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斷臂求法之:無汝棲泊處

(2021-02-13 19:44:23) 下一個

潤州鶴林玄素禪師者,延陵人也。姓馬氏。晚參智威禪師,遂悟性宗。後居鶴林寺。一日有屠者禮謁,願就所居辦供。師欣然而往,眾皆見訝。

師曰:“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複何差別之有!”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會即不會,疑即不疑。”又曰:“不會不疑底,不疑不會底。”

有僧扣門,師問:“是甚麽人?”

曰:“是僧。”

師曰:“非但是僧,佛來亦不著。”

曰:“為甚麽不著?”

師曰:“無汝棲泊處。”

玄素禪師, 對每日殺生的屠夫, 依然是一視同仁。他說:“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複何差別之有!”玄素禪師, 可以說是沒有分別心的代表。

有一位佛弟子, 看了我的文章, 有所感悟。他說:“去掉分別心,不隨外境轉,就脫離輪回。”

我在這裏點撥這位佛弟子一下。去掉分別心, 就是分別心, 你還有分別心和非分別心在。不隨外境轉, 就是隨境轉, 你還有境, 非境, 內, 外。玄素禪師開悟的一句話,不是“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複何差別之有!”而是“無汝棲泊處。”

分別心,不是可以去掉的,而是你要明白本無分別。為什麽本無分別?無論相如何的千變萬化,都是不相妨,所以無分別。性空,當然無有棲泊處。

 

天台山佛窟岩惟則禪師者,京兆人也。姓長孫氏。初謁忠禪師,大悟玄旨。

乃曰:“天地無物也,物我無物也。雖無物也,而未嚐無物也。如此,則聖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獨照,能為萬物主,吾知之矣。”

遂南遊天台,隱於瀑布之西岩。元和中慕道者日至。有弟子可素,遂築室廬,漸成法席。佛窟之稱自師始也。

僧問:“如何是那羅延箭?”

師曰:“中的也。”

這兩句話很有意思。一問一答,總共區區十個字。僧問:“佛是什麽?”。惟則禪師答:“已經是。” “中的也”是已經射中靶子的意思,已經是了的意思。惟則禪師說,你已經是佛。也不知道這位僧人有沒有聽明白,公案中沒有接下來的記載,估計僧人聽得雲裏霧裏。

忽一日告門人曰:“汝其勉之。”閱二日,跏趺而寂。後三年,塔全身於本山。

又一位坐化的禪師。惟則禪師, 是一位大徹大悟的聖賢。我敢如此說, 隻因為禪師的十個字,“雖無物也,而未嚐無物也。”這一句, 和玄素禪師的“無汝棲泊處。”異曲同工!本地的風光,不是無一物,而是,有也是無。

惟則禪師說:“至人以是能獨照,能為萬物主。”我套用五祖的話,“至人如能時時如此回光返照, 善自護持, 是為常定,名丈夫, 天人師, 佛。”

禪宗先賢們的開示,雖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是圍繞著本來麵目在轉,你隻要悟了本來麵目,破這些公案,如同砍瓜切菜般容易。我來來回回讀《五燈會元》讀過無數次。我告訴佛弟子們一個參禪讀經的竅門。當你讀一本經典讀不明白的時候怎麽辦?別停下來,接著往下麵讀,往往前麵不明白的公案,後麵另一位禪師給了答案。讀一本佛經的時候你有許多問題,佛陀在說另一部經的時候也給出了答案。佛經,很多也是佛陀在回答弟子們的問題。

你就不停地讀,反複地讀,反複地想,不斷地總結。終有一天,那些散亂的點就連起來了。此外,你不是還有我嗎。你每天來聽我說故事,三年下來,你就重走了我的長征路,把大乘八宗的經論讀完了。

每一個宗派,都是依據幾本佛經建立的。這就有一個問題,佛陀說的經,不是每一本都講了第一義,許多都是在隨緣說方便法。就好比我每天和許多人說過話,怎麽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跟每一個人都說第一義,那豈不是成了祥林嫂。

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處理公司事務。如果我旁邊跟著一個阿難,時時刻刻拿小本子把我說的記下來,編成《孔雀羽說某某經》一百冊,我保證99.99%的時候我都是在說雞毛蒜皮的廢話。所以,千萬不要迷信,佛陀說的話不是聖旨,不能凡是佛說的都是完全正確,凡是佛說的我們必須遵守。兩個凡是是要不得的。

八宗裏禪宗最為特殊,因為佛陀沒有說過一句話,他隻是拈了一朵花,然後就把祖衣交給了摩訶迦葉。所以禪宗沒有佛經,沒有文字。佛陀沒說過一句話,你讓阿難怎麽編?禪宗有的,隻有後來這些祖師和禪師的公案。所以,參禪,就隻能參公案,隻能通過這些公案來一窺究竟。

我以後在講其他七宗的時候,則會講解每一宗所依賴的佛經和這個宗派主要的祖師們寫的論。從一個宗派所依賴的佛經和主要祖師們的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宗派的教義是不是了義。如果依賴的佛經沒有講第一義,主要祖師們的論偏離了第一義。那麽對不起,這個宗派就是不了義的,教的,都是方便法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