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改革宗教會三大教義規範簡介
--原著:Rev. G. H. Kersten 翻譯 王誌勇牧師
在解說《<海德堡教理問答>提要》之前 , 我首先介紹荷蘭改革宗教會的教義規範。
首先。在這些規範中所說明的就是教會確信的以聖經為根基的真理。教會之所以製定這些教義規範,就是為了使世人了解我們的信仰。因此,這些教義標準被稱為“改革宗教會的標記” ,也就是識別改革宗教會的記號 。《比利時信條》 37 條就特別為了這個緣故而寫成的。
其次,這些規範用於傳播我們所信的真理,既麵對青少年,也麵對成年人。這就是當初撰寫《海德堡教理問答》的目的。
第三,教會通過這些教義規範來表達自己的信仰,保守真道上的合一,抵擋形形色色的異端。在這個方麵,《多特信條》所總結的五大條款就是特別針對當時的抗辯派而設立的。
我們所持守的這三大教義規範都是為了這三大目的而設立的。因此,這三大教義規範也被稱為“合一三大規範”( The Forms of Unity ),也就是: 1 ) 《比利時信條》; 2 ) 《海德堡教理問答》 3 ) 《多特信條》。
所有改革宗教會都接受這三大教義標準。當然,這三大規範從屬於上帝的聖言,並非與上帝的聖言處於同等的地位。那些偏離真理的人,就抵擋這三大教義規範,也抵擋他們所在的教會的權威。以下我們從曆史的觀點來考察這些教義規範的來源。
一、《比利時信條》
這一信條的作者是布萊斯 ( Guido de Bres ) , 他於 1522 年出生在比利時的海瑙特( Mons de Hainault 。他年輕時就喜歡讀聖經 , 主就用讀經這個方法使他歸正。當時逼迫盛行 , 他就逃到英國 。那時的 英國處在愛德華六世的領導下,為許多因為信仰的緣故而流亡的人提供庇護。在英國,布萊斯在拉斯科 (Lasco) 的教導下成長起來。當瑪利在英格蘭登基時 , 血腥的逼迫再度在英格蘭開始 , 於是卜萊斯就回到荷蘭。從 1552 年至 1556 年,他以巡回牧師的身份來事奉上帝。理斯利( Lisle) 是他的 工作中心 , 他從這裏出發前往各處侍奉。 當地的教會一天比一天興旺起來。不久,一場可怕的逼迫又發生了,於是布萊斯於 1556 年逃離。實際上,當地的整個教會都被摧毀了。他逃到萊因地區的法蘭克福尋求避難 , 在那裏遇到拉斯科,也遇到加爾文。後來,他在瑞士的洛桑和日內瓦住了一段時期,又於 1559 年回到荷蘭 , 住在托瑞( Tournay ), 這時逼迫的風浪已經緩和下來。
布萊斯用以下的方式反對這一次的逼迫 :
1561 年 11 月 1 日晚上 , 有人將一個包裹拋過城牆,投到托瑞城的城堡內內。包裹內有一封抗議信,另外就是《比利時信條》。布雷斯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駁斥當局對改革宗教義的許多毫無道理的指控。同年,《比利時信條》首次在日內瓦出版,出版人可能是柯利斯賓( J. Crespin )。
布萊斯逃往法國 , 居住在亞眠市( Amiens )。 1565 年,他在賽丹( Sedan )服事 , 次年又回到荷蘭。在安特衛普住了一段時期之後 , 他又到了法國的瓦朗謝訥(V alenciennes )。在 這裏 他得到了格蘭奇牧師的幫助。這兩位牧師的講道大有果效。當然,天主教並沒有聽之任之,不久就有一個名叫卡恩斯的西班牙官員前來圍攻瓦朗斯訥。這兩位牧師要逃離,卻在途中被捕,受到一番極其殘暴的酷刑折磨之後,就被吊死了。那時正是1567年5月31日。受刑時布萊斯請求行刑者讓他在梯子底下
祈禱,卻沒有得到許可 ,但他 的仇敵無法攔阻他進入榮耀之中,他的靈魂現在就在榮耀中,在上帝的寶座前歌唱。無數殉道者的鮮血大聲呼求上帝報應的日子臨到羅馬。
現在, 《比利時信條》被交給當時著名的牧者審察,其中有達斯努 ( Petrus Dathenus )和海登( Casper v.d. H eijden ) , 並且也受到安特衛普長老會的審察。審察結果就是這個信條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讚同。在維澤爾的修道院以及以後的總會都要求牧師簽署這一信條 , 後來神學教授也要求簽署 , 甚至學校的教員也需要簽字遵守這一信條。
從 1618 年到 1619 年 , 在多特召開全國性總會中 , 由於市政當局的堅持 , 會議 對此信條也加以討論 。 結果就是所有的神學家 , 包括那些從外國來的代表 , 都一致 認定這一信條完全與聖經相符。
因此,我們牢牢地持守這一信條 , 尤其是在真理被人踐踏的時候,更是必不可缺。在你查考聖經時 , 當 多多參考這一信條 ; 願主將這一信條分別為聖,使你的心靈得益處。
二、《海德堡教理問答》
荷蘭以及美國各處改革宗教會都一致采用《海德堡教理問答》。這一教理問答是在現在德國的海德堡編著的 , 當時 海德堡是帕拉丁選候區的首府 , 因此這一問答就被稱為《海德堡教理問答》。當這一教理問答當時是在路德宗和加爾文宗兩派人士激烈衝突之後決定起草的。當時帕拉丁選候奧托沒有嗣子,他想在教會內為自己修建一座陵墓,並用雕像來裝飾。路德宗人士予以讚同,加爾文派堅決反對。他們剛剛成功地把各種雕塑和聖像從教堂裏清理掉,難道就任憑這些東西再以這種方式出現嗎?斷乎不可 ! 這樣,兩派之間的衝突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選候奧托死後 , 腓特烈三世成為他的繼承者 , 這位敬畏上帝的選候 , 不但心存國家的福祉 , 也特別關注真宗教的未來,他就為路德宗與加爾文宗兩派的代表們準安排了一場辯論會。路德宗人士現在有了捍衛自己教義的機會,可惜他們徹底失敗,以至於他們當中的一個健將歸服了改革宗信仰。現在大局已定 , 腓特烈三世就委派兩位青年神學家起草一份教理問答,用於在各個教會和學校中教導基督教教義。
這兩位神學家名字如下 : 烏爾西努( Zacharias Ursinus ) , 生於 1534 年 7 月 18 日 ;奧利華努( Caspar Olevianus ),生於 1536 年 8 月 10 日。
這二位青年人領受這一重大使命時 , 一個年方二十八歲 , 另外一個二十六歲。這二位青年人領受了上帝的光照 , 他們的工作大蒙上帝的祝福。使上帝的子民得到極大的安慰。
此教理問答於 1563 年得到了海德堡總會的認可 , 腓特烈三世於 1563 年 1 月 19 日親自撰寫導言。第一版發行後數周後就印發了第二版。由於加爾文的請求,在第二版中增加了第八十問 , 教導聖餐與天主教彌撒之間的巨大差異。在1563年《海德堡教理問答》在第四版中,首次按照主日來劃分為52個主日。一夜之間,《海德堡要理問答》傳遍整個德意誌 , 並且 被翻譯為歐洲各種語言 , 甚至翻譯為希臘文和希伯來文。
敵人極其震驚,他們冷靜下來之後就集中力量,想方設法要滅絕這一教理問答 。在 1566 年於奧斯堡帝國議會中,他們竭盡全力想獲得全勝。在這次會議上,腓特烈三世也被召出席。當時羅馬天主教人士、路德宗人士、凱澤極其附庸們聯合起來,一起密謀對付腓特烈三世。敬虔的選侯腓特烈三世岌岌可危。
從人的角度來看,真是前景黯淡。薩克森選候腓特烈和另外一位選候凱林( Herman Van Keulen )已 經喪失了 他們的政治地位和財產 , 帕拉丁選候腓特烈的前途又將如何呢 ?看來似乎大勢已去,但 這位選候仍然毅然前往奧斯堡。屬世的東西並不是他最大的財產 , 即使有人剝奪了他的生命 , 他也會立刻進入榮耀裏。這位敬畏上帝的選候如此寫道。何等美好的見證啊 ! 麵臨至大的危險 , 惟獨上帝的恩典才能使人說出這樣的話來。
腓特烈三世和他第二個兒子卡西米 ( 他稱這個兒子是為他攜帶屬靈軍裝的人 ) 一同前往。這個兒子對上帝的應許有著孩童般的信心,使得腓特烈三世很得安慰。他在皇帝與眾選候麵前公開宣告說 :“ 我的主並救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和一切對他忠心的人可靠的應許 , 我為他名的緣故所舍棄的一切必會得到百倍的補償 ;並且 來世他必賜給我永生。”
結果如何呢 ?敵人一敗塗地 。上帝使仇敵啞口無言 , 我們這位選侯完全有自由 在自己的轄區內 使用這一教理問答。主知道如何保護那些敬畏他名的人脫離環繞他們的各種危險。
《海德堡教理問答》很早就被介紹到荷蘭,這要特別歸功於達斯努 的努力。他當時擔任 腓德烈三世的宮廷牧師達西努的努力 ,他一直 為推動宗教改革大業殫精竭慮。各個接受《海德堡教理問答》的教誨向來沒有後悔過。這一問答多次出版 , 證明上帝的百姓從這一“安慰之書”得到了很大的鼓勵和安慰。直到今天,按講道的形式傳講《海德堡教理問答》仍然在教會中受到高度的重視。唯願上帝使我們眾人都知道或生活死唯一的安慰是什麽。
三、《多特信經》
最後,我們要談及《反抗辯派五大要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多特信經》。為了解決與抗辨派的爭論 ,1618 到 1619 年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多特召開全國性總會 , 在這次總會中形成了這五大要點 。
抗辯派是阿民念( Arminius )的追隨者 , 阿米念生於 1560 年。 1588 年他在阿姆斯特丹擔任牧師 , 他傳道期間發表了許多反對正統信仰的言論。他最不讚成的就是預定論 , 他主張人有自由意誌。普蘭修斯 ( Petrus Plancius ) 非常反對阿民念 , 並指控他是伯拉糾派與索西奴派。盡管如此 , 阿民年仍然在 1602 年被任命為萊頓大學神學教授。阿姆斯特丹長老會反對這項任命 , 當時 萊頓大學惟一的神學教授格馬魯斯( Francisus Gomarus ) 也鼎力 反對 。 但是,在一場與格馬魯斯的辯論會中 , 狡滑的阿民念在他所提出的論題中非常善於偽裝,以致於使格馬魯斯收回了他的異議。更重要的是,阿民念發誓嚴格遵守《比利時信條》與《海德堡教理問答》中所表達的基本教義。然而,他於 1603 年擔任教授侯,不久就忘記了他自己的誓言,原形畢露。格馬魯斯全力以整全的聖經真理為無起來反對他 。學 生當中也爭議四起,不久以後整個教會都震動不安。
阿民念派不但拒絕離開教會 , 而且還用各種狡滑的手段在會眾中傳揚他們可憎的教義。不久他們就要求不要再使用《比利時信條》為教義規範。但反對派強烈反對 , 要求任何人若是不讚成教會公認信條中某些部分 , 就當做出公開與誠實的說明 ,然後通過 總會來表決。阿民念對此卻是置之不理 , 因為他們知道在總會前自己必敗無疑。因此他們就尋求市政當局的支持 , 認為他們是合法的處置教會中發生的真道爭執的裁決人。這種作法顯然與聖經相悖。雖然國家當權者必須維護真教會 , 但他們既不能治理教會,也不能在教會中行使任何權柄,更不能淩駕於教會之上,對教會進行轄製。可是在當時許多在位掌權的人心中對嚴謹的改革宗教義懷有敵意,甚至抱著敵對的態度。他們更讚同阿民年的主張,而聽說阿民念派要求他們來解決問題 ,這就增加了他們的權力,所以更是覺得 受寵若驚。當時荷蘭政府的官員特別喜歡受人諂媚 , 尤其是烏得勒之的官員更是全心讚同。
當時荷蘭政府掌管退休金的官員是歐登巴奈特( John van Oldenbarneveldt ) , 他甘心擔任那些反對純正信仰之人的頭頭。一時持守正統信仰的人遭遇極大的試煉。他們受到迫害,許多忠心的牧者被人以寬容之名放逐 。在這許多被放逐的牧師之中, 有一位在海牙的牧師,名叫羅素斯( Rosaeus ),他是那裏留下來的最後一位改革宗牧師。他受到告誡,讓他跟一位名叫尤滕伯格( Uytenbogaert ) 的 激進的抗辯派人士和睦共處,並且一同領受聖餐 。 為了真理的原故,羅素斯牧師斷然拒絕 , 結果就被革除牧職。尤滕伯格嘲笑他說: “你現在是孤家寡人了!”。羅素斯回答說:“先生,並非如此!耶和華上帝與我同在 , 這個國家中還有成千上萬真正敬虔的人與我同在。”主就這樣在危險之時、在患難、受辱之日堅固祂的忠仆。
主也改變了事件的進程。當時弗裏斯蘭省的總督洛維克( William Lodewijk )是一個敬虔之人,在他的堅持下,莫裏斯國王越來越下定決心。他讓人把他在 1586 年所發的宣誓讀給他聽,在這個宣誓中他向上帝莊嚴地發誓,一定要捍衛改革宗真道,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然後他就大聲說:“隻要我活著,我就要保護這一宗教。”衝突愈演愈烈。荷蘭各省甚至開始招募自己的軍隊,準備發動內戰 ;但是莫裏斯國王 解散了這些軍隊。尤滕伯格被抓獲,經過二十四個審判官組成的法庭審訊 , 最後被判處死刑。最後就召開了一次全國會議 , 並邀請其他各個國家的改革宗神學家參加。這次總會於 1618 年 11 月 13 日召開 ,直到 1619 年 5 月結束。
在這次總會中,抗辯派被定為有罪 , 以聖經為根據的純正教義得到了肯定。會議起草了五大要義,真對抗辯派的五項主要錯謬逐條批駁並予以定罪。這五大要義包含的是聖經中所啟示的純正教義,與《比利時信條》完全吻合,在 1618-1619 年期間召開的荷蘭改革宗多特總會上得到了正式的批準,這就是著名的《多特信條》。這一信條分為五大部分 , 第三與第四部分合在一起,共有 59 條從正麵闡述真道,有 34 條駁斥具體的錯謬。這五大部分的精義就是:
Ⅰ、論上帝的預定
Ⅱ、論基督之死以及人藉此所得的救贖;
Ⅲ 與 Ⅳ 、論人的敗壞、向上帝歸正及其方式;
Ⅴ、論聖徒的持守
每一部分在正麵解釋教義之後 ,就立即闡明總會 所拒絕並予以更正的各種錯謬。
我們如此闡明改革宗教會三大教義規範的曆史,目的就在於使我們真知道我們所認信的這些教義規範的偉大價值。正在上帝的護理的引導下 , 這些真道規範在教會內部激烈的衝突中脫穎而出。雖然我們絕不能把這些真道規範置於和聖經並駕齊驅的地步,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規範都是以聖經為根據 ,絕不僅僅是 人手所寫的文件。願主將祂的教會建立在這些真道的根基上 , 使我們忠心地持守其中所認信的真道。
《 < 海德堡教理問答 > 提要》
這一《提要》是從《海德堡要理問答》簡化而來,編者是在米德爾堡牧會的福凱爾牧師( Herman Faukeel ) , 於 1611 年出版 , 後為多特總會所推薦。從本書內容就可以看出,《提要》本身是《海德堡教理問答》的摘要 , 二者都分為三部分 : 愁苦、拯救與感恩 :
《海德堡教理問答》
Ⅰ、論人的愁苦 , 第 1 - 4 主日 ;
Ⅱ、論人的拯救 , 第 5 - 31 主日 ;
Ⅲ、論感恩 , 第 32 - 52 主日。
《 < 海德堡教理問答 > 提要》
Ⅰ、論人的愁苦 , 問題 1-13 ;
Ⅱ、論人的拯救 , 問題 14-63 ;
Ⅲ、論感恩 , 問題 64-74 。
在比例上,“論感恩”這一部分在《摘要》中要比在《海德堡教理理問答》中簡短很多。原因就在於《提要》省略了對十誡的闡述,而對十誡的闡述則在《海德堡教理問答》中占了 11 個主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