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學園

起步難,難於上青天!莫興歎,初學有樂園!
正文

吹毛求疵真英雄

(2006-08-19 15:38:47) 下一個

--------------------

吹毛求疵真英雄

作者:冬永

--------------------

“吹毛求疵”時常很難分清褒貶。作者有時會抱怨讀者或其他作者不理解自己的作品,其實這是個誤區。讀者對作品的印象不是讀者的錯!而將這種印象反饋給作者,正是作者之幸!正是作者應該認真檢查自己的作品為什麽會使讀者產生自己所不願看到的印象。如果我們的表達方式所引起的想象不是我們所願意的,那至少說明這種表達方式可能有缺陷。

" 在大多數人心中都能達到強烈的震撼力和引起深刻共鳴的 " 也一定是貼近生活和觸及情感本質的、容易被人理解和讓人感到身在其中的東西!可以說絕大多數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一定範圍的讀者的共鳴,選擇什麽圈子、多大圈子的讀者範圍,是作者的自由。但無論什麽圈子,如果想得到這個圈子的共鳴,同樣避免不了回答同樣的這幾個問題:一定是貼近這個圈子生活情感本質的、其表達方式容易被這個圈子的人理解、其內涵讓這個圈子的人感到身在其中的東西!
 
隻要作者有進入一個圈子的主觀願望,就免不了要適應與這個圈子的互動規則或共識。純粹偶然機遇或情投意合所形成的社會圈子往往太小了,是不會滿足人的欲望的。要想進入更大的圈子,隻能是個人去適應那個圈子,而不能期望那個圈子來適應個人。

都是相互學習的詩友,因為想學才認真讀別人的詩,因為想學得更好才主動與人交流。我相信相互評詩改詩是個非常好的學習和取得共識的過程,誠心探討和研究也是改進提高自己得好途徑。個人的問題身在其中往往是看不見或習以為常的,所以才更需要誠摯的交流。隻要心態平和一點,批評和被批評都會對提高自己有益,就看我們怎麽理解了。

下麵這首詞的修改就是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好例子:

初稿:《浪淘沙 • 燕園 未名湖》

日落晚輝中,
水映雲空,
倚石閑坐舊情濃。
一塔湖圖尤未改,
相伴融融。

天地幻霓虹,
歲月匆匆,
天涯芳草奔西東。
閱盡人間多少事,
淘盡英雄。

讀者初讀的反饋是兩個比較明顯的疏忽,一是下厥出現了兩個“天”和兩個“盡”字似無十分必要。二是“天涯”與“奔”有矛盾,已經是“天涯”了,就該“各”才是。交流後,作者對初稿作了修改:

第二稿: 《浪淘沙 • 燕園 未名湖》

日落晚輝中,
水映雲空,
倚石閑坐舊情濃。
一塔湖圖尤未改,
相伴融融。

故地幻霓虹,
歲月匆匆,
天涯芳草各西東。
閱盡人間多少事,
誰問英雄?

可是改出的第二稿問題更大了。 “ 天地”為虛故可“幻”,“故地”為實故不可“幻”。另外,即便“故地”可“幻”,此處也與詞境不符,前麵剛說故地“相伴融融”,馬上就“幻”,不合邏輯。

而全詞從整體看,上厥說“地”,下厥寫“事”,故應為“故事”、“故日”、“舊日”、“舊事”等“幻霓虹”才與詞境相合。這些字雖都已用過,然上厥首 句“日落晚輝中”之“日落”與“晚輝”有語義上的重複,可改!讀者建議上厥首句:“園色晚輝中”;下厥首句:“故日幻霓虹”。當然作者身臨其境定有更好的想法。經過交流,作者又作了修改並解釋了這說辭的整體構思:

第三稿: 《浪淘沙 • 燕園 未名湖》

日落晚風中,
水映雲空,
倚石閑坐故情濃。
一塔湖圖尤未改,
相伴融融。

天地幻霓虹,
春色朦朧,
萋萋芳草落西東。
閱盡人間多少事,
歲月匆匆。

“上闕寫實,下闕說夢。在故情融融中回到從前。色彩繽紛,春意盎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在此度過美好時光的青年學子都已各奔東西(‘西東’又指海內外,即西方和東方)。塔湖靜靜,看慣春夏秋冬,記載了園中事事,任歲月匆匆,歲月朦朧。”

這第三稿是否就無懈可擊了呢?讀者當然還可以繼續提問:“尤”和“猶”哪個字更符合詞境呢?詞中多處使用疊字,是否都必要呢?等等。。。可見交流的必要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