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洋改、土改、中特改與大公性改革宗

(2024-12-19 06:28:09) 下一個

洋改、土改、中特改與大公性改革宗

——王誌勇《古典改革宗與基督教國家》序言

改革宗是上帝賜給二十一世紀中國教會的特別祝福。
問題在於:我們接受的到底是什麽版本的改革宗呢?
在目前華人或中國教會內,接受和推動改革宗的人群有“洋改”、“土改”與“中特改”之分。筆者旗幟鮮明地提倡“大公性改革宗”。
有“洋改”,就是始終高舉“洋人”的改革宗。中國很多改革宗人士雖然已經在西方神學院中拿到了神學碩士甚至博士的學位,卻沒有形成自己的立場和確信,總是把西方神學院的各路教授直接搬到中國來,給自己站台講課,搖旗呐喊,有中國人打那種威風鑼鼓的氣勢。很多“洋改”這樣做的目的當然不是打壓“土改”,而是為自己裝威風!拉大旗,作虎皮,這是人性中都有的傾向。當然,作這種“洋改”是需要一定資格的,首先是要留過洋,就是在西方改革宗神學院或大學中長期學習,甚至拿過正式的學位;其次,一定要有國際交往的經曆,特別是與西方改革宗教會、神學院或宣教機構要有密切關係,最好加入其中,這樣才能溝通中外,裏通外搭。上帝使用這些“洋改”,使得他們能夠繼續把西方改革宗教會與神學的資源傳遞到中國教會,造就中國教會,這當然是好的。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也發揮了促進宗教和文化交流的橋梁性的功用。因此,“洋改”是自然存在的,也是非常需要的。求上帝繼續祝福、使用他們,隻是希望這樣的“洋改”早早獨立,既不能食洋“不化”,更不要一直“食洋”。
何為“土改”?就是“本土化”的改革宗。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改革宗不是中國本鄉本土、地地道道的土特產。改革宗雖然始終強調以聖經啟示為根本,但在其神學傳統上,不管是上溯中世紀的奧古斯丁、中溯十六世紀的加爾文,還是下溯十九與二十世紀荷蘭的凱波爾、巴文克與杜伊維爾,毫無疑問,都是來自西方神學。因此,沒有一定的對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研究,沒有對教父神學、中世紀神學、宗教改革神學這三大時期原文原典的研究,很難明白聖經啟示與改革宗神學的骨脈精粹。中國大陸有若幹基督徒傳道人,從未出過留學,甚至也沒有讀過大學,但腦袋非常聰明,讀幾本改革宗神學翻譯作品,就覺得大有收獲,如醍醐灌頂;然後,到山洞裏打坐冥想,若幹天之後,更是異象異夢不斷,甚至覺得腦門發光;再被公安局、安全局的人逼迫幾回,就覺得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天召;然後有機會講幾次改革宗神學,尤其是能夠召集一個或幾個教會群體,就以為自己已經登峰造極,對改革宗神學吃透悟透,可以四處傳道了。“土改”中那些比較有成就的,更是提刀而立,躊躇滿誌,覺得自己在哪裏,改革宗神學乃至基督教的中心就在那裏,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基督徒都當向他們取經學習。這就是土法煉鋼式的“土改”派改革宗,“洋改”往往在信仰和神學上缺乏確信,因為見過大江大河;“土改”常常信心爆棚,因為他們多是在山溝裏打轉。
“土改”型的改革宗人士也是好的,因為他們非常接地氣,不存在“洋改”那種食洋不化、水土不服的問題。有史以來,往往是這種自學成才、土法煉鋼的人,在中國社會中最能夠呼風喚雨,登高一招,應者雲集。你看洪秀全領導的拜上帝會和太平天國運動,哪一個洋教師能搞到這樣的規模?你看毛澤東搞共產主義,不管是法國留學的還是美國留學的,那些洋派的還不都是被他不是直接禍害死,就是招安做了奴才。像毛澤東這樣的本土派,不僅顛撲不破,雷打不倒,紅旗飄飄,殺害無數人之後還能壽終正寢,甚至到現在都受萬民敬仰,至今還在寸土萬命的天安門廣場停棺挺屍,遊人不絕!中國基督教運動中,還有誰趕得上洪秀全的傳道更有果效,直接占領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中,還有誰比毛澤東更有榮耀?
“土改”是自然存在的,在功用上也是離不開的。有“洋改”就有“土改”,二者是“雙生靈魂”!“土改”出國留學,就成了“洋改”;“洋改”紮根本土,就成了“土改”,二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本體性的界限。“土改”紮紮實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移風易俗,有目共睹。“洋改”必須尊重“土改”,他們擅長中國教會中的生存和發展之道;“土改”應當向“洋改”學習,他們見過世麵,知道大江大河。“洋改”離開“土改”,就無法落地;“土改”離開“洋改”,就無法長進。因此,“洋改”和“土改”要彼此相愛,互相成全,正如保羅所強調的那樣:“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林淺12:21)。

不管是“洋改”還是“土改”,都算是“中特改”吧,就是“中國特色”的改革宗神學!沒有聽說過“中國特色”的數學,也沒有聽說過“中國特色”的物理學,凡是過硬的科學都沒有“中國特色”!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確實有“中國特色”的法學,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當然宗教市場上也見到有人提倡“中國特色”的基督教。因此,“中國特色”的改革宗也是免不了的,總是有人要打這塊牌子。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洋改”或“土改”,共同的特色最起碼有這五大方麵:

第一,特別有地方性、民族性的“中國”情懷,他們特別強調“中國福音化”、“中華民族福音化”,強調“給我一顆中國心”、 “福音重鑄中華魂”等等。身為中國人,具有這種中國情懷,當然是可以理解甚至尊重的。

第二,特別強調“中國”教會的重要性,比如“中國教會是福音最後一棒”,“中國是改革宗神學最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國改革宗教會的發展”等等。在中國教會中侍奉,或者侍奉中國教會,求主重用中國教會,重用改革宗神學和教會,都是良好的心願。

第三,特別強調“中國”傳道人的重要性,因為中國有十四億靈魂,中國教會已經有一億基督徒,中國教會對中國和世界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中國”教會能為全世界教會帶來“第二次宗教改革”,當然中國教會的傳道人非常重要。上帝最早使用希伯來民族和國家,然後使用希臘文和哲學,後來使用拉丁文和羅馬帝國,目前最為上帝使用的就是英美民族和國家。上帝會不會使用中國傳道人呢?上帝會不會藉著中國改革宗傳道人的興起而帶來普世教會的複興呢?中國傳道人願意為上帝使用,這當然也是美好的祈禱和願望。

第四,特別強調“中國”教會的苦大仇深,強調中國教會沒有宗教與信仰自由,一直遭受國家政權的打擊等等。很多中國傳道人覺的歐美教會長期生活在自由、法治、富足的氛圍中,已經喪失了奮鬥的精神,更是喪失了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的殉道士精神。因此,中國教會應當為權世界提供受苦受難的榜樣,提供坐牢甚至殉道的英雄。為了引起西方媒體的注意,呼求國際社會的庇護,吸引西方教會的奉獻,甚至為了轉移教會內部的張力,很多中國教會和傳道人都在打“苦難牌”。我們承認中國教會和傳道人確實遭受了很多的苦難,但是我們不可刻意渲染苦難,而是應當以來自上帝的高貴的忍耐和喜樂精神對待眼前的挑戰。

第五,強調全世界都應當為“中國”教會祈禱、奉獻。針對歐洲教會的軟弱,美國教會的冷淡,很多中國傳道人覺到“東升西降”,全世界的人力和資源都應當集中到中國宣教事工上來,這才合乎上帝的旨意。

如此說來,“中特改”不僅僅限於改革宗教會,很多中國教會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這樣的特色吧,其實各個時代各個民族與國家的教會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此類的傾向。當耶穌基督一再強調上帝的國度的時候,當初的門徒們所關心的仍然是以色列自身的問題:“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阿,你複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1:6)。

非常重要的是,不管中國教會和傳道人如何強調這五個方麵,別人也沒有多少可以反對反駁的地方,因為這五大方麵關涉到的都是個人經曆與環境特色,與解釋聖經和正統神學沒有必然的關係,在這些方麵誰也說服不了誰,隻能尊重對方的良心和負擔,最好的方式就是求同存異,不要誅心問罪。

 

我們所強調的“大公性改革宗”具有什麽特征呢?簡而言之,這種大公性也具有五大方麵。第一,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大公性的上帝。聖經中所啟示的上帝不是山神、海神等等地方性質的神靈,也不是雷神、雨神、風神等功用的神靈,聖經中所啟示的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詩47:2),在他“沒有難成的事”(耶32:17)。因此,這種大公性的信仰給我們帶來的就是堅定不移地確信上帝在地上的掌權和得勝。凡是誇大魔鬼和黑暗勢力的影響,注重某種形式的悲觀主義的人,在上帝論上都不具有這樣大公性。

第二,我們所信的救主耶穌基督是大公性的救主,他不僅拯救個人的靈魂,也給整個世界和文化帶來更新;他不僅是基督徒個人、家庭、教會的元首,也是社會與國家的元首,聖經上稱他為“為世上君王元首”(啟1:5);“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弗1:22)。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的大公性就是在屬於主耶穌基督,也在基督裏屬於上帝。上帝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上帝的子民,這就是我們的地位;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大先知、大祭司與大君王,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要發揮先知、祭司與君王的職分,這就是我們的職分。倘若我們輕看自身的地位和職分,僅僅把自己擺在受苦受窮受死的受害者角色,我們就是輕看我們的上帝和救主耶穌基督。

第三,上帝賜給我們的真理是大公性的真理,這真理適用於各族各方。上帝的福音適用於各個民族和各個時代:“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上帝所啟示的以十誡為綜述的律法也是如此:“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詩19:7-9)。不管是舊約聖經還是新約聖經,不管是上帝的律法還是福音,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由聖靈默示的無謬的聖言,我們不可對於上帝的話語挑挑揀揀。那些偏重新約聖經,不注重舊約聖經的;那些隻傳福音,不講律法的人,顯然已經在真理的內容和傳講上偏離了大公性。

第四,上帝賜給我們的呼召是大公性的呼召,這個呼召的本質就是治理全地、建立文明的使命。上帝在創世之初就賜給人的誡命乃是“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這地”(創1:28)。尤其是在耶穌基督裏,上帝更是將整個世界賜給我們為管理的產業:“因為上帝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羅4:13)。因此,我們強調,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在基督裏是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我們不能因為各種形式的紅豆湯,出賣上帝賜給我們的承受世界、治理全地的長子權。倘若我們隻是宣傳“信耶穌,升天堂”,“以救贖為中心”,我們就在基督徒的呼召與使命上喪失了大公性。

第五,我們的得勝乃是大公性的得勝,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全方位的得勝,正如耶穌基督教導我們祈求的那樣:“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1);“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啟17:14)。因此,我們得救完全是靠上帝在基督裏賜給我們的白白的恩典,一絲一毫都不在於我們的行動或抉擇;但我們得救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我們自身,而是“唯獨上帝的榮耀”:“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麽,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林前10:31)。正如著名的《威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第一問所強調的那樣:“問: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麽?答:人生的首要目的是榮耀上帝,以他為樂,直到永遠。”僅僅把基督徒的盼望和得勝寄托在耶穌基督的再來,乃是靈命上的瞎眼,沒有看到上帝和耶穌基督此時此刻此地就已經藉著聖靈與我們同在:“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約14:21,23)。

這五種大公性正好合乎我們在雅和博聖約經學中對於聖約五大要素的界定。第一大要素是立約者上帝,我們強調上帝的主權和大能;第二大要素是受約者教會,我們強調教會的地位和職分;第三大要素是聖約的標準,即上帝的律法與福音,因為福音本身也是律法中禮儀律之預表的成全;第四大要素是聖約的標的,即上帝賜給我們的土地;第五大要素是聖約的延續,即聖徒的得勝與未來。因此,針對中國大陸與華人教會中正在傳播的改革宗神學,我們提出了以聖經啟示為根本、以清教徒聖約神學為框架的大公性的基督教,希望熱愛改革宗神學的人能夠避免各種形式的偏頗。

當然,我們此處對於“洋改”、“土改”與“中特改”的界定和說明都是非常有限的文學性的說法,讀者不要對號入座,更不要用以互相攻擊,彼此猜忌。最好還是省察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位為人處事基本的涵養,更是基督聖徒當有的心誌。歸根結底,我們對於大公性的改革宗神學的研究、解釋和應用都在不斷歸正和成全的過程中,改革宗教會的名言就是:“已經歸正的教會還要不斷歸正!”希望我們始終保持謙卑、開放並受教的心態。其實,就形式而言,筆者本人也是“洋改”,多處多方在西方大學、神學院和教會中學習侍奉;就本質而言,我是“土改”,我學習改革宗,並在改革宗內部按立為牧師,這一切都是在中國大陸完成的;就內心的關懷而言,我常常有“中特改”的味道,因為我所崇尚的就是“天國心,中國情”,中國教會和社會的改革是縈繞我心、無法磨滅的情愫。當然,此處我所竭力追求並向讀者呈現的乃是“大公性改革宗”,力求避免“中國特色”,力求凸顯“大公特色”,但我們深知一定程度的“中國特色”是不可避免的。求主聖化成全!

此處摘錄筆者正在撰寫的《福音、國度與文化:三化異象與基督徒侍奉的天國戰略》一書中的篇章,為大家介紹改革宗神學的源流和正傳。本書正文共有五章,另外十二個附錄,向大家介紹雅和博聖約研修院所開發的“雅和博聖約經學”的基本內容與特色。

第一章從“基督教與永恒哲學”的角度介紹改革宗神學,方法主要是曆史神學的路徑。希望我們能夠從曆史過程的角度來看待改革宗神學的出現與發展,不要把改革宗神學僅僅局限在宗教改革時期,更不要把改革宗神學僅僅局限於加爾文一個人的教導。我們把改革宗神學置於大公教會“大江大河”式的曆史進程之中。

第二章強調“改革宗與大公信仰”,主要從“五大唯獨”的角度講解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訓,此處我們把改革宗神學置於歐洲十六與十七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大傳統之中。第三章主要依據《威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的架構為大家講解清教徒神學,此處我們把清教徒神學視為改革宗神學的經典表述。

第四章“雅和博與改革宗神學處境化”,我們在本章中全麵地揭示了雅和博聖約經學所提倡的“真理體係”,這一“真理體係”是有教理神學、密契神學、道德神學、克修神學與文明神學五大部分建構的。我們在本章所呈現的乃是筆者在三十多年的研究、靈修與教牧中所整理的處境化的改革宗神學。這種處境化的改革宗神學乃是我們雅和博聖約研修院特別推動的。

第五章“古典改革宗與基督教國家”比較艱深,很有挑戰性。我們在本章中闡明的基督教國家與文明的基本理念,尤其是針對目前西方教會中普遍盛行的摻水式、修正牌的改革宗,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古典改革宗與基督教國家”的理念。本書以此為名,也顯明了筆者的定誌就是發現並闡明古典改革宗神學的基本原理,為二十一世紀麵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提供一個基於聖經啟示、合乎大公教會正傳並且能夠迎接時代挑戰的創造性轉化範式。

本書收錄十二個附錄。首先是梅欽的《基督教與文化》。梅欽曾為老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教授,後針對自由派的泛濫而離開,創建威斯敏斯德神學院,高舉改革宗正統神學的大旗。非常重要的是,梅欽不僅僅強調改革宗正統神學,他也強調文化與學術的重要性。收錄此文,表明筆者的誌趣不僅僅是改革宗正統神學,還在於以改革宗正統神學轉化周圍的文化。

附錄二是我寫的回憶錄性質的文章,名為《生命、學問與侍奉》。此文以感恩之心回顧了上帝對我在未信主之前以及剛信主時的帶領,希望能夠幫助讀者了解筆者的成長背景和負擔。

附錄三《我的求學與治學經曆簡介》是我對於1985年上大學以來四十年求學與治學經曆的綜述。我在雅和博聖約研修院中提倡“拜名師,讀經典,重實踐”,這是非常重要的治學方法。眾所周知,大學之大非因大樓之大,關鍵是要有大師。同樣,神學院之好也不在於神學院大樓與館藏的宏大,關鍵是要有真正的熱愛上帝、精通真理、關愛靈魂的神學大師。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讚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在信仰和學術上追求卓越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上帝設定的規律。希望筆者的經曆能夠對讀者有所激勵,同奔天路。

附錄四、五、六收錄的是雅和博聖約研修院2023年開設的“清教徒三化研習班”三位學員的作品,分別是北京徐夢菲師母寫的《歧路與轉機》,山東蘇萬峰牧師寫的《從〈春夜喜雨〉談起》,江南陳靜老師寫的《出埃及,經曠野,進迦南》。筆者始終提倡,靈修的關鍵在於自省,自省的關鍵在寫作,寫作是最好的靈修。希望這三篇文章能夠鼓勵讀者在靈修式的寫作上多下功夫。

附錄七《雅和博經學四大要義》、附錄八《雅和博聖約經學七大連接》、附錄九《解釋律法十二項注意》、附錄十《“雅和博聖約經學”精髓》與附錄十一《雅和博經學九大傳統頌》都是我寫或講的關於“雅和博聖約經學”的文章。

附錄十二《聖徒與文明:〈三化大全〉簡介》則是對於我用二十年之久所撰寫的《福音、國度與文化:三化異象與基督徒侍奉的天國戰略》書稿的介紹,這本書目前已經達到五百多萬字的規模,按照目前四冊的模式,每冊都要上千頁。有必要寫這樣厚重的書嗎?這樣厚重的書怎樣出版發行?我心中也常有掙紮,請大家代禱為盼。

為上帝無限感恩!為中國和教會無限感恩!為改革宗神學和教會無限感恩!我們所在的時代不僅僅是中國經曆“大變局”的時代,也是美國、俄羅斯、烏克蘭、以色列、英國等許多國家經曆劇烈震蕩和轉化的大時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上帝把我們安置在這樣的時代,就是讓我們在這個時代中發揮“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山上的城”“燈台上的燈”的功用(太5:13-15)。

最後筆者以2024年12月12日一首詩作與讀者共勉:

 

得見主再來

——與清教徒三化研習班“亦師亦友作主門徒”諸君共勉

 

洋改土改中特改,大公信仰開我懷。

追本溯源回聖經,撥亂反正除霧霾。

 

存亡繼絕訪古道,推陳出新遊象外。

禁食心向大君王,忽然得見主再來。

 

聖約之仆:王誌勇牧師

主後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