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章多少看過一些,有印象的不少,有一個畫麵一直在我腦子裏縈繞不去,隱隱約約地似乎已凝結成一個文學的記憶,一顆晶瑩的文學顆粒。這顆粒時不時會我腦海裏滾動一下,例如今天,它又滾動了一下。
“北京正是春末,也許我過於性急之故罷,覺著夏意了,於是突然記起故鄉的細腰蜂。那時候大約是盛夏,青蠅密集在涼棚索子上[
閱讀全文]
近讀一本小書,安德烈.伯納德的《退稿信》,笑得不行。這本書匯集了眾多知名作家的退稿信,可以說是一部諷刺小品大全,編輯們的諷刺技巧可謂神出鬼沒。
一般情況下,出版編輯措辭會和緩怡人,不會輕易得罪某個作家。這不僅是職業的需要,也因為他們知道作家一般都是愛記恨的家夥。可以想象當作家一人獨處發呆時,任何一種怨懟慢慢會累積放大,最終說不準[
閱讀全文]
適讀兩本有關錢、楊的書,又逢寧寧和lily談及《圍城》,頓感隔空的默契,俺扼腕高興,難免心裏越發喜歡寧寧和lily這兩個馬甲了。之所以隻說喜歡馬甲,不敢往別處延伸,因為怕她們說討厭~~~。感覺如果一個女的對男的說“討厭~~”,好像如同說“死鬼”哈。
《葛浩文隨筆》
葛浩文,美國翻譯家,著名漢學家,翻譯過無數中國作家的作品,其中有[
閱讀全文]
昨晚大部分時間都沒睡。淩晨兩點時,來了一個電話,像是倫敦鄉下的口音,一問,原來是打錯了號。媽的。我鑽回被窩,側身瞪眼而臥。
房間裏懸浮著黑暗,殘缺的睡意不能把黑暗填滿,路燈的光躲過窗簾邊緣射進屋裏,幽幽地印在牆上,偶爾閃進幾片樹葉搖晃的影子,斑斑駁駁的像一串昏黃的歎息。
我微微歎了口氣,重新又數起sheep,sleep,數到[
閱讀全文]
近讀《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莊信正編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頗得八卦樂趣。書中的通信披露了很多一手資料,也可以說是密集的資料,這書該是張學研究的又一重大貢獻。相信文學史家這下有事兒幹了,因為有諸多文字需要進一步考證,許多“文墓”也等待“摸文校尉”去探尋。
書中書信涉及記者戴文采扒張愛玲家垃圾一事,讀了駭然[
閱讀全文]
這是一個星期六下午,這個星期六下午截然不同於所有其他的星期六下午,但又絕對不像一個星期一下午或星期四下午。我在市政廣場坐著,長椅的另一頭坐著另一個人。我寧願獨自待著,但不想馬上站起來走開,以免使人難堪。人行道上,狗的糞便被昨夜的雨水泡軟了,這裏一灘,那裏一灘。
我喜歡這條街上鬧哄哄的繁忙景象,那兒有一種邋遢的歡快氣氛,令人[
閱讀全文]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餘華
一部讀書隨筆集,非常紮實好看,可以說是餘華的文學旅程,也可以說是餘華的閱讀旅程。
我越來越喜歡讀餘華的散文,尤其喜歡讀他的讀書隨筆,文章生動活潑、深入淺出,不帶學就氣,讀起來非常順暢,大部分都能理解個大概,甚至零星的部分還能有共鳴。不像一些文學理論家對文學作品分析的慣常態度,一副深不可測[
閱讀全文]
*
無聊時分
"我"和自己吵了一架
最後誰也沒有贏
分不出誰大個兒
"我"和自己都很鬱悶
*
窗上的雨滴一點一點變大
微微一抖
化作彎彎曲曲的小溪流了下來
左躲右閃探著路
轉了個彎
又匯聚了另外一條細流
繼續蜿蜒探著路
一看,窗上已掛滿了小瀑布
*
窗外蘋果樹下
散落在地上的蘋果好像又增加了幾顆
仔細數了一數
一共[
閱讀全文]
昨天趁著當當特價,買了譯林七卷本的《追憶似水年華》,悲喜交加。
以前下載過電子版的,全書2700多頁,看著都眼暈。曾經也多次鼓起勇氣想讀完這本書,每每都以失敗告終,讀得最多的一次是讀完了幾篇譯序以及小說的第一句:“我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很早就上床睡覺。”這之後,我也就跟著睡著了……這回好了,買來實體書,我準備好好研讀,拿[
閱讀全文]
我可能會去看看“蒙帕那斯公墓”,無意中得知哪裏名人雲集,其中還有我比較喜歡的作家紮推兒埋在那裏。
他們是波德萊爾,薩特&彼伏瓦,貝克特,科塔薩爾,杜拉斯,富恩克斯,莫泊桑和桑塔格。也不全是法國人,
科塔薩爾和富恩克斯是南美文學爆炸的四大天王之二(其他兩個是馬爾克斯和略薩),寫《論攝影》的桑塔格是美國人。
這麽多大作家[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