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學園

起步難,難於上青天!莫興歎,初學有樂園!
正文

評詩話“協調”

(2006-08-04 04:54:39) 下一個

---------------------

評詩話“協調”

作者:冬永

---------------------

冬永疑問:

農家晚景 By 關中遊子

夕陽依遠山
餘暉灑清田
薄煙籠晚樹
似斷卻相連
累牛思槽院
倦鳥啼林間
黃犬吠聲近
火車鳴笛遠

這寫景物的前八句整體上很流暢,隻有這句“似斷卻相連”與其他七句不合拍,應由一句寫實的替代。如果要保持這一句,那就得給其他七句都加一個類似的描寫句才能平衡。如果是按四句一段第四句抒情,那麽這句話不僅本身沒有任何抒情的味道,也沒與其它句聯合起來構成抒情。所以這句是廢句。

這寫人物和事件的後八句也很生動,隻有兩處銜接得不太清楚:“直想抬手落”與“未見幼兒還”和“桌前已聞鼾”有什麽聯係,詩中看不出來,“未見”與“直想”之間似乎缺了一個環節;另外,“忙把曬衣斂”一句,為什麽“忙”,詩中也看不出正常的邏輯聯係。 不知作者是怎麽考慮的?

爺娘緊聲喚
未見幼兒還
直想抬手落
桌前已聞鼾
忙把曬衣斂
又將柴門關
月兒明似鏡
四野悄然眠

---------------------

關中遊子回帖:

我也覺得“似斷卻相連”不妥。容再琢磨琢磨。

“直想抬手落,桌前已聞鼾”:是寫天色已晚未見貪玩幼子歸來,父母生氣欲打孩子時,孩子都已困倦依桌而睡了。
 
“忙”:是表達農家勞累一天,都快忘了晾曬的衣服,是急忙的意思,也想著意襯托暗含農家勞作之辛。

---------------------

冬泳建議:

所以用“幼子遲遲還”比“ 未見幼兒還”更好,總得先看見了再想打才合基本的邏輯,而且“遲”與“想打”也構成了自然的因果關係。

“農家勞累一天,都快忘了晾曬的衣服”,所以才“忙把曬衣斂”。這是作者心裏想的,讀者是看不出來的。而詩中的因果是:孩子“桌前已聞鼾”,趕緊收衣關門睡覺,連飯也不吃了。所以,詩的內容本身應避免造成邏輯上的不協調,否則想象的結果就天南地北了。建議將這一句改為“勤把曬衣斂”,則本句即可按常規現象獨立存在,“勤”字本身對農家景色也是一個很好的烘托。

---------------------

《江南講記》節選:

所謂通順,是指語言要準確、順暢,沒有毛病。。。

有個人寫了個《旅途》的 “ 詩 ” ,其中有這樣兩句,就很有代表性:

舟車臥海南,鴨香貴轉饅。

很多人讀不懂,於是作者解釋說:先坐汽車,又乘船,最後火車,因為太累了,所以買了臥鋪票,終於到了海南。到了賓館以後,烤鴨的香味很吸引我,可是口袋裏沒錢,鴨子太貴,隻好吃饅頭。如此解釋,終於明白了作者的原意,令人不噴飯恐怕也難了。

。。。

第二類常見的問題是用詞不通或者不恰當。比如 “ 月下高吟酒下歡,星光瀉地柳含煙 ” 。這樣的句子不是很通順。月下可以理解,酒下是什麽呢?再比如 “ 幽鳥 ” (原句記不得了)。幽鳥的本意是幽穀的鳥,但讀者是不能理解什麽是幽鳥的,屬於縮略語使用不當。

。。。

我曾經寫過這樣的兩句詩,是諷刺網絡馬甲的。詩中說:“詩壇有道多騷客,網絡無端盡畫皮”。畫皮就是指馬甲,用鬼故事的典,進行嘲諷。其實我不反對馬甲,我隻是討厭別有用心的人用馬甲來和我捉迷藏,放冷箭。但因為氣憤,詩出現了下語過重的毛病。多騷客是好事,盡畫皮就有些過了。因為許多馬甲是善意的,也是網絡的一大特點,這個盡字力量是有了,但打擊麵過大。後來甲夫先生幫我修改成“詩壇有道欽騷客,網絡無端恥畫皮”就好多了,詩中修改的兩個字比原先的兩個字不僅豐富了原來的意義,而且客觀了許多,且力量更大。這次的修改,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受益很深。

還有的字,是成對出現的,不能單獨使用,尤其不能單獨使用在句尾、韻腳。 比如悠、茫等字。 可以是悠悠,可以是悠然,可以是蒼茫、可以是茫然,還可以是茫茫,就是不能單獨出現在句尾。比如有人寫“風輕雲亦悠”,就不對了。不能為了押韻的需要而湊韻。

。。。

詩中另一類問題是句法有問題,用字含混,容易產生歧義。我們寫詩,有時為了格律的需要而調整句法,比如使用倒裝句就是最常用的手段。但這樣往往會出現歧義。比如有人寫了這樣兩句詩:“敲窗落葉送秋音,颯颯蕭蕭擾客心。”我初讀時以為是在寫雨,是雨敲窗,也是雨使葉落下來,而且“颯颯蕭蕭擾客心”。但作者的本意不是這樣,他是想寫秋,是落葉打窗,發出“颯颯蕭蕭”的聲音。我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誤解,就是原詩提供了產生歧義的條件。落葉既可以是名詞,指落下的樹葉。也可以是動詞“使葉落”。當認為是“使葉落”時,前邊缺少了主語,我以為是暗指雨,正好符合詠物詩的寫法。因為詠物時主語往往是藏起來的。如果改成“敲窗黃葉”,就不會產生歧義了。當然,敲窗一樣存在問題,就不多談了。

同樣,下麵的這句詩也存在歧義的問題“再與星君同一醉,輕舟下去有人家。”我知道作者的本意是說,輕舟從上遊直到下遊,然後看見人家。詩人的想法很好,但“下去”二字的理解不是唯一的。因為還可以理解為下船或者其它。且下去二字也不舒服,如果改成“輕舟泛處”,意思和原詩可能稍有區別,但一下子就明確了,意思也不錯。

還有的詞是意思前後矛盾。本來是要否定的,但作者用否定之否定,反而肯定了。古詩詞中有些字的用法與生活中不同,比如肯、忍等字。單獨一個肯字或者忍字出現的時候,往往是反意,就是不肯或者不忍。比如“尋詩多輾轉,雅誌肯輕休”,就是這樣的例子。“忍向秋風哭逝川”也是這樣的反意,理解為真的去哭就錯了。注意不到這些,也容易出毛病。

還有的時候,古詩詞經常出現一些已經被賦予了特定含義的詞,是不能隨便亂用的,比如秦樓、雲雨、高山流水、鷗盟、青鳥、雁足、雁字等等,使用時是要小心的。蘭舟和浮槎都是小船,但前者意象優美,後者有漂泊的意思,不能互相代替。

。。。

如果有興趣學習古典詩詞 , 請參閱古典詩詞學習園地 :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199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