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國迦智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待汝裏頭來,即與汝道。”
問:“如何是大梅的旨?”
師曰:“酪本一時拋。”
義端禪師說過:“佛是塵, 法是塵。”我也說過, 佛就是井, 法就是牛欄。我更說過, 讀了萬卷不稀奇, 破了萬卷才希奇。
我想著重說明一下, 我絕不是要大家不要讀經典。這些祖師們開悟, 看上去很簡單, 一個動作, 一兩句話。 可這些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經過累世的積累, 胸有良謀, 腹有雄兵, 隻待時機一成熟, 便破關而去。
你如果城中無糧, 手中無兵, 怎麽出得了關? 出去也是送死。經典是先賢的教導, 應該多讀, 隻有讀了萬卷, 才可能破。
邊讀經典, 邊參公案, 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杭州天龍和尚,
上堂:“大眾莫待老僧上來便上來,下去便下去。各有華藏性海,具足功德,無礙光明。各各參取,珍重!”
僧問:“如何得出三界去?”
師曰:“汝即今在甚麽處?”
天龍和尚問:“汝即今在甚麽處?”
我嗎, 隨緣而動, 浪跡江湖, 居無定所。 你呢?
隨緣而動, 就是輪回。
居無定所, 就是涅磐。
無時無刻不在輪回, 無時無刻不在涅磐, 輪回即涅磐。
壽州良遂禪師,
參麻穀,穀見來,便將嬰頭去嬰草。
師到嬰草處,穀殊不顧,便歸方丈,閉卻門。
師次日複去,穀又閉門。
師乃敲門,穀問:“阿誰?”
師曰:“良遂。”
才稱名,忽然契悟曰:“和尚莫謾良遂,良遂若不來禮拜和尚,洎被經論賺過一生。”
穀便開門相見。
乃歸講肆,謂眾曰:“諸人知處,良遂總知。良遂知處,諸人不知。”
良遂禪師在拜訪麻穀之前, 早已是飽讀經綸, 隻差一點。在麻穀處連吃兩個閉門齋, 一句“阿誰?”就契悟了, 破關而出, 破了所有的經綸。故而感歎, 若不是來拜訪你, 連吃閉門齋, 若不是你一問, 隻怕是被經論賺過一生。
穀便開門相見。
最後這一樁公案非常耐人尋味。良遂禪師鍥而不舍,頗有二祖慧可的精神。麻穀明明知道是他又來了,卻故意問是誰。良遂禪師答完“良遂”後,忽然醒悟。
機緣,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