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53)
2009 (99)
2025 (1)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摩西是以色列曆史上最著名的領導人,但摩西並不願意擔任領導人。真正的領導人忠於上帝,為民操勞,麵對各種各樣的背叛、抱怨、懷疑,對於個人而言,決不是一種輕鬆的享受。摩西向上帝提出了五個方麵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每個擔任領導地位的基督徒都必須麵對的。
(1)對個人的認識問題(Self-identification):摩西首先向上帝提出的問題就是:“我是什麽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出3:11)。摩西明白上帝讓他做什麽,也知道自己所要麵對的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專製君王埃及法老,這個時候,他所提出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是誰”(Who am I?)。上帝給他的答複就是:“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侍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出3:12)。請注意,此處上帝向摩西所保障的並不是抽象的“我必與你同在”,而是具體地保障摩西必然會勝利地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來到何烈山。
(2)對上帝的認識問題(Designation of God):摩西向上帝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雖然是他以以色列人的疑問的形式提出來的,但實際上是他個人的問題:“他們若問我說:‘他叫什麽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麽呢?”(出3:13)。上帝的回答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中文“自有永有”(I shall be as I shall be)並不能完全把原文豐富的含義展現出來。傳統猶太拉比的解釋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通過他自身的行動來顯明他自身,這與亞裏士多德所描述的作為“不動的推動者”(the Unmoved Mover)的上帝截然不同。在整個五經的記載中,摩西並沒有對以色列人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可見這個問題是摩西為他自己問的。
(3)民眾的信心問題(Faith of the people):摩西向上帝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與民眾的信心有關:“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出4:1)。此處中文和合本譯文有問題,因為原文有הֵן一詞,意思是“如果”,摩西所說的並不是“他們必不信我”,而是“如果我們不信我”。此處所涉及的是摩西在民眾中的信譽的問題。上帝應許賜給摩西三大記號性的神跡,使以色列人確信摩西確實是上帝的使者。領導人要發揮領導的效力,必然涉及到民眾的信任問題。若是不能贏得民眾的信任,再優秀的領導也會無從發揮。
(4)個人的魅力問題(Eloquence and charisma):摩西向上帝提出的第四個異議就是:“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仆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笨口拙舌的”(創4:10)。領袖必須善於表達自己,清楚地向人傳遞目標和異象。上帝並沒有駁斥摩西的異議,而是允諾他必幫助他:“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創4:11-12)。上帝允諾賜給摩西口才,摩西後來確實成為大有口才的人,我們從《申命記》所記載的幾篇講道就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
(5)個人的謙卑問題(Humility):摩西最後的異議就是:“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去,就打發誰去吧!”(出4:13)。中文和合本的翻譯有點生硬,使摩西看來有些剛硬、魯莽。其實,此處重點描述的是摩西的謙卑,摩西並不認為上帝離開他不行,上帝可以差派任何一個人去,甚至可以差派天使前往。合乎上帝的心意的領導人而言,最重要的素質是謙卑的美德。作為領導人,最可怕的心態就是上帝離開他不行,別人離開不行,仿佛地球沒有他就不再轉動!這樣的領導人必然會成為獨裁專橫的暴君。當然,此處還涉及到一個使命的獨特性的問題。如果可以由別人擔任,為什麽非要呼召摩西呢?領導人既要有謙卑的美德,也要對自己所蒙受的呼召有獨特的感受和印證,這樣才會成為強烈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