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罪與罰》結構(附一覽表)
陳殿興
《簡明大不列顛建明百科全書》說,“長篇小說《罪與罰》、《白癡》、《群魔》和《卡拉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贏得了全世界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的聲譽。”
《罪與罰》一出版就獲得成功,1880年代就被譯成法文、德文、瑞典文、英文、波蘭文、匈牙利文、意大利文、丹麥文、挪威文、芬蘭文,對世界文學的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法國、意大利、德國都產生了一些“衛星小說”,繼續闡發陀思妥耶夫斯基這部小說的主題。
關於這部小說的總的思想和藝術特點,我在《畫虎類犬,遺恨終生(<罪與罰>論綱)》及本書的《譯序》裏都略有涉及,這裏不再重複。這兩篇文章網上都可以找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這部小說無論在思想方麵還是在藝術方麵都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細致地進行研究。這裏先簡短地談談它的結構,因為隻有了解了它的結構,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對全書或對其局部進行研究。
《罪與罰》共分六部和尾聲。第一部寫犯罪,其餘五部寫懲罰——拉斯柯爾尼科夫作案後精神上受到的折磨 。第二部展現各種矛盾。第三部拉斯柯爾尼科夫同媽媽妹妹的矛盾展開,偵查員波爾菲裏初次敲打拉斯柯爾尼科夫,杜尼婭同盧仁的矛盾展開。第四部:拉斯柯爾尼科夫跟斯維德裏蓋洛夫的矛盾展開;杜尼婭跟盧仁的矛盾結束;拉斯柯爾尼科夫夤夜訪問索尼婭,發現她內心之美:為了繼母及其子女,甘願犧牲自己,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拉斯柯爾尼科夫要她給他讀拉撒路複活的故事;波爾菲裏再次敲打拉斯柯爾尼科夫。第五部:拉斯柯爾尼科夫同媽媽妹妹的矛盾結束;拉斯柯爾尼科夫對索尼婭說出了殺害老太婆和利紮韋塔的經過和原因;盧仁栽贓陷害索尼婭,被揭穿;馬爾梅拉多夫一家悲劇結束。第六部:波爾菲裏跟拉斯柯爾尼科夫攤牌,勸他自首;斯維德裏蓋洛夫跟杜尼婭的矛盾結束;拉斯柯爾尼科夫自首。尾聲:交代拉斯柯爾尼科夫自首後的情況:媽媽病逝,妹妹跟拉祖米欣結婚,他受罰之後獲得新生,跟索尼婭相愛。
每部又分若幹章。
這部小說結構的第一個特點是緊湊。全書四十多萬字,卻隻寫了九天的事情。第一天是踩道,第二天作案,接著七天寫拉斯柯爾尼科夫從作案到自首的種種心態和遭遇以及警方偵查和拉斯柯爾尼科夫反偵查的過程。寫的全是危機時刻的突發事件,而且幾乎每章末尾都要出現一個懸念。這就給了讀者一種緊張感。這部小說結構的第二個特點是敘事線多。在拉斯柯爾尼科夫自首和不自首、警方偵查和拉斯柯爾尼科夫反偵查這條主線之外,還有許多條副線:馬爾梅拉多夫一家的悲慘命運,拉斯柯爾尼科夫和媽媽妹妹之間的矛盾,拉斯柯爾尼科夫跟索尼婭的接近,斯維德裏蓋洛夫對杜尼婭的糾纏,盧仁跟杜尼婭的訂婚和退婚,拉祖米欣和杜尼婭的相愛,等等。這些副線不僅圍繞主線,而且相互之間也時有交叉。這樣,各條敘事線便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齊頭並進,不僅使情節波譎雲詭,有張有弛,跌宕起伏,錯落有致,而且也使描寫拉斯柯爾尼科夫作案後的心理活動獲得了廣闊的空間。
駕馭這麽多條敘事線而且這麽成功,大概隻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做到。值得有誌寫長篇小說的讀者學習。
遺憾的是,陀氏這部小說隻分了部和章,部和章都沒有加題目。這可能給讀者把握全書的結構造成一定困難。因此,我編了這張《<罪與罰>結構一覽表》,供讀者參考。
這裏應當說明的是,這張一覽表是根據我的譯本編的。有些譯名可能跟其它譯本不同:我的譯本,人名是根據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俄語姓名譯名手冊》譯的,而且把俄語名字的眾多變體(如拉斯柯爾尼科夫妹妹的名字阿芙多季婭就有杜尼婭、杜涅奇卡等七種之多)盡量簡化了,理由在本書《譯序》裏有詳細說明。
這裏還應當提醒讀者,這部情節複雜語言生動的、四十多萬字的小說用幾句話來概括,掛一漏萬的情況雖然未必有,但不夠全麵的地方大概是在所難免的。因此,讀者如想研究這部小說的結構,應該去讀原著譯本。這張一覽表隻能起一個引路的作用。
不言而喻,要進行研究,當然必須有個好譯本。判斷譯本好壞,用不著懂原文:隻要讀不下去或者讀不懂,我敢肯定不是好譯本,因為世界著名的大作家決不會寫出叫人讀不下去或者讀不懂的小說來。他們寫的小說大多是雅俗共賞的。我希望讀者也用這個標準評判我的譯本。我的譯本發布在文學城,網名獻璞集(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1349/),非常歡迎讀者批評指正,衷心希望利用文學城這個平台跟讀者共同打造一個理想的完美的譯本。
附:《罪與罰》結構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