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53)
2009 (99)
2025 (1)
理性與信心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理性主義”( Rationalism )者高舉理性,不但以人的理性為最權威的尺度,也以人的理性為最權威的判斷者,這種對理性本身的崇拜本身就是理性的混亂。“信心主義”( Fideism )者高舉信心,不但以信心為得救的唯一途徑,甚至也以信心為認知的唯一途徑,這種對信心本身的尊崇本身也超出了聖經啟示的規模。
其實,理性和信心乃是人的靈魂本有的功能,也就是說,人生來既具有一定的以理性認知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以信心領受的能力。墮落之人並不能夠靠自身理性的能力認識上帝,也不能靠自身信心的能力接受上帝。唯獨當上帝大能的聖靈在人心中作工的時候,藉著聖靈的光照,罪人才能得以認識獨一的上帝,並且認識他所差來的救主耶穌基督。重生得救之後的人仍然是藉著理性去認識,藉著信心去領受。這就是我們所主張的“理信主義”( Rathional Fideism )。
因此,不管是在還沒有蒙恩得救的罪人身上,還是在已經重生得救的聖徒身上,理性和信心作為每個人生來都具有的能力始終存在,並發揮自己相關的作用。理性和信心各司其職,並行不悖。奧古斯丁用人生四大境界來界定自由意誌,雅哈博神學進一步把這四大處境應用到對理性和信心的認識上。人生的第一個處境就是“天真狀態”( The State of Innocency ) -- 在人還沒有墮落的時候,也就是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還沒有違背上帝的禁令之前,人的理性和信心具有認識並接受上帝的能力;人生的第二個處境就是“墮落狀態”( The State of Fall ) — 在亞當和夏娃墮落之後,他們以及他們的後裔都喪失了靠自身理性和信心的能力認識並接受上帝的能力;人生的第三個處境就是“重生狀態”( The State of Regeneration ) — 重生得救的人重新具有了認識和接受上帝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仍然常常受到罪的影響;人生最高的處境就是“得榮狀態”( The State of Glorification ) — 當人最終得榮耀,完全脫去罪的汙染和捆綁之後,人在理性上的認知能力和在信心上的領受能力會更加豐盈地發揮出來。
十九世紀荷蘭基督教思想家凱波爾秉承奧古斯丁的傳統,在其教導中強調,真正的衝突並不是在科學和宗教之間的衝突,當然也不是理性和信心之間的衝突,而是在科學和宗教內部存在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在認知性前提上的不同。基督徒相信世界處於“墮落狀態”( Fallen State ),也就是“不規範狀態”或“反常狀態”,甚至就是“變態”( Abnormal State );而非基督徒則相信世界處於“非墮落狀態”( Unfallen State ),也就是“規範狀態”( Normal State )的存在,她們認為“自然”仍然是可以效法的,我們仍然可以“道法自然”。因此,真正的基督徒必然以上帝所明示的法度為分別善惡的標準,而人本主義者則是始終強調自然法的作用。所以,從哲學的角度而言,人本主義者最終也必然是自然主義者,人本主義與自然主義往往是一丘之貉。正如福音派神學家卡爾·亨利所指出的那樣:人本主義者的信條就是“我信全能的自然!” [1]
在目前我們所處的這種墮落或不規範的狀態下,我們必須以上帝默示的聖經為我們理性認知和信心領受的絕對標準。同時,也要求我們以聖經為我們理性和信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充分發揮理性和信心的功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使全世界成為以馬內利之地。
[1] Carl F. H. Henry,Remaking the Modern Mind, p.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