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1]
2. 真理。[2]
3. 恩情。[3]
4. 恩愛。[4]
5. 甜蜜。[5]
6. 自由。[6]
7. 喜樂。[7]
8. 熱情。[8]
9. 生命。[9]
10. 舍己。[10]
[1] 此處所說的“愛”在希伯來文中就是“雅哈博”,在希臘文中是“阿加佩”。因此,這種愛是聖經中所啟示的聖潔之愛,是心靈之愛,絕不是世人所謂的跟著感覺走,沒有任何標準的愛。聖經中講的愛總是與上帝的律法聯係在一起,因此聖經中常常出現“愛我,守我誡命的” 這一模式(出20:6)。我們始終強調,合乎聖經的愛絕不僅僅是主觀的感受,也不僅僅是神秘的體驗,而是確確實實地出於愛心,向上帝和鄰舍盡自己當盡的本分。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這種愛有主觀的欣喜――“在你麵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11),也有神秘的愉悅――得見上帝聖容的無比的喜悅,就是類似使徒保羅當初被提到三重天的經曆(林後12:1-2)。我們強調,使人成聖的是化為行為的愛。我們向上帝所奉獻的隻有愛而已,上帝向我們所付還的也隻是愛而已。上帝與人之間、人與上帝之間,就是這樣的愛的關係,這就是《雅歌》中令人心醉神迷的愛的詠歎所表達的:“我所愛的,你何其美好!何其可悅!使人人歡暢喜樂”(歌7:6);“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歌7:10)。當然,我們之所以愛上帝,是因為上帝先愛了我們(約壹4:19)。上帝對我們的要求第一是愛,其次還是愛。首先是愛他,其次是愛人如己(太22:37-40)。說愛上帝容易,但在平凡的生活中愛那些並不可愛的罪人困難。因此,聖經向我們強調,愛上帝的真正考驗並不是抽象的愛上帝本身,而是愛那些看得見的具體的人(約壹4:20)。基督徒靈修生活的核心就是以愛作為一切的動力,並在踐行日常生活的責任的過程中,培養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信賴意識。
[2] 主耶穌在宣道的過程中直接說:“我就是真理”(約14:6)。他在彼拉多麵前也直接見證說自己的使命就是:“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18:37),而且明確指出:“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18:37)。世人對真理的態度在彼拉多身上有典型的表現:“真理是什麽呢?”(約18:38)。主耶穌對屬他之人的應許就是:“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現代教會對真理的冷漠使我們再次聽到彼拉多那冷酷的聲音。真心熱愛真理的人,必然歸向上帝;真心熱愛上帝的人,也必然熱愛真理。
[3] 上帝施恩,就是上帝對我們有特別的恩情,這種恩情在上帝與人立約一事中顯明出來,更在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親自為我們成就聖約之事上體現出來。因此我們當對上帝有感恩之心。中國人言,受人滴水之恩,當一湧泉相報。這種報恩意識乃是自然而然的。感恩就必圖報,忘恩就是負義。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感恩的生活。
[4] 中國格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基督徒的夫妻生活應當充滿恩愛,基督徒與基督徒之間應當充滿恩愛。
[5] 得蒙上帝恩典,並且清醒地認識上帝的恩典的人,必然經曆到上帝恩典的甜蜜。這種甜蜜正如彼此相愛之人所經曆到的契合,乃是宗教生活的瑰寶。“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19:10)。這種甜蜜是無法用言語傳遞的,隻有真正經曆到的人才能體會這種甜蜜。改革宗神學所注重的就是這種心靈的經曆。
[6] 基督之道,自由之道!曾經處於罪的轄製之下,深知心靈自由的寶貴;曾經處於專製的統治之下,深知政治自由的寶貴。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擺脫專製君王法老的轄製,成為以色列人曆史上反複記念的大事。上帝所賜給以色列人的救贖絕不僅僅局限於心靈的自由。上帝的律法乃是自由的律法,上帝的福音乃是自由的福音。熱愛自由的人必須時時捍衛自由。不願意為自由付出代價的人,就會屈從於專製與暴政所提供的安全和次序之下。深悟自由之道,乃得基督教之精髓。
[7]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幹”(箴17:22)。雅哈博神學所提倡的不僅是喜樂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樂觀主義的精神。
[8] 有熱情不一定有真理,有真理絕對有熱情。喪失熱情的基督徒就是冷淡退後的基督徒,甚至可能是從來沒有得蒙上帝的聖愛燃燒的未歸正之人。
[9] 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讓人得生命,並且得更豐盛”(約10:10)。在主內所得的生命是何等寶貴,勝於千萬的金銀,勝於淵博的知識,世上的一切都不能與上帝所賜給我們的重生的生命相比。基督徒應當再三地省察自己,我是否得了生命呢?
[10] 加爾文言:基督徒生活的秘訣就在於“舍己”。基督徒的舍己並不是佛教所主張的“無我”,而是完全以上帝為自己生命的中心,以遵行上帝的旨意為自己生活的目的。舍己是基督學校裏當學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