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情的極致:戀人死後自己自殺的邏輯何在?
作者:郭知熠
筆者最近一方麵寫一寫《超級厚黑評三國》,也就是用所謂的“超級厚黑學”的理論來評論《三國演義》。另一方麵,也不忘記看一看一些網上的文章。當然,如有所感,也不會忘記寫一寫評論。這對於郭知熠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好的調劑。
最近看了一篇報道,使得郭知熠先生感動了好半天。可惜我現在找不到這篇報道的原文,隻能評自己的記憶了。這篇報道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個男青年,正準備與他的女朋友結婚,所以,他們一起回男方的老家過年。可惜,他的女朋友在一次偶發的煤氣中毒事件中死去。
於是,這位男青年痛不欲生,在他女友的屍體旁哭得死去活來。然後,他陪著他女友的骨灰盒到了他女友的老家。安葬完他的女友後,他也隨之自殺,並在遺書中囑托將他與他的女友葬在一起。
郭知熠先生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這個男子的一片癡情。因為女友一死,他也不想獨生。其實,在一對相戀的人中,一方的突然去世,而另一方痛不欲生的應該會有很多人。當然,有這種感覺的人雖然會有很多,但真正因此而自殺的卻不會太多。如果因此而自殺,除了讓人感動以外,其實更多的會是讓人惋惜。在筆者看來,人生之愛情雖然難得,可是我們的生命更加難得。不過,關於這個方麵的議論郭知熠先生已經發了很多,就不想再在此重複一遍了。
我想在此主要考察為什麽一個人在戀人死後往往會想要自殺。
有位朋友在看了郭知熠的所謂“愛情的滲透理論”後,認為郭知熠的理論對愛情的有些方麵無法解釋。這位朋友認為“愛情的滲透理論”可以解釋有些人愛情的功利性,很多人相愛的最初理由正是因為世上的某些功利。可是,如何解釋愛情的那種近乎於瘋狂的特性呢?怎樣解釋一個人會因為愛情而自殺呢?
其實,這位朋友的這個感覺隻是他對“愛情滲透理論”的某種誤解。也許筆者討論了很多關於愛情的功利性,譬如楊振寧先生與翁帆女士之間的結合。這個結合最容易使人們想到要麽這裏沒有愛情,要麽在這裏愛情完全是功利的。
郭知熠之所以說這位朋友是一種誤解,是因為“愛情的滲透理論”是完全可以解釋愛情的瘋狂特征的(事實上,筆者還沒有發現別的任何理論在這個問題上比“愛情的滲透理論”解釋的更好)。愛情的滲透理論中有一個滲透是神聖感的滲透,這個滲透的完成首先需要主體對於客體愛情唯一性的產生。而神聖感的滲透之完成將導致一個人愛情的瘋狂性,這個瘋狂性正是使我們感動莫名的愛情之主要特征。
在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他必須通過所謂的愛情唯一性的驗證。也就是說,這個客體在主體的眼中是一個“唯一”。主體覺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客體在主體心目之中的位置。如果他的愛情完成了神聖感的滲透,這個主體就會把他對於客體的愛情看著無比神聖的了,因而他的愛人在他的心中也就是無比神聖的了。神聖的愛情本身就是“瘋狂”的。
為什麽一個在熱戀中的人在戀人死後會自殺呢?這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上他唯一的愛人死了,他的愛情也就死了。所以,他不會覺得會有新的希望。因為他認為他的愛人是他的唯一,是不能被任何其他人所代替的。這種感覺是一個在熱戀之中的人的普遍感覺。所以,那些在熱戀之中喪失戀人的人是容易閃過死亡的念頭的。
為什麽大多數人在戀人死後沒有選擇死呢?這是因為死的恐懼使得大多數人屈服的緣故。雖然生之不易,因為你的愛情已死,可是,死亡畢竟是使人更加恐懼的事情。如果這些人能夠戰勝對於死亡的恐懼,筆者相信,這個世界上為情而死的人還不知道會增添多少倍!
非常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一個人可能會為情而死,然而那些沒有為情而死的人們,他們或者受到了別人的勸誡,他們或者因為對死的懼怕而選擇了苟活,但他們最後都不會後悔。為什麽呢?這是因為時間的作用。時間會使得我們忘記很多的事情,甚至會使得我們忘記時間本身。特別地,時間會使得我們忘記我們的已經過去了的愛情。當然,時間不是簡單地遺忘,而是將它的強度淡化,使得我們不再覺得我們已經過去了的愛情是我們心中的唯一。這就是我們能夠重新走向新的愛情的邏輯上的保證。
寫於200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