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本來麵目之:總不作此解

(2021-04-17 17:44:58) 下一個

京兆興平和尚,

洞山來禮拜。師曰:“莫禮老朽。”

山曰:“禮非老朽。”

師曰:“非老朽者不受禮。”

山曰:“他亦不止。”

洞山卻問:“如何是古佛心?”

師曰:“即汝心是。”

山曰:“雖然如此,猶是某甲疑處。”

師曰:“若恁麽,即問取木人去。”

山曰:“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諸聖口。”

師曰:“汝試道看。”

山曰:“不是某甲。”

山辭,師曰:“甚麽處去?”

山曰:“沿流無定止。”

師曰:“法身沿流,報身沿流?”

山曰:“總不作此解。”師乃拊掌。

有一位佛弟子, 引述了《華嚴經》中的十種佛身, 從解境十佛到行境十佛。 我在這裏借用興平和尚的話回之,“總不作此解。”

甄叔禪師說:“萬靈一源, 假名為佛。”

一句話, 不但是十種佛身, 連佛也滅了。三世諸佛, 一口吞盡。 因為已經一口吞盡, 連佛也滅了, 所以才是佛。佛, 非佛, 是名佛。

這才是最上乘的, 直指人心的, 不可思議之法。

 

逍遙和尚,

鹿西和尚問:“念念攀緣,心心永寂。”

師曰:“昨晚也有人恁麽道。”

西曰:“道個甚麽?”

師曰:“不知。”

西曰:“請和尚說。”

師以拂子驀口打,

西拂袖便出。

師召眾曰:“頂門上著眼。”

鹿西和尚拂袖便出, 不是明白了玄旨, 而是挨了打, 老羞成怒。逍遙和尚做得更絕, 讓弟子們關門,上門閂。我有時候覺得,這些禪師們完全不管人情世故,根本不在意是否得罪人,屬於智商極高,情商極低,哈哈哈。我有時也這樣。

但是,你如果真的是一個一心求道之人,去了我慢,又怎會在意這些。我以前講過,在我的求道過程中,我最喜歡的是有人明確地告訴我,錯了!這會讓我少走許多彎路。這就像考試中的多選題,當你並不確定正確答案的時候,你可以用剔除法,就是有些答案是明顯錯誤的,就可以剔除掉,不必浪費時間。所以有人明確告訴你哪個錯了,比彎彎繞模棱兩可來照顧你的麵子要好得多。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多貼一篇,大家繼續周末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