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

(2025-08-10 12:53:50) 下一個

讀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

 

蔡絛,蔡京的老巴子。著有《鐵圍山叢談》,薄薄的一本書。

 

蔡絛,官二代,曾為生病的父親代政,“一時政皆出於絛。”退休後,用庭院中的樹葉當紙,做筆記,並放入盆中。久,積了幾大盆。後整理成書。陳寅恪先生說,曆朝代中最有文化的是宋。壞種蔡京的紈絝老巴子,也有這樣的故事,沒法不信陳先生的判斷。

 

幾十年來,就是不大要讀簡中圈裏的東西,寧願給文言贅牙,給半文不白隔應,好歹咱也讀個文化人寫的東西。

 

很久,迷魯迅文體,禁不住地學嘴學舌。不少人“揶揄”,自己也知道在山寨,抄襲,但還是下筆就學。後來反思,是內心裏討厭簡中圈裏的覆蓋似的公家話。自己又沒能力水平說其它的話來懟它,就學舌魯迅,自己玩自己的,是拙甚至劣,但模仿《紀念劉和珍君》《呐喊序言》《燈下漫筆》,怎麽也是“近來”“近墨”,怎麽也是在“文房四寶”旁邊打轉轉。

 

生於長於大老粗中間,日子那個糙。用老婆的話說“不像個樣子。”剛到德國,有好幾年,“不像個樣子”的自我菲薄,遠比家裏兄姊說自己“崇洋媚外”傷人。有了這個經曆,就慶幸自己,終於糠籮掉到米籮,雖未去麩褪売,但置身其中。

 

近來,老婆偶然誇了句把,寫的不疙裏疙????了。進步兮?下放兮?簡中圈是非常要“說人話”的,很強勢。可翻翻那些個“說人話”裏算說得好的,像易中天的,莫言的,陳丹青的,實在不能卒讀。與其費這功夫,還不如回翻竪版的古籍,橫版的鬱達夫,俞平伯。怎麽那也是在攀援,能讀到點什麽。讀簡中圈,就是個閱讀上的上山下鄉,接受“說人話”的“再教育”,變成個簡中圈的哥兒們。

 

簡中圈,就是由文言,半文不白,民國白話這個文化圈,斷崖式下跌到泥腿子,顧阿桃王鐵人,陳永貴,繼續到今天知青認知審美語言當家的境地。本來,比較外國的書,文言半文不白民國語言就是個“少讀或不讀”的品質,而對比簡中圈裏的,都“鬱鬱乎文哉”。

 

這是說文章之類的事。回憶和環顧簡中圈裏的人和事,近期的小孩集體鉛中毒,全杭州人喝巴巴水,一個花和尚氣得十四億佛祖直要跳,再來了“出證姐”,簡中圈終於讓民國的魯迅“我覺得我所住的並非人間”直截退化成了“動物農莊”。

 

小視頻裏,吳豔妮說話越來越凶,混血兒小伊琍鬼點子看著增多,那個國際章一臉壞相,剛剛二十歲的陳芋夕,滿眼的五十歲人才有的算計,十八歲的張子宇很快就目瞪眼橫了。都是人,簡中圈裏的怎麽長長長長,都一個樣了呢?什麽樣?一出了這個圈,見到普世裏的人,薑文,鍾阿城,李鴻章,龍永圖,鄧小平都異口同聲:人家怎麽都長得五講四美?!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就是一股知青上調慶祝一下搞個聚餐的味道;死刑犯行刑前遊街示公嚇老百姓的事,不幹了,換成動不動就大閱兵地震攝神州十四億了。這水平,肯定夠不上聽周一波上海清口的水平。

 

說回《鐵圍山叢談》。蔡京,不是個東西。做為老巴子,又是官二代,當然為老爸貼金。例如,他老爸蔡京巴結另一個壞種童貫,謀得朝延重新重用。蔡絛這樣記錄:我老爸“力遏宦官,然遏之不得,更反折角”。這是貼金甚至顛倒黑白,但記得文乎乎的,縱然罵人,決不吐“傻X”渣級別的字詞;再例如,老爸故意破壞公文傳遞製度,達到了自己為所欲為的目的。蔡絛記為:“政和三四年繇上自攬朝綱,政歸九重,而後皆以禦筆從事。”顯然是蔡絛在歪著筆斜著寫。可和當今“一切聽從以…為核心的領導,…”雲雲比,是不是有文化多了?!

 

所謂寧聽用文言文罵人,也不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的歌頌。蔡絛放在民國以前,就是個不要臉的,可他寫的《鐵圍山叢談》放在簡中圈裏,絕對是文章一品。就品質論,怎麽都會用樹葉做筆記來殺時間,這和當下官員性交備忘錄,宗教協會主席花和尚嚐給劉亦菲開過光比,這檔次,怕是十四億人中也沒幾個。

 

蔡京被朝廷發放到邊遠,一家子隨行,蔡絛在這裏麵。父親死後,他又被流放到廣西白州。正於此際此時,他寫了這本叢談。邊讀,會聯想到李銳寫的《廬山會議紀要》。這本書,說是簡中圈裏天花板級的曆史書,一點兒也不過份。但和《鐵圍山叢談》比,單就文化水平,文章水平論,差得不是一星半點。有如前清的一個簿記的借條,回執,藥房的藥方的書法水平,往往比當下書法國展的水平高,文言文文章再不濟的,往簡中圈裏一放,嚇得一眾“這太有文化了”!

 

蔡絛和他老爸經曆了“靖康恥”的全過程。可從《鐵圍山叢談》裏,讀不到慌不擇路,恭不擇主,讀不到郭沫若那樣的臉如抹布,司馬南那樣像是喝巴巴水長大的;全家被流放邊遠,也讀不到氣極敗壞像江青那樣在庭上撒潑,也讀不到“遠飛的大雁,請你…報個信兒到北京,翻身的人兒想念恩人毛主席”的諂詞舔調。倒是常讀到氣定神閑,很有幾分“漫將當年平戎策,換作鄰家種田書”意味的段落。

 

總之,讀《鐵圍山叢談》,當溜出簡中圈的娛樂,做回養生操。總體的感覺:文縐縐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鈴蘭聽風 回複 悄悄話 網上, 瞥見人們說雪琴的脫口秀有多好笑. 好奇害死貓, 油管上找來看, 笑一回, 再看, 就那回事, 不再好笑了.

聽聽你的. 昨天, “把哈耶克這六句議完, 先泄氣, 然後鬆了一口氣, 格外安心地去菜地裏拾掇拾掇, 伸個圈外人的大懶腰”, 已笑歪. 今天, “總之, 讀《鐵圍山叢談》, 當溜出簡中圈的娛樂, 做回養生操. 總體的感覺: 文縐縐的”, 又笑死了.

文縐縐地罵自己, 他讀他的古籍, 寫他的議, 做他的養生保健操, 顯擺他有文化, 在文房四寶旁邊打轉轉, 近墨, 睡覺. 我笑什麽笑嘛? 剛吃飽飯, 又笑餐飽的, 真要命!

“糠籮掉進米籮”, It's really a wonderful thing! 圈層幹淨, 最是值得.

我的難題是, 文言文差勁, 不習慣看繁體字和豎版的書, 不如讀英文書. 但我喜歡看你的議, 很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