬裏築長城。”

曰:“罷卻幹戈,束手歸朝時如何?”

師曰:“慈雲普潤無邊刹,枯樹無華爭奈何?”

三邊靜,就是三界清淨。何勞萬裏築長城?就是無修。隻要悟道了,欲界,色界,無色界全部清淨,無需再修。誌勤禪師,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許有初學者不知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麽意思。這是梵語,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長生問:“混沌未分時含生何來?”

師曰:“如露柱懷胎。”

曰:“分後如何?”

師曰:“如片雲點太清。”

曰:“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

師不淋。

曰:“恁麽則含生不來也。”

師亦不淋。

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

師曰:“猶是真常流注。”

曰:“如何是真常流注?”

師曰:“似鏡長明。”

曰:“向上更有事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

師曰:“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這一段公案最有意思的是那兩次誌勤禪師不答話,以及最後一句“打破鏡來,與汝相見。”你慢慢體會。

 

問僧:“甚處去?”

曰:“雪峰去。”

師曰:“我有一信寄雪峰,得麽?”

曰:“便請。”

師脫隻履拋向麵前,僧便去。

至雪峰,峰問:“甚處來?”

曰:“靈雲來。”

峰曰:“靈雲安否?”

曰:“有一信相寄。”

峰曰:“在那裏?”

僧脫隻履,拋向峰麵前。峰休去。

人說萬法歸一。 可是誌勤禪師, 連一隻破鞋也丟了。僧去雪峰,當然是求法。誌勤禪師呢,就告訴他,那是一隻破鞋,丟了吧。雪峰何等人物,所以峰休去,什麽也沒說,什麽也沒教。

高手一出手, 便知有沒有。

真的沒教嗎?誌勤和雪峰一直在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