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月氏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千勝,母金光。以無子故,禱於七佛金幢。即夢須彌山頂一神童,持金環雲:“我來也。”覺而有孕。年七歲,遊行聚落,睹民間淫祀,乃入廟叱之曰:“汝妄興禍福,幻惑於人,歲費牲牢,傷害斯甚。”言訖,廟皃忽然而壞。由是鄉黨謂之聖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蝗羅尊者,付法眼藏。
行化至中印度。彼國王名無畏海,崇信佛道。祖為說正法次,王忽見二人緋素服拜祖。
王問曰:“此何人也?”
祖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曾為說法,故來禮拜。”
良久不見,唯聞異香。王曰:“日月國土,總有多少?”祖曰:“千釋迦佛所化世界,各有百億迷盧日月,我若廣說,即不能盡。”王聞忻然。時祖演無上道,度有緣眾,以上足龍子早夭,有兄師子,博通強記,事婆羅門。厥師既逝,弟複雲亡,
乃歸依尊者而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心?”
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
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
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雲:‘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已,即入佛慧。
時祖忽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
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貫乎天地。複有黑氣五道,橫亙其中。”
祖曰:“其兆雲何?”
曰:“莫可知矣。”
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矣,今以法眼付囑於汝,善自護持。”
乃說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師子比丘聞偈欣愜,然未曉將罹何難,祖乃密示之。言訖,現十八變,麵歸寂。闍維畢,分舍利,各欲興塔。祖複現空中而說偈曰:“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大眾聞偈,遂不複分,就馱都場而建塔焉。
昨天剛用《無用心處》做標題回答了一位佛弟子, 今天讀到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就看到祖師說:“汝欲求道,無所用心。”哈哈, 昨天才說了, 今天就相印。
師子尊者聞是語已,即入佛慧。 你呢?
“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
是了,是了,並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麽。你刻意去做什麽,就是為了達成某一個目的。做,就是因,你想達成的目的,就是果。比如,佛弟子精進地修法,是希望能提高層次,提升境界。修,是因,希望達成提高提升這個果。可是,真如佛性不受因果。無論你如何精進,真如佛性不增不減。所以,當你完全了悟的時候,你就明白,以前所有的精進,都是無用功。
當然,這個說法是站在佛的角度,站在真如佛性的角度。如果站在無明眾生的角度,修行當然是有用的,因為眾生還沒有了悟。哪一個開悟的善知識,在還沒有開悟的時候,在求法的過程中,沒有精進地修行過呢?釋迦摩尼周遊天下,遍訪名師,然後入苦行林,都是在精進地修行啊。
但是,當你已經開悟了的時候,就要時時刻刻站在佛的角度,因為,你已經是佛。佛還需要修行嗎?釋迦摩尼如果還在修行,他的目的是什麽?修行總得有個目的吧。他出家是為了生死解脫。如今他已經生死解脫了,完全跳出了生老病死,跳出了六道輪回,他還要準備修成個佛以外的什麽東東出來呢?還有什麽東東比佛更牛逼呢?
你想想,假如釋迦摩尼還在修行,而且修出了一個比佛更牛逼的“境界”。修是因,這個境界就是修(生)出來的果。他又墜入了因果輪回,又墜入了兩邊,又墜入了生死。修(生)出來的境界,有生就有死,一定會死。
佛,不以法成。佛,不以修成。佛,不以律成。佛,根本就不以任何外力,任何的因成,因為佛不是境界,佛不是果。
佛,不是生出來的。佛,是恒在。
師子尊者, 西天禪宗第二十四祖。
過去穿衣,現在開始裸泳,將來又穿衣;衣是衣,我是我,其實都是我。
快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