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祖摩蝗羅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年三十,遇婆修祖師出家。
後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度,即瞿曇種族,歸依佛乘,勤行精進。一日,於行道處,現一小塔,欲取供養,眾莫能舉。王即大會梵行、禪觀、咒術等三眾,欲問所疑。時祖亦赴此會,是三眾皆莫能辨。祖即為王廣說塔之所因,今之出現,王福力之所致也。
王聞是說,乃曰:“至聖難逢,世樂非久。”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
祖深加慰誨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往化。”
得度曰:“師應跡十方,動念當至,寧勞往邪?”
祖曰:“然。”於是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國,教導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
時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忽睹異香成穗,
王曰:“是何祥也?”
曰:“此是西印土傳佛心印祖師摩蝗羅將至,先降信香耳。”
曰:“此師神力何如?”
曰:“此師遠承佛記,當於此土廣宣玄化。”
時王與鶴勒那俱遙作禮。祖知已,即辭得度比丘,往月氏國,受王與鶴勒那供養。
後鶴勒那問祖曰:“我止林間,已經九白。〔印度以一年為一白。〕有弟子龍子者,幼而聰慧,我於三世推窮,莫知其本。”
祖曰:“此子於第五劫中,生妙喜國婆羅門家,曾以旃檀施於佛宇,作槌撞鍾,受報聰敏,為眾欽仰。”又問:“我有何緣而感鶴眾?”
祖曰:“汝第四劫中,嚐為比丘,當赴會龍宮。汝諸弟子鹹欲隨従,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妙供。時諸弟子曰:“師常說法,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汝即令赴會。自汝舍生、趣生、轉化諸國,其五百弟子以福微德薄,生於羽族。今感汝之惠,故為鶴眾相隨。”
鶴勒那問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
祖曰:“我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
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複無憂。
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
二十二祖摩蝗羅尊者的偈, 一直有讀我文章的佛弟子, 都能明白祖師在說什麽。 關鍵的一句是“無喜複無憂”。到目前為止, 我已經從一祖講到了二十二祖。祖師們的偈中, 最常見的就是:
無喜無憂,無生無死,無善無惡,無即無離,等等等等類似的話。用的最多的一個字是“無”。
我在《於緣不相礙》一文中講:“無不是沒有, 也不是有, 更不是斷絕, 而是非空非有。”有一位佛弟子回複說:“我解無,不動;我解無,不二;萬年魚籽在,長滿鬆與杉。”
我在《真正的正信佛教》一書中說過,我不求名,我不求利,我不求財,我不求色,我也不求度眾。我隻是在這虛無縹緲的網上寫文章, 有緣的就看。所以我不會對所有的回複做回答, 但會對一些代表性的錯悟做一些更正。
我要對這位佛弟子講:“不動, 不二, 魚籽, 鬆杉, 都是方便說法, 落於有, 不是正解。”“無是無用心處。”“無無才是真理。”
真如佛性,由其本質所決定,不受因果,本自圓滿,本自清淨。一件本自完美的藝術品,任何的添加,任何的減少,任何的用力,任何的用心,任何的有為,都是畫蛇添足。這件完美的藝術品,就是你。雖然任何的用力,對真如佛性沒有影響,但對你有影響,因為你是那個用力的人。
真如佛性,既然不受因果,當然也不會因為你精進地修法而提高或者降低。難道還有比本自圓滿的真如佛性更高的所謂“境界”嗎?難道還有高低嗎?它本來就是那個樣子,而且永遠都是那個樣子。真如佛性,不是境界。
記住,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最終,是無修之修。如果一定要修來表達,無修之修就是隨順無為。“隨流認得性,無喜複無憂”
鶴勒那尊者, 西天禪宗第二十三祖。
這一下,夕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