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啊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明室》是羅蘭•巴爾特關於攝影方麵的劄記,寫於1979年。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巴爾特多方探索攝影的本質,第二部分巴爾特頓悟出攝影的本質並據此所得其他延伸。因為作者預置了探尋攝影本質的懸念,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讀起來也就跟讀小說似的,不像一般哲學作品那麽枯燥。
另外,作品也滲透著文學的調調。例如,“照片充滿著偶然性,是偶然性的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麽餘生無論你在哪裏,他都和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海明威

多年不讀海明威了,記得當年上大學時讀過幾本,可內容卻全不記得了。可能是由於涉世不深,或者傻乎乎地不能從書中體味出啥滋味來。還依稀記得當年考四六級時看過海明威的原版書,腦海裏的印象是,海明威是個頑強的介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13
上飛機隨身帶了三本書,隻看完了一本菲利普•羅斯《退場的鬼魂》,艱深耐讀,我看一會兒睡一會兒,睡一會兒看一會兒,看到最後時,小說開頭講了啥都忘記了。鄰座是位老大爺,不是美女,時間過得異常緩慢。
飛機按時到達機場,取出行李,轉乘大巴。鄰座是位老大娘。車行兩小時三十三分鍾,大巴賭氣似的咣當停下,司機大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出了門,寒風呼呼又呼呼,異常凜冽。真冷啊,我借著風一溜煙兒跑到汽車站,就這麽一小會兒功夫,臉凍得梆梆硬,幾乎都要風幹了。“怎麽大風越狠,我心越蕩”一邊等車,我一邊哼哼著這句。
蘇運瑩的《野子》有魔力,我都聽魔怔了,每天必須反複聽好多遍,車軲轆轉軸兒聽,怎麽也聽不厭,可每次聽都跟頭一次聽一樣,真是莫名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重新修改編輯匯總了一下,扯在了一處,弄成了喜歡的形式,書的模樣。
不太暈字兒的可去一瞧。
http://en.calameo.com/read/0031116412e3c580b5595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近讀澳大利亞的主持人拉莫娜•科瓦爾的一本書,《探索孤獨鬥室的靈魂》,是本作家訪談錄,其中包括28位著名作家的訪談。這些被采訪的作家裏,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熟悉的有幾個,其中有索爾•貝婁,不熟悉的有一大堆,數也數不清。
在采訪索爾•貝婁時,可能為了調劑氣氛,拉莫娜問了一個有關貝婁作品裏女人穿的浣熊皮外套的問題,問題有點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郵差》【美】查爾斯•布考斯基
小說情節很簡單,講述一個人開始做郵遞員,後來又做分信員的故事。非常好看,文字平實深刻,平實似一把泥土,深刻讓人寒冷刺骨。布考斯基不愧也是個詩人,小說裏頻繁閃爍著詩性的美感,細微精致,而又似若即若離。
讀了這部小說,一改我對布考斯基的糟糕印象,因為之前讀他的《苦水音樂》,感覺確實不怎麽樣,甚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讀了兩本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書,《無聊的魅力》和《擁抱似水年華》。開始讀時還帶著一點小興奮,作者的中文譯名不錯,透著一絲英格蘭的浪漫情調,正如詩人蘭波,名字都蕩漾著法國的韻味。讀後發現,這兩作品純屬心靈雞湯,大感上當。其膚淺的感悟和說教,承襲了暢銷作家一貫作風,魅力全無,隻有無聊。
當然,也不是全無是處,偶爾會有幾個稍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口沒遮攔的人》——貝婁
一封巨長巨長的信,從頭寫到尾,就成了這部小說。
開始還行,圍繞“口沒遮攔”這一主題展開,貌似誠懇地檢討自己信口雌黃的惡劣行為。到後來就越扯越遠了,摻合進不少雜七雜八的事兒。讀著讀著,俺慢慢走神兒,身邊“雞毛蒜皮”的瑣事也隨之過起了電影。上個星期,我們部門稀裏嘩啦一下子裁了六個人,我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自我是由你自身的小扭曲和謊言組成的安樂窩”---諾曼·梅勒
《已故的帕斯卡爾》--【意】皮蘭德婁
因經濟矛盾和家庭矛盾,一天,他一聲不吭,舍家棄妻。跑了。在外晃蕩一大圈回來,發現家裏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於是將錯就錯,改名換姓,裝為另外一個人,在另一地方混了兩年,風生水起,誌得意滿。但是,雖然又收獲了愛情,心卻七上八下,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