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博文如塵,幾篇不是低到塵埃裏去的?點擊率就是塵埃,“熱點”就是拆文章的架子,摁住文章的頭,向下,向下

(2025-09-14 01:18:35) 下一個

博文如塵,幾篇不是低到塵埃裏去的?點擊率就是塵埃,“熱點”就是拆文章的架子,摁住文章的頭,向下,向下

 

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伊????鳩魯,不是給沒有相當認知水準人看的;古希臘古羅馬藝術,不迎合廣場舞的需求。同樣,《尤裏西斯》並不在意別人讀懂了沒有;《追憶似水年華》,讀不讀得下去,是你的事,作者隻是個寫。

 

《論語》的毛病,是孔子的弟子們,沒了架子,編《論語》,就是生怕老百姓聽不懂。《左傳》好,端起史家的架子。

 

什麽叫文言文,就是書麵語言,書冊八字開,不識字的莫進來。之乎者也,就是文言文的門檻。所以,讀文言,有身份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讀的。

 

寫字,誰誰。寫成書法的,必須是文人。老年書法班,書法養老,高手在民間,就是個不識數。

 

魯迅文章,大學文科之外的,要讀懂也難。

 

張愛玲有架子:不大回複讀者來信。去美國後,也很少社交。

 

民國的半文不白,是文化仍在努力端著自己的架子。延安白話以致於解放後的公家話,工農兵語言,是提早的文章上山下鄉。

 

周立波金句:“我不上春晚,我的節目是給高中畢業之後的人看的。”

 

博文如塵,幾篇不是低到塵埃裏去的?點擊率就是塵埃,“熱點”就是拆文章的架子,摁文章的頭,向下,向下;就是打文章的臉,打得博文,不要臉,隻要網紅。

 

 

 

聊開來。李澤厚說,唐詩至宋詞,是文學走向個人。宋詞至元曲,是個人把話說到別人插不上嘴。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絕對改不成“熟讀宋詞三百首,不會填詞也會吟的”。唐詩說得是工農兵感情,三吏三別,賣炭翁,琵琶行….. 。宋詞,在“小院深深深幾許”的大觀園裏,它是悄悄話,咬耳朵,“執手相看淚眼”“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元曲,有如博文,把悄悄話說成廣告詞,《竇娥冤》是可以當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號角來用的。《西廂記》是天下識字少男少女的手抄本,是本早期的男女情事指南。它把詞的架子弄丟了。

 

美國的查理  柯克,大學生不買他的賬。原因:他沒多少文化含量,即沒架子可言。說來說去,就那一套。他是網紅,是流量明星,就沒了。有人拿他和馬丁  路德金比,瞎胡鬧。

 

川普和他的政府,草台班子,根本就不知道架子在哪兒。“沒文化,我就是沒文化,咋的?”地在賭狠。也就四年,玩吧。

 

清末民初的人,說向西方學習,聽起來像那麽一回事。那時的讀書人,大都一筆好字,張口之乎者也,肚裏有墨水。雖然很陳舊。一九七八年,中國搞改革開放,要向西方學習。幾十年一直在碰撞不上的痛苦裏或嗷嗷地叫或嘀嘀咕地叼。原因之一:曆次運動,把這裏的架子全給打掉了。知青成了最有知識的人,沒考上大學卻考上了研究生的易中天陳丹青等,成了思想家和學者;李克強跟著說裝X;女青年也張嘴就傻X;這裏說的不是白話,而是“說人話”,即哪句粗,就說哪句,諸如,“有話就說,有P就放”,李承鵬做開口屎閉口屎的文章….. 有道“渣時代”,這渣還是掉進臭糞坑裏的渣。

 

讀歐美文學,看外國藝術,始終都有的感受:自己的文化水平,審美水平跟不上。陳丹青走進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感到自己“什麽都不是”。向西方學習,是有門檻的。七八年之後,一下湧進歐美的大陸人,其實蠻不識數的。為什麽清末民初的留學潮,能讓中國產生了民國,國共兩黨?而自七八年至今的一千萬華人出國的人,要不至今仍在正常的社會裏尬著?要不偷資料,偷技術,耍小機靈….. 都是中國人,怎麽就那麽不一樣呢?原因之一:簡中圈普遍的“沒想到,文化水平這麽低!”根本就說不上有什麽架子,整個簡中圈仍處在上山下鄉裏,還沒上調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Every email, website visit and item streamed has an environmental cost. Tread lightly in the virtual and real world. Reduce your digital carbon footprint whenever possible. I still don’t have a cell phone except one from work...
鈴蘭聽風 回複 悄悄話 不少人在麻將桌, 廣場舞, 論壇找到自己的位置, 甘之如飴, 甚至成癮. 圍觀者或讀網者, 膏粱厚膩什麽都吃, 頓頓飽餐, 很快就成了 Obesity, 沒力沒氣, 動不了, 逃不掉, 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人生掛網,皆因抬頭沒得看啊!

熟讀左傳, 史記, 論語, 資本論, 山河歲月, 十日談, 格列佛遊記, 百年孤獨等等名著的人, 思想庫存豐盛, 如何能期待在網文中讀到經典的醇美, 韻味呢? 那怕一點點. Nope. “想不想絕絕望, 試試讀博文” ---- 四年前你說過的.

挑挑剔剔之際, 能在文城讀到東西, 乃是我的小確幸. 讀懂了, 會心一笑, “回籠覺裏再滋味”, 讀不懂, 也是那一砰, 當是解題. 益智, 養心, 還順帶撈起一絲絲隱秘的美感和敞亮的血性.《想到哪扯到哪》 可不就是活脫脫的現代的尤裏西斯?
一起愛著李清照, 張愛玲, 司馬遷, 可不就是排排坐在沙發上聽《O sole mio》?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