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基督教與教會

(2007-08-14 07:34:12) 下一個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神學十論》
 

要義: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教會的使命就是為真理作見證,訓練上帝的子民。

 

1.教會是信徒之母

教會是信徒之母(加4:26),上帝為他的兒女所預備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上帝“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弗3:10)。所以,教會非常重要,耶穌就是“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223)。

 

2.教會的榮耀並不在於人數的多寡

根據聖經的啟示,基督的教會是一個榮耀的教會。但教會的榮耀並不在於人數的多寡。主後32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承認基督教後,就把教會送上寶座,置於最高的地位,導致加入教會的人與日俱增;在當時成為教友是一件非常光榮、時髦的事,也會得到很多的好處,所以很多人加入,成為掛名的基督徒。今天,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很多人把讀聖經、信耶穌當作一種時髦,是開放的表現,“我家裏也有一本聖經”,“我也信耶穌”,似乎已經成為新的時尚。

 

3.真教會的首要標記就是傳講上帝的真理

但作為一個基督徒並不那麽簡單,似乎很少人理解,基督徒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罪得赦免,並進入主用寶血與我們所立的新約(林前11:25),從此之後,他要完完全全地順服在上帝的約法之下,與撒但和肉體所導致的罪進行激烈的爭戰。哪裏有上帝的真理,哪裏就是基督的教會。真教會的標記,就是傳揚上帝的真理。到教會中來,主要目的並不是求安靜,而是要聆聽真道。

 

4.教會是培訓基督精兵的基地

教會是培訓基地,教會要用上帝的真道,藉著上帝的聖靈,培訓上帝的子民與個人和社會的罪惡爭戰,完成上帝所賦予的治理全地的使命。上帝的榮耀是整個教會崇拜的中心。以人為本的世界向來是反對以上帝為本的基督教會的,女人的後裔與蛇的後裔彼此之間的爭戰會持續下去,直到主耶穌再來進行最後的審判,上帝的子民完全地得勝。從世界而來的逼迫,對教會而言是一項榮譽,“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10),我們有沒有分享這樣的福分?今天教會麵臨的最大危機是來自內部,就是教會的世俗化,不合乎聖經的信仰,不關心聖經的教義。讓我們懇切地禱告,尋求聖靈的更新,使我們“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西1:23)。

 

5.真教會的三大標記

教會是幫助人自治,訓練人自治的另一個重要的組織。人最重要的是自治,根據上帝的律法,自己管理自己。教會這一組織是上帝特別設立的,她主要的作用就是傳講上帝的真道,施行聖經中所啟示的聖禮(洗禮和聖餐),並管教教會的成員。這三項也是真教會的標誌。不具備這三項,就不是有組織的真教會。

 

6.教會中有狼,教會外有羊

新教在傳統上都區分有形的教會和無形的教會。有些人雖在教會之中,但並不是真正信主的人,可能是自己欺騙自己。涉及教會的狀況,奧古斯丁曾說:“教會中有狼,教會外有羊。”這就是說,在有形教會之中,既有隱蔽的潛伏的仇敵,也有自以為得救,其實並沒有得救的人。另外,在有形教會之外,還有信主的人,隻是還沒有到歸正的時候,或者還沒有進入教會。在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啟示了四種情況,隻有一種,就是那撒在好地上的種子長大結實(太13:38)。他解釋說這是因為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遭受患難逼迫。隻有一小部分口裏承認耶穌是主的人真正保留下來。所以,有形的教會在任何時候,都會有魔鬼的軍隊混在裏麵。彼得提醒基督徒小心那些假教師:“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將有許多人隨從他們邪淫的行為,便叫真道因他們的緣故被毀謗”(彼後2:12

 

7.無形的教會是真信徒的聚會

無形的教會是真信徒的聚會,他們將來在死的時候要升天,在新天新地中。他們是基督在創世之前就揀選的(弗1:4),這一教會部分與有形的教會重合,但在人數上要比有形的教會少。上帝應許要把這些人帶入天國(約14:2)(我們也可以稱所有受洗的口裏承認耶穌是主的基督徒為“曆史上的教會”;而在最後審判日聚集聖徒為“末日的教會” )。

 

8.有形的教會必然是等級式的

有形的教會必然是等級式的。它反映上帝的三個位格在創造上彼此的關係。會眾各有不同的功能,有的是治理的,有的是隨從的,就像在家庭中的情況一樣。有主教,也叫監督,或長老,這些稱呼都是可以互換的。還有執事。執事是長老的助手。《使徒行傳》中用“管理飯食”來生動地描述他們的功能(徒6:4)。使徒們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而鰥寡孤獨之人可以去找執事來解決他們的問題。執事在某些情況下,有時也為新信主的人施洗,比如腓利就是一個執事,他為埃塞俄比亞的那位太監施洗(徒8:38)。在初期教會中,執事是長老的助手,但他們也能夠做一些在現代教會中牧師所做的事情。對長老和助手這兩種職事的要求幾乎都是一樣的:已經結婚,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有節製。作長老的首先要作執事服事:“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提前3:10執事的妻子也應當是“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製,凡事忠心”(提前3:11

 

9.教會的治理有等級製,但並不是官僚製

這些職事的功能有很多方式劃分:治理的長老,講道的長老,監督其他長老的主教,監督教會事物的委員,傳道人,教師等。“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保羅並沒有在這些職分之間作明確的劃分,他所強調的是各人恩賜的不同。但現代教會中傾向於把不同的恩賜隔離在不同的職分裏,這種等級製就僵化了,劃分得非常具體,遠遠超過聖經所啟示的。這樣教會的職分不再是等級製,而是官僚製了。早期教會的管理模式模仿的是羅馬帝國正在崩潰的政府運作模式。現代教會仍然是在這個模式中運作。

 

10.家長始終承擔重要的祭司的功能

在舊約聖經中確認的是家長為家庭的祭司。在逾越節的時候,由家長帶領全家敬拜上帝。“你們的兒女問你們說:‘行這禮是什麽意思?’你們就說:‘這是獻給耶和華逾越節的祭。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時候,他擊殺埃及人,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們各家。於是百姓低頭下拜。”(出12:2627)希伯來人離開埃及後,上帝確立了集中式的祭司製(利3),但這種祭司製度從來沒有替代家庭祭司的活動;隻是補充家庭祭司的活動。家庭敬拜的大部分還是在家中進行的。

 

11.信徒皆為祭司

就在上帝向以色列人頒行十誡之前,上帝宣告:“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19:6)這一預言在基督來臨的時候應驗了,彼得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每一個信徒都是祭司。這並不是使每個信耶穌的人都成為獨特的人,有不容置疑的權柄。而是每個信徒,不管是弟兄還是姊妹,當他或她是一家之長時,他或她就是家庭的祭司。教會的帶領人一定是男性,絕對不能是女性,但失去丈夫的女性則是家庭中合法的祭司,在家庭中完成祭司的職責。當然,妻子也是祭司,因為她們管理飯食,是家庭中長老的助手。

 

12.女性不能帶領教會

女性是不是能夠帶領教會,這對相信聖經見證的人並不是問題。拒絕承認聖經的這一教導,就是並不相信聖經的權威。這個問題是試驗一個教會是不是持守聖經信仰的試金石。保羅寫道:“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隻要沉靜。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裏。”(提前2:1214)保羅對此很堅強:“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因為不準她們說話。她們總要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她們若要學什麽,可以在家裏問自己的丈夫,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林前14:3435很多人曲解聖經,認為當時婦女的文化水平低下,所以不能帶領教會。然而,這節經文講得非常清楚,使徒保羅本身並沒有提及當時的文化背景,而是以上帝創造的次序為依據。按立婦女作教會的帶領人(長老、牧師和執事),就是公然叛逆上帝。這就是聖經中的教導。

 

一.會眾

要義:“我信聖徒相通”。(《使徒信經》)

 

1.教會是一個真正的社團

教會乃是眾聖徒的交通,就是彼此交通的弟兄姊妹,也就是指有組織的教會。教會是上帝的家,家庭所具有的問題,教會裏都有。教會是信徒的聚集,每周一次逢禮拜日聚會。教會是一個真正的社團,她以共同的目標、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負擔、共同的福分為根基。

 

2.教會是一個彼此相愛的團體

耶穌告訴他的門徒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約15:17約翰寫道:“主為我們舍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舍命”(約壹3:16事實上,“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約壹3:14)。彼得曉得:“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彼前1:22教會是一個人們彼此合作彼此相愛的組織。這是穩重的人成熟的愛,不是小孩子的情緒性反應:“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416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基督就是教會的頭。教會要通過聖經真道,弟兄姊妹彼此建造。不要被各種新奇的理論動搖。基督是靠純正的真道和彼此的相愛使他的身體合在一起的。純正的真道和彼此的相愛對於教會的存續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惜的是,在實踐中,很多教會走向偏頗:或者是有純正的教義,但彼此之間冷若冰霜,或者是彼此的相愛,但在教理上卻是胡說八道。教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比較成熟穩定,但彼此之間的愛卻冷淡了,或者彼此之間高興歡喜,但在教理上卻是稀奇古怪。

 

3.真正的愛就是遵行上帝的誡命

愛涉及到很強的個人的委身。我們讀到“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這就是說貪財之人對錢財的愛,拚命攫取,抓牢不放,決不鬆手,整個的一生都是以錢財為中心。這是對愛的很好的說明,人類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但這一定義並沒有內容,我們必須問自己:“根據什麽愛?”我們到底應當愛我們弟兄姊妹的什麽?愛的標準是什麽?我們如何與弟兄姊妹相處?答案就在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10愛應當是合乎律法的,要注意到上帝公義的標準,而且尋求把上帝的標準應用在每一個處境中。不要向基督徒同伴說謊話,不要在他們遭遇危機的時候袖手旁觀。愛就是把上帝的律法付諸實踐,也是在情感上緊緊抓住基督的門徒不放,當然要合乎上帝的律法。愛不是一種毫無標準、不加分辨的情緒:愛是根據上帝的律法,全麵地關心他人的益處。愛絕對不是不法的借口。所以,使徒約翰強調說:“我們若照他的命令行,這就是愛”(約壹6)。

 

4.十字架是上帝的慈愛與上帝的公義的至高標記

把上帝的慈愛和上帝的律法連在一起,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帝的慈愛同樣展現在上帝對違法者的複仇上。上帝施行他的審判,不徇情麵。“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他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申10:1719)寄居的人在上帝的約法之外,是沒有受過割禮的人,上帝的審判在曆史上是經常臨到他們的。但上帝仍然吩咐希伯來人愛他們。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就是說希伯來人要誠實地對待他們,要完全按上帝的律法保護他們。上帝是全世界的主宰,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注意他的誡命。這就是聖經中愛的教義: 要施行公義的審判,要用上帝的律法統治所有的人,包括寄居的在內。愛是律法的完成。所以,十字架就是上帝的慈愛與上帝的公義的至高標記: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就是為了滿足上帝對公義的要求,而上帝的兒子這一獻祭顯明了上帝對其子民無與倫比的大愛。

 

5.對弟兄的愛則是以他人的益處為導向

從概念上來說,對弟兄的愛和對錢財的愛是不同的。對錢財的愛是以自我為導向,是滿足自己的貪欲。而對弟兄的愛則是以他人的益處為導向,就像基督為他的朋友舍命一樣。一個人可以愛金錢,如果他把金錢視為他的工作果效的標記,表明他的產品有競爭力,物美價廉,為消費者所接受。在自由競爭市場框架內的金錢不一定就是邪惡的。如果把金錢視為消費者的滿意指標,那麽金錢就是合法的,對這種金錢的追求也是合法的。但是,如果是為了掙錢而掙錢,甚至為了得到金錢,不顧別人死活(比如出賣黃色書刊,欺騙窮人等),這種金錢就是墮落叛逆之人自我崇拜的標記。如何界定一種愛是好的還是壞的,關鍵還是要看行為的動機。上帝的律法就為我們提供了判斷我們的愛是善是惡的標準。

 

6.教會是一個眾肢體彼此配搭的有機整體

健康的教會是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保羅用一個身體的肢體來描述教會: 有頭,有眼睛,有手,有不體麵的,也有不俊美的,但惟有耶穌基督才是教會的頭,大家都處在他的看顧之下(林前12)。任何一個運轉正常的教會都要有勞動的分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能。教會要運作起來,要有活力,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教會要在上帝的麵前為其集體的運作集體負責。個人因為在集體之中,福分也會臨到個人的身上,審判也是如此。上帝既是一又是多;我們既是一也是多。所以上帝所要求的是包容性的教會,能夠把彼此孤立,生活在孤獨之中的人帶到一個有意義的社團中,並使人有一種團體的歸屬感。人都在服事高於他自身的東西。什麽能夠使他們短促的生命得以延續,他們就服事什麽。他們服事永恒的事業,服事得勝的事業。人的特征既是服事。或者是服事上帝,或者是服事撒但,人總是要服事的。服事上帝的標記就是服事他人,特別是那些有著共同信仰的人。教會中帶領人的標準是對教會的服事:“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基督就是受苦的仆人。他在患難中的服事確立了他全麵得勝的根基。他服事上帝,又服事人;我們一定既要服事上帝,又要服事人。他通過甘心樂意地服事,得了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我們雖然是受造物,也要同樣通過服事而接受全方位的權柄。

 

7.教會也有福利的功能

教會也有福利功能。教會要照顧年老的人,照顧無人幫助的寡婦(提前5)。不僅要照顧地方教會的成員,也要照顧那些受災的人(林後9)。但是教會的慈善事業不是毫無標準,不加分辨的。保羅寫道:“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為教會提供了眼睛、耳朵和律法標準,這樣教會的帶領人就不會浪費忠心之人所納的十一奉獻和其他的金錢。教會的慈善基金絕對不能救助邪惡,如同冒牌的彌賽亞式國家所作的那樣,他們在二十世紀救助的是那些邪惡的人、失敗的人、上帝的仇敵。教會的慈善基金絕對不能救助那些懶惰的人,也絕對不能救助那些叛逆上帝律法的人。

 

二.聖約

要義:“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詩2510)。

 

1.上帝與人所立的聖約都是治理之約

上帝與亞當立約,又與挪亞立約。這約都是治理之約,賜人權柄征服全地,但要在上帝的至高權柄和律法之下。上帝也與亞伯蘭立約,並把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並確立了立約的標記-割禮。上帝又與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立約,並把他的名字改為以色列,應許賜福他手中的工作(創32:2430)。上帝與摩西和以色列的後裔立約,應許他們如果遵行他的律法就蒙祝福,如果違背他的律法就受咒詛(申828)。約就是聖約,涉及雙方的責任和應許。上帝作為宇宙的統治者向被揀選的人或團體提供了一個和約,他們接受這一和約作為他們降服的憑據。聖約定明了雙方的責任: 君王要提供保護和祝福,而臣民則要順服。聖約中也有審判的條款:如果臣民叛逆,就會有咒詛從君王臨到。

 

2.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恩典之約適用於所有的基督徒

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聖約是恩典之約,這一恩典之約的核心是罪人因信稱義。這一聖約今天順延到教會。它包括有形的,有組織的教會。保羅寫道:“凡照此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上帝的以色列民”(加6:16他也寫信給在以弗所教會中的外邦人:“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上帝。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弗2:1113以弗所人原來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我們也是如此。上帝與我們外邦人立了新約,應驗了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書》313234節中所預言的:“所以主指責他的百姓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因為他們不恒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這是主說的。主又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 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麵,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來8:810

 

3.喪失了上帝之和約的教義就喪失了得勝的異象

撒但欺騙歸正基督的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成千上萬的基督徒相信,盡管他們受了洗,他們仍然不受上帝聖約的約束。而洗禮本來就是在新約時代上帝與個人和教會立約的標記。撒但說服他們,今天已經不存在什麽約了,盡管有新約聖經的作者明確見證上帝之約的存在。如果沒有約,人與上帝的和好就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既然人與上帝的和好沒有任何條件,上帝的約法結構就不再適用了。今天在很多教會中,盛行這樣的教導。但是,如果這樣的約確實不存在,那治理之約也是過時了,人就完全失去了律法的指南:不管是在道德方麵,還是在行為方麵,治理方麵。沒有上帝的律法。我們就沒有治理的工具。基督徒失去了治理的工具,撒但在世上的王國就不會感受到任何的壓力了。如果基督徒根據上帝的律法治理全地,撒但在世上的國度就會手忙腳亂。這是教會在這個世紀以來最大的悲哀。耶穌基督的教會不再是上帝戰無不勝的大軍,成了追求神秘感受逃避社會問題的人的收容所。因為喪失了上帝之和約的教義,上帝的子民就喪失了得勝的異象。

 

4.上帝與罪人所立的和約的關鍵是罪人無條件投降

在當今教會中,上帝的子民不再像和平的使者一樣,拿著自己得勝君王所立的和約,去到君主已經受到致命打擊的叛逆的國民麵前,宣告上帝的和約-無條件地降服。他們倒像是討飯的乞丐,苦苦祈求罪人運用他的自由意誌接受基督的救恩,祈求罪人運用他的自由意誌參加教會的敬拜。他們就像當初以色列的探子一樣,不過他們做的更拙劣,他們奉命去尋找像喇哈這樣的人,勸說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與以色列人一同生活在曠野之中,直到世界末日審判的來臨。從他們對基督國度的概念你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上帝隻是想讓他的子民永遠生活在曠野之中。現代教會中,很多基督徒喪失了上帝的和約的教義,不知道上帝是全地的大君王,他是曆史的絕對主宰,他所立的與罪人和好的聖約就是罪人無條件投降的和約。他們的信心甚至不如基督到來之前以色列人的信心。但是,我們要知道,基督的服事就是要人們更多地認識上帝,明白上帝賜給人的治理的使命。在《希伯來書》八章、十章中我們讀到,耶穌基督與我們立了一個更美的約;耶穌並沒有廢棄聖約和律法的概念。但你從二十世紀教會的眾多講道中很少聽到人宣講上帝的聖約和律法。我們都知道主耶穌藉著他的寶血和我們另立新約,但由於受教會中律法虛無主義的影響,這新約具體什麽內容,我們則是一無所知。

 

三.聖禮

要義:信心是得救的器皿,聖禮是立約的標記。

 

1.新約基督教會隻有洗禮與聖餐兩大聖禮

舊約時代上帝設立了兩個聖禮,一是割禮,一是逾越節;新約時代耶穌設立了洗禮代替割禮,聖餐代替逾越節。基督在加略山流了寶血之後,流血的祭禮就由無血的禮儀取代了。舊約的兩項聖禮都是要流血的,但新約的兩項聖禮都沒有流血,然而兩約聖禮的意義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數目也相同。新約基督教會隻有洗禮與聖餐兩大聖禮。

 

 2.洗禮是由教會施行的上帝與人立約的標記

 洗禮是由教會施行的上帝與人立約的標記。新約中講到的洗禮大部分是指施洗約翰的洗禮,施洗約翰是耶穌在世上的親屬(路1:36)。他的服事就是為耶穌的服事作預備,耶穌在服事的開始就是受的他的洗(太3:1316)。洗禮一詞在古典希臘文中是指浸、洗的意思。新約聖經中惟一講到洗禮的方式的地方是在《希伯來書》910節,這個詞在中文和合本中翻譯為“洗濯”,在舊約中就是“灑”。

 

3.割禮並不是重生的標記

為什麽在舊約中家裏的每個人都要受割禮,原因並不在於所有的人都是重生的人。而是因為家長已經把他自己置於上帝的和約之下,既然他是負責治理全家的,每個家人都要承認他對上帝的間接的順服。上帝的律法通過一家之主在全家施行。每個家人都與這個約有份,這是因為家庭中每個成員都在家長的管理下集體承擔責任。上帝的聖約總是兩個方麵:順服得祝福,悖逆遭毀滅。處在約法之下的人都是成聖的,都受到保護,他或許不是重生的人,但他因為在行為上處於上帝的約法之下,他也已經分別為聖。

 

4.洗禮是新約時代的割禮

大多數教會相信洗禮是新約時代的割禮。我們知道亞伯拉罕為他家中的每個男性施行割禮(創17:23)。這表明洗禮就像割禮一樣,是與上帝立約的記號,一個受洗的人就在儀式上把自己置於上帝和約的條款的約束下。他受的益處是上帝的保護,但他也藉著洗禮承認如果他叛逆上帝和上帝的律法就會給自己帶來審判。

 

5.雖未重生但已成聖的意思

在新約裏也有這樣的未得重生但已成聖的例子。是發生在信者和不信者的婚姻中。保羅寫道:“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林前7:14這是不是說因著重生的妻子,上帝就會自動地使他的丈夫得到重生?那麽保羅的意思到底是什麽?保羅是在宣講“因婚姻而得救”嗎?顯然不是。這一聖潔就是上帝把丈夫或妻子置於他的聖約之下,使之受益,待他們與那些不處於聖約管理之下的人不同。他們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都是聖潔的,是分別為聖的。上帝以特別的方式對待他們。父母因信稱義因恩得救,並不確保他們的孩子就在天堂裏有了地方,隻是他們也置於上帝的約法之下,就像尼尼微人一樣,當約拿向國王傳講上帝的信息時,國王悔改,整個的尼尼微人都因此受益(拿3:510)。他們相信上帝的審判臨近,大家都會受到審判,所以就披麻蒙灰,在上帝麵前謙卑自己。

 

6.今日教會在信仰和實踐上的紊亂

今天的教會雖然說洗禮是新約時代的割禮,但他們很少心裏相信。教會不再堅持為新歸依的人的家人-妻子、孩子、生活在他的權柄之下的親屬-施洗,因為他們同時又辯駁說洗禮也是重生的一個標記。他們心裏真正相信的是洗禮是靈命獲得新生的標記。但割禮並不局限於靈命重生的人。在舊約時代,如果家長受割禮,表明自己順服上帝的約,處在他的權柄之下的所有的人也都施行割禮。當示劍城城邦的王子示劍想要娶雅各的女兒底拿時,雅各的兒子就告訴城主哈抹,城中的每個男丁都要行割禮。這樣,整個的示劍城中的所有男丁都受了割禮(創34)。

 

7.割禮是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印證

保羅講的是亞伯拉罕的割禮的意思:“並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禮而信之人的父,使他們也算為義;又作受割禮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禮,並且按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未受割禮而信之蹤跡去行的人”(羅4:1112亞伯拉罕的割禮是他未受割禮之前就已經有了的信的印證。我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保羅寫道:“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惟獨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上帝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羅9:78誰是應許的兒女呢?在基督裏所有的信徒都是應許的兒女。“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上帝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3:16

 

8.亞伯拉罕為什麽為以實瑪利行割禮

割禮是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印證。然而,亞伯拉罕仍然為他的第一個兒子,他妻子的使女所生的孩子以實瑪利,行了割禮。以實瑪利並不是聖約傳承之人(以撒、雅各、猶大),雖然他或許顯示出得救的信心。以撒為雙胞胎以掃和雅各施行割禮,但上帝從一開始就恨惡以掃,甚至在他還沒有出生,還沒有作任何善惡之事之前(羅9:11)。換言之,關於割禮,對於那些信的人是信心的印證,對於那些未信的孩子和家人也要作為與上帝立約的標記施行

 

9.受洗的嬰孩在上帝之約的印記下長大

為什麽洗禮就有所不同呢?洗禮是上帝與人立約的標記。受洗的嬰孩就在上帝之約的印記下長大。他麵對的是上帝之應許的信實:藉著信耶穌基督,那些遵行上帝聖約的人就蒙福;那些不遵行的人則受咒詛。既不多,也不少,就像割禮一樣,洗禮所見證的是聖潔的上帝,隻有他才能把山羊和綿羊,得救的人與失喪的人分開。洗禮不是見證受洗之人的信心,洗禮與信心是沒有必然的關係的,受洗的人不一定必然有信心,不受洗的人不一定就沒有信心。是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但受洗的人中仍有很多因不信而失喪的人。把洗禮與信心連在一起,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10.在新約時代施洗的時間

在洗禮的施行方麵,非常重要的是在新約時代施洗的速度。腓利給那位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傳福音,到了有水的地方,腓利就立即為這位太監施洗。(徒8:36)腓立比的獄卒的受洗甚至沒有過夜。他為保羅和西拉洗傷口,當夜,“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徒16:33)。他們是“立時”受了洗。這兩個人都是在宣告信心之後立即受的洗。非常奇怪的是,現代的教會從不立即為人施洗。既然割禮是在嬰兒出生後第八天施行,主日就是基督複活之日,是安息日之後近鄰的一天,也就是第八日,因此就有許多教會相信最合適的是把主日視為第八日,在禮拜天為人施洗。這一點也講不通,除非新信主的人是在他決誌之後第一禮拜天受洗。如果他想立即受洗,就不應讓他等待。新誕生的嬰兒應當在出生後的第一個禮拜天受洗,或者是越早越好。許多教會都遲遲不為人施洗,把施洗當成一個重大的社會事件。或者是要求新信主的人必須首先上課學習基本的教義,然後才能受洗,這就毀壞了福音的恩典,使人的行為成為得到教會成員資格的先決條件。

 

11.聖經上沒有證據支持拖延施洗的合法性

            今天,大多數教會都說洗禮就是割禮在新約時代的翻版,但實際上他們心裏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說割禮和洗禮的意思一樣,但實際上並不真正讚同。其實,非常清楚:洗禮是上帝與人所立和約的記號,人或者持守此約,或者違背此約。持守此約,藉著信靠耶穌基督,行為上符合此約的規定,就會得蒙祝福。叛逆就招致審判,有時是今生的審判,但總是在最後審判日顯明。洗禮是義人信心的印證,是叛逆者毀滅的印證。因為割禮是施行給全家人的,有時甚至是整個社團,洗禮也應當是為全家施洗。(我們現在沒有在約上代表整個國家的君王了,所以在今天國家性的施洗就不適用了。然而,如果大多數投票人自願與上帝立約,同意國家的律法與上帝的律法相合,想繼續保持公民資格的人就可以合法予以施洗,因為他們的首腦們已經同意順服上帝的約法。)而且要快快施洗。耽延施洗表明一個人耽延把自己和家人置於上帝的看顧之下,就是拖延簽署和約。聖經上沒有證據支持拖延施洗的合法性。

 

            12.水代表上帝的潔淨和審判

            為什麽要用水施洗呢?因為水代表的是潔淨和審判。先知以西結曾經預言:“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們歸回本地。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汙穢,棄掉一切的偶像。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麵。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麵,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36:2427當耶穌受死複活並差派下聖靈來的時候,這一預言就應驗了。他把新心放在他的子民裏麵(來8:10)。水也是審判的記號,我們有紅海的見證,法老和他的軍隊就喪身在紅海之中,還有挪亞時代的大洪水。約拿在大魚的肚子裏三天,也是有預表性的(太12:3841)。

 

            13.聖餐的來源

第二個聖禮就是聖餐。聖餐一般又叫掰餅。它的來源很容易追溯。主耶穌在被賣的前一夜與門徒相聚在一間大樓裏(路22:12)。《約翰福音》13章至17章講的就是耶穌那時對門徒所說的話。那是逾越節的宴席,那晚上各家要宰逾越節獻祭用的羔羊。耶穌的門徒沒有與家人一起過逾越節,而是與新家庭的元首耶穌一起過節。其中的寓意非常明顯。就如保羅所說:“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林前5:7)最早的逾越節,是在以色列人擺脫埃及奴役製度的前夜,上帝要求他們準備好,要站立:“你們吃羊羔當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地吃,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出12:11)上帝越過他們的家,留下他們的長子,因為每個以色列人的所住的房屋上都撒了血作記號(出12:13)。

 

14.掰餅與逾越節的不同

掰餅和逾越節不同,是坐下吃喝。他們不是要逃脫埃及的奴役,基督的獻祭是要勝過撒但的權勢。以後,他們要到各個地方去,作為主的使者,把他的和約帶給列國。他們是坐下的,基督向他們宣告新時代的到來:“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叫你們在我國裏,坐在我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路22:2930)。他們現在是基督所任命的審判官。他們作為基督所任命的審判官,也要作為使者把上帝的律法帶到每一個國家。針對撒但的爭戰即將在曆史上在地球上,就是在骷髏地決戰得勝。上帝的有組織的國度就要裂開以色列國的舊袋。

 

15.掰餅的精義在於慶祝主耶穌的複活得勝

            在《路加福音》中(路222930),耶穌這一段有關掰餅的信息講的非常清楚,但最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當代基督教中,掰餅的時候很少有牧師宣講這一信息。耶穌所說的話非常顯明,就是征服和治理。基督賜給我們的是一個國,一個宴席,並審判的寶座,但我們在掰餅時一般聽到的都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的一段信息,內容是警告要按理吃主的餅。換言之,當代很多教會把掰餅都解釋成一個非常小心嚴肅的場合,大家都要靜下來反省自己有沒有幹犯主的身,主的血。絲毫沒有提到掰餅是一個歡慶的時候,歡慶我們的主已經得勝了,一個新的國度已經開啟,上帝已經把審判的權柄賜給了他的子民。

 

            16.新約聖經中所記載的第一次掰餅慶祝

對於早期教會的聖餐禮我們所知有限。在五旬節的時候,聖靈大大澆灌下來,使徒彼得站起來對聚集的群眾講道。“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徒2:4142這裏講的是第一次掰餅慶祝。從這段經文中和其他的有關經文中,非常清楚的是,掰餅是經常性的每周都舉行的教會生活的一部分。在聖經中,每周團契是一個規則。

           

17.掰餅確實是一個真正的餐會

從保羅的書信中,我們知道有些人濫用掰餅。我們知道掰餅是一頓飯,有些人帶食物來,有些人甚至喝醉了,而另一些人則饑餓,沒有食物(林前11:21)。他們沒有次序。保羅告訴他們在自己家中吃飯,然後再來參加掰餅。但掰餅確實是一個真正的餐會,因為基督曾經和門徒一起分享逾越節的宴席。所以保羅要求他們在家中吃點東西,不要餓得肚子咕咕叫來教會,但也不要喝醉酒來。他要求的是有意義的有次序的聖餐禮。在早期教會中,人們聚在一起慶祝聖餐禮。他們是在家中聚會,或者是在租的地方聚會。當然這一慶賀是宗教性質的,但仍然是一個慶賀。但你看今天教會內舉行的聖餐禮,則不像是慶賀,倒像是喪禮。人們都非常安靜,非常嚴肅,吃一點麵包屑,一點酒或葡萄汁。

 

18.信徒的孩子是否能參加掰餅

            在過去,都是由家長來主持逾越節的宴席。他要回答孩子提出的有關問題(出12:2627)。孩子們當然也是參與宴席的。但在今天的教會中,父親什麽也不說。一般都不允許孩子參加,理由是孩子不能“分辨主的身體”。什麽是“分辨主的身體”?聖經教導我們,教會就是主的身體,保羅用這一比喻來說明教會裏麵的勞動分工。他在《哥林多前書》11章講完聖餐之後,就在12章講教會內屬靈的恩賜,亦即不同的勞動分工。保羅寫道:“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9)。許多人解釋說,這裏講的就是孩子們不能分辨餅代表主的身體這一性質的。但在此處保羅講的並不是孩子無法分辨餅代表什麽,因為他並沒有講孩子無法分辨餅的代表性。他所講的並不是孩子們在神學上的軟弱,而是講他們父母的罪。

 

            19.主持聖餐的權力是賦予有組織的教會的

            我們讀《曆代誌下》35:1019節,就會看到聖經中的結構是由族長把餅和酒分給各家,然後由家長再分給個人。在舊約中利未人決定教會的成員資格,就像現在教會中由長老決定教會的成員資格一樣。因此,主持聖餐的權力是賦予有組織的教會的。盡管聖經上告訴我們所有的信徒都是祭司(彼前2:9),但是牧師是作為上帝的仆人和會眾的代表來施行聖餐禮,聖經中關於祭司的製度一直采取代表製的原則。在舊約中,上帝呼召以色列人的時候,正如呼召新約選民一樣,也是讓以色列人“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子民”(出196),但並不是每個以色列人都到聖殿中作為祭司獻祭事奉,而是由利未人作為代表進行獻祭。很多教會經常不讓孩子參加聖餐,但上帝設立逾越節的目的就是讓父親由此可以教導孩子。在許多教會中,聖餐變成了情緒性的儀式,失去了慶賀的性質,也沒有教導的內容。

 

            20.禁止信徒的孩子參加聖餐的不合理性

            孩子是不是應當參加?保羅所說的慶賀是指什麽?是指慶賀以色列人出埃及!“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裏、海裏受洗歸了摩西,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14)是不是孩子也過紅海了?是不是孩子也吃逾越節的羔羊了?是不是孩子也喝從磐石出的水了?(民20:711)當然!但在今天的教會裏,卻經常禁止孩子參加聖餐!當初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因為像奴隸一樣膽怯,就沒有進入上帝所應許給他們的應許之地,但他們的孩子們,在他們的父母死於曠野之後,卻征服了迦南地。我們不要小看我們的孩子!

 

            21.真正的餅,真正的酒

            或許將來有一天,我們在教會中能夠吃真正的餅,喝真正的酒,也讓孩子們一起參與。有些人一聽到酒,可能就感到恐慌,教會裏能讓人喝有酒精成分的飲料嗎?但我們看以色列人一起守節的時候,上帝對他們的吩咐:“你用這銀子,隨心所欲,或買牛羊,或買清酒、濃酒,凡你心所想的都可以買。你和你的家屬,在耶和華你上帝的麵前吃喝快樂。”(申14:26)下一節經文講的就是以色列人不可忘記利未人,也要邀請他們一起來過節慶賀。在今日中國教會中,甚至有的教會禁止仍然喝酒的信徒參加聖餐,這在聖經上並沒有任何根據。

 

四.管理

要義:律法是標準;自治是根基。

 

1.基督教會的結構也是律法性的

上帝的律法適用於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沒有任何一個領域可以例外,可以脫離上帝的律法。教會就是上帝治理全地的一個代理組織,教會的結構也是律法性的。如果教會持守上帝的律法,就能站立得穩;如果偏離上帝的律法,就會跌倒。

 

2.管理首先要從個人的自治開始

首先必須強調:管理首先是自治。如果僅僅是運用強製的手段,任何一個人類的組織都不可能成功地使其成員順服上帝的律法。有許許多多的決定都需要個人決定,而不是由教會的長老來為人決定。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教會裏,還是在國民政府中,人們都在試圖用官僚式的管製來取代個人的自治。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則是敬畏上帝、善於自治的個體,他們在個人的生命中竭盡全力製伏他們自身中罪的律。正如保羅所說的那樣:“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上帝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羅7:2325在每一個組織中,基督徒一定要竭盡全力探索上帝的律法,然後傳播他們的發現,這樣自律之人就開始製伏自己的肢體,從而製伏所處的環境。

 

3.教會管教的首要方法就是傳講上帝全備的真道

教會管教的首要方法就是傳講上帝全備的真道。教會中長老必須持續不斷地傳講上帝的真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幫助每一個成員都明白自己在上帝麵前承擔的個人責任,幫助每一個成員調整自己的生命,完全與上帝所啟示的律法和標準吻合。否則,教會法庭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持久的價值。上帝的話語是消除每個人生活中的過犯的最有果效的方法。

 

4.上帝在教會中設立了解決紛爭的人員

但是,對於教會的管理來說,僅僅是講道還不夠。上帝也在教會中設立了解決紛爭施行公義的人員。當初的哥林多教會處在一個非常腐敗的社會中,教會中也有很多的人犯罪。保羅警告在哥林多的教會的成員說,他們不應彼此告狀,把彼此之間的爭議拿到不信主的人麵前審理。“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嗎?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林前6:23)前麵我們講過,主耶穌在逾越節宴席的時候,對他的門徒宣告,將來在他的國裏,他們要坐在審判的寶座上。在曆史上,在世界上,基督徒要成為公義審判的工具,不管是在天上還是在地上。教會中敬虔管教的操練就是必要的訓練。操練的方式就是在教會中設立教會法庭,由眾長老組成,根據上帝的律法審判教會內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會員的勸懲問題,絕不應在教會內搞“一言堂”,必須按一定的程序進行,使當事人受到公義的待遇。

 

5.基督徒不能彼此之間的事務交托異教徒審判

保羅繼續說:“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弟兄們的事嗎?”根據保羅所說,哥林多教會中的人,經常彼此爭訟,而且到不信主的人那裏審斷。“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麵前。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的錯了。為什麽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麽不情願吃虧呢?”(林前6:57)換言之,哥林多教會的人把自己交托於異教國家的異教徒來審判。他們應當順服上帝的律法,應當接受精通上帝的律法的基督徒的審斷。他們應當順服上帝的律法的判斷,這樣他們才能擴展他們的影響,最終不僅審判人還要審判天使。

 

6.教會勸懲的第一步是個人首先去找得罪你的人

要啟動教會的管教,第一步是個人首先去找得罪你的人。“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隻有他和你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如果爭議確實需要教會的審斷,那也說明這爭議值得首先個人來麵對。這樣,就可以快快地把罪處理掉,在問題還沒有到教會的法庭之前就可以把問題解決。

 

7.教會勸懲的第二步是帶一兩個人同去作證

有時人拒絕聽別人對他們的不滿。“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太18:16)這隻是重申舊約中的有關規定:“人無論犯什麽罪,作什麽惡,不可憑一個人的口作見證,總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才可定案。”(申19:15新約的律法結構和舊約的律法結構是一樣的,所以證據的規則也是一樣的。

 

8.教會勸懲的第三步是起訴到教會法庭

第三步就是到教會法庭:“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18:17在耶穌所處的年代,不管是在耶路撒冷還是在哥林多,不管是在希臘人中還是在希伯來人中,稅吏都是最最令人瞧不起、最最令人憎恨的。一個被革除教籍的人就成為社會的渣滓。

 

9.教會的勸懲必須按程序進行

教會管教的基本框架就是這樣。首先是個人的自治,其次是個人的對質,第三就是證人的對質,第四是教會裏正式的審查,第五是教會正式的審斷。通過這樣的程序,就能減少衝突。前麵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能夠及早解決問題,不致當事人受到公開的羞愧、教會的正式審理。

 

            10.開除教籍的嚴重性

在當今時代,很難理解開除教籍的嚴重性。人們不再嚴肅地對待“教會之外,別無拯救”的概念。天主教會也在1950年淡化開始令人肅然起敬的古老教義。在美國,有一位名叫芬尼的天主教神父,由於持續不斷地宣揚這一古老的教義,他的上級就施加壓力讓他不再宣講。但他拒絕接受,在1953年被天主教會開除教籍。根據芬尼的標準,這一教義是絲毫不能打折扣的,但根據天主教會的新神學,這一教義並沒有多麽重要。芬尼神父就建立了一家新的教會。1972年,開除芬尼教籍的命令撤銷了。但天主教會並沒有返回古老的教義。也許天主教當局隻是想對這位上了年紀的異端仁慈一些,而芬尼的異端就是完全忠心於傳統的教義,而這種忠心則使1950 年之後的教會感到尷尬。其實,在古代以色列,人們都害怕開除教籍。“你們要吃無酵餅七日。頭一日要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因為從頭一日起,到第七日為止,凡吃有酵之餅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出12:15)聖經中一再強調這一懲誡,人們認為這一懲誡幾乎就和處死一樣,因為上帝會親自對付犯這樣罪的人。從會眾中剪除,就是從社會中被隔離,無法參加各種有組織的生活。

 

11.今日教會為何忽略開除教籍的嚴肅性

在當今社會,因為到處都有教會,人們就覺得自由自在,哪一個教會要對他們施行懲誡,他們就幹脆離開。他們走到大街對麵,就會受到另一家教會的歡迎。人們不再重視上帝的律法的嚴肅性。上帝的主權、教會的懲戒、開除教籍,這些概念都被離棄了。教會成了社會上的普普通通的俱樂部,是一個交際性的社團,商人可以在那裏簽訂商業合同,年輕人可以在那裏約會,想禮拜天上午休息一下的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在那裏,那些想逃避社會衝突的人也可以在那裏找到避難所。現代教會的講道也日益變得蒼白無力,隻是粗糙地模仿以色列的先知。但以色列的先知當初講道的時候,則是對當時整個的社會文化發出雷鳴般的挑戰,上自國王,下到妓女,都在他們呼召悔改的範圍之內。我們的教會越來越像聊天中心,講的都是些維持現狀的訊息。就像當初以色列和猶大的宮廷祭司一樣,他們的講道隻是為了迎合百姓和國王的興趣。

 

12.今日教會強調會員人數的多少

今日很多教會強調會員人數的多少,為了得到更多的會員,教會強調的道德規範越低越少(如果還強調道德規範的話),這樣就使更多的人有可能得到會員的資格。但這樣的會員資格在審判的日子是毫無價值的。這樣的教會會員的資格隻是欺騙人,讓人感到已經與上帝和好了,其實並不然。他會使人們麵對無數的過犯以及上帝的震怒。教會如果忽視上帝的律法,也就會忽視本身拓展上帝的治理之約的責任。這樣的教會可能是很大的教會,可能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名望。但在完成上帝的治理的使命方麵,這樣的教會不會是有果效的教會。

 

14.開除教籍就是教會宣判的死刑

賠還的原則高於教會的規則,就如這一原則高於民事的律法和刑事的律法一樣。如果所犯的罪很大,無法賠還,開除教籍就是教會宣判的死刑,不是身體的死刑,而是第二次死的永罰(啟20:14)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當眾認罪,在教會合法的權威麵前公開表示悔改。

 

15.教會會藉的嚴肅性

教會的會藉是非常嚴肅的,不可輕看。就像婚姻一樣,這是一生的委身,是人把自己置於上帝之下,與上帝進入約的關係。就像任何的約一樣,必定有服從的條款。也有一個執行的機製。就像一個單身的女子,她如果決定和一個男人結婚,就是表示一生一世都在婚姻中順服這一男人,在她進入這樣的關係之前,她必須進行審慎的考慮。同樣,一個想加入教會的人,也必須仔細地考慮教會的聖約的條款,考慮他對教會的順服。如果一個教會對會員的要求極少,追求的是會員越多越好,這樣的教會對人的靈魂是非常危險的。

 

五.國度

要義:有組織的教會並不與上帝的國度等同。

教會隻是上帝的國度的一個代理組織,是拓展上帝國度的大軍。

 

1.有組織的教會並不等同於上帝的國度

很多人把教會與上帝的國度等同。但有組織的教會並不等同與上帝的國度。教會隻是上帝的國度的一個代理組織,但教會本身並不是上帝的國度。這個世界有多大,上帝的國度就有多大。上帝的國度就是上帝治理的使命所及的每個地方。上帝的國度就是主耶穌基督,在父上帝之下,藉著聖靈對人心的更新,所進行的統治,是基督根據上帝的律法對個人和組織的統治。

 

2.上帝的國度的範圍

在曠野裏撒但對基督的試探中,我們可以見到上帝的國度的範圍。“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侍奉他’”(太4:810撒但向基督所提供的就是他已經擁有的:這個世上的萬國。撒但是無法把這些國度賜給耶穌的。因為他並不是這個世界的主,隻有上帝是這個世界的主。撒但暫時擁有這個世界是因著他的竊取。而且他無論如何都要失掉這個世界,還給基督,因為他就要在十字架上受審,被逐出天庭,落到地上。他無法像以前一樣,繼續在上帝的麵前控告我們了。在《啟示錄》的12章就向我們顯明,基督的複活和升天使撒但被逐出天庭。“我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上帝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上帝麵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所以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們都快樂吧!隻是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裏去了’”(啟12:1012

 

3.基督的升高開啟了基督國度的國際化

基督升上高天,坐在父上帝的右邊,這注定了撒但的失敗,這也開啟了基督國度的國際化。基督國度的國際化是由基督的使者來拓展的。基督教會組織就是這一征服的培訓基地。另外一個培訓基地就是基督教學校。撒但的國度降服於上帝的國度之下。當然撒但激烈地爭戰,抵擋基督的使者。他氣憤。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關鍵是不要把有組織的教會與上帝的國度等同,因為撒但向基督提供的就是世界上有形的可見的各個國度。撒但試圖通過順服他的人維持他對世上萬國的控製,但他節節敗退。他們聲稱全世界都是他們的,所以兩個國度之間的爭戰是為了贏得全世界。基督告訴他的門徒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什麽東西?就是吃的東西,喝的東西,穿的東西(太6:32)。我們會擁有一切我們所需要的,因為上帝的國度會擴展到全世界,撒但以前所非法竊取的,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都處在攻擊之下。所以,他在地球上為他的生命和國度爭戰:他在天上已經失敗了。在撒但現在所暫時盤踞的每一個堅固營壘中,基督都要得勝。“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於父上帝。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盡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林前15:2426)對於撒但來說,這是一場生死之戰,他會頑抗到死。這段經文中所講的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是誰?顯然不是基督。基督要把他們踏在腳下,徹底毀滅。這些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是在哪裏施行他們的權能?顯然不是在天上。當基督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時,這一國度的地理範圍是什麽?是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地方。當最終審判的日子來到的時候,上帝的國度的範圍是什麽?仍然是全世界。

 

4.上帝的國度是大於有組織的教會的

上帝的國度是大於有組織的教會的。上帝的國度包括撒但現在和過去所統治的每一個地方,包括撒但在世界上所有的堅固營壘。有組織的教會和人治理的使命所包括的範圍並不完全一致。教會隻是上帝的子民完成治理全地的使命的培訓中心,是上帝所設奠定施行洗禮和聖餐禮兩個聖禮的地方。教會作為一個組織單獨掌管這兩大聖禮的施行。教會也按立長老管理教會,傳講生命之道。

 

六.結  

要義: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主耶穌基督的教會。

 

 要把有形的教會和無形的教會區分開。還有一個已經得勝的教會:那就是天上的教會。在影響範圍方麵,無形的教會是大於有形的教會的,但無形的教會中人員的數目少於有形教會的成員數目。基督徒有責任完成治理全地的使命,而有組織的教會的使命則是講道、聖禮和組織管教。有組織的教會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權威機構,家庭、企業、國民政府、教育組織和其他敬虔的組織都擁有一定的權力,而且是合乎上帝律法的權力。毫無疑問,有組織的教會對宗教事物擁有專權,因為隻有有組織的教會才能開除人的教籍。上帝是尊重遵守上帝律法的教會對道德叛逆所宣告的開除教籍的懲戒的(太18: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