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誌
序
以前買書從未正式記錄過,打算從現在開始,每次買書都做個記錄。畢竟每本書來我這裏都是我與它的一段緣份,我死後它們不知會散落何方,既然現在跟著我,我就為它們立個名籍吧。
除非特別說明,我買的都是二手書,購書渠道也有限,一為圖書館、一為慈善商店。新書太貴,從來不買。偶爾生日、母親節、聖誕節會讓親人送一兩本而已。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購書4本
帶兒子去圖書館還書借書,順道去看看他們在處理的書。這個圖書館有個角落擺著他們要處理的書、雜誌、CD、影碟。每次去圖書館我必去那裏瀏覽。圖書館的舊書是賣得最便宜的。
今天在此收書四本,一共才花了6元,在排隊等著付款時,我讓弟弟猜會要多少錢,他猜10塊,我猜7塊,因為圖書館的書,hardcover的2元一本,paperback的1元一本,是最最便宜的了。但是付款時告知隻要6元,原來有一本書我以為要2元,結果隻收了我1元。
這四本書是: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of Louis L’Amour
老實說,Louis L’Amour的書我還從沒讀過,但是我對短篇小說有特別的情結,所以一看到Collected Short Stories這種標題的書我往往會買入。Louis L’Amour寫西部小說,更多是當電影編劇吧,創作量不小,很多小說被改編成西部電影,但是特別出名的似乎沒有。
Down and Out in Eighteenth-Century London by Tim Hitchcock
這位作家並不熟悉,但現在對non-fiction的書越來越喜歡,8月才讀完喬治·奧威爾的《巴黎倫敦落泊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很有意思的一本書,類似的標題引起了我的興趣。從書裏的插圖看,也是倫敦的街道生活,而街道生活是少不了窮人的。現在流行非虛構寫作,奧威爾的這本書就是,以前我以為杜魯門·卡波蒂的《冷血》是這個流派的第一本,看來不對,奧威爾才是,畢竟他也是記者出身。
Anyway,有時間就看看18世紀的倫敦吧,可天知道何時才會輪到讀它,不過好歹它也是我家的一員了。
以上兩本是hardcover, 都很新,品相挺好,2元一本。
Contemporary Turkish Short Fiction: A Selection edited by Suat Karantay
收下這本書的原因,一這是短篇小說集,二是有資料價值,土耳其當代短篇小說,偶爾翻翻了解一下也不錯啊,類似的我還有一本斯堪的納維亞短篇小說選,收錄北歐幾個國家作家的短篇小說,不過那本書比較舊,而這本書收錄的大約是上個世紀8、90年代的作品,不算太老。
此書字太小,是個缺點。突然發現這隻是卷一,奇怪,當時在圖書館可沒有看到卷二啊,沒收全,這有點不爽,我仿佛拆散了一對戀人一般。我要不要再回圖書館查看一下呢,有些糾結了。
Inventing Japan (1853-964) by Ian Buruma
這是很薄的一冊小書。引起我注意的一是關於日本,二是作者。
從標題看,應是講述日本從明治維新到二戰後重建興起的這一段曆史,到底怎麽個inventing法足以勾起我的興趣。
Ian Buruma是資深編輯,一直關注東亞研究。他晚期的經曆有點讓人唏噓。2017年出任《紐約書評雜誌》(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主編,但是任期不過一年,2018年就自己主動辭職了,原因是卷入加拿大CBC電台主持人Jian Ghomeshi的性騷擾案件。話說我以前上午10點經常收聽CBC99.1的廣播節目THE Q,就是Jian Ghomeshi主持的,他的辯護律師是位女律師,有意思吧。
Ian Buruma發文同情這位主持人,而那個時候正是Metoo高峰期,結果引發公憤,隻得一走了之。沒辦法,現在的美、加太左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有個中文名,叫馬毅仁,據說他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以上兩本為paperback,1元一本,共2元。
另外,昨天在圖書館還遇到兩本想買卻沒買的書,一是伊萬·麥克尤恩的《阿姆斯特丹》,此書我早讀過,家中又有不少麥克尤恩的書,我不確定有沒有這一本,最後決定不買,因為買了也不會看。回家後查看,果然沒有這一本,不過也談不上特別遺憾,麥克尤恩的書很常見,想買並不難找,最多稍貴一點罷了。另一本是西爾維亞·普拉斯的《鍾形罩》,這書我準確地記得家裏有,因為讀過,但是圖書館的這一本是hardcover,裝幀很漂亮,我拿在手裏摩挲了半天,放到書架上又抽出來,猶豫要不要買,真便宜啊,隻要2塊錢,但是家裏放一個作家兩本相同的書,我還沒有對她癡迷到這種程度,如果是她的詩集我會買的。
(此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