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薪火相傳之:光境俱亡

(2021-03-24 20:00:00) 下一個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

因於市肆行,見一客人買豬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

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長史!那個不是精底?”師於此有省。  

又一日出門,見人舁喪,

歌郎振鈴雲:“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委魂靈往那方?”

幕下孝子哭曰:“哀哀!”

師忽身心踴躍,歸舉似馬祖,祖印可之。  

禪,就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有妙觀察智,也許就那麽一霎那,一個機緣,你就悟道了。這樣的例子,在禪門公案中隨處可見。看經,當然有幫助。可是,世尊悟道之前,哪來的經書。可見,讀經並不是悟道的唯一途徑。

“ 長史!那個不是精底?”不正是無有不是嗎?既然無有不是,當然就無有是。“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委魂靈往那方?”當你還在尋思往哪方的時候,就“哀哀”了。你要去往何方?去幹什麽?當下就是了,東西南北尋什麽。

 

住後,僧問:“如何是道?”

師便咄!

僧曰:“學人未領旨。”

師曰:“去!”  

    

上堂:“心若無事,萬法不生。意絕玄機,纖塵何立?道本無體,因體而立名。道本無名,因名而得號。若言即心即佛,今時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晨極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上堂:“夫大道無中,複誰先後。長空絕際,何用稱量?空既如斯,道複何說?”  

上堂:“夫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複是何物?禪德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跡,劍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  

上堂:“禪德,可中學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導師雲:‘法本不相礙,三際亦複然。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所以靈源獨耀,道絕無生。大智非明,真空無跡。真如凡聖,皆是夢言。佛及涅槃,並為增語。禪德直須自看,無人替代。”  

上堂:“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掣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麵相呈,更無餘事。珍重!”  

嗬嗬,寶積禪師的這些開示很有意思。他把他師父馬祖的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給批評了一頓,說這個依然是未入玄微。他這個說法當然也沒錯,因為說即錯嗎。不過要這樣的話,他後麵說的一大通話,雖然說得很好,我也可以說未入玄微。

 

師將順世,告眾曰:“有人邈得吾真否?”

眾將所寫真呈,皆不契師意。

普化出曰:“某甲邈得”。

師曰:“何不呈似老僧。”

化乃打筋鬥而出。

師曰:“這漢向後掣風狂去在!”師乃奄化,諡凝寂大師。

看來,在寶積禪師眼中,一句話不說,才是入了玄微。我個人以為,還是說的好。我印證弟子,一定要他們把心得寫出來,而且反複驗證,觀察一段,覺得完全通透了才印證。打啞謎做動作不行,因為很可能是碰巧。

 

蒲州麻穀山寶徹禪師,侍馬祖行次,問:“如何是大涅槃?”

祖曰:“急。”

師曰:“急個甚麽?”

祖曰:“看水。”

哈哈哈,馬祖有時很搞笑。如何是大涅槃?內急。沒有是,沒有不是。

    

師使扇次,僧問:“風性常住,無處不周,和尚為甚麽卻搖扇?”

師曰:“你將知風性常住,且不知無處不周。”

曰:“作麽生是無處不周底道理?”

師卻搖扇。僧作禮。

師曰:“無用處師僧,著得一千個,有甚麽益?”  

僧人問的是,既然不動,既然常定,為何搖扇?我以前貼過一篇《不動道場》,裏麵的僧人問了一個相似的問題,既然不動,怎麽從你那跑到我這來了。 回答是,到了這裏豈是動?很多佛弟子以為定就是打坐, 一動不動。 我告訴你, 真正的天下第一高手, 一天二十四小時,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無論他在何處, 在做什麽, 無不是定, 是名常定。

  

師同南泉二三人去謁徑山,路逢一婆。

乃問:“徑山路向甚處去?”

婆曰:“驀直去。”

師曰:“前頭水深過得否?”

婆曰:“不濕腳。”

師又問:“上岸稻得與麽好,下岸稻得與麽怯。”

婆曰:“總被螃蟹吃卻也。”

師曰:“禾好香。”

婆曰:“沒氣息。”

師又問:“婆住在甚處?”

婆曰:“隻在這裏。”

三人至店,婆煎茶一碎,攜盞三隻至,謂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

三人相顧間,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於是拈盞傾茶便行。

荒野有高人,荒野有高人! 幾位開悟的高僧, 被這位老婆婆, 弄得相顧無語, 目瞪口呆。 你不要以為寶徹禪師沒事所以和老婆婆聊天, 如果老婆婆有一句沒答對,寶徹禪師一定拂袖便行,不會給她好臉色。

你仔細去品,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坑,老婆婆答得剛剛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