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慈信牧師:教會意識與教會成熟

(2008-04-17 17:50:37) 下一個

教會意識與教會成熟

(華人教會探源﹐ 4 - 2001)

 

 

            今天普世海外華人教會中間﹐最令人觸目的運動﹐就是海外宣教運動。1949

後華人教會對宣教的強調﹐最早的包括菲律賓靈惠堂﹔到了1970年代﹐北美的華人查經班也出現了信心認獻與海外宣教獻身運動。1970 1980年代是北美華人教會成立階段﹔在這二十年中﹐教會開始了崇拜﹐請了牧師﹐建了禮拜堂﹐有的開始了信心認獻﹔1990年代﹐更組織短宣隊﹐對帶職宣教有了很好的開始。華人教會在不同的國家﹐因著(華人)海外宣教士的努力﹐紛紛成立了﹕南[太平洋﹐南美洲﹐非洲﹐歐洲﹐前蘇聯﹐以色列等地。華福運動所接觸到的教會與領袖們﹐日益多元化﹐第二﹐第三代的土生華裔傳道人﹐信徒們﹐也極其多元化。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這方麵的多元化會更加複雜﹐華人(華語)教會領袖準備好與他們對話﹐合作嗎﹖

 

            華人教會從西教士們學到了開荒的精神﹐在信仰的理解上﹐常常以為教會的

首要任務﹐或者說﹐教會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傳福音﹐從事差傳。這種誤會不無原因﹕華人教會不久之前還是西方宣教士的工場。以香港的神學院為例﹐好幾間西

教士經營的神學院﹐都是在1970年代移交給華人教會﹐牧師們管理的。各地的華人教會自立﹐自治﹐成長的歷史﹐都不算太長。而普世華人還是一個極大的宣教工場。不知不覺的﹐華人教會產生了一個現像﹐鮮被人注意﹕就是在教會意識方麵﹐華人教會非常的軟弱。我們注重傳福音﹐多過注重教會如何被建立起來 (近年來有顯著的進步) 。我們注重門徒訓練﹐卻在工人的裝備和神學教育上﹐往往事倍功半。我們看見眼前﹐短期的需要﹐可是不太願意把我們的宣教資源投資在長遠的需要上 (信仰的反省﹐寫作﹐對商人與其他社會領袖的福音工作﹐教會歷史的回顧﹐福音機構的理財與長期發展﹐基金會成立的可能性﹐與非華人教會或差會之間的對話﹐第二﹐第三代土生工人的需要等) 。我們對神在教會身上的心意的理解﹐往往是片麵的﹐不夠完整。我們看教會為身體﹐為有機體﹐卻不長看教會是歷史﹐社會上帝一個團體或製度﹐是神放在歷史中的見證人﹐對當代的文化和下一代的人作鹽﹐作光。

 

            教會就是宣教﹐宣教就是教會存在的目的。這種不成熟﹐不完備的觀念

在海外華人教會目前的階段﹐仍然非常普遍。

 

 

教會意識的危機﹕歷史的回顧

 

            華人教會把教會與宣教認同﹐這種的誤解除了因為華人教會的歷史短暫以外﹐還有別的有歷史因素。

 

            十九世紀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以後﹐西方國家紛紛差派宣教士來

華﹐他們都來自幾十種不同的宗派與差會。宣教士大部份都是復興的果子﹐他們

往往覺得﹐大家的信仰都大體上是一樣的﹐隻有在次要的細節上有分歧而已。其實

﹐翻開美國的教會歷史﹐我們不難看見﹐十八世紀的時候﹐北美洲有很多不同的歐洲國家的移民﹐代了他們的教會來到北美洲﹔宗派 (denomination) 這個觀念就應

運而生了。宗派的意義就是說教會是一個﹐可是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好象鈔票可以有不同的銀碼 (denomination) 一樣。1880年代﹐慕迪先生帶領的復興聚會﹐產生

了學生海外宣教誌願運動 (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s, 1883) ﹐而中國是當時最大的宣教工場。宗派與宗派之間﹐差會與差會之間的合作﹐成為當時的一個理想﹐有不少領袖在合作﹐合一方麵努力﹐如慕德先生 ( John R. Mott)

 不過﹐事實總是與理想差一段距離。

 

            1850年代之後﹐英美都舉行了幾次的宣教大會﹐把不同的宗派﹐差會的領袖聚集在一起。這些的宣教大會﹐到了1910年愛丁堡的世界宣教大會達到高潮。1909年﹐慕德訪問了英國聖公會的幾位主教﹐邀請他們參加﹐贊助。後者的條件是﹕大會不能討論教條 (creeds), 也不能討論誰是一個基督徒這個問題。大會接受了這條件。從那時候開始﹐宗派之間的合作﹐通常都繞過神學﹐信仰的問題﹐隻在實踐層麵上討論合作(當然也有例外) 19001910年代時期﹐宗派之間有四方麵的合作﹕

(1)   合作性事工﹐如教會大學﹐醫院等﹔

(2)   工場的分配 (comity): 各宗派﹐差會認領不同的省﹐縣作工場﹐彼此尊重﹔

(3)   成立協會 (federation) 推動事工﹐或麵對共同的需要﹐問題﹔

(4)   宗派之間的合併。

 

協會方麵﹐慕德先生在1912-1913年訪問中和﹐成立了續辦委員會 (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 經過九年的掙紮﹐1922年召開全國基督教大會 (National Christian Conference), 會中成立了全國基督教協進會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在宗派之間的合併方麵﹐十九世紀中葉﹐閩南地區的長老會﹐公理會與改革宗的宣教士們﹐決定成立一個聯合的區會﹐命名為中華基督教會﹐是1927年成立的中華

基督教會的前身。這些的歷史發展告訴我們﹐教會之間的合作和合併都是非常艱巨的問題﹐可是也有先見的人士在這方麵努力。不過﹐到了二十世紀初﹐因為自由神學入侵教會﹐福音派 (基要派) 的宣教士不願與自由派或主流宗派的宣教士合作

﹐因此不少教會﹐走了獨立教會的路線。其實﹐成立獨立教會並沒有解決宗派的問題﹐因為獨立的教會也不免有宗派主義的心態。再者﹐教會在聖經真理 (教義)

應有怎樣的認信﹐往往不被宣教士重視﹐後來華人牧師們也不重視了(有例外的﹐不過例外著不少是自由派的﹐如延京大學的趙紫宸﹐劉廷芳﹐全國基督教協進會的誠靜怡等) 。教會的神學基礎(就是信仰的認信) ﹐一向在華人教會中被忽略。這大

大的影響了華人教會的成熟﹔華人教會多走實務與功利主義路線﹐直到如今。

 

 

走向成熟的教會

 

教會成熟的過程﹐好像以前的殖民地獨立﹐成立國家一樣。英文是﹐從殖

成熟到國家的身份(nationhood)。本人願意造一個新的英文字﹕就是教會﹐成熟教會的身份  (churchhood) ﹐為了指出華人教會缺乏真正的教會意識。那麼﹐教會的

身份﹐就是說﹐一個成熟的教會﹐是怎麼樣的教會呢﹖

 

1。一個成熟的教會了解神在教會裡應得的榮耀﹐與神對教會的呼召(彼前

29-10) 。神呼召他的子民﹐首要的任務就是敬拜他 (195-6) 。不錯﹐教會

存在的目的﹐包括向世界傳福音﹐與造就信徒成為真正的門徒 (411-16﹐太

2818-20)   可是﹐教會首要的任務﹐是經拜﹐是讚美神的美德。當代的敬拜讚

運動喚醒了教會重新強調敬拜的重要性﹐不過我們必需指出﹐敬拜並不等於某一種的音樂﹐某一種的崇拜方式﹗當代的敬拜讚美﹐有時限製了教會對敬拜的真正了解。教會必需多多教導聖經對敬拜的教訓。我們的禱告﹐不但是在神麵前陳述我們的需要﹐而而需要在敬拜﹐讚美神的屬性這方麵多多學習﹐讓我們的禱告更新﹐更合乎神的話。

 

2。一個委身於教會成熟的信徒﹐是委身於教會長期有效的事奉。按照聖經

的教導﹐教會是有機體﹐是身體﹔但是教會也是一個地上的團體﹐是神在時空﹐文化處境裡設立的團體。神要教會在地上宣講他的話﹔施行聖禮﹔憐憫有需要的人﹔廣傳福音﹔造就信徒。這些事工都需要人力﹐物力﹐時間﹐恩賜﹐禱告﹐與長期的

委身。教會很容易重此輕彼﹕若忽視造就和教導﹐教會缺乏深度﹔若忽視傳福音﹐教會缺乏動力﹐容易殭化﹔若不重視敬拜﹐教會容易以人為中心﹐不以神為中心。

 

3。要按照神的呼召長期的建立教會﹐需要多種長期委神教會事工地人才每

一代的教會都需要牧者﹐教師﹐作者﹐輔導員﹐青年教牧﹐宣教士﹐聖樂與敬拜人才﹐音樂教師﹐大眾傳播人才﹐等等。每一種人才﹐在建立教會都是不可或缺的。可是﹐華人教會裡﹐每一樣人才都缺乏﹔沒有一種事工﹐我們可以說﹐人才過多了﹗教整體與信徒個人都需要反省﹕為什麽如此﹖我們真的願意投資我們的人力物力在神的事工上嗎﹖我們真的關心教會的成熟嗎 (411-16)

 

4。教會若要成熟﹐我們必需往前展望﹐為著未來﹐為著下一代準備﹐努力

。有些教袖們隻往後看﹐被一些人為的傳統綁著了﹐殭化了。或者有一些領袖們隻為當今的需要努力﹐因為當今的需要太大了。華人教會需要有人專心往前看﹗

 

可是﹐對於未來的展望﹐不能隻靠一些世俗的理念﹐例如商界或國際政治分析的未來學。我們必需不斷的提醒自己﹐神對教會的呼召是什麼﹖教會應該成為怎樣的教會才討神的喜悅﹖按照聖經的教導﹐教會的任務是什麼﹖我們對於聖經的信任﹐尊敬與順從﹐都不能妥協。教會在這個歪曲的時代﹐必需勇敢的宣告﹐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神在基督裡的救贖是人類唯一的盼望。不過﹐於此同時教會的傳道人﹐領袖們﹐必需好好的正視當今二十一世紀的世俗思潮與文化。華人教會歷年來的思維方式﹐望望是前現代(傳統)的﹐可是﹐我們週圍的文化已經從前現代演變到現代﹐又演變到後現代了。當然﹐這裡其中有很多例外的傳道人與領袖﹐他們已經在研究與回應後現代文化﹔不過﹐我們會不會被後現代的世俗文化吞吃﹐還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教會若要真正的成熟﹐需要大量有教會意識的傳道人和信徒們。主耶穌

深愛教會﹐甚至為她捨命 (535-27) 。我們愛教會有多少﹖多深﹖主耶穌愛教

會﹐甚至為她流淚哀哭 (1941-44) 。我們為教會禱告﹐也需要有這樣的愛心。

主耶穌愛教會﹐甚至願意管教她﹐潔淨她﹐除去教會裡麵的屬世 (世俗) 的事 (

1945-46)  又不斷的教導她進入真理 (1947-48)  我們對教會的關懷﹐也需要如此的勇敢﹐公義﹐和持久。主耶穌愛教會﹐愛她到底 (131) 。我們也必需委身與神在教會身上的心意﹐為神的榮耀與教會的成熟終身努力。

 

            今天華人教會有不少的平信徒們願意事奉神﹐願意在教會與世界上為主作

一番事﹐以生命作鹽﹐作光。他們並不是沉睡的一群。他們願意擺上精神﹐時間﹐人力物力﹐ 讓教會成為一個榮耀﹐要愛心﹐美麗﹐吸引人們的地方。可惜他們中

間﹐有不少同工經過了事奉中的衝突﹐或受了不公平的待遇﹐目前非常疲倦﹐甚至耗盡。他們需要心靈的更新﹐重新接受從上頭來的呼召﹐再上戰場麵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認識聖經的教會論﹐ 就是神對教會的呼召﹐與接

受神的話語聖經的裝備﹐ 以致有效的傳講﹐教導﹐和應用聖經的真理。唯有這樣

﹐透過教導聖經﹐在教會內外順服神的話﹐教會才會成熟。

 

            為教會的成熟努力﹐並不止於懂得幾個神學理念﹐也不是去一些研討會取經﹐學習一些保證教會增長﹐事工有效(成功) 的方法。為著教會的成熟努力﹐需要

心靈深處的愛心﹐獻身精神﹐加上禱告﹐毫無妥協的以聖經真理為事奉的準則﹐長期的為神在教會裡的榮耀耕耘。願三一真神在二十一世紀的華人教會種﹐興起更多

這種獻身給教會的信徒與傳道人。

 

 

林慈信

200154  寫於加拿大愛明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