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學園

起步難,難於上青天!莫興歎,初學有樂園!
正文

“國畫”的啟示

(2006-08-08 04:52:55) 下一個

“國畫”的啟示

作者:冬永


前一篇“評詩話‘點睛’”貼出後,作者談了他的創作思路,從而引出了“西洋畫技法”與“中國畫技法”在詩詞上反映的比較。中國的“詩”“書”“畫”藝術向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這個例子很好地反映了傳統文化內涵在民族藝術各領域的共融性。

七律 無題 ( 和李商隱 ) ( 初定稿 )

蝶衣褪彩翅凝霜,殘夜花零枯柳涼。
舊夢絲絲牽冷帳,清輝脈脈洗空房。
碑苔孤塚魂垂野,靈宇千宮影轉廊。
青鳥頻啼驚水月,思君無語淚千行。

這首詩的初創作中,作者的思路大體上是這樣的:

( 1 )根據題材 ( 為朋友悼念其亡妻而作 ) 而特意追求迷離和朦朧語境,故多以賦、比手法以境寫意 ( 國畫核心 ) ,想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 2 )寫這首時,受李商隱的另一首 << 無題 錦瑟 >> 的影響很大。《錦瑟》是李商隱詩集開篇的第一首,“詞藻華麗,情意纏綿,景象迷離,含義深邈”,詩的中心究竟是什麽,一直是文學界爭論的一個謎: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明月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 3 )按西方宗教,人由三元組成:肉身 (flesh) 、魂 (soul) 和靈 (spirit) 。詩創作的線索以此展開:

· 她:肉身 - 不複存在;
· 我:空、悲。
· 她:魂 - 郊野; 靈 - 天國。
· 我:唯有思念。

在認真體會了作者的創作思路之後,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作者果然是受了西洋繪畫和影視的影響。而中國的水墨寫意,物形雖朦朧,但區分物象遠近的深淺層次卻十分清晰。這個傳統文化內涵,在詩詞上反映也十分明顯。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就以這首詩的思路為例)

同樣是人由三元組成:肉身 (flesh) 、魂 (soul) 和靈 (spirit) 。

西洋畫技法:詩的線索以此展開:(色彩板塊、蒙太奇式)

· 她:肉身 - 不複存在;
· 我:空、悲。
· 她:魂 - 郊野; 靈 - 天國。
· 我:唯有思念。

中國畫技法:詩的線索以此展開:(深淺層次、起承轉合式)

· 她:肉身 - 不複存在;
· 她:魂 - 郊野; 靈 - 天國。
· 我:空、悲。
· 我:唯有思念。

* 起承說她,轉而寫我,合而論情。

《錦瑟》在各聯的意象上雖朦朧,但在層次上仍然是中國水墨畫的特色:由遠思華年,到今夢蝶鵑,繼而身感淚暖,最後情及內心。

如果是“有題”,西洋技法也沒關係,因為“題”可以把板塊串聯起來。如果是“無題”再加板塊,那可真是朦朧上加朦朧了。不過這個例子也使我們自問,古詩詞為什麽就不能生出一派板塊式現代風格呢?

經過討論,作者又改出了一版中國畫風格的作品:

蝶衣褪彩翅凝霜,殘夜花零枯柳涼。
孤塚碑苔魂付野,千宮靈宇影遊廊。
絲絲別夢牽寒帳,脈脈清輝洗寂房。
青鳥頻啼驚水月,思君無語淚千行。

這一版,看起來隻是頸頜兩聯位置的簡單調換,其實不然,新版頸尾兩聯的“牽”“寂”與“思”“淚”相並形成情感的重彩,這樣全詩雖仍無“留白”但因有“重彩”而取得了同樣的效果。“牽”“寂”亦可由尾聯相托構成點睛。而在原版中因被原頸聯割裂(特別是出現在原頜聯上)難以構成點睛。

我個人比較喜歡中國畫風格的這一版,有層次、有點睛,“付”和“寂”兩字的加入也比原來內涵豐富,盡管“起”得仍然朦朧,也感覺是個相對合理的朦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