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基督教公共神學綱要

(2009-12-30 16:04:13) 下一個


中國基督教公共神學綱要


 

王誌勇 牧師

 

 

題獻

 

 

--記念我的恩師趙天恩牧師

他所主張的“中國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

一直激勵我在中國社會和文化中追求上帝的國度和公義

 

--獻給我主內親愛的弟兄和同工張守東弟兄、王怡長老、餘傑弟兄、林剛長老

他們得蒙上帝特別光照和重用,深明改革宗神學精髓,為真理不以自己的性命為念

 

--獻給範亞峰弟兄

基督徒法學家,第一位和我一起研讀聖約神學的弟兄

2009113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因政治原因“不再續聘”

 

--獻給劉曉波先生

中國著名異議作家、《零八憲章》發起人之一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上午被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

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2

願上帝憐憫、賜福、光照劉曉波先生和大陸一切追求自由和公義的仁人誌士

使他們曉得唯獨通過在耶穌基督裏認罪悔改才是得享自由、實現公義的根本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

叫我傳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以賽亞書》61:1-2;《路加福音》4:18-19;《約翰福音》8:32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於美國芝加哥雅和博心齋

 

目錄

序言:自由與公義

. 聖經 

. 上帝

. 基督

. 世界

. 聖約 

. 國度 

. 律法

. 福音

. 個人

. 家庭

十一. 教會

十二. 國家

十三. 未來

十四. 挑戰

禱告:智慧、勇氣、忍耐和愛心

 

附錄一:《羅馬書》13章新譯與解讀

附錄二:巴門宣言

附錄三:加拿大長老會宣言

附錄四:福州聖愛之約宣言

附錄五:零八憲章

 

 

 

序言:自由與公義

 

上帝的旨意就是讓人得自由,自由的目的是行公義,好憐憫。

一切人壓迫人的暴政,一切人淩辱人的律法,都是上帝所恨惡的。

任何藐視至高的上帝,踐踏人的尊嚴的人,最終必會受到上帝可怕的報應。“落在永生上帝的手中,真是可怕的!”(《希伯來書》10:31)。

 

上帝當初明確吩咐以色列人要“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利未記》25:10)。上帝也藉著先知明確地宣告祂的旨意:“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24)。使徒保羅更是明確強調:“基督既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仆的軛轄製”(《加拉太書》5:1)。

 

世界曆史的進程就是暴政被廢除,惡法被廢止,自由與公義完全得到實現的過程。這是聖經中曆代先知所宣告的上帝的旨意,也是眾使徒所傳講的信息,更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親自傳講,並必定要實現的。

因此,個人性的救贖對於個人而言固然是最重要的,但真正得救的人絕不會以個人的救贖為中心,而是義無反顧地背負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以生命實踐並傳講:“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製的得自由”(《路加福音》3:18)。

 

公共神學就是宣告上帝對整個世界的旨意,尤其是對政治和律法的旨意。是否具有公共神學,是否自覺地建立合乎聖經的公共神學,乃是檢驗一個教會是否成熟,是否明白上帝旨意的試金石。

上帝是創造世界的上帝,祂也把治理全地的權柄和使命賜給了所有人;同時,上帝也把聖經賜給我們,作為人治理世界的標準。“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16-17)。聖經的無謬性和權威性乃是為了奠定聖經的有益性。聖經是上帝賜給人的認識上帝、認識自身、治理世界的實用指南。

消極避世,無所作為,對於暴政和惡法逢迎苟同,甚至同流合汙,從來就不是上帝對人純全、善美、可喜悅的旨意。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是非分明,離惡行善,這是基督徒最基本的道德立場。

 

教會就是上帝的子民,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是社會的良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3:15)。全備地傳講聖經中所啟示的真理,乃是真教會的核心標記。

教會的職分就是在這個世界上發揮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山上的城、燈台上的燈的作用(《馬太福音》5:13-16)。因此,建立在先知和使徒的教訓基礎上的教會,絕不會局限於“個人”、“心靈”、“地下”、“家庭”的範圍,而是在這個世界上愛心地期盼、虔誠地祈禱、勇敢地見證:“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度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9-10)。

 

基督徒有權利,更有責任根據上帝帶領我們所到達的地步,根據上帝量給我們的恩賜,在各個領域中,運用各種合乎聖經、良心、常識和律法的方式,保護並促進自身和他人的自由與尊嚴。

但是,毫無疑問,基督徒首要的責任並不是對付外在的暴政和惡法,更不是用暴力的手段去推翻任何現存的政權,而是謙卑地回到聖經,尋求聖靈的光照,省察並對付自身的罪惡。當我們為自身的愚頑和罪惡憂傷痛悔,祈求上帝憐憫的時候,上帝必要醫治我們的土地(《曆代誌下》 7:14)。

 

合乎聖經的福音的精義是上帝在基督裏勸人與祂和好。

人人都是罪人,都虧欠了上帝的榮耀。基督徒稱義完完全全是因為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恩典,基督徒自身並不比世人更優越。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上帝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哥林多後書》5:18-20)。

因此,我們就當在這個世界上忠心地傳講上帝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的福音。任何基督徒都不可放縱私意,人為地加劇黨派之間、城鄉之間、階層之間、性別之間、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等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敵意,而是謙卑地作基督的使者,替基督求人與上帝和好,從而也使人與人和好。

 

有組織的教會不能直接幹預國政,國民政府也不能直接幹預教會的事務。個人、家庭、教會和國家都當在自己特定的範圍內行使上帝賜給的權力,並且彼此配合,互相監督,一同成就上帝的旨意。

 

唯獨上帝是絕對的主權者,唯獨上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任何個人和個人所組成的組織都不得聲稱自己擁有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教會和國家本身並不享有獨立的權力,教會和國家的權力都是直接來自上帝,這種權力是上帝直接賦予每個成員的,然後由成員集體行使。因此,教會和國家都必須走代議民主製的模式。也就是說,教會和國家的治理都當按照各自的憲章通過選舉的方式來任命和聘任官員,代表會員行使權力,並且始終接受成員的監督和罷免。

教會內外任何淩駕於群眾之上的專製性權力都是對上帝的褻瀆和對上帝所賦予人民之權力的僭越和踐踏,從根本上不具有合法性。

 

基督教國家當以聖經所啟示的真理為基本的道德框架和標準。

國家政權本身必須世俗化和多元化。這種世俗化絕不是不敬畏上帝的世俗主義,而是首先指任何執政者本身都不具有上帝所賦予的神聖不可剝奪、不可侵犯的權力。他們的治理必須得到人民以公正的選舉所表示的讚同,必須合乎上帝的律法。其次,教會牧師等主要神職人員不可直接擔任任何國家行政職務。第三,其他宗教信仰應當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寬容,他們的基本人權應當得到充分的保障。第四,教會和國家不能借助任何暴力手段來推行基督教或其他任何宗教信仰、意識形態。

 

總之,唯獨耶穌基督使人與上帝和好的福音才是世界最需要的真理和盼望。基督徒的公共神學絕不是“解放神學”,更不是“社會福音”,而是始終以上帝所默示的無謬的聖經為最高啟示,以上帝所賜下的耶穌基督為獨一救主,以上帝所澆灌下的大能聖靈為動力源泉,以上帝所宣告的神聖律法為最高規範,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傳講上帝的恩言。

 

中國的悔改要從教會的悔改做起,中國的複興要從教會的複興開始。

國家的敗壞是因為教會的敗壞,教會的敗壞是因為教會本身沒有忠心地傳講上帝的啟示,真理不彰,是非不明,主次不分。人饑餓非因無餅,幹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 8:11)。

因此,教會首要的責任不是參與政治,而是忠心研究、實踐、傳講上帝的聖言,傳講律法與福音平衡之道。當教會能夠勇敢地忠心地高舉真理的旌旗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有了盼望和方向。

 

唯願我們基督徒效法使徒保羅的腳蹤,不以個人的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隻要行完自己的路程,成就各人“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分,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使徒行傳》20:24)。“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示錄》2:10)。阿們!

 

 

 

 

.  聖經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無謬的信仰和生活指南,也是基督教公共神學的最高標準和依據。聖經不僅關涉到我們個人靈魂的得救,更是關涉到上帝對整個世界的旨意,當然也包括上帝對政治和律法的旨意。

 

 我們不能把聖經中所啟示的真理“私有化”,變成僅僅是與個人救恩有關的信息;我們也不能把聖經“主觀化”,變成僅僅是與個人體驗有關的信息。上帝的旨意是聖而公的旨意,上帝的教會是聖而公的教會,這聖而公的教會必須把上帝聖而公的真理傳講出來。“聖”就是聖經啟示在其本源上的聖潔性,“公”乃是指聖經啟示在其應用上的普世性、公共性。

 

我們深信聖經的無謬性,這種無謬性乃是指聖經原本的無謬性。但是,我們不得不謙卑地承認,無謬的聖經,也就是聖經原本,如今並不存在。雖然我們深信上帝對聖經的保守,深信上帝仍然藉著教會使基本的聖經真道準確無誤地傳遞下來,但我們對於任何抄本和譯本都應當根據現存的文本和教會的正傳作出一定的鑒別。同時,我們也必須謙卑地承認,任何人對聖經的解釋都不是唯一的、絕對的。我們既要持守聖經中所啟示、教會正統所認信的基本真道,同時也要不斷地回到聖經這活水的泉源,回到上帝這大光的源頭,針對具體的時代處境,在聖靈的光照下尋找能夠挑戰、帶領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信息。

 

 正如宗教改革之星約翰·威克利夫所言,聖經就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的指南。“自由、人權、平等、共和、民主、憲政”這些基本理念必須回到聖經,才能找到最終的依據。基督教公共神學必須回到聖經,並且以聖經為最高的標準和尺度,從聖經中發掘上帝已經啟示的對政治和律法的旨意,並且以聖經為標準對現有的政治和律法作出評估和改革。

 

.  上帝

 

 唯獨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人不過是有限的受造物。上帝和人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本質性的差異。人最大的幻想和謬誤就是試圖成為上帝,或者扮演上帝的角色。“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記》1:1);“我們的動作、存留和氣息都在乎祂”(《使徒行傳》17:28)。

 

 唯獨上帝是我們的創造者。祂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我們每個人。所有人在上帝麵前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被上帝賜予了治理全地的權柄和使命(《創世記》1:26-28)。任何踐踏個人尊嚴和權利的惡行,都會受到上帝的審判。

 

 唯獨上帝是我們的護理者和審判者。沒有上帝的允許,一個麻雀也不會掉在地上(《馬太福音》10:29)。個人、家庭、教會、國家都處於上帝的掌管之下,都有各自相對獨立的領域,享有相對獨立的權力。彼此之間不應當是互相衝突的關係,而是互相補充的關係。但是,最終來到上帝麵前交賬的則是個體性的人。因此,任何個人都不能假借家庭、教會和國家之名,踐踏他人的尊嚴和權利。

 

 唯獨上帝是我們的賜律者。上帝所賜給我們的以十誡為核心的道德律乃是普世性的道德標準。不管是家庭的規矩、教會的規章,還是國家的律法,最終都當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高級法來接受評判。凡是在本質上違背上帝的律法、踐踏個人尊嚴的任何律法,對個人良心都不具有約束性。

 

 唯獨上帝是我們的大君王,配得我們絕對的順服。任何由有限且有罪的個人所組成的組織都不配得,也不能要求他人絕對順服。相反,個人、家庭、教會和國家都應當謙卑地俯伏在上帝的麵前。不管是在家庭、教會,還是在國家中,各種形式的淩駕於他人之上的專製統治都是上帝所恨惡的。

 

 聖經中所啟示、曆代基督教會所認信的上帝乃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上帝本體中有三位完全平等的位格群居,其中每一位都是完全的上帝,上帝彼此之間的團契是如此地完全,以至於每一位都在永恒的愛中,完全內住於其他的位格之中,互滲互存。人若想對自己、人際關係、教會結構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有正確的理解,必須要明白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既然三位一體的上帝本身就存在多樣性和單一性,並且這種多樣性和單一性都是終極性的,所以人和人之間也當保持這種多樣性和單一性。多樣性就是個人所在的文化和秉性各有不同,單一性乃是指個人的本體都具有不可複製、不可替代的特別性。而同時具有多樣性和單一性的個人之間彼此連接的紐帶則是愛,上帝所啟示的律法則是個人之間彼此相愛的標準和指南。

 

 上帝乃是自由、民主和憲政的真正保障。不認識上帝、不敬畏上帝乃是各種罪惡的淵藪。基督教公共神學必須回到上帝,“因為耶和華是審判我們的,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耶和華是我們的王,祂必拯救我們”(《以賽亞書》33:22)。

 

. 基督

 

 唯獨上帝是我們的拯救者。

 唯獨耶穌基督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獨一的救主。

 上帝的計劃就是差派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舍命,死裏複活,升上高天,並且將來還要再來,審判死人和活人。

 

 唯獨耶穌基督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

 從神性而言,基督與父上帝同質。但就祂的人性而言,祂與人類同質。而此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迦克敦信經》),並且此二性存在於一個位格之內。任何人類組織,不管是國家、教會、學校、家庭,還是政黨、教派等等,都不能枉自尊大,僭取救世主的地位。

 

 基督來絕不是要廢除上帝的律法,而是要使上帝的律法“為大、為尊”(《以賽亞書》42:21)。耶穌基督強調說:“你們不要認為我來是要廢除約法書和眾先知書;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因此,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都廢去了,約法書的一點一劃也絕不會廢去,直到萬事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就天國而言,他必被稱為最小的;但是,無論何人遵行這些誡命,又這樣教訓人遵行,就天國而言,他必被稱為大的”(《馬太福音》5:17-19;聖約本)。

 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要建立新的律法體係,而是對上帝藉著摩西所傳遞的完美的律法作出了完美的解釋。祂反複強調上帝的律法的精神:“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37-39;《馬可福音》12:28-34;《路加福音》10:25-28)。同時,耶穌基督也強調人不可以各樣人的傳統來違反、廢棄上帝的誡命;否則就是“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馬太福音》15:1-9)。聖經最後一卷書則強調,真正的聖徒就是那些“遵守上帝的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啟示錄》12:1714:12)。那些藐視、違背上帝的誡命,死不悔改的人,也就是“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份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啟示錄》21:8)。

 

 耶穌基督的一生就是完美地遵行上帝的律法的一生。祂雖然麵對過各樣的試探和軟弱,但沒有犯罪。祂不僅沒有犯罪,而且通過自己完全地遵行上帝的律法,為罪人作成了完全的義,從而“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隻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馬書》8:5)。因此,耶穌基督所倡導的仍然是“法治”的理想,正如祂自己對門徒所強調的那樣:“如果你們愛我,就當遵守我的諸般誡命”(《約翰福音》14:15)。任何藐視、否定上帝的律法的反律主義都不合乎聖經中所啟示的真理。 

 

 基督是我們最好的公仆。祂本來是與聖父上帝、聖子上帝同質、同權、同榮的上帝,反倒虛己,甘心樂意地來到這個世間,“取了奴仆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7-8)。祂柔和謙卑,“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賽亞書》42:3)。耶穌對門徒強調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隻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傭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5-28)。因此,作為人民的公仆,耶穌基督從來沒有宣揚祂自己,祂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學王,更不是以征服者自居,而是甘心樂意地作眾人的仆人,甚至在死前還為門徒洗腳,並且吩咐他們彼此洗腳,互相服務(《約翰福音》13:1-17)。

 

 聖父上帝乃是完美的立法者,聖子上帝乃是完美的闡釋者,聖靈上帝乃是完美的執行者。耶穌基督有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職分。基督徒藉著信心與基督的受膏有份,也在這個世界上發揮先知、祭司與君王的職分。這是每個基督徒都具有的來自上帝的權柄和責任,是任何有限且有罪的個人所組成的組織都不能剝奪的。國家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使個人能夠更好地發揮這種職分。為了限製國家權力的惡性膨脹,在聖經和曆史中所顯明的都是三權分立的模式,也就是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的分離與平衡。

 

 基督之外,別無救贖。

個人的拯救最終必須回到基督,民族和國家的拯救最終也必須回到基督。幾百年以來,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必須回到基督。不管是洋務運動,還是德先生和賽先生,都不能從根本上為中國奠定自由、民主與共和的根基。

基督教公共神學必須以基督的教訓為指南,以基督的行為為榜樣,以基督的救贖為根基。人類的一切權力,不管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都是派生的,必須降服於上帝的主權下,都必須歸榮耀與耶穌基督,才具有最終的合法性。唯有基督可以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馬太福音》28:18);“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仆的軛轄製”(加5:1)。因著聖經中關於基督的主權的宣告,任何個人以及個人所組成的組織的權力都受到了限製。

 

.  世界

 

 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本身是美好的。

 雖然人類的墮落和犯罪汙染、扭曲了受造界的很多方麵,但諸天仍在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仍在傳揚上帝的手段(《詩篇》19:1)。“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1)。

 

 上帝絕沒有把世界賜給魔鬼及其邪靈。即使在大洪水之後,上帝仍然向挪亞重申治理全地的祝福和使命(《創世記》9:1-7)。大衛在聖靈的默示下繼續宣告:“人算什麽,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麽,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給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裏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詩篇》8:4-8)。上帝在基督裏不僅把祂自己賜給我們,也把世界賜給我們管理:“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自己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馬書》8:32)。

 惡人掌管世界,甚至義人也不得不降服在惡人之下,這乃是上帝對義人的管教和責罰。義人當謙卑地學習順服的功課,誠懇地向上帝悔改,重新歸回上帝的聖約和律法,上帝必要施行憐憫和拯救,使祂被擄的子民歸回重建(《但以理書》9:3-19)。

 

 上帝對世界曆史進程的安排和計劃就是:“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麵同歸於一”(《以弗所書》1:10)。這就是鍾馬田在講解《以弗所書》時所強調的:“上帝最終要通過基督和教會恢複世界的和平與合一。”這個安排乃是藉著基督和福音成就的:“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以弗所書》3:6)。教會則是上帝所揀選的成就這一安排的器皿:“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以弗所書》3:10)。教會的生命在於與基督聯結:“因我們是祂身上的肢體。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以弗所書》5:30-32)。

 

 因此,這個物質世界絕不是一個隨時都會沉底的破船,而是上帝創造和護理的世界。世界曆史最終的結局就是:“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主耶穌基督必會在萬物複興的時候再臨:“天必留祂,等到萬物複興的時候,就是上帝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使徒行傳》3:21)。那時,“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3-4)。

 

 所以,我們對於世界不要抱有一種淺薄的樂觀主義,因為人心比萬有都詭詐,即使教會也有可能離經叛道。同時,我們對於世界也不要持有一種消極的悲觀主義,因為這個世界既是聖父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也是聖子上帝已經拯救的世界,同時也是聖靈上帝不斷更新的世界,更是上帝賜給我們權柄和能力治理的世界。所以,我們的態度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忠心地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基督教公共神學必須有健全的世界觀。我們必須本著信心堅信,這是天父世界!天父賜給我們權柄和責任管理這個世界。我們對這個世界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盲目敵視,更不能盲目逃避,而是堅定不移地和曆代聖徒一同宣告: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世界就是我們的牧場!世界就是展示上帝榮耀的舞台!“耶和華就是我們的牧者,我們必不致缺乏”(《詩篇》23:1)。 

 

.  聖約

 

 上帝是人的創造者,人是有理性和自由的受造物。所以,“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12:13)。

 

 但是,上帝與受造物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種不同是如此地巨大,以至於人根本不能靠自己的有限理性來認識上帝及其旨意,除非是上帝自願俯就。這種俯就乃是上帝樂意用立約的方式顯明的(《威斯敏斯德信條》第七章第一條)。

 

 上帝與人所立的不變的聖約就是:“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麵,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書》31:33;《希伯來書》8:10)。耶穌基督是聖約的保證者,聖靈是聖約的執行者。在上帝麵前,人或者是守約者,或者是違約者。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教會、民族和國家,守約者昌,背約者亡,這是上帝所設定的曆史規律。

 

 至高上帝與人立約顯明了上帝的大愛。祂完全可以無條件地命令人遵行,直接用祂的大能作後盾。但是,上帝卻尊重人的自由,屈尊自己,采取立約的形式使人自願地接受祂的聖約和法度。上帝與人之間這種立約性的關係,也顯明了人與人之間確立關係的基本原則和框架。

 

 基督教公共神學應當以聖約神學為基本框架。我們隻有接受上帝與我們所設立的聖約,才能尊重人與人之間所設立的契約。我們隻有重視上帝與人之間立約並守約的聖約精神,才能培養人與人之間立約並守約的契約精神,從根本上完成從身份社會到契約社會的轉型,從粗暴的“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到自由選舉的民主、代議、共和式憲政的轉型。敬畏上帝,遵行聖約,乃是培養憲政人格的關鍵。自由、民主和憲政不單單是製度和律法的建設,更重要的則是個體人格的培養。 

 

.  國度

 

 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國度的福音。基督徒的呼召就是先求上帝的國度和公義(《馬太福音》6:33)。主禱文就是以上帝的國度為中心的禱告,這就是基督徒的“國統”(《馬太福音》6:9-13)。

 

 上帝的國度是愛的國度,是自由的國度,也是在曆史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成全的國度。上帝的律法是國度的律法,上帝的福音是國度的福音。上帝就是祂自己的國度的立法者、審判者和大君王。

 

 上帝的國度的核心是上帝的統治。上帝的國度不是僅僅在天上,而是來自天上,也就是來自上帝。當我們祈禱“我們在天上的父”的時候,我們當立即想到“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匆匆過客,也是上帝在基督裏所收養的有權柄和責任的兒女,是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一個上帝,一個國度。上帝始終強調祂是獨一的上帝:“除我以外,再沒有真上帝”(《以賽亞書》44:12)。最終而言,世上隻有一個上帝,也隻有一個上帝的國度。叛逆上帝的撒但及其一切追隨者並沒有在上帝的國度之外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度,而是仍然在上帝的國度中挑戰上帝的主權、破壞上帝的法度。因此,他們的企圖和主要表現就是“不法”,也就是藐視、違背上帝的律法(《帖撒羅尼迦後書》2:1-12)。

 

  上帝的國度絕不是脫離這個世界的虛無飄渺的烏有之鄉,上帝的子民也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基督的道成肉身乃是上帝的國度最終遍及全地的開始。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的責任就是不斷地用我們的心靈和生命來祈求:“願你的國度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願你的國度降臨”,所祈求的首先不是上帝有形的國度的降臨,因為上帝的國度已經存在,萬有都是屬於上帝的,也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下。“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1)。我們之所以這樣禱告,乃是求主開我們心靈的眼睛,使我們能夠得見上帝的國度,使我們自覺自願地順服上帝的律法和帶領,自覺自願地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最高標準,不斷改變世上已經存在的不合乎上帝旨意的惡法、惡規、惡俗。

 

 主禱文既強調“願你的國度降臨”,又強調“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馬太福音》6:9-13)。此處所表明的張力就是客觀的存在與主觀的領受的問題。上帝的國度是客觀的存在,其存在性不受任何主觀意誌的影響;同時,我們的祈願就是使更多的人自願、自覺地降服在上帝的主權之下,也就是自覺地明確地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終極性的標準。

 

 上帝的國度在曆史中的成全不僅是在廣度上,也包括在深度上。正如梅欽在《基督教與文化》中所言:“基督教的範圍乃是整個世界。隻要還有任何人類的活動是在抵擋基督教,或者與基督教沒有任何關係,基督徒就不會滿足。基督教不僅一定要滲透到所有國家中去,也要滲透到人類思想的各個方麵。因此,對於人所努力達成的任何工作,基督徒都不能漠然置之。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必須在某個方麵與福音聯係起來。對於各個學科,基督徒都當予以研究。或者是證明這一學科的虛偽性,或者是把這一學科用於拓展上帝的國度。上帝的國度的拓展不僅是在廣度上,也包括在深度上。教會不僅要為基督征服每一個人,也包括全人。在我們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們要想到將來萬膝要跪拜,萬口要承認,耶穌基督是主。我們要常常以此來鼓勵自己。當然,能夠振奮我們鬥誌的還包括這一成全時期的其他方麵。那時,所有的疑惑都將消失,所有的矛盾都將清除,所有的科學都將達成同樣的信仰,所有的藝術都將歸於統一的目標,所有的人類思想都將充滿耶穌那崇高的影響,每一個意念都將降服在基督之下。”

 

 聖約是國度的憲章,國度是聖約的落實。基督徒必須先求上帝的國度和公義。基督教公共神學必須建立在國度神學的基礎上,才能從根本上克服種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偏頗,防範以種種形式出現的“納粹主義”。

 

.  律法

 

 上帝所啟示的以十誡為綜述的道德律乃是基督徒的“法統”。

 

 沒有對上帝的敬畏和愛慕,律法就墮落為機械性的規條;沒有對律法的遵行和強調,宗教就喪失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活力。

 

 沒有律法,就沒有公義可言;沒有公義,就沒有美德可言;沒有美德,各種形式的宗教都不過是假冒偽善,自欺欺人。由此可見,教會內外所盛行的反律主義所動搖的乃是政治、道德與宗教的根本。基督教在歐美社會中作用的淡化、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無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對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的否定和忽視導致的。“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我,我必使他們的榮耀變為羞辱”(《何西阿書》4:6-7)。

 

 真正的幸福就是按照上帝的律法生活。“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12:13-14)。上帝拯救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分別為聖,“上帝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汙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撒羅尼迦前書》4:7)。聖潔的標準就是上帝的律法,因此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就在西奈山上把祂的律法賜給他們,並且明確地吩咐他們謹守遵行:“祂帶領百姓歡樂而出,帶領選民歡呼前往。祂將列國的地賜給他們,他們便承受眾民勞碌得來的,好使他們遵守祂的律例,守祂的律法”(《詩篇》105:43-45)。

 

 作為基督徒,我們深信,真正的善的標準不是抽象的理念、主觀的感覺、神秘的體驗,更不是社會實踐,而是上帝所啟示的具體的誡命。以十誡為核心的道德律乃是基督徒的法統;離開這一法統,我們祭司的職分就會名存實亡。因此,基督徒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形式的反律主義。

 

 唯獨創造萬有的上帝才能為人提供完美的行為規範。上帝的律法不僅規範人的行為,更塑造人的品格,使人彰顯上帝的美德,因為唯獨人具有上帝的形像。十誡是上帝與選民立約的憲章。十誡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治理、改良社會的藍圖。上帝所啟示的以十誡為核心的律法,既是洞察個人和世界曆史興衰的鏡子,也是衡量個人和世界曆史價值的標準。

 

 耶穌差派聖靈給祂的門徒們,目的就在於通過聖靈澆灌在他們心中的愛,使他們能夠順服上帝的律法,不僅不把上帝的律法視為負擔,而且甘心樂意地遵從。“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麵,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結書》36:27)。所有上帝的兒女都當把以十誡為綜述的道德律視為自己生活的標準。因此,加爾文在注釋《馬太福音》519節的時候強調說:“基督宣告,若是有誰不吩咐自己的門徒順服上帝的律法,哪怕是在最輕微的程度上弱化上帝的律法的權威性,就是假教師和騙子,也不配在教會中占有一席之位;相反,那些通過言傳身教,規勸別人遵行上帝的律法的人,則是誠實的忠心的上帝的仆人。”清教徒托馬斯·曼頓在講解《詩篇》119篇的時候強調:“當我們學習上帝的律例的時候,我們才會逐漸合乎上帝的性情;我們愛祂之所愛,恨祂之所恨,然後我們就開始活出上帝造我們本有的生命。”

 

 上帝在西奈山上賜給以色列人律法的目的並不在於讓他們完全遵守,從而贏得救恩或永生,而是作為順服的標準。上帝在西奈山上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本身並不是作為聖約賜下的,而是作為生活的標準賜給那些已經在聖約之中的人。西奈律法是上帝賜給信徒的生活規範,任何藐視這一律法的人都會必死無疑,沒有蒙恩,因為藉著基督這一律法已經成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標準,這種藐視西奈律法的人顯然不是信徒,所以也不在此前上帝向亞伯拉罕所確證的恩典之約裏。因此,西奈律法是生活的標準,但福音則是使人得生命的主要工具。

 

 今日基督教會中最大的爭戰就是律法論。是否愛慕、遵行上帝的律法,乃是一個人是否重生的標記。在任何文明中,律法論都處於至關重要的地位。因為律法直接涉及生活與評估的標準的問題。如果基督的教會不能建立、實行、傳講正確的律法觀,就不能夠帶領社會建立真正的法治文明。

 

 基督徒必須自覺地學習上帝的律法,遵行上帝的律法,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基督教公共神學的落實就在於健全的律法論。如果基督徒不去詳盡地考察、落實上帝的律法,就永遠無法在文化爭戰中真正成為中堅性的力量。如果不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客觀的絕對的標準,我們就無法對社會風俗、教會與國家法規作出任何評判和改良,就無法發揮中流砥柱、移風易俗的作用。17世紀蘇格蘭聖約神學家盧瑟福在其名著《律法與君王》中明確強調:“君王在多大程度上合乎上帝的律法,就在多大程度上是合法的君王;君王在多大程度上背離上帝的律法和理性,就在多大程度上成為暴君。” 公然蔑視上帝的法度的人,不管以什麽名義出現,最終必然墮落為無法無天的暴君、暴徒。

 

.  福音

 

 《使徒信經》乃是兩千多年來大公教會所認信的福音要義的經典概括,是基督徒必須持守的“道統”。

 

 福音所應許我們的絕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救贖,世界曆史也絕不僅僅是救贖曆史本身。片麵強調救贖論乃是人本主義在基督教中的突出體現之一。

 《使徒信經》乃是正統教會對福音要道的經典概括,其中所認信的不僅僅是基督的救贖,也包括聖父上帝與創造的教義,聖靈上帝與成全的教義。因此,《使徒信經》所告白的既包括我們對上帝的信念,也包括我們對上帝在曆史中的旨意的認信,為我們提供了三一上帝與創造、救贖、成全的曆史框架。

 基督徒所信的是三位一體的上帝,這一上帝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或實體,而是在創造、救贖和成全的曆史過程中向人顯明出來。當然,三一上帝在創造、救贖與成全上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但在聖經中確實有不同的強調。

 對於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創造論、救贖論與成全論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可片麵強調一個角度或方麵。應當從三一、聖約與國度的框架,全方位地認識上帝在曆史中創始成終的工作,同時也更加清楚地把握自己在今生的使命和永世的歸宿。

 

 明白創造、救贖與成全之間的有機關係,乃是建立整全的基督教世界觀的關鍵;割裂創造、救贖與成全之間的有機關係,乃是造成基督徒在神學、思想和生活上支離破碎的重要原因。創造論與曆史觀聯係在一起,使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救贖論與現實觀聯係在一起,使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現代文化;成全論與未來論聯係在一起,使我們能夠正確地對待未來文化。

 

  自由派偏重創造論,強調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和諧;基要派偏重救贖論,強調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對立與衝突。正統神學既注重創造論,也注重救贖論,更注重成全論;既強調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和諧,也強調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對立與衝突,更強調在基督裏更新、替代、成全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文化。

 

 我們的盼望唯獨在於創造、救贖、成全的上帝,並不在於我們所處的環境,當然更不在於自身能做什麽。“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複活、使無變有的上帝,他在主麵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做多國的父。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羅4:17-18)。

 

 在創造、救贖與成全的曆史過程中,上帝所關注的不僅是我們的靈魂,也包括我們的身體;不僅是我們個人的救贖,也包括社會的救贖;不僅包括人類的救贖,也包括受造萬物的救贖。“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製,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21);“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如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賽65:25)。

 

  對三一上帝及其在曆史中的作為的認信也決定了我們對文化的態度。正如梅欽在《基督教與文化》中所闡明的那樣:我們既不要俯伏於藝術和科學之下,也不要消極對待文化,把藝術和科學活動視為“無法避免的邪惡”,而是要把藝術和科學活動“分別為聖”。因此,真正的基督徒“既不要廢棄藝術和科學,也不要漠然置之,讓我們用真正的人文主義者的熱情來發展藝術和科學,同時把它們分別為聖,用於侍奉上帝。不要窒息那些通過獲取知識和欣賞美而得到的快樂,應當接受這些快樂,把它們視為來自天父的恩賜。既不要泯滅國度和世界之間的不同,也不要從世界引退,躲避到某種現代化的反知識的修道主義中去,讓我們高高興興、充滿熱情地前行,使這個世界臣服在上帝之下。”

 

. 個人

 

  對個體之人的尊重乃是基督教真理重要的原則。

 個人是上帝形像的承載者。健全的個人必須對自身具有清醒的自覺的主體意識,這種主體意識的覺醒既包括理性的覺醒,也包括情感和意誌的覺醒。缺乏主體意識的人不僅不能活出上帝造人本有的榮美的形像,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淪為他人的奴隸。

 針對神秘主義所導致的消極避世以及各種專製政權對個人尊嚴的赤裸裸的踐踏,我們強調個人具有不可傳遞、不可替代、不可重複性,任何人都不得以家庭、教會、國家之名迫使他人犧牲自己的權益。因此,主耶穌基督強調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個體之人的統一性是以上帝的統一性為出發點,以上帝旨意的統一性為參照點,以世界曆史的統一性為落腳點。對於一向漠視、踐踏個體之人權利和尊嚴的中國社會而言,強調個體之人的主體性乃是不可或缺的良藥。

 

 在個人方麵,我們既要強調信心的功用,也要強調理性的功用。我們既要反對那種貶低理性的認知功用的蒙昧主義,也要反對那種把理性高舉到獨一的標準和裁判的理性主義。

 信心是信者的堅固根基,不僅使人在真理中堅定不移,也使他堅定不移地將自己所信的真理顯明出來。信心尋求理解,理解深化信心。除非人明白和相信上帝的憐憫,否則他們就不會尊榮上帝,因為這種認識乃是尊榮上帝的根基。相信本身就是理性的行動。信心和理性有著奇妙的共融。信心絕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對真理的認識的基礎上。

 

 改革宗神學高舉上帝的主權和榮耀,一向以神本主義的神學和思想著稱。然而,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改革宗神學也是注重個人自由和良心的人文主義神學。此處我們區分“人文主義”、“人道主義”與“人本主義”的不同。我們讚同“人文主義”,注重學術的研究和人品的培養;我們也讚同“人道主義”,乃是指基督徒當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我們所反對的是離棄上帝和聖經,高舉抽象的個人思想的世俗“人本主義”。因此,我們強調,基督徒的神學思考最終必須落實到“個體性根基”上,也就是個人以及個人所組成的群體的救贖和重建上。基督徒的敬虔最終是個人性的敬虔,個人在基督裏與上帝的關係乃是基督徒生命的根本。但是,基督徒的敬虔最終也必然體現在社會性的敬虔上,也就是基督徒在世界上當發揮的光與鹽的作用。在主體性根基部分,我們從全人的角度,同時強調信心和理性的重要性,並把信心和理性最終落實在對上帝對他人的愛的情感和行為上。

聖經強烈反對“個人自法”(autonomy),但主張“個人自治”(self-government)。“個人自法”是以個人為最終的出發點來衡量一切,自己為自己立法,否定上帝的律法,當初撒但對夏娃的誘惑就集中在這一點上(《創世記》3:5)。“個人自治”則是指每個人都當對自己負責,警醒謹守,離惡行善。

 

在聖經啟示中,一方麵強調上帝的主權,同時也強調個人的責任。當然,個人的責任與上帝的主權絕不處於同一層麵上。個人絕不是與上帝平等的合作對象。“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以賽亞書》40:15)。

但聖經同時強調個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實體,都是上帝按祂自己的形像造的,每個人都必須親自認識上帝,承擔自己的責任。個人的自治是一切治理的根基。每個人都要來到上帝的麵前交出自己的賬本來,不可以家庭、教會和國家的敗壞為理由逃避個人的責任。那些假借國家權力肆行個人私欲、剝奪他人自由、羞辱他人人格、殘酷迫害他人的人,必然受到上帝公義的審判。上帝必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12:14)。“落在永生上帝的手中,真是可怕的”(《希伯來書》10:31)。

 

 聖經強調因信稱義,也同樣強調分別為聖。稱義是成聖的根基,成聖是稱義的果子。罪人唯獨藉信心稱義,但使人稱義的信心絕不是孤獨的,必然有追求聖潔的行為。上帝的旨意乃是叫我們“成為聖潔”(《帖撒羅尼迦前書》4:3)。聖潔就是力量,聖潔就是幸福,追求聖潔、公義的人必然得蒙上帝的祝福。個人的敬虔是社會的根基,義人的祈禱是大有力量的。“你們當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來跑去,在寬闊處尋找,看看有一人行公義、求誠實沒有?若有,我就赦免這城”(《耶利米書》5:1)。

 

 基督教公共神學不僅要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尊嚴,也要強調個人的責任。同時,基督教公共神學也應當自覺地以因信稱義這一寶貴的真理為根基。隻有基督的義能夠使我們在上帝麵前站立得穩,這義是唯獨藉著信心才能領受的,並且這信心也是來自上帝的恩賜(《以弗所書》2:8-9)。

唯獨耶穌基督是上帝與人之間獨一的中保,唯獨藉著上帝所賜給的信心罪人才能稱義,唯獨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稱義成聖。隻有這樣的真理才能不僅使我們謙卑在上帝的麵前,而且也使我們在人麵前剛強壯膽,從根本上脫離魔鬼撒但和罪人借助罪惡、死亡給我們帶來的種種轄製,坦然無懼地在這個世界上高舉真理的旌旗。

 

. 家庭

 

 對家庭的重視乃是真基督教的特色之一。

 家庭關係的三大支柱是夫妻相愛、孝敬父母和子女教育。其中,夫妻相愛乃是孝敬父母和子女教育的關鍵。 

 家庭是社會的根基,婚姻是家庭的根基。

 魔鬼的計劃就是毀壞家庭。上帝的計劃則是建立家庭。

 社會的毀滅從家庭的毀滅開始;社會的重建也必須從家庭的重建開始。有健康的家庭,就會有健康的教會;有健康的教會,才會有健康的社會。

  

 上帝所設立的第一個組織就是家庭(《創世記》2 :18-25)。事實上,祂所設立的隻有三種組織:家庭、政府和教會。這三種組織構成了一個健康的社會當具有的基本框架。 家庭為其成員提供避風港、安息所,為家人進入社會、侍奉上帝、服務國民作好準備。

 在對人的塑造方麵,家庭的影響是最最重要、獨一無二的。它既能使人達到生命的極致,享受豐盛的生命,也能使人癱瘓,無所作為,使其原本具有的潛力無從發揮,一生遺憾,無法彌補。一個教會若是忽略家庭的建造,所做的一切最終不過是草木禾秸的工程,經受不住烈火的考驗;一個社會如果長期忽略家庭的建造,一切的繁榮都不過是過眼煙雲,轉眼風消雲散,土崩瓦解。

 

 沒有敬虔的家庭,就沒有敬虔的教會。家庭是操練敬虔最重要的地方。今天,隻有在家庭生活中,認真地教導聖經原則並付諸實踐的家庭中,才能發現完美的婚姻和家庭。也隻有來自這種家庭的人才是未來教會和社會的領袖,是明天的希望。除非認真地教導聖經原則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否則子女就很難在今天這雜亂無章、充滿敵意的文化中健康發展。現在,人本主義者宣揚“沒有絕對的東西”,“跟著感覺走”。這會使我們的文化蕩然無存。他們對今天毫不重視。如果讓他們肆行其意,他們就會廢除家庭,讓國家來扶養子女。這對於思想控製來說是適宜的,但肯定會摧毀自由,摧毀幸福,個人的實現也將毀壞一空。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神聖權利和道德責任(《申命記》6:4-9;《以弗所書》6:1-4)。現代極權國家主張教育孩子的權利屬於國家,這無疑是對人權的粗暴踐踏。

 

 家庭是上帝設計的最重要的福利機構。在解決貧窮、疾病和危機方麵,家庭是最富有果效的福利組織,也是唯一一個知道自己的局限和力量的組織。每個家庭的家長都會計算家庭所從事項目的花費。在聯結彼此的利益、互相的理解、彼此的義務、互相的扶持方麵,沒有任何一個人類的組織能夠勝過家庭。家庭成員都是很親近的,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弱點和長處。家庭也是一個不斷擴展的組織,通過血緣關係的聯係能廣泛地擴展。在危機的時候,就可以召集有關的家庭彼此幫助。

 在對付貧困方麵,家庭是主要組織,而不是教會和國民政府。增加家庭財產的動機直接促進生產。在根據聖經原則治理的社會中,維護家庭的名聲這一動機,也會促使家庭為貧困成員提供幫助。如果家庭是社會福利的機構,國民政府就會保持在小規模上,把自己限定在保護私人財產、保衛國家安全、保障社會安定、執行上帝律法的功能上。作為自治政府的主要機構,家庭減少了政府膨脹的需要。

 

 家庭使人體會到基督對教會的愛。家庭為家人提供福利,提供教育。家庭的存在使臃腫龐大的官僚機構不必存在,合乎聖經的家庭是抵擋國家的非法擴張的有利武器,建立合乎聖經的家庭是精兵簡政的最好途徑。當然,今生今世沒有完美的家庭,彼此相愛的夫妻也要經曆很多的掙紮和痛苦。我們對家庭和婚姻的尊重,絕不是對家庭和婚姻的崇拜。家庭不會存到永遠,在天堂裏婚姻將不複存在(《馬太福音》22:30),但是在我們還沒有到天堂之前,以婚姻為核心的家庭為人類所提供的福益確實是任何組織都無法相比的。

 

 家庭是一個單位,是由不同的個人組成的。家庭既是一,又是多,它提供最基本的勞動分工,使人的生產更有果效。在與墮落悖逆的環境的爭戰中,家庭為人提供安全的憩息之地。家庭也為每一個成員提供團契和相交。通過孩子的生養和資金的積累,家庭為男人和女人提供未來的保護。家庭把人引向未來,使人養成節儉的習慣,使資本得以不斷地積累。所以,在聖經所啟示的社會文明中,資本的積累不是通過橫征暴斂,投機取巧,而是通過家庭的不斷積累實現的。如果沒有上帝的介入,沒有聖經的啟示,每個社會都會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通過暴力的手段來達到資本的原始積累,而這樣的社會確實是一個強盜的社會,暴力隻能導致暴力,沒有一個人願意通過辛勤的勞動,長期的積累來致富,大家不是積累資金,而是積蓄力量,準備革命,“均貧富”,社會永無寧日,經濟不斷遭受破壞,隻能導致長期的貧困。貧困導致暴力,暴力加深貧困,引發新的暴力,暴力和貧困成了循環,個人的暴力就是犯罪,集體的暴力就是革命,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因為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就是中國千年的曆史。藉著上帝的恩典,福音的傳播,上帝律法的遵行,中國的曆史必將擺脫這種暴力與貧困循環的咒詛。

 

 夫妻同心,有意識、有方向地忠心做工,滿足於作上帝的仆人,根據上帝的律法建造家庭,榮耀上帝,治理全地,這樣的婚姻確實是一種福分。保羅指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單身往往容易在性的方麵產生問題,所以絕大多數人都需要婚姻關係(《哥林多前書》7:2)。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婚姻是最有果效的施行治理的組織工具。沒有家庭,治理的工作就無法延續。隻有通過婚姻,基督徒才能“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全地”(《創世記》1:28)。

 

 合乎聖經的婚姻乃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結合。

 生兒育女乃是家庭的事務、夫妻的權利。不管是教會,還是國家,任何形式的“計劃生育”和強迫墮胎都是對個人尊嚴和權利的粗暴踐踏。

 

 基督教公共神學必須重視家庭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是有建製的教會,還是國家,都不能取代家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毀壞婚姻、家庭的主張和做法,最終導致的就是對個人自由和尊嚴的粗暴踐踏。家庭則是上帝所設立的最重要的治理的組織,上帝把治理的使命交托給了家庭。基督徒通過教會,得蒙真理的光照;通過家庭,完成上帝治理的使命。

 

十一. 教會

 

 純正的教會乃是民族和國家的福分。教會的興盛乃是立國安邦之本。堅持真理的牧者乃是上帝賜給一個民族或國家最大的福分。

 

 真教會是“道統”、“國統”、“法統”的傳承者。這種真理與生命的傳承乃是門徒培訓的核心。這種傳承的延續首先是藉著聖經中所承載的真道,其次是藉著曆世曆代大公教會對真理的認信,第三是藉著研究、實行和傳講真道的牧者,但最重要的則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光照和引領。

 

  要正確認識教會,我們必須區分“作為一個有機體的教會”和“作為一個組織的教會”之間的不同。前者是指個體性的個人,後者是指個體性的組織。在上帝的計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呼召。同時,教會作為上帝設立的一個組織,也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呼召。前者是“國度的工作”,後者是“教會的工作”。

 

 今日華人基督徒,尤其是大陸教會,大多數基督徒不注重教會本身的建造,教會牧者最關注的往往也不是如何建造聖徒,隻注重所謂的“傳福音”,使得教會本身成為一個荒場,無法在社會上發揮光與鹽的作用。同時,當複興的烈火把大批屬靈的嬰兒帶進教會的時候,卻發現教會這一母親並沒有乳汁來喂養這些嗷嗷待哺的嬰兒。更有很多教會,因為沒有建立合乎聖經的管理模式,異教社會中盛行的個人崇拜和專製習氣就在教會中蔓延,使得教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撒但的會堂。21世紀中國的複興必須從教會的複興開始,教會的複興必須從教會牧者在真理和生命上的複興開始。

 

 人到教會中來尋求的並不是抽象的得救和神秘的感受,而是真正的公義和人生的意義。這也是貫穿聖經的主題。

 基督徒的一生就是因信稱義,同時也因信行義。路德宗強調因信稱義,往往偏到廉價恩典的方向;改革宗神學既強調因信稱義,同時也強調分別為聖,也就是作門徒的代價。作為基督的門徒,必要付出代價,但這絕不是讓我們去作孤膽英雄,而是讓我們通過內省和舍己不斷地訓練自己,培養敬虔無畏的內在人格;通過外在的習慣培養和製度建造,不斷地使家庭、教會、社會和國家更接近上帝的心意。

 

 在人類生活中,上帝設立了兩大強有力的組織,一個是國家,一個是教會。國家是教會的身體,教會是國家的靈魂。因此,國家與教會之間的協調確實是個大事。

 美國建國初期清教徒神學家和政治家溫瑟普指出,基督徒當積極地建立“合宜的教政和國政。”建立“合宜的教政”,乃是教會作為組織性教會當從事的工作;建立“合宜的國政”,乃是教會作為有機性教會當從事的工作。這也是聖經中所提倡的“政教分離”,不是政治和宗教的分離,乃是作為一個組織的國家與作為一個組織的教會在組織上的分離,絕不是政治要完全脫離宗教的影響,宗教要全權脫離政治的參與,因為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可分離的。基督徒既是作為組織的教會的成員,也是作為組織的國家的成員。作為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基督徒當然都有不可剝奪的權利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談及教會,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具體的教會都是由罪人組成的,其中有重生得救的真信徒,也有冒名掛名的“自然人”。更重要的是,即使那些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對聖經真理和教會問題也不都是具有統一的看法。當初的清教徒在真理和靈命上達到很高的程度。但是,即使在他們中間,在關於國家與教會的關係上,在各個教會之間的聯結上,在地方教會具體的治理方式上,也都有著各種程度的不同看法。這就使教會這一問題變得非常複雜。如何在基要真理上保持一致,在非基要真理上求同存異,在各個方麵都有愛心,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另外,教會既有內部的問題,也有外部的攻擊,這就使得教會問題更加撲朔迷離。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會回避與教會有關的問題,更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教會本身的建造,而是意味著我們更要謙卑自己,依靠上帝的恩典,尋求上帝的光照,不屈不撓地致力於在教會建造的過程中盡我們自己當盡的本分。

  因此,教會的責任首先不是改變世界和文化,而是不斷地改變自身。基督徒自身的生命品質決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發揮的影響。

 

 教會的興盛乃是上帝的旨意,也是曆史的方向。聖經中一再預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以賽亞書》2:2-3)。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不管是在以色列教會曆史上,還是在新約教會曆史上,教會都曾經經曆過荒涼的階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在表麵上很難發現還有真正敬畏上帝、遵行上帝的教會存在。但是,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和複活升天之後,尤其是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上帝的教會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在全世界擴展。上帝所啟示的公義的律法和恩惠的福音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巴勒斯坦這一彈丸之地,而是擴展到世界上每一個地方。

 

 自從歐洲啟蒙運動以來,基督教會一直麵臨兩大威脅,一是日益猖獗的理性主義從思想方麵對教會的批判,二是不斷膨脹的國家權力從組織方麵對教會的侵蝕。在這兩大攻擊之下,基督教會如何保護自身的獨立性,一直是熱愛教會的人所關注的問題。在中國社會中也是如此,20世紀初期中國知識界的“反基運動”,共產主義國家對教會的毀滅和操縱,都清楚地反映出這兩大問題的現實性。

 

 中國教會在經曆一千多年的宣教曆史之後,在21世紀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中國社會中紮根。不管在社會下層民眾中,還是在社會上層專業人士中,基督教都似洶湧的浪潮,以不可阻擋的力量,開始席卷中國大陸這片異教與專製充斥的地土。20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民主的潮流,更使得基督教在全世界成為先進文明的代表,激動著每一個崇尚個人自由、社會正義、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仁人誌士的心弦。

 

 當然,中國教會在神學和教政建造上仍然處於一片蠻荒的地步。這種狀態與中國幾千年的專製傳統有關。在中國幾千年來這種政教合一、皇帝專權的專製社會中,任何獨立的組織都是專製政權重點打擊的對象。在這種人權和自由不僅缺乏基本保障,而且一直受到大規模粗暴踐踏的情況下,不管是國外來的宣教士,還是中國本土的信徒,都一直被籠罩在極權暴政的陰影下,被種種懼怕轄製,不敢建立合乎聖經的組織化的獨立教會。當代蘇格蘭神學家福格森在一次有關清教徒神學的演講中強調:“除非教會是真正的教會,否則就沒有真正的傳福音可言。”可見,複興合乎聖經的教會觀乃是基督教複興的重要方麵。

 

  當然,中國教會在真理和建製上缺乏建造,也和教會中盛行的各種錯誤神學有關。今日教會中所盛行的是“個人性的傳福音”。以個人的形式傳福音固然是重要的,但從聖經整全的啟示來看,最重要的是教會作為一個整體的見證,教會作為一個整體要成為建造在山上發光的城(《馬太福音》5:14)。基督徒個人的重生的目標最終並不在於個人的重生,而是聖約群體,也就是教會整體的成聖。因此,教會作為上帝的子民,作為與上帝立約,並且彼此之間立約的聖約性群體,這一群體在集體方麵的建造和見證乃是完成福音使命的關鍵。在極端個人主義在教會內外肆虐的今天,我們尤其需要強調教會作為一個聖約性群體在整體上的見證。

 

 今日教會需要充分認識聖約神學的重要性。首先明白上帝與我們所設立的聖約,其次教會內部也要明確地立約,信徒之間彼此委身,互相忠誠,同甘共苦,成為一個堅固的堡壘、耶和華的軍隊,如此才能夠勝過世界的試探和撒但的進攻。羅馬天主教在其教義中注重教會論,他們更多地仿效羅馬帝國的行政機製,把教會建造成一個等級森嚴的機構。路德宗自路德開始,強調因信稱義,強調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但卻忽視了教會本身的建設,甚至使教會一再淪落為專製君主或納粹政權的工具,使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在德國爆發。唯獨在改革宗神學體係中,個人敬虔與群體組織(包括教會組織和國家組織)並重,使得改革宗教會在各個地方成為個人自由與社會公義的堡壘。 

 

 21世紀全球化潮流中,各種文明與宗教的融合和衝突更加激烈。教會不僅僅要保守自己在政治地位上的獨立性和真理立場上的一貫性,同時也要積極地影響周圍的社會,建立基督化的文明。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強調教會的“文化性”,一是教會本身就是教育性的機構,二是特別針對現代教會中所盛行的反智主義的觀念。這就是上帝賜給教會的文化使命,其核心就是要使一切心思意念都順服在基督的權下(《創世記》1:28;《哥林多後書》10:5)。因此,教會與文化的關係,既不是對立的關係,也不是適應的關係,更不是服從的關係,而是堅定不移地以上帝所啟示的真理帶領文化的發展。

 

 基督教會在中國的紮根取決於三大結合。一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結合。沒有中國文化這個載體,基督教就不能在中國發揚光大。二是基督教與知識階層的結合。愚昧和各種異端的溫床,各種形式的反知主義最終導致的就是蒙昧與迷信一色,異端與邪說共飛。三是基督教與普通百姓的結合,基督教必須飛入尋常百姓家,融化為多數人的生活方式。

 

 教會應當成為基督教公共神學的堡壘。教會一方麵應當強調以個人心靈的重生為根基的福音使命,同時也應當強調以社會文化的重建為導向的文化使命。教會既不可陷入消極保守的隔都心態,也要堅決避免弱化真理的迎合心態,而是以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來麵對世界的挑戰。

 

十二. 國家

 

 作為社會性的組織,國家和教會一樣,都是上帝所設立的組織性的賜恩之道。不敬畏上帝、不順服上帝的律法的國家,就淪落為吃人的怪獸。

 真正的合乎聖經的教會改革絕不僅僅止於教會改革,而是一定會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也一定會影響到國家政治生活。政治是公眾的事務,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基督徒若是聲稱教會與政治無關,不是出於可怕的無知,就是出於可憎的背叛。

 沒有合乎聖經的國家觀,基督徒就會在基本政治問題上無所適從,更不用說在社會上發揮先知先覺的作用了。在歐洲,從19世紀開始,以人本教為背景的民族主義國家這頭巨大的怪獸開始大搖大擺地登上曆史舞台,血腥的法國大革命不過是其預演而已,而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則以其毫不掩飾的猙獰麵目向人展示了人本教怪獸的凶殘。在20世紀的蘇聯、中國和柬埔寨等極權國家中,這頭怪獸利用極權主義政府所能集中的各樣資源,甚至在和平時期,也悄悄地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因此,在基督徒的思想體係中,必須有合乎聖經的公共神學,特別是國家觀。

 

 聖經明確啟示“聖徒要審判世界”(《哥林多前書》6:2)。作為政治性、社會性的組織,正如教會一樣,國家本身也是上帝所設立的神聖的賜恩之道。但是。隻有那些尊崇上帝,愛護人民,聯於耶穌基督的執政者,才是聖靈膏抹的“彌賽亞”。任何藐視上帝,壓迫人民的政權都是來自“獸”的權力(《但以理書》、《啟示錄》),與來自上帝的神聖權力截然不同。若是有人主張“你們要服從權力”,“因為任何權力都是上帝賜予的”,這乃是對權力的迷信,在本質上也是可憎的偶像崇拜。

     上帝是“天下萬國的上帝”(《以賽亞書》37 :16)。耶穌基督是萬國的救主,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都賜給祂了(《馬太福音》28:19)。上帝所啟示的以十條誡命為綜述的道德律既然是上帝最終審判這個世界的標準(《啟示錄》15:521:8),當然也是萬國都當遵行的律法(《以賽亞書》2:1-5;《雅各書》2:12)。

 

 在政治神學方麵,改革宗神學的一個突出原則就是強調上帝的主權,強調不管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在政治事務上,都當順服上帝的聖言。我們可以用兩個唯獨來概括,一是“唯獨上帝的主權”,二是“唯獨舊新約聖經”。“唯獨上帝的主權”使得人間任何權力都成為有限的委托性權力。在這一基礎上,現代自由主義政治學所強調的“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自然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唯獨舊新約聖經”則為全體公民和政府官員提供了超驗的絕對標準,使任何人都不能打著“公意”、“理想”或“主義”的招牌,把個人的私意冠冕堂皇地強加在他人頭上,甚至強加於整個民族和國家,把他人的生命、鮮血和尊嚴當作政治哲學的試驗品。當然,在強調人權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明白,從聖經和自然的啟示來看,人權是重要的,權益的主體可以是國家、民族和其他組織,但最終必然落實在個人身上。

 但是,人權絕不是第一位的。聖經第一卷第一章第一節經文就是“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世記》1:1)。這是整個聖經中最偉大的宣告。因此,聖經中所啟示的體係完全是神本主義的體係,而非人本主義的體係。“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馬書》11:36)。從整個啟示曆史來看,首先是創造天地的上帝,其次是上帝所設立的法度和次序,第三才是人權。因此,人權就其地位而言,乃是處於上帝的主權之下;就其來源而言,乃是來自上帝的賜予;就其界定和保護而言,必須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標準;就其目的而言,必須以榮耀上帝為其首要目的。

 當然,因為人的墮落,人開始獨立自主,無法無天,彼此相殘,互相吞咬,該隱殺死親兄弟亞伯的罪行在人類曆史上一再重演,社會成為人吃人的社會。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所揭露的中國文化中的“吃人”現象,雖然在中國曆史上令人觸目驚心,但也絕不僅僅局限於中國。達爾文甚至以所謂的科學的旗號給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打上合理的印記,美其名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亞當墮落後的人類社會中,人權就其達成或實現而言,必須以耶穌基督為唯一的中保,悔改歸信上帝恩惠的福音,才能找到唯一的堅固根基。因此,舉目世界,我們不得不承認,隻有深受基督教文明,尤其是改革宗神學熏陶的國家,才有民主和憲政的建立,個人的自由與權益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上帝的創造次序中,已經充分展現了上帝的主權和次序,這是人權的背景。不明白聖經中所啟示的創造的教義,人權就成為抽象的概念和口號,然後根據人的私意和私欲隨時添補改變。讓我們來回顧聖經中所顯明的上帝的創造。上帝在第一天創造晝夜,第二天創造空氣,第三天使陸地出現,並且創造了花草樹木,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創造了飛鳥走獸。在創造這一切的時候,上帝就設立了次序和法則。所以,聖經上反複說:“各從其類”(《創世記》1:11212425)。而且,上帝“立白日黑夜的約”,使白日黑夜“按時輪轉”(《耶利米書》33:20)。因此,在人類還沒有受造,還沒有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之前,世界就已經存在一定的次序和法度了。因此,聖經所啟示的上帝是設立次序的上帝,是製定法度的上帝,“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以賽亞書》33:22)。所以,人對世界的治理必須遵從上帝在自然界中所設立的自然法則,同時也必須遵守上帝特別賜給人的道德法則。“人當以訓誨和法度為標準”(《以賽亞書》8:20)。第六天,上帝按照祂的形像創造了人,並授權人管理祂所創造的世界:“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麵,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這句話本身就是上帝賜給人的一個誡命,也被稱為“治理使命”(Dominion mandate)或“文化使命”(Cultural mandate)。可見,人受造有上帝的形像,這是尊重人權的根基。人不是國家的產物,也不是穿過無數的偶然進化而來的。人是上帝按祂自己的美意創造的,上帝創造人有祂自己的目的。之所以需要尊重人權,並不是因為人是最高級的動物,否則也就不需要稱為“人權”(human rights),隻是放在“動物權利”(animal rights)這一大類中就可以了;之所以需要尊重人權,也不是因為一部分人是精英人物,能夠促進生產力和文化的發展,而其他人的權益就不需要尊重了。之所以尊重人權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再簡單不過、但隻有在基督教裏才能確立的事實,那就是每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像,每個人都有上帝賦予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為上帝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創世記》9:6)。

 

國家的存在要在兩極之間維持平衡:一是保持國家的權威,二是確保公民的自由。國家喪失權威,所導致的就是無政府主義,人人稱王稱霸,正如《士師記》中所描述的:“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個人任意而行”(《士師記》21:25)。

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國家的權威並不是政治的最終目的,政治的最終目的在於確保公民的自由。因此,一個壓製、摧殘、剝奪公民自由的國家政權,在實質上已經喪失其合法性,成為騎在人民頭上的霸王,最終必然眾叛親離,受到上帝的審判、人民的唾棄。孔子當年曾經感歎“苛政猛於虎也”(《禮記·檀弓下》),如果用當今的話語來說,這種倒行逆施,欺壓人民的政府就是“邪惡政權”(evil regime);這種邪惡政權的魁首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帥獸食人的“獨夫”、“民賊”(《尚書·泰誓下》、《孟子·告子下》)。

教會有時會在某種程度上屈服於這種邪惡政權的統治和逼迫之下,但教會絕不可在任何方麵對此種政權進行任何形式上或道義上的認可和美化“禍哉、那些稱惡為、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的人”(《以賽亞書》 5:20)。教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如同羊進入狼群,”總要根據上帝量給自己的地步,“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16)。

 

公民的自由必須以接受法律的治理(the rule of law)、順服合法的政權為前提。所以,聖經告誡人民:“在上有權柄的人,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上帝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羅馬書》13:12)。因此,根據聖經的啟示,隻要是人,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在上帝麵前一律平等,在上帝的律法麵前一律平等。人人都當以上帝所啟示的聖潔、公義、良善的律法為客觀的標準,既要順服政府的權柄,又要保持個人的自由。權柄是上帝設立的,自由也是上帝賜予的,合乎聖經的政治或治理乃是權柄與自由的平衡。

 

上帝是實行法治的上帝,上帝的律法是人間一切法則的法則。我們必須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藍本,製定適應我們時代背景的法律。教會和國家都當有明確的憲章,並根據憲章施行治理。沒有明確的憲章,罪人必會私意作祟,用詭詐的手段施行治理。沒有公正的選舉,就沒有合法的民意代表;沒有合法的民意代表的聚集,就沒有合法的治理。

當然,人間沒有絕對的法治,也沒有絕對的公正。不要崇拜法治,要崇拜恩賜法律和法治的上帝。另外,我們必須注意到,聖經中並沒有反複強調個人的權利,聖經中所強調的是個人的責任。一個總是強調人權的民族乃是自私的民族;一個強調上帝主權,以榮耀上帝為念的民族才是有崇高理想的民族。“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6:2425)。

 

 上帝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但上帝也是“分權”的上帝。首先在上帝的三個位格之間,就有權力和工作的分工,聖父上帝的工作更多地顯明在創造之工上,聖子上帝與救贖之工,聖靈上帝與成聖之工。當然,我們不可把上帝三個位格之間的分工截然分開,仿佛是三個上帝。但是,我們也明顯見到在救贖曆史上三一上帝三個位格之間的權力分工。“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上帝是基督的頭”(《哥林多前書》11:3)。此處所說的就是聖子上帝在救贖之工中對聖父上帝的順服。基督在最終審判世界之後,“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叫上帝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哥林多前書》15:28)。上帝與人之間也有權力的分工,上帝是全地的大君王,祂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但祂同時又把治理的權柄賜給了人(《創世記》1:28)。

 

改革宗神學強調人在整體上的全然敗壞,對墮落的人性有清醒的認識。對於罪人而言,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沒有權力的分立,罪人就會借屍還魂,興風作浪,使國家成為一個吞噬個人生命的怪獸。在公共領域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權必須保持分立和製衡,三種權力的行使都必須以上帝的律法為最高標準。這種權力分立的模式,並不僅僅是哲學家的杜撰,在聖經中有明確的根據。君王不可享有立法權:“他登了國位,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麵前的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本,存在他那裏,好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上帝,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申命記》17:1819)。解釋法律的權利屬於祭司(《申命記》33:10)。立法權則屬於集體性質的公會或代表大會(《使徒行傳:15:1-35)。

罪人若是擁有絕對的立法權,他的私欲就會上升為法律;罪人若是擁有絕對的司法權,他會判決世界都歸他所有;罪人若是擁有絕對的行政權,他就會把全世界踩在腳下。之所以一定要有權力分立,是因為人人都是罪人;之所以一定要有權力分立,是因為隻有耶穌才能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馬太福音》28:18)。

權力分立的原則在組織架構上為人權提供了保障。中國文化強調抽象的人性的改變,缺乏具體的製度上的建構。聖經啟示我們,即使重生得救的人仍然有殘餘的罪性,仍然需要倚靠上帝的恩典,倚靠聖靈的大能大力,以上帝的律法為標準不斷潔淨自己。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為完美的聖人,放棄在法律和製度方麵的建造。

 

在行政區域上,不管是教會,還是國家,都當以地方自治為主。村莊自治,由鄉村選派代表,組成鄉鎮的自治;街道自治,社區自治,選舉代表組成城市的自治;由鄉鎮和城市所選舉的代表組成各省的自治;由各省所選舉的代表組成中央政府。同樣,由各國選派的代表組成某種形式的世界性的有限政府。

非常重要的是,聖經反對運用人運用經濟、政治或軍事的手段在全世界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隻有上帝的國度才是真正普世性的,這一國度“不在乎吃喝,隻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在耶穌基督再來之前,統一的世界性國家和永久的世界性和平是不會存在的。試圖以人為的手段建立這樣的帝國與和平,不過是罪人烏托邦式的幻想,注定必然以失敗告終。

各級政府之間不是權力高低的問題,而是權力範圍的不同。因此,不同政府之間的管理不是自上而下的轄製,而是自下而上的授權,不同區域內的合作。聖經反對各種形式的巴別塔式的中央集權,各級政府權力都是來自選民委托授權,並有明確的行使範圍,其餘權力都由選民保留。

 

 基督教公共神學的核心集中體現在對國家的主張上。上帝主權,人民治權,分權製衡,城鄉平等等基本憲政原則,都是合乎聖經的真理,在曆史實踐中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原則。以這些原則為基礎建構的教會、社會和國家都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訓的人是有福的。你使他在遭難的日子得享平安;唯有惡人陷在所挖的坑中。因為耶和華必不丟棄祂的百姓,也不離棄祂的產業。審判要轉向公義,心裏正直的,必都隨從”(《詩篇》94:12-15)。

 

十三. 未來

 

 末世論所闡明的不僅僅是世界末日的審判,更重要的是闡明世界曆史的目標和方向,為基督徒現在的處境和行動提供理論上的指南和心理上的動力。因此,合乎聖經的末世論就是未來論。

 同時,這種未來論也反映我們對上帝的認識。既然我們相信上帝是全能的上帝,那麽,毫無疑問,我們深信未來是在上帝的掌管之下,“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人的餘怒,你要禁止”(《詩篇》76:10);既然我們相信上帝是美好的上帝,毫無疑問,我們深信未來必定是美好的未來,“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既然我們相信上帝要藉著人做工,毫無疑問,我們有責任為美好的未來奉獻自己的眼淚、汗水和鮮血,“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示錄》2:10)。既然上帝是全地的大君王,世界曆史的進程就是祂在基督裏的定旨先見的成全,毫無疑問,我們深信“上帝作王治理萬國;上帝坐在祂的聖寶座上。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亞伯拉罕之上帝的的子民。因為世界的盾牌是屬上帝的,祂為至高”(《詩篇》47:8-9)。

 因此,基督徒的未來論必然是樂觀主義的未來論,基督徒的未來論必然是強調人當在這個世界上,在曆史進程中積極向上、不斷得勝的未來論。一切主張人類曆史沒有盼望,世界進程走向毀滅,使人悲觀絕望,放棄在這個世界的積極行動的未來論,都不合乎上帝在聖經中整體性的啟示。

 

 在當今基督徒社會中,很多人受錯誤神學的影響,認為已有的基督徒社會將走向崩潰,隻有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基督徒才能勝過撒但及其邪惡勢力。在此之前,基督徒在曆史過程中會不斷失敗,而不是不斷進步。

 但我們知道,首先,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榮耀的福音拯救了祂的選民。其次,這些得救的人會藉著信心響應上帝賜予的治理的使命,這一使命通過我們的先輩,由亞當、挪亞傳遞給我們,更由耶穌基督親自在大使命中予以重申(《馬太福音》28:1820)。第三,這些重生之人會研究上帝的律法,根據上帝全備的律法,完完全全地順服上帝。第四,上帝的祝福會開始臨到那些奉祂的名,根據祂的律法行動的人身上。第五,“服事是通向領導之路”,這樣的管家原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基督徒的承認,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教會、學校、政府、經濟中。最後,自然導致基督徒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占據突出地位,而崇拜撒但的人,在處理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導致的種種危機和問題中,越來越沒有能力。第七,上帝的律法循序漸進地在宣告順服基督的社會中展開。第八,這就使得不信主的外邦人嫉妒,為了得到物質的祝福,他們也開始效法基督教的社會製度。第九,甚至猶太人也受到刺激,他們也悔改歸向主耶穌基督。第十,猶太人的皈依導致更多的人的皈依,然後自然有更大的物質的祝福臨到。十一,上帝的國度開始在全世界展開,這是上帝最後審判世界複興萬物的前奏。十二,撒但的勢力在一代一代地從外表上順服上帝的律法(因為上帝的律法帶來物質的繁榮)之後,開始叛逆。十三,基督最後降臨,帶著榮耀,施行審判,徹底地摧毀撒但的叛逆。十四,撒但,跟隨撒但的墮落天使,那些隨從撒但的人,受到審判,被扔到硫磺火湖之中。最後,上帝為一切重生之人設新天新地,使他們在其中服事,直到永遠。

 

  耶穌基督所用的芥菜種的比喻典型地說明了上帝的國度在曆史進程中的拓展。“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裏。這原是百種裏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馬太福音》13:3132這裏所說的芥菜種成長的過程就是這樣,從小到大,從無形到人人可見,能為飛鳥提供宿處和蔭涼。這就是上帝的國度在地球上在曆史中發展的過程。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持續不斷地成長,並不是經曆大的變動才成長,而是逐漸成長,直到為人所見,並為人提供支持。

 

 迄今為止,撒但最成功的謊言就是:基督徒盯著他們的信心之戰中的失敗,聆聽打仗的風聲,在他們的電視上看戰爭的進行,就得出結論說,耶穌快要來了。撒但使基督徒總是盯著末日的到來,忘記眼前的工作。在教會曆史上總是不斷有假先知出現,宣告基督降臨的日期,讓信徒停止作工,停止生活,空空等待,使基督教會蒙羞,這當然是撒但的工作。但基督徒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清醒的認識,就為撒但的各樣詭計留下了地步。

 

 現代基督徒所放棄的思想是漸進的穩定成長。基督徒有時願意教會得勝,在地球上,在曆史中,在最後的審判前得勝。他們相信也會如此。但他們看到教會目前的脆弱無能,看到撒但的軍隊頗有力量,他們就得出結論:需要神跡,需要上帝對曆史進行幹預,這樣就會使基督徒回到所渴慕的文化和政治的得勝。當耶穌在世上服事的時候,希伯來人的思路就是如此:他們期望彌賽亞立即在小小的巴勒斯坦開創一個成功的猶太王國。所以,在逾越節開始的那一周,他們成群結隊地歡迎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當耶穌並沒有滿足他們的願望的時候,他們就氣急敗壞,把耶穌釘在了十字架上。耶穌並沒有苟同猶太人的想法,他並沒有立即施行神跡,把猶太人推上榮耀的寶座。首先是猶太人並沒有根據上帝的律法來治理,他們拋棄了上帝所賜給他們的治理的主要工具。因此,他們違背了與上帝所立的和約。他們不斷地違背上帝向他們啟示的律法,用人的傳統取代上帝的律法。但他們卻期望把治理的鑰匙放在他們的膝蓋上。他們根據自己違法違約的條款,向耶穌提出了作王的要約,但卻被耶穌基督斷然拒絕了。他們就把耶穌釘上了十字架。

 

 現代很多教會還像當初的以色列人一樣,他們不願意按上帝的吩咐,盡自己當盡的本分,卻幻想通過基督的再來解決一切自身和社會的問題。當初使徒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這樣想的。所以,當他們見到複活的基督的時候,就迫切地問道:“主啊,你複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使徒行傳》1:6)。

 

 上帝期望我們成就什麽?是完全的得勝嗎?是的。上帝在曆史中在地球上對我們的期望是完全的得勝嗎?不是。祂並沒有把完全的得勝賜給被咒詛的人類。這一點在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一封信中講的非常仔細。我們在眨眼之間,都要被改變(林前15:52)。最後的中斷,聖徒的升天(有時稱為“被提”)和他們立即的改變,帶來最後的審判,和一個新世界的創造,烤爐中的麵團已經全發起來,上升的國度被烤。彼得寫道:“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有大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013整個的大地都要被燃燒,要生成一個新的餅。整個地球都要最後改變。這說明那時全世界都被福音的酵充滿了,當然不是完完全全,但已經預備好,可以烤了。那時,我們的身體也要被改變,得榮耀,因為“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哥林多前書》15:50曆史的連續性最終被中斷。這就是世界的末了。

 關鍵在於這是全世界的末了。每一個領域都要經火烤煉。發酵的麵團會有烘烤不到的地方嗎?要全部烤到。上帝之國的疆界就是整個地球的疆界。對於這個墮落的世界而言,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責任做酵。這是不能回避的。我們能對還沒有發起來的麵團說:“你看,這不是基督徒的責任。上帝的律法對那裏不適用。治理的任務不包括那地方。那是撒但的地盤”?撒但擁有什麽?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主耶穌基督的教會(《馬太福音》16:18)。撒但對任何東西任何地方都無權主張。在十字架上,他喪失了一切的權柄。或者說,他的租約早已被取消了。耶穌在異象中對使徒約翰宣告:“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1:18撒但是一個違法占有者。世界是屬於上帝的,上帝已經把世界賜給了我們作產業。但上帝也吩咐我們要征服治理,要信守上帝的和約,把撒但非法占有的世界收回來。我們是通過傳福音來征服世界。我們的寶劍就是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話語。征服全地仍然是我們的任務,藉著福音的寶劍,我們必定能夠征服全地。

 

 當今的基督徒認為天使天軍在上帝的計劃的成就中至關重要,就這樣自己誤導自己。在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因素是耶穌基督,是他的道成肉身。這就向我們表明,曆史和永恒之事要在哪裏見分曉:是要在地球上,是要在曆史上。天使天軍之間小規模的衝突是會發生的,但這些衝突的重要性都是第二位的。撒但的國度要由福音來征服,而不是由上帝的天使天軍來成就。順服的條件是倫理性的。救恩不是為撒但等墮落天使預備的,也不是為世上跟隨撒但的人預備的。基督徒會逐漸地穩定地見到撒但由人組成的軍隊的失敗,因為撒但的軍隊不斷叛逃。隨著福音的影響逐漸擴大,會有更多的跟隨撒但的人叛逃。當最後的號角吹響的時候,撒但所擁有的隻會是一些殘兵敗將。他會負隅頑抗,持守最後的陣地。但地獄的大門不會得勝。

 

 當今教會中很多基督徒也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來麻醉自己,當然他們是用所謂的屬靈術語來巧妙地加以掩飾。我們可以回到《士師記》的年代,看一看目前的主張基督徒失敗論的神學家會如何重寫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治理迦南的吩咐。首先他們可能會這樣說:“上帝是吩咐我們把迦南人趕走,把他們徹底地滅絕。但我們應當這樣來理解他的話的靈意,他所說的是屬靈的得勝。上帝確實讓我們奉祂的名征戰。雖然我們沒有把迦南人趕走,但我們已經在信心中得勝了。我們與迦南人所拜的偶像沒有什麽關聯,隻要我們把迦南人的偶像從我們的心中、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會眾中趕走清除,我們就可以照常生活。當然,我們生活在迦南地要像寄居的。但在屬靈的方麵,我們並不是寄居的。我們勝利地居住在山地,因為亞摩利人不讓我們下到平原,我們在信心上已經得勝了。如果他們攻擊我們在山上的營壘,我們知道他們肯定會發動攻擊的,燒毀我們的城牆,他們肯定會燒毀我們的城牆,我們就禱告殉道,或者主帶著天使再來,這樣我們肯定是得勝有餘了。”這種解經就是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自己欺騙自己,是為自己的失敗和無能找借口,自己安慰自己。這種對聖經的解讀是“連續失敗”解經法,是撒但的酵在教會中的得勝。

 

 另外,很多人以“傳福音”為借口,逃避自己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所以,我們經常見到另一種對《士師記》的解讀,就是:“是的,上帝告訴那一代從埃及出來的人,如果他們忠心地遵行上帝的聖約,他們就會征服迦南地。但那一代人並沒有忠心遵行上帝的聖約。所以,上帝廢除了這一聖約。祂把我們的先祖帶到迦南地的邊緣(《申命記》34),但他們並沒有進入迦南地。祂的聖約在我們所處的曆史時代中止了。祂會把祂的子民帶入迦南地的,祂會完完全全地把迦南人趕出去,但不是現在,而是在祂帶著榮耀和權能與眾天使一同再來的時候。那時,祂會與祂的子民重申聖約,迦南人那時就要徹底不行了!但上帝並沒有計劃讓我們進入迦南地。我們現在處在這地方,上帝給我們這代人有新的使命。我們要傳福音給住在這地的人,我們知道他們會大量地歸依信主,然後他們就會把我們趕走。但他們是不會成功的。在他們試圖這樣作的時候,基督就會隱秘地到來,隱秘地把我們帶走,我們會被提升天。七年之後,我們再回來,那時我們的身體已經是更新的身體了,我們要與基督一同作王,征服迦南人一千年,完成上帝給我們在埃及的先祖所吩咐的使命。所以,要把迦南人趕走不是我們的責任。而且,你不知道,這些迦南人好厲害啊!”

 

 這些都是借口:人總是不缺乏借口的。但問題是上帝並不接受人的借口。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裏犯罪之後,怨天尤人,互相推諉,但上帝的審判照樣臨到他們的身上。上帝已經把治理的責任交托給了祂的子民,上帝的子民要藉著上帝的律法的恩典來完成治理的使命,使上帝的名在全地得榮耀。這一責任是屬於每一代人的,上帝期望祂的子民在世上拓展祂的國度,代代相傳,不斷擴展。祂已經告訴我們,基督徒是能夠行使治理的使命的,而且最終祂的子民能夠完成這治理的使命。可能需要幾千年的時間,但他們能夠做到。人就是為這一使命而被造的,撒但想推翻上帝的計劃,但他的陰謀不會得逞。並不是天使把撒但驅逐到最後的角落,而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的主權之下,運用上帝的律法,完成這一任務。

 

 以色列是根據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而界定的(《創世記》15:1316)。上帝要把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是無條件的應許,因為亞伯拉罕對上帝的降服也是無條件的。上帝把亞伯拉罕拉向祂自身,祂把亞伯拉罕從吾珥地的偶像崇拜中拉出來。祂告訴亞伯拉罕祂要為他的後裔作什麽,而且祂會成就祂的應許(《加拉太書》3:1619)。以色列人會進入迦南地。以色列人注定要進入迦南地。但上帝仍然是吩咐他們進軍迦南,而老一代人拒絕聽從。他們受到的懲罰就是:死在曠野之中。但以色列人最終確實進入了迦南地。

 讓我們快快逃離曠野吧!讓我們不要再期望每天都會有嗎哪自天而降了,讓我們不要期望每天都有神跡奇事發生了!不要再期望上帝像填鴨一樣喂養我們了。讓我們開始像牧人一樣行動吧!讓我們在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的引導下,承擔起自治的責任吧!既然律法對我們來說不再是永遠的威脅,因為我們已經因著基督的救贖脫離了律法的咒詛,讓我們就像工匠拿起工具那樣拿起上帝的律法,作為我們治理的工具,而不是像學徒一樣害怕工具,害怕在工作中承擔責任。如果基督徒都能明白每個人自治的責任,並且願意承擔責任,知道上帝的律法就是治理的工具,那麽基督徒領袖所帶領的就是有信心的大軍,基督徒的領導人就會更上一層樓,不僅是在有組織的教會中擔負起責任來,而是在每一個社會組織,每一個生活領域中,因著上帝的恩典,祂必使我們“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申命記》28:1314)。

 

 上帝的選民處於三種狀態之下。一是在埃及,完全直接地處於撒但的轄製之下;二是在曠野,雖然身在曠野,見到過上帝大能的救贖,但是心意並沒有得到更新,心在埃及,不肯前行,通過爭戰得著上帝所應許的;三是在迦南,就是渡過約旦河,勇敢地麵對敵人。今天,上帝的選民仍然麵對這樣的處境。我們必須靠著上帝的恩典,出埃及,過曠野,進迦南,千萬不要自欺欺人,把曠野視為上帝所應許給我們的美地,把自己悖逆導致的失敗美化為屬靈的得勝。

 

 基督教公共神學必然是樂觀的、得勝的神學。今日中國教會的轉折點就是在神學真理上的突破。這種突破有兩大突破點,一是預定論,一是未來論。我們不能把預定論僅僅局限在救恩論。上帝不僅在基督裏預定了得救的人數,也預定了整個人類曆史的進程。如果我們深信上帝預定我們在曆史中得勝,我們就會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正如當初正統信仰之父亞塔納修在其《論道成肉身》中所宣告的那樣:“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黑暗就不會繼續橫行了,任何殘留的黑暗都會被驅散。同樣,現在上帝之道已經顯現,偶像崇拜的黑暗也不會再繼續肆虐了。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會被祂的教導照亮。”

 

十四. 挑戰

 

 21世紀的中國,基督教會麵對極大的挑戰。

 或者是勇敢地麵對挑戰,靠著上帝的大能大力,勝過自身的罪惡、世界的誘惑和撒但的攻擊;或者是消極無為,自我麻醉,喪失鹽味,“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麵,被人踐踏了”(《馬太福音》5:13)。

 

 首先是教會自身的挑戰。這種挑戰首先是真理方麵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多地歸回聖經,同時要研究、吸收教會的傳統。我們必須以剛強、仁愛、謹守之心麵對世界,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這個世界。我們不能用耶穌基督的再來作為我們解決問題的推諉,而是積極地盡我們自己管家的職分。我們必須對上帝的聖約和律法有充分的認識,擺脫教會中盛行的反律主義和律法主義兩大極端。教會在真理上沒有全麵的建設,就不能夠在社會中為真理樹立旌旗。尤其是在中國這種儒道釋等傳統文化非常濃厚的背景中,傳道人在真理和文化方麵沒有景深的、全麵的裝備,就不能使人的心思意念降服在耶穌基督之下。

 

 其次是在教會建製方麵的挑戰。中國教會既要擺脫對外國宣教士的依賴,也要擺脫對國家的依賴。幾千年來,中國曆朝曆代習慣了對宗教進行行政性的控製,根本沒有宗教自由一說。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中國教會始終麵對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擺脫罪人利用國家政權對教會進行的逼迫和轄製。另外,在目前中國教會由鄉村教會為主轉向城市教會為主的過程中,教會需要在建製上不斷完善,既要克服那種隨隨便便地設立聚會點,各自為王的散亂狀態,也要克服那種家長製、一言堂式的專製模式。如果中國教會不能在建製上走向成型,我們就不能在自由、民主、憲政方麵為社會樹立好的典範。

 

 第三是在基督徒生活方麵的挑戰。基督徒在生活方麵沒有好的見證,就會直接影響到教會在真理方麵的見證,同時也使教會喪失上帝的同在和祝福,甚至招惹上帝可怕的義怒和責罰,使得教會被擄巴比倫,落在外邦人的轄製之下。教會中最可怕的就是充斥兩類基督徒,一類是掛名的基督徒,一類是糊塗的基督徒。掛名的基督徒僅僅在名義上是基督徒,但心靈中並沒有真正經曆深刻的悔改和歸正,他們所尋求的不過是宗教體驗,並沒有真正的敬畏上帝之心,當然也不會自覺地用美德和善行來榮耀上帝。糊塗的基督徒就是雖然重生得救了,但由於教會在教導方麵的偏頗,並沒有在真理和生活上進一步成長,仍然不明白上帝對個人、家庭、教會和國家各個方麵的旨意。基督徒必須自覺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才能夠用美德和善行贏得人歸向真理和上帝。

 

 第四就是來自社會的挑戰。這種挑戰首先是世俗化的挑戰。這種世俗化並不是今日才有的,而是各個時代教會都麵對的巨大挑戰。在今日科技和經濟發達的時代這種挑戰更是空前慘烈。教會內外世俗化的兩大標記就是:不守安息日,不孝敬父母。如果人能夠在安息日專心敬拜上帝,停止能夠停止的一些日常勞作和活動,就能夠杜絕各種各樣的“工作狂”、“網癮”等等。孝敬父母本來在中國社會中也是傳統美德,可惜在國家福利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贍養父母乃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這是極其不蒙上帝悅納的。

 

 第五就是傳統文化的挑戰。中國文化並不是一片蠻荒之地,而是有著豐富的儒家、道家、釋家等傳統,這些宗教對中國文化的更新、道德的改良都起過不可磨滅的作用。如果我們基督徒完全置之不顧,甚至給貼上“異教”的標簽就踩在腳下,對上帝、對人都是極其無知、傲慢的態度。上帝通過普遍啟示的亮光來維係、發展非基督教文化,然後通過基督教文化予以轉化和成全。基督教要在中國紮根,必須深刻、全麵地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尊重儒道釋等各種異教傳統,同時把基督教不變的真理用合乎中國文化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本色化的工作乃是21世紀中國教會麵對的巨大挑戰。

 

 第六乃是國家政權的挑戰。敬畏上帝、愛護教會的國家政權乃是上帝賜給教會的保護者;不敬畏上帝、逼迫教會的國家政權乃是上帝賜給教會的鞭策者。教會應當首先謙卑地麵對自己,時時歸回聖經,時時尋求上帝的麵,不斷地在上帝麵前更新自己。同時,根據上帝量給自己的恩典的程度,不斷調整與國家政權的關係。或者是逃避隱藏,或者是委屈求全,或者是積極麵對,甚至是主動引導,當仁不讓,這些都是教會根據上帝的引領在不同時期可以采取的不同的策略。

 

 非常重要的是教會要發出良心的聲音。教會固然應當因為自己的正常聚會受到國家政權的非法幹預而抗爭,更重要的是教會要為那些受壓迫的弱勢群體發出真理的聲音,並向他們提供切實的幫助。我們甚至可以說,假如教會沒有真正地關注那些受壓迫、被奴役之人的疾苦,而是傳講一個讓人們逃避現實的宗教,就是耶穌基督所咒詛的:“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海洋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馬太福音》23:14-15)。 

 

 對於那些假借任何主義和政黨之名壓製、剝奪人民的基本自由的人,教會要說:“叫那受壓製的得自由!”(《路加福音》4:18)。

 對於那些濫用公權,假借“計劃生育”之名,強迫墮胎之人,教會當毫不猶豫地宣告:耶和華如此說:“要生養眾多!”(《創世記》1:28)。

 對於那些非法剝奪、霸占人民的土地和財產的人,教會要勇敢地宣告:這是耶和華的恩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未記》25:10)。

 對於那些利用自己的知識為虎作倀、殘害百姓的人,教會要勇敢地麵對:“作孽的沒有知識嗎?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上帝!”(《詩篇》53:4)。

 對於那些不按照公義執法和實行審判的人,教會要勇敢地麵對:“世人哪,你們默然無語,真合公義嗎?施行審判,豈按正直呢?不然,你們是心中作惡;你們在地上秤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詩篇》28:1-2)。

 對於教會內部離經叛道、冷淡退後的人,教會要勇敢地宣講:“犯罪的國民,擔著罪孽的百姓;行惡的種類,敗壞的兒女!”(《以賽亞書》1:4)。

 

 但是,教會的聲音絕不是定罪的聲音,而是呼召悔改,使人在基督裏與上帝和好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24:17)。因為上帝差遣耶穌基督降臨的目的,“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翰福音》3:17)。教會的使命就是傳講這使人與上帝和好的真理: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哥林多後書》5:18-20)。“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

 

 當然,對於教會而言,最大的挑戰並不是來自教會外部,而是來自教會內部。逼迫殺死千千,異端殺死萬萬。教會必須在真理上不斷歸回聖經,歸回教會的正統。教會必須在實踐上遵行真理,在各個方麵發揮當仁不讓的積極角色。其中,家庭的建造、基督徒教育以及教會本身在體製上的健全,乃是檢驗21世紀中國基督教會能否在社會轉型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試金石。

 

十四. 禱告:智慧、勇氣、忍耐和愛心

 

 主啊,求你賜給我們忍耐,使我們能夠忍耐我們無法改變的一切;賜給我們勇氣,使我們勇於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一切。更求你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能夠分辨什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什麽是我們能夠改變的。

 我們願意像弗蘭西斯所禱告的那樣祈求:

 

 主啊!求你使我成為你和平的器皿:
 在仇恨的地方,播種仁愛;
 在傷害的地方,播種寬恕;
 在懷疑的地方,播種信心;
 在絕望的地方,播種希望;
 在黑暗的地方,播種光明;
 在憂愁的地方,播種喜樂。
 噢!聖善的主啊!求你使我:
 不多求被安慰,而多安慰人;
 不多求被了解,而多了解人;
 不多求被人愛,而多愛別人;
 因為通過給予,我們得到;
 通過寬恕,我們被赦免;
 通過死亡,我們得永生。

 阿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