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正文

【五燈會元】斷臂求法之:佛之妙用

(2021-02-11 16:49:59) 下一個

牛頭山法融禪師者,潤州延陵人也。姓韋氏。是四祖的旁出法嗣。年十九,學通經史。尋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忽一日歎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觀,出世舟航。”遂隱茅山,投師落發。後入牛頭山幽棲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鳥禦花之異。

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彼山有奇異之人,乃躬自尋訪。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祖問曰:“在此作甚麽?”

師曰:“觀心。”

祖曰:“觀是何人?心是何物?”

師無對,便起作禮曰:“大德高棲何所?”

祖曰:“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

師曰:“還識道信禪師否?”

祖曰:“何以問他?”

師曰:“向德滋久,冀一禮謁。”

祖曰:“道信禪師,貧道是也。”

師曰:“因何降此?”

祖曰:“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

師指後麵曰:“別有小庵。”

“大德高棲何所?”法融禪師這句問裏充滿禪機和陷阱,問的是佛在何處?。四祖如果答錯了,就會被法融禪師揪住鼻子,哈哈哈。“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四祖這句答,我的評價是前麵一句答得恰到好處,“或東或西”,屬於多此一舉,反而畫蛇添足了。“不決所止”就是無住,無所用心處。

遂引祖至庵所。繞庵,唯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手作怖勢。師曰:“猶有這個在。”祖曰:“這個是甚麽?”師無語。少選,祖卻於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師睹之竦然。祖曰:“猶有這個在。”師未曉,乃稽首請說真要。

法融禪師麵對四祖可是一點不怯場,四祖何等人物,唐太宗都請不動,如今就在眼前,他還是要不斷的試探,甚至諷刺,“猶有這個在”隻因為四祖見到虎狼嚇了一跳。可惜,他遇到的是四祖,馬上被打了回去。

“這個是甚麽?”四祖問的是佛性是什麽?言下之意,嚇一跳也是佛性啊。能被驚嚇,難道不是佛性嗎?當法融禪師無以未對的時候,四祖慈悲,寫下一個“佛”字,告訴他這就是佛性,就是佛。法融禪師依然不知所雲。但法融禪師好在我慢去除,隨即請求開示。

祖曰:“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瞋,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是了,是了,什麽叫任運無礙?四祖說得明明白白。“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任何有意的為之,都和無所用心相背離,諸惡如此,諸善亦然!隻要起了善惡之分別心,就落入兩邊。

師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

師曰:“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

祖曰:“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複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汝今諦受吾言,隻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汝但隨心自在,無複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 所有的法門,都是對治法,無論是打坐,入三摩地,持戒, 念佛,都是對治法。 八萬四千法門,全是對治法。可是空性,是不需要對治的。故,佛不以法得。

祖付法訖,遂返雙峰終老。師自爾法席大盛。

心無生死, 不受生死,

心無三界, 不受三界,

心無取舍, 不受因果,

心無菩提, 真正菩提,

心中無佛, 你就是佛。

把一切的浮塵去盡,山窮水盡時, 那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就是本地的風光。  把一切的浮塵去盡, 你就可以無限的去感知, 這就是道。可是兩千六百年來, 又有幾人, 真正明白它。

 

今天大年三十,多加一篇,祝大家新年快樂,牛年吉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