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再來與上帝的國度
——王誌勇牧師《古典改革宗與基督教國家》學習摘錄
1、僅僅把基督徒的盼望和得勝寄托在耶穌基督的再來,乃是靈命上的瞎眼,沒有看到上帝和耶穌基督此時此刻此地就已經藉著聖靈與我們同在:“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約 14:21,23)。
2、“天國心,中國情”!“古典改革宗與基督教國家”;“拜名師,讀經典,重實踐”。
3、基督教絕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是來自上帝啟示的生命之道,這生命之道的終極就是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這是聖經中特別強調的:“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提前 3:16)。
5、在外圍上,猶太教、東正教、天主教都是我們的朋友;在內圍中,基要派、基督教右翼、福音派都是我們的朋友。
7、就其精義而言,基督教是猶太教的正傳,而伊斯蘭教則是利用猶太教和基督教而崛起的異端邪說。
8、上帝存留猶太教有他的美意,核心在於提醒我們不斷回到上帝的律法。
9、俄羅斯東正教就與沙皇政權捆綁在一起,喪失了自己獨立的地位和獨特的聲音,從未發展出自己獨立的基督教法學與政治學體係,高層宗教人士不知如何引導民眾麵對世界。
10、針對當時天主教存在的這些錯謬和混亂,上帝興起馬丁·路德、慈運理、加爾文等人在歐洲進行了宗教改革,他們一致高舉聖經的至尊權威,對於當時教會的教義、聖禮和教政進行了重新的審視。
11、宗教改革是教會內部的更新運動,並非要否定天主教所主張的一切,而是要否定其中不合乎聖經與教會正傳的東西。
12、天主教在教理問答、教會法典、社會訓導與靈修操練四大方麵的體係性和嚴謹性,乃是眾多基督教宗派無法望其項背的。
13、福音布道和社會政治參與都是我們基督徒的責任。
14、改革宗不僅強調救恩論,更是強調合乎聖經世界觀和文明論,強調上帝拯救人的目的就是恢複人的本性本位,使人重新成為上帝的兒女,成為世界的承受者和管理者,今生今世在基督裏在世界上承擔先知、祭司與君王的職分,活出上帝賜給的“榮耀尊貴為冠冕”(詩 8:5)。
15、在清教徒所強調的人生的首要目的中,不僅強調榮耀上帝的終極導向,更是強調以上帝為樂的精神境界。
16、十誡乃是道德律的綜述,至於禮儀律和民刑律乃是十誡的具體解釋和應用,基督徒都當按照耶穌基督的解釋和成全加以解釋和應用。
17、加爾文強調:“律法是國家的靈魂。”聖經中更是強調上帝把律法刻在我們的心版上,就是重塑我們的靈魂,賜給我們新心新靈,使得我們甘心樂意地順服上帝的律法(結 36:26-27)。我們不僅需要召開“福音大會”,更需要召開“律法大會”,這才是清教徒神學的正傳。
18、上帝要作我們的上帝,乃是福音的精義;我們要作上帝的子民,乃是律法的精義;上帝要與我們同在,乃是聖約的精義。
19、清教徒不僅在救恩神學上強調亞當背約、基督與我們立新約,也強調通過立約的方式建立敬虔的家庭、自由的教會和公義的國家。
20、人類社會從注重身份到注重契約的文明進程中,清教徒所強調的聖約神學與共和主義聯係在一起,在破除皇權專製、走向憲政共和方麵發揮了核心性的作用。
21、得救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白白的恩典,得勝是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呼召,得榮是上帝在基督裏給我們的賞賜。
22、不管我們怎樣高舉聖經和教義,沒有愛主愛人的心誌,我們所謂的高舉聖經、所謂的信心都是屬魔鬼的,因為魔鬼在試探耶穌的時候也會口口聲聲地強調“經上記著說”(太 4:6)。
23、三重聖愛:首先是上帝三個位格之間的內在之愛,其次是上帝道成肉身向人顯明的救贖之愛,第三乃是得救之人對於上帝和世界當有的愛主愛人的美德之愛。這三重愛的核心就是基督與人的關係,因此使徒保羅強調:“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麵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舍己”(加 2:20)。
24、雅和博經學以“聖學為體,世學為用;仁教心學,法治德政”為綜述,強調以改革宗正統神學會通歐美保守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社會與文化轉型提供出路。
25、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敬天愛人、仁者愛人,唯獨靠著上帝在耶穌基督裏賜下的神聖之愛,我們才能勝過自己的邪情私欲,按照上帝的律法彼此相愛。
26、上帝所啟示的以十誡為綜述的道德法則,不僅是上帝賜給我們判斷善惡的標準、治理全地的工具,更是上帝賜給我們的通向上帝的天梯、愛主愛人的指南、建立文明的藍圖。
27、克修神學的關鍵是向罪而死,向義而活。我們靠著聖靈賜給我們的大能大力,不斷勝過自身殘餘的敗壞,在智德、義德、勇德和節德四大公民美德上不斷長進,才能真正建立公民社會和憲政共和。克修神學所提倡的絕不是苦待己身,而是在基督的救贖中,靠著聖靈所賜給的大能大力,不斷勝過自身殘餘的敗壞、世界的誘惑和撒但的攻擊。
28、我們需要在教理神學、密契神學、道德神學與克修神學上融會貫通,避免在真理體係上的支離破碎。因此,我們最終所強調的就是“圓融”與文明神學。“心靈的統一”(the unity of spirit)在於克修。此處我們強調治理之樂,就是從愛主愛人的行動中所得到的愉悅。作為基督徒,我們絕不能逃避政治,而是應當定誌高舉基督十字架的旌旗,把基督已經為我們贏得的勝利落實在個人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
29、上帝賜給我們律法的目的就是在個人方麵培養愛主愛人的聖徒美德,在社會方麵則是建立守約守法的天國文明。
30、雅和博經學的兩大支柱就是聖經啟示與教會正傳,在教理神學部分強調理性上的認識,在密契神學部分強調感情上的經曆,在道德神學部分強調意誌上的順服,在克修神學部分強調知情意全人的侍奉,在文明神學部分強調聖徒美德與公共文明的圓融。真正的基督徒應當成為真正的文明人,就是具有“仁教心學,法治德政”之素養的人。此處我們強調文明的神聖性,基督教文明乃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綜合性的祝福。
31、任何缺乏文明意識、不能建立基督教文明的神學,在本質上都是麻醉人神經的鴉片煙、勾引人下地獄的迷魂湯,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使人淪陷在各種形式的野蠻之中,使得人間變成地獄。
32、在清教徒神學中,始終強調的就是“教會乃是社會秩序的中心”(keep church at the heart of the social order),“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一個大有活力的教會來提供道德上的引領”(A health society required a vigorous church as its moral guide.)。
33、基督徒本身就是一個新的民族。真正的基督教應當把散漫的基督徒個人訓練成一個強大的民族。
34、基督教國家就是以基督教為主流文化和共同價值的國家,尤其是在道德價值和政法思想上更當以聖經中啟示的道德律為根本。
35、在國家與教會的關係上,奧古斯丁強調,國家與教會有各自相對獨立的管理領域,一個管理人民外在的、此世的世俗事務;一個在人民內在的、信仰的、超越的、彼岸的精神領域內進行指引。
36、隻有在上帝的主權和約法之下,我們才能厘清教會與國家的關係,使教會專心通過祈禱傳道來塑造靈魂秩序,而國家則通過賞善罰惡來維持社會秩序。如果我們不願意降服在上帝的主權和約法之下,我們就隻能被迫降服在罪人的暴力和惡法之下。
37、任何世上的國家都不可能擺脫信仰的方麵,我們若不是根據基督教信仰建立國家,就必然會按照別的信仰建立國家。因此,杜伊維爾明確指出:“國家在現世社會的關係爭戰中絕不會擺脫信仰領域的影響。”
38、國家與文明是不可分割的,文明與公義是必然聯係的。沒有公義的國家當然沒有文明可言,這樣的國家就是有組織的匪幫。政治問題關鍵不是權力問題,也不是製度問題,關鍵還是人心與人品問題。
39、基督教信仰絕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僅僅局限在宗教領域中,而是一種具有認知體係、宗教體係、道德體係和政治體係的文明體係。我們是上帝的選民,並不是指我們僅僅享受特別的權利,而是指我們擔負神聖的使命與責任,這個神聖的使命與責任就是成為“外邦人的光”(賽 42:6;49:6)。
40、上帝的主權!這種主權主要體現在立法、司法和執法上:“耶和華是審判我們的,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耶和華是我們的王。他必拯救我們”(賽 33:22)。隻有上帝才能集立法、司法、執法三大權力於一身,世上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配得也不可能擁有這樣絕對的權力。這三大權力的分離和製衡顯然來自聖經的啟示。
41、加爾文強調:上帝使人處於“雙重政府”之下:“一是教會政府,一是公民政府。教會政府關涉人的靈魂,也就是內在的人,是與永生直接相關的。公民政府關涉社會的公義和外在的道德。”
42、當代教會僅僅滿足於拯救個人靈魂,漠視國家與文化,盡管很多教會在帶領個人歸主方麵似乎非常成功,“但她的勝利隻是暫時的。現代文化的洪流遲早會吞沒她那微不足道的逆流。
43、雅和博經學的誌趣絕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把西方正統改革宗神學處境化、係統化。其中最大的負擔就是傳講上帝的聖道,塑造獨立的個人,建立仁愛的文明,從而替代、消除各種形式的專製暴政,使人真正享受上帝賜給的榮耀和尊貴。
44、上帝的旨意絕不是要毀滅他所創造的這個世界,而是讓這個世界在基督裏得到複興和更新。聖經律法乃是西方法治與文明的根基。
45、積極、主動地發揮先知、祭司與君王的職分,發揮鹽與光的作用(太 5:13-16)。“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賽 2:2-5);“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