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53)
2009 (99)
聖愛的珍珠(4)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1. 學習。[1]
2. 確信。[2]
3. 嚴肅。[3]
4. 國師。[4]
5. 愛上帝。[5]
6. 愛鄰舍。[6]
7. 主掌權![7]
8. 以馬內利。[8]
9. 認識上帝。[9]
10. 敬畏上帝。[10][1] 華人教會深受反智主義與反律主義的影響,不重視對聖經的學習,這是令人感到痛心的。主耶穌明確地指出:“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裏來”(約6:45)。不願意學習上帝的聖言,就沒有被上帝的聖言吸引,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仍然生活在黑暗之中,需要聖靈的光照。
[2] 得救的確信在基督徒生活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時代險惡的時候,在個人經曆患難的時候,得救的確信更加重要。沒有確信,就沒有內在的安慰,也沒有外展的力量。基督徒必需靠著上帝的恩典,能夠發自內心地說:“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守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後1:12)。
[3] 對待上帝的聖名和聖言要有嚴肅的態度,不可隨從我們自己的私意。異教往往以嘲笑他們所敬拜的神靈為一種樂趣,但我們所敬拜的上帝乃是大而可畏的上帝,我們必須對上帝有敬畏之心,在信仰的事情上采取嚴肅的態度。
[4] 中國曆代王朝多設立“國師”,擔任宗教領袖,主持譯經、講經。基督徒當不斷培養“國師”型的人才。主耶穌賜給我們的大使命就包括“教導列國”(teach all nations;太28:19-20);《詩篇》的作者的一大祈求就是:“我也要在君王麵前論說你的法度,並不羞愧”(詩119:46)。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我們不明白上帝的法度, 我們也就不曉得治國濟世的真理,當然也談不上能夠造就出“國師”級的人才來。
[5] 愛上帝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假如我們不愛創造天地的上帝,我們的愛就會集中在受造物身上,這就是偶像崇拜,並不能給我們的心靈帶來真正的滿足。因為人的心靈渴慕一個無限完美的愛的對象,隻有上帝才是這種愛的對象。我們想在任何受造之物身上得到完美的愛情,都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6] 基督教乃是心靈的宗教,基督教神學乃是心靈的神學,基督徒的侍奉是心靈的侍奉,基督徒的相交是心靈的相交。加爾文的明言就是:“主啊,我把我的心靈獻上。”“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7] “主掌權!”(The Lord reigns!)這是改革宗人士經常說的話,也是整個聖經的主題,在整個的《詩篇》中有其明顯。在歡慶勝利的時候,我們說:“主掌權!”把一切的榮耀都歸給上帝;在遭遇患難的時候,我們說:“主掌權!”仍然把一切榮耀歸給主。參考J.Clinton McCann,Jr, A Theolog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of Psalms, p.41-50.
[8] 上帝與人同在,這既是人類社會最理想的境界,也是上帝的心意,所以上帝給他的兒子起名為“以馬內利”。同時,在基督神人二性的位格中,上帝與人同在的境界達到了最高峰。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效法基督身上這種上帝與人之間完美的銅在與合一。這種效法當然不是在位格的合一上,而是在聖約的合一上。
[9] 基督教的信心是建立在真知識的基礎上,而真知識的核心又是認識上帝。所以,主耶穌基督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10]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也是智慧的開端。現代教會所喪失的就是對上帝的敬畏感,很多所謂的基督徒根基自己的想像設想出一幅上帝的形像,根本不是聖經中所啟示的“大而可畏”的上帝。改革宗神學的核心就是認識到上帝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