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沙龍弟兄與王誌勇牧師對話錄

(2009-01-25 18:25:52) 下一個


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沙龍弟兄與王誌勇牧師對話錄

 (黑字部分為沙龍弟兄寄來的文章和作業,紅字部分為王誌勇牧師所加的評注)

1.我們的存在並非源於世界,亦非終於世界,在時空之外我們早已被預定,這乃是源於時空之外上帝的創造。這種存在既不能以時態來衡量,也不能用萬物來參照,故此我們不能局限在時空中,用種種手段服從於當下的存在,從而用“紅豆湯”和“埃及肉鍋”賤賣生命。

--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從上帝和永恒的角度來看待自身和周圍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命就缺乏一個超驗的、絕對的、永恒的根基。

 

2.既然我們的存在是出於一種永恒,那麽我們應以永恒做為終極目的。物質世界是虛空的,我們的肉體亦是無益的,世界與肉體不能達成我們存在的意義,反倒是對我們靈魂的壓製與奴役。從存在的事實來看,我們與罪是一個共同體,因為罪的存在,我們與永恒背道而馳。

--此處需要斟酌。我們固然當以上帝和永恒為歸宿,但這並不排斥現實世界和我們的肉體。其實,從聖經的啟示來看,物質世界和我們的肉體本身都是來自上帝的創造,都是“好的”、“甚好”。因此,問題並不在於物質世界和我們的肉身,而在於我們不敬畏上帝所導致的各樣罪惡。所以,我們所要對付的並不是物質世界和我們的肉體本身,給我們的靈魂帶來壓製和奴役的也不是世界和肉體,而是我們自身的罪惡。更重要的是,這個物質世界和我們的肉體本身最終而言是上帝給我們的祝福。上帝把這個物質世界賜給我們管理並享用,上帝也賜給我們肉體為靈魂的載體。最終,聖城新耶路撒冷要從天而降,整個世界都會被上帝完全更新,成為以馬內利之地;並且我們的肉體也要複活,成為榮耀的身體。聖經中所啟示的創造論與文化使命乃是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自身的根基。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神學中,一直忽視對創造論的研究和闡釋,所以我們在對世界和自身的認識上,往往並沒有用聖經中的啟示來更新自己的心思意念。總之,我們的歸宿雖然是上帝和永恒,但這種歸宿並不是抽象的、神秘的,上帝仍然是上帝,人仍然是人,世界仍然是世界,隻是在基督裏我們最終與上帝、個人和世界達成徹底的完美的和諧。

 

3.從預定來看,無論是否得蒙揀選,我們都是一種工具,雖然我們擁有思想、情感、意誌之功能,但我們仍然都在上帝的預定之下。對於重生的基督徒,我們的目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從世界之中認識上帝。同樣,世界對於我們亦是一種工具性運用。

--此處切切謹慎,慎之又慎!我們雖然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或工具,同時我們也是上帝立約的主體。整個聖經中所啟示的聖約與應許的核心就是上帝要成為我們的上帝,我們要成為上帝的子民。所以,我們不僅僅是上帝所使用的器皿或工具,更是上帝所愛的兒女和朋友!中國傳統文化和各種專製文化都傾向於強調人的工具性,忽視或否定人的主體性,這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

另外,我們的目的是否是“改變世界”,這要有精確的界定。從文化使命的角度而言,我們確實有責任擔負起治理全地的重任來。這種治理自然包括“改變”,包括我們自身的改變,家庭和社會的改變。從改革宗神學的整體來說,我們人生的首要目的是認識上帝,榮耀上帝;但這首要目的最終要落實在我們對上帝的忠心和順服上,也就是我們要做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上帝的心意是什麽呢?“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624)。真正的“悔改”本身就包含著“改變”;我們個人生命的改變,也必然帶來家庭和社會的改變。“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可13;賽403;瑪31)。這種“預備”性和“修直”性的工作乃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上帝給我們的托付,這當然意味著某種程度上對我們自身、家庭和社會的“改變”。

世界對我們來說不僅有著工具性的作用,本身也有獨立的價值。“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即使人類還沒有出現,受造萬物已經在彰顯上帝的榮耀;即使人類已經墮落,受造萬物仍然在彰顯上帝的榮耀;即使死不悔改的惡人最終在地獄中受煎熬,萬物仍然要複興,彰顯上帝的榮美。

 

4.我們生來喜歡方法,這是一種形而下的手段,並且我們把方法本身當做目的,所以我們的己意是賺取世界,即使我們所追求的永生亦是出於方法。當我們的義需要透過事物來證明時,那就表明我們的義仍在世界之中,既然這樣的義不是出於永恒,自然不能歸於永恒。

--方法和目的有著不可分割的同一性。上帝賜給我們的各樣“蒙恩之道”,就是使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的方法和途徑,目的就在於使我們認識上帝,以上帝為樂。當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方法和目的往往產生異化,使我們本末倒置。但是,從理想的角度而言,方法和目的本身有著內在的同一性。我們既要有崇高的目的,也要有達成目的所需要的崇高的方法。

我們的義不需要透過事物來“證明”,但確實需要透過事物來“顯明”,因此聖經中強調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當我們因信稱義時,我們也必然因信行義;當我們與上帝和好時,我們也必然竭力勸人與上帝和好。改革宗神學既強調唯獨藉著基督、唯獨藉著恩典、唯獨藉著信心而在上帝麵前被算為義這種法理性的稱義,也強調在具體的生活中通過甘心樂意地順服上帝的律法而行善、成聖。因此,傳統改革宗神學不僅強調因信稱義,也同樣強調分別為聖。其實,在真理的次序上,前者是方法和開端,後者是目的和過程。上帝通過使我們因信稱義,最終使我們分別為聖,所以聖經中一再強調“上帝召我們,本部是要我們沾染汙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7)。

另外,聖經中所強調的並不是哲學界的“永恒”,而是“永生”。這種“永生”的本質不是地理性或時間性的,而是關係性的,也就是我們通過耶穌基督為中保爾與上帝和好。

 

5.“我赤身而來,也必赤身而去。”不但這個世界是暫時的,甚至我們的身體亦是暫時的。如果信心活在眼見中,就表明信心受製於時空,當世界萬物某天消失後,即意味著信心亦隨波逝去。如果出於這樣的信心,那麽這種行為同樣是虛空的。

--《傳道書》中所講的“虛空”有特定的含義,是指世界和人生本身在上帝之外沒有獨立的意義。從聖經的啟示來看,這個世界不是暫時的,因為“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傳14);我們的身體也不是暫時的,因為我們最終複活時所獲得的身體仍然是我們現在的身體,隻不過是不再朽壞的榮耀的身體。所以,耶穌讓多馬默默他手上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雖然他的身體已經是複活的身體,但當初身體被釘被捅的痕跡仍然存在。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行為也不是虛空的,因為將來我們完全與主同在的時候,雖然停止了做工的勞苦,但做工或行為的果效卻仍然隨著我們(啟1413)。

 

6.上帝之所以把我們從永恒帶到世界,是要我們見證上帝,首要體現在在三一上帝的揀選、救贖、更新在我們身上的完成,這才是本質上的見證,至於我們的信心與行為,那不過是基督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因為透過我們這些器皿,所以歸算我們為義。

--若是主張“上帝把我們從永恒帶到世界”,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永恒中已經存在。至於我們是否在永恒中已經存在,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是,從聖經的啟示和改革宗神學的角度來看,既然上帝是從無創造了萬有,那就說明世界和我們本身在“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之前並不存在。

關於何謂“見證”,此處並沒有精確的界定。上帝之所以創造我們,目的在於通過我們彰顯他的美德(彼前29)。至於“見證”本身,這是一個法理性的詞語,就是現代漢語和法學中的“證人”。我們所要見證的就是上帝在基督裏所顯明的公義和世人的罪惡(徒18)。這種“見證”不僅包括狹義上的控告--“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也包括廣義上的我們的整個生活本身。

關於“至於我們的信心與行為,那不過是基督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因為透過我們這些器皿,所以歸算我們為義”,此處又很多模糊之處。“我們的信心”既包括信心的能力,也包括信心的回應;前者是來自上帝的恩賜,後者卻是我們自身在領受上帝的恩賜之後所作出的行為。因此,不管是我們相信,還是悔改,都不是基督或上帝的行為;雖然最終的原因是上帝在基督裏的作為,但我們卻是相信與悔改的主體。“歸算我們為義”的客觀因素既不是我們的信心,也不是我們的行為,乃是基督所作成的義;我們的信心和行為不過是主觀上的領受。

 

7.至於我們反複推理事物的意義,是出於一種事出偶然的假設,無論事物的好壞與否,我們都當越過糞土般的萬事,隻歸納出一個必然的結論,我們是預備得賞的器皿。除此之外,世界毫無意義,之所以世界存在,這不過是上帝命定的法則。

--事物的意義本身並不是來自事物本身,乃是來自上帝的計劃;我們推理事物的意義,不能基於偶然的假設,必須以上帝的聖言為推理和解釋的最終依據。保羅在講到萬事如糞土的時候,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和得著基督相比,二是用誇張的方法。所以,我們不能把“萬事如糞土”當作普遍性的結論或法則去應用。所以,保羅強調說:“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麽德行,若有什麽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另外,我們也不能把上帝無限奧秘的計劃歸納為一個抽象的結論“我們是預備得賞賜的器皿。”這個結論本身固然是正確的,但上帝的計劃卻有著我們的理性所測不透的豐富(羅1133-36)。我們有把握能說的就是:“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

至於“之所以世界存在,這不過是上帝命定的法則”,這一結論缺乏聖經和神學方麵直接的依據。世界之所以存在,並不是出於任何法則,不管是上帝之內的法則,還是上帝之外的法則。世界之所以存在,純粹出於上帝自己的美意,也就是出於他自己不受任何限製的自由意誌的選擇。我們不能把世界的存在的原因歸諸任何法則性的東西。

 

8.在認識與方法上,是上帝認識了我們,所以我們才認識了上帝。是上帝藉由方法完成我們,而不是我們藉由方法完成自身。上帝不是通過方法認識我們,我們亦不是通過方法認識上帝。上帝之所以認識我們,我們之所以認識上帝,這都是出於上帝的預旨。

--第一句當然正確,是上帝認識了我們,所以我們才認識了上帝。上帝對我們的認識先於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但是,此處在邏輯上存在導不出的問題,也就是說,“上帝認識了我們”,並不能必然地得出結論,“所以我們才認識了上帝。”雖然上帝認識我們,假如上帝沒有向我們啟示他自己,我們仍然不能認識上帝。

第二句的問題是領域的混亂。不錯,“上帝藉由方法完成我們”,但是,這也不是完全的描述。根據《威斯敏斯德信條》(55節)關於“方法”的論述,“上帝在他通常的護理中使用各種工具,但他也可以自由而行,隨己意不用工具,超乎工具,反乎工具。”因此,在上帝這一領域中,我們不能從方法或工具的角度加以任何限製。“不是我們藉由方法完成自身”,在人這一領域中,我們通常確實需要一定的方法或工具來認識上帝,所以上帝賜給我們各樣的“蒙恩之道”,並祝福、使用。我們也應當謙卑地以信心善用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工具或方法來在聖潔生活方麵完善我們自身。

至於第三個命題“上帝之所以認識我們,我們之所以認識上帝,這都是出於上帝的預旨”,固然在邏輯上是正確的,但在應用中我們不可輕易運用預定論。《威斯敏斯德信條》(38條)提醒我們說“預定論是一崇高的奧秘,因此,對於這一教義我們要特別謹慎,並留心處理。”所以,在談及預旨或預定論的時候,我們當從兩大角度出發,一是歸榮耀給上帝,二是造就聖徒。因此,不能把預旨或預定論泛用於解釋一切。否則,我們不管解釋什麽都可以說,這是上帝的預旨,這是上帝預定的。所以,預定論的應用一般是在以下幾個方麵:1)談及上帝對整個世界和曆史的計劃;2)談及救恩的出處;3)談及傳福音的果效。

 

9.我們的惟一目的就是認識上帝,在完成的過程中,被使用過的事物都毫無意義,這隻是出於上帝的手段。如果所有被揀選的人都已完全,那麽世界的存在就無甚目的,包括那些方法與手段。如果我們隻想活在神跡當中,就好象緊抓住出生嬰孩的胎盤不放一樣。

--關於目的與方法或手段的關係,上麵已有闡述。此處涉及到神跡問題。基督徒當然不能“隻想活在神跡當中”,以“神跡”為依靠和誇口,往往是個人和教會靈命不成熟的標記之一。關於神跡,請注意以下基本點:1)上帝永遠是施行神跡不可勝數的上帝,我們今天仍然不能否定神跡的存在;2)上帝通常不用外在的神跡來改變人內在的生命,真正生命的改變來自聖靈藉著上帝的聖言所帶來的內在的改變和更新;3)上帝憐憫信心軟弱的人,用外在的神跡給人印證和鼓勵;4)靈命成熟的人,竭盡全力盡自的能力完成愛的責任和托付,同時相信上帝沒有難成的事,他的作為超出我們所求所想;5)聖經成典之後的神跡是憐憫性的神跡,任何人都不能根據所謂的“神跡”而主張自己在聖經之外有新的啟示;6)如今聖靈在人心靈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讓我們明白聖經,認識上帝,認識自身,從而心意更新而改變。

 

10.方法對我們並不重要,因為事物必然導致方法,既然我們的存在是出於永恒的目的,永恒就超越了方法,故此方法是服務於永恒。雖然我們藉由信心了解永恒,但是信心同樣是上帝手中的工具,如果我們的信心出於自身,這一信心必將導向今世,所以信心必定出於上帝。

--使人得救的信心出於上帝,是上帝的恩賜。關於信心,不能抽象而論,關鍵是要區分真信心和假信心。真信心建立在對上帝和耶穌基督的真知識的基礎上,也必然給人的心靈帶來真正的信靠和順服。假信心從時間上是暫時性的,從經曆上僅僅是外在的曆史性的認知,在來源上依靠外在的神跡,此類暫時性、曆史性、神跡性的信心並不是來自聖靈在人心靈中的工作,而是出於罪人自己的臆測、選擇和感覺。

 

11.基督做為擔保同樣源自方法,或者我們稱之為上帝的手段。在上帝再造我們的過程中,所有的方法亦不是出於我們,全部是聖靈所運用的方法,故此我們自身的方法不能導出結論,我們自身方法的誤用又被聖靈反轉,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無能,而這一過程同樣出自永恒。

--基督作為選民的中保乃是上帝所命定的拯救罪人的方法。這樣的方法確實不是出於我們,而是唯獨出於上帝本身。“我們自身的方法”若是來自聖經中所啟示的上帝所祝福的蒙恩之道,當然我們也有責任使用。此處的標準仍然是要回到聖經來判斷到底是上帝的方法,還是我們自身的方法。

 

12.“坐在天上的必發笑”,這是永恒對我們表明的姿態,也意味著我們自身的邏輯都是無用的,更表明我們的自由意誌受限於時空,由此從根本上否定了我們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的存在隻出於一個目的:榮耀上帝。如果我們對此有本能的認識,那將是一個完全的轉折。

--路德宗神學的核心原則傾向於因信稱義,所以本身具有人本主義的傾向;改革宗神學在強調因信稱義的同時,高舉“唯獨上帝的榮耀”,使得我們從自身的救贖轉向上帝的榮耀,這確實是一個“完全的轉折”。關於邏輯的功用,應當歸會邏輯的功用本身,也就是作為思維的工具。超出這種有限的功用,當然就是“無用的”。我們的自由意誌雖然受限於時空,但這本身並不能否定我們存在的意義。否定我們存在意義的,並不是我們自身的有限性,而是來自我們因為犯罪而與上帝隔絕。

 

13.“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們在思想深處需要產生絕望,一個不能絕望的人始終不能明白救恩的意義,而這種絕望同樣是藉由永恒達成,我們舊性的本能抗拒絕望,不能完全透徹的看到自身的束縛,所以針對我們自身器皿的特性,上帝會使用各樣的方法來達成。

--此處的看見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完全認識到自身在上帝麵前的敗壞和無能,徹底認識到我們靠自己的理性的認知、情感的渴慕、意誌的抉擇、善功的修行等都不能使我們在上帝麵前稱義,從而對自身感到徹底的絕望,這樣我們就會轉向上帝為我們所預備的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這種對自身的絕望感的前提是意識到自身的罪惡。這種知罪感乃是來自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也是藉著傳講上帝的律法帶來的,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在目前教會中,很多人之所以認識不到這種罪惡感、無能感和絕望感,一是因為沒有來到全然聖潔的上帝麵前,二是因為沒有領受上帝所啟示的聖潔的律法的光照。所以,就局限於人於人之間的比較,也就容易覺得自己多多少少還是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盼望。

 

13.在整個世界當中,最寶貴的就是靈魂,這並非僅在於靈魂本身,而惟獨在於思想、情感、意誌,而我們之所以把行為排除在外,是因為它並不屬於永恒,無論我們的行為如何正直,在永恒當中都是被棄絕的,所以藉由方法而認識上帝,又因認識上帝而舍棄方法。

--靈魂固然是極其重要的,但身體、世界和行為也都有各自的重要性,請注意前麵的評述。思想上的超絕、情感上的崇高、意誌上的果決,固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一切都當盡量落實在我們的行為上。因此,上帝賜給我們聖經,目的就是“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7);上帝在基督耶穌裏拯救我們,目的也是“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情注意避免把永恒和世界、靈魂和肉體、信心和行為截然二分,當注意從整體的有機的角度去把握二者之間的關係。

 

15.我們效法基督理所當然,但如何通過基督認識永恒更屬必然。如果我們僅僅出於效法,這不過是一種工具性的利用。由此類推,我們自身追求的聖潔、公義、憐憫等美德,不過都是對基督的經曆與回應,這是出於上帝的命令,是藉此認識上帝的方法,而非我們生命的目標。

--此處在真理上有很好的看見和亮光。我們生命的最終目的是人生獨一的上帝,並且認識他所差來的獨一的救主耶穌基督。效法基督本身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通過效法基督而更多地認識、經曆、榮耀上帝。另外,效法基督也有自身的限製,因為基督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並且聖靈在他身上的膏抹是沒有限量的;而我們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完全的人,聖靈給我們的恩賜也都是按他己意粉給我們的,都有一定的限製。所以,我們效法基督應當是效法基督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應當是我們心態上的調整,也就是我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

 

16.我們的存在不是使用自身成全上帝,相反乃是上帝使用我們成全創造。作為器皿我們要被動使用,雖然我們會有主動回應,但是這種主動回應仍然處於被動地位。雖然我們不是機械靜止的,但並不表明我們是自由自在的,因為生命的成長運行仍然決定在上帝的手中。

--此處的認識非常深刻。不是我們揀選了上帝,是上帝揀選了我們;不是我們先愛了上帝,是上帝先愛了我們;不是我們先以行為贏得了上帝的救贖和恩寵,而是上帝在基督裏先向我們施行救贖和賜福。這既是聖經啟示的精髓,也是改革宗神學的精華。當然,我們也要承認我們自身的自由性和主動性,但這種自由性和主動性都不是抽象的、絕對的、孤立的,而是在上帝動工和施恩的大框架內。因為,我們所相信的並不是自己,而是上帝;我們所注重的行為並不是我們自身的行為,而是上帝在曆史和我們身上的作為。我們可以和耶穌所申明的那樣:“我父做事到如今,我也做事”(約517)。既要謙卑地承認我們自身的局限性,歸一切榮耀給上帝;也要積極地盡我們自己當盡的愛的本分,做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17.上帝使用方法改變我們,並賜給我們方法認識上帝,又使用我們成為方法。當下的一切事物,我們應知曉完全本於上帝,無論是貧窮與富足,還是生存與死亡,我們都應坦然麵對,剛強壯膽,積極進取,因為一旦得蒙揀選,我們或向左,或向右,都一定行在永恒之中。

--此處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信心的宣告。我們是上帝所揀選的仆人,也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或工具。我們慈愛的上帝有他美好的計劃,他掌管萬事,並讓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得益處,就是不斷地活出耶穌基督所展現的上帝的美德和形象來。我們既然深信上帝的預定,深信上帝在基督裏對我們永不隔絕、永不失敗的大愛,深信上帝在我們身上的恩典不是徒然的,深信上帝已經藉著他的聖靈和聖言語我們同在,深信靠著那加添我們力量的,凡事都能行,就當剛強壯膽,勇猛精進,在這彎曲悖謬的時代像明光照耀,用善行和美德來彰顯上帝的榮美,見證恩惠的福音,也使我們自己在上帝麵前得著滿足的喜樂。

 

總評:感謝上帝對你的帶領和賜福。1)你已經開始發揮自己抽象思維的能力;2)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相對獨立的思想和判斷;3)對上帝在基督裏的預定和大愛有深刻的確信;4)嚐試用聖經啟示來更新自己的思想體係;5)對自身的敗壞、無能、絕望有著發自心靈的深刻的體認;6)深刻地在上帝麵前謙卑自己;7)能夠在基督裏積極、坦然地麵對人生。

思考和建議:1)盡量避免永恒與現世、靈魂與肉體、信心與行為等二元截然對立的思維方式;2)在運用哲學術語的時候時刻用聖經啟示來加以規範;3)反複研讀聖經,看此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那種把聖經經文和真理自然而然地融合進來的功力。因此,建議你每年都多讀幾遍聖經,並且反複默想其中的關鍵經文和整個思路,默會於心,融會貫通,在應用的時候自然就會信手拈來,潛移默化,不帶任何刀砍斧斫的痕跡;4)進一步深刻、全麵、反複地閱讀改革宗神學經典之作,特別是錢耀誠牧師翻譯的加爾文巨著《基督教要義》此書是入門性書籍,提出了許多基本的概念和重要的原則;還有我主譯的布雷克的巨著《基督徒理所當然的侍奉》此書是經院性著述,對概念、命題有精確的界定,並且注重推理的過程,培養人思維的方式,同時也有深刻的、實際的教牧性和靈修性指南。我建議你既要係統地閱讀,也要隨時翻閱以上兩本書籍。另外,就是反複鑽研、體會經典的改革宗信條和有關著述,這些都是基督教神學的精華的精華,也容易幫助我們對基督教神學的基本概念、命題和框架有精準的界定。可以參考我翻譯的清教徒文森特所著的《威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釋義》,此書闡述的是英國清教徒神學的精華;另外就是解釋《海德堡教理問答》的《基督教教義》一書,比較簡明清楚。5)在研讀和靈修方向上,一是要多研究上帝顯明的旨意,也就是上帝的律法;二是多思考基督的生平和教訓,這是對上帝的律法最好的展現和解釋;三是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踐行愛的誡命。6)關於目前基督教神學和思想上,若有可能多讀林剛長老、王怡弟兄、餘傑弟兄的著述,我深信在他們的著述中有來自上帝的關於中國教會和社會的特別的恩典和光照。7)請多多為我和服事代禱,上帝在基督裏賜給我莫大的恩典和慈愛,但自身殘餘的敗壞也常常蠢蠢欲動,世界的誘惑也常常是令人向往,仇敵的攻擊也常常是空前激烈,隻能呼求上帝在基督裏的憐憫和慈愛的保守。

 

二零零八年元月二十三日於美國威斯敏斯德心齋

時至中國農曆臘月二十八日,春節即臨,佳節思親,遙祝中國平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