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日本武士道有興趣。
2021年,從3月份的《切腹》開始,以6月份的《浪客劍心》第四部結束,曆時四個月,觀影五、六十部,看了很多日本的劍戟片,外加一些時代劇,感覺日本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日本電影產業高度發達興旺的時代。讀了幾本有關日本武士道的書,如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被譽為武士“論語”的《葉隱聞書》, 以及《武士的精神》、《櫻花與武士》,小說有司馬遼太郎的《宮本武藏》和《新選組》,藤哲周平《隱劍孤影抄》、《隱劍秋風抄》,可惜《新選組》不幸爛尾了。
為什麽對武士感興趣?我想大概因為自己膽小懦弱,而武士,正好是我的反麵,他們追求忠義、置生死於度外、視死如歸的精神境界常常令我歆慕,我自問無法企及。不過,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欽佩之餘,不但想看關於他們的故事,還想深入地了解他們,了解這一階層,了解武士道,了解武士的精神。
什麽是武士道?嚴格說來,武士道是要求武士遵守的一些不成文的道德守則。
“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武士道者,死之謂也。
葉隱乃武士的代名詞。西行之詩:隱於葉下,花兒苟延不敗,得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以葉隱身,乃武士無我之謂也。葉隱之武士,對死追問不已,高舉死的觀念而活。武士之刀法,講究簡潔明快的動力美,講究一刀斃命的幹淨利落;武士赴死,於死的瞬間與美相遇,便舍棄人生,武士道是一種死亡的美學——落花之美。
武士之“死狂”強烈而單純。如為死狂,則事無不成。真正的剛者,什麽都不說,他沉默地斬殺,是豪者,當你站在生死之境時,隻能置對手於死地,不想去想忠與不忠,義與不義,想太多,活不了。在戰場上,看到了死才能看到生。
為死而死。決死而生。
以平靜的姿態接受死亡,不動如山。
我將日本劍戟片,武士電影分成兩類:前武士時代,歌頌武士、武士道;後武士時代,武士道衰落,涉及武士道的一切均遭受到質疑和衝擊。
日本劍戟片的故事背景主要有兩個:日本戰國時代和幕末明治維新時期;有好幾個係列,如新選組係列、宮本武藏係列、座頭市係列、忠臣藏係列……
話說,看了這些電影,貌似對日本曆史也了解了一點點皮毛,雖然大部分是臨時上網查的零碎,不過有些專業名詞也能掛在嘴上了,如平安時期、幕府時代、戰國時代,鐮倉、室町、江戶,武家、源氏、足利、德川。。。現學現賣吧。
關於日本武士電影,網上各種排名很多,官方的、權威的、也有不少個人的,往往列出十部、二十部,甚至有五十部之多的排名。人微言輕,我看的雖然不少,但不敢排名,隻談談看完後印象深刻的:
《七武士》:俠之大者,真正的武士道,為了初識的朋友,可以甘赴死亡之約。
《切腹》:對武士道的深刻反思
《大菩薩嶺》:邪魅
《人斬》:武士道的破滅,下層武士的報國夢像個笑話,失去了群體的依托之後,丟失了身份,迷失了自己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好武士電影,比如口碑很好的《黃昏清兵衛》、《穿心劍》、《用心棒》、《奪命劍》、《禦用金》、《椿十三郎》、《侍》,以新選組為背景的《壬生義士傳》,還有忠臣藏、宮本武藏、座頭市係列、帶子雄狼係列,太多了,排名不分先後,遺漏的不表示不好看。。。待我慢慢道來,最後奉上一舊一新兩張電影插圖。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