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工培育發菜首次獲得成功 | ||||
新華社蘭州2月8日電(記者 肖敏)長達4厘米以上的發菜藻體,即使用肉眼也清晰可見。不久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首次利用生物技術,使發菜細胞增殖,獲得具有生命力的發菜藻種,打破了“發菜不能人工培養,隻能自然生長”的傳統結論。 截至目前,在實驗室條件下人工培養的發菜藻體生長情況一切正常。有關專家認為,采用新的生物技術手段進行發菜的培養,是發菜人工培養領域中的一項重大突破,其成果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前景。 發菜屬原核生物,多生長在荒漠草原,它是地球生物上千年演變進化過程中極少數留在旱地上的藻類。我國是世界上此種旱生藻類分布最豐富的國家。發菜因色、狀酷似黑發而得名,富含蛋白質,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發菜具有極強的抗惡劣自然條件的特性,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固沙植物,在保護草場資源,防止沙漠化方麵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由於亂采濫挖,不僅使此生物資源瀕臨枯竭,還造成草原大麵積退化、沙化,沙塵暴頻頻光顧。據專家介紹,每摟二兩發菜,就相當於破壞16個足球場大的草地,在內蒙古,每年僅進入阿拉善盟摟發菜的農牧民就有10萬人,造成大麵積的草原破壞。為保護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我國政府於去年開始嚴禁采售發菜。 自80年代以來,先後有許多科學家試圖探索出發菜人工培養的方法,曾進行過多次發菜生長的模擬實驗,因大都按照天然發菜生長的自然環境,進行模擬培育,所以並未實現藻體個體數量的增加。甘肅農林科學院高級農藝師高彥儀率領的研究組,通過實驗觀察發現,人工培養發菜的核心問題是發菜藻體個體數量的增殖,而不僅僅是藻體重量的增加,實現人工培養,必須解決發菜藻種的人工增殖與擴繁。在采用新的生物技術,將天然發菜經過特殊處理後,科學家們獲得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藻種,通過對藻種的培養,最終實現了發菜的人工培養。 據高彥儀介紹,如果這項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不僅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可能使西部上萬公頃荒漠地域得以有效利用與開發。因為人工培植的發菜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原始地表介殼物,人工布撒發菜藻種後就可以起到積極保護和恢複生態環境、恢複發菜生物資源的功能。 目前,發菜人工培養技術已通過由蘭州大學等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鑒定,並正式申請國家農業部“跨越計劃”項目。
http://www.ifood1.com/news/shownews.php?seq=39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