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讀司馬新《張愛玲在美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版,淘寶二手書)。司馬新,本名鄭緒雷,司馬新是筆名,曾出版另一本書《張愛玲和賴雅》。1978年,司馬新作研究生論文《海上花列傳》,夏誌清建議他請教張愛玲,因張正在英譯《海上花》,於是司馬新與張愛玲開始了往來通信,因而對張愛玲晚期有所了解。當然這種了解比不上張愛玲的老朋友宋祺、夏誌清和莊[
閱讀全文]
吃百家飯,行千裏路,等同於讀萬卷書。
——陳曉卿
節日裏吃吃喝喝,東一家西一家地聚。吃飽喝足之餘,讀點有關吃的書,卻也不錯,一解悶,二消食,至少精神上也不餓著。這幾天讀陳曉卿《吃著吃著就老了》和汪曾祺《人間至味》,大快朵頤。之前讀過梁實秋《雅舍談吃》,不太記得寫的啥了,隻記得梁實秋文筆挺好。有時感覺文字似有提味功能,在優美[
閱讀全文]
《愛默生家的惡客》木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月,1版8印(2009年5月,1版1印)。十一年間印刷八次,比較少見。
聖誕閑暇,閑讀此書,讀至將半,掩書養神……總感覺木心的文字讀起來別別扭扭的,一頓一頓的不太流暢,讀著有點累腦子。心裏犯嘀咕,到底咋回事?於是試著一探究竟。
書中《馬拉格計劃》一文的開頭:
“木製百葉長窗,[
閱讀全文]
圖書館借來蔡瀾的《師友奇人》,翻著翻著,看到頁眉處有留言,如圖,倒是有趣又應景兒,圓圈內是一隻被夾死的小飛蟲,大概是果蠅。留言這位讀友挺有興致。
一時覺得好玩,於是用鉛筆跟了貼,心裏打算著過幾年再借此書,看看還有沒有更無聊的人繼續跟帖。
*
《聽雨樓雜筆》高伯雨(故宮出版社2013年9月版)第65頁有這麽一段:
二十年前(1935)陰[
閱讀全文]
一年多沒發帖了,時間過得飛快。
閑時依舊讀讀書,臨臨印,隻是沒有以前那麽密集了。年歲見長,人也越發懶散了。
吳讓之
趙之謙
[
閱讀全文]
昨在一賞畫書裏看到一幅畫:
作者評雲:
清代人物畫家王素依據李清照詞意,畫成這幅畫,試看畫幅上仕女倚窗凝望菊花,形象地表現漱玉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詞意。畫幅上還畫有一枝梧桐,占著很大的篇幅,詞題也作“梧桐仕女圖”,但這個意象在《醉花陰》詞裏是沒有的,它是畫家挪移李清照另一首《聲聲慢》詞中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閱讀全文]
細朱文
滿白文
去年臨了不少印,有空就臨一個,攏共臨了一百六七十方。從戰國齊、楚、燕、三晉古璽開始,繼而臨秦印,以及各代鳥蟲篆,細朱文印和滿白文印,各種風格流派大致小淌了一遍,手摹心會,受益良多,在刀法、篆法和章法等方麵均有所體悟。
[
閱讀全文]
鳥蟲篆
戰國璽
秦印
[
閱讀全文]
近幾個月成批臨戰國璽,每天有空就臨一個,堅持下來也攢了一小堆兒。自我感覺在刀法、布局以及審美上小有所得,此不一一。
貼於書櫥窗上,整景兒又遮光。。。
[
閱讀全文]
疫情時起時伏,一整年繼續在家工作。在家工作的好處是,工作累的時候可以自由地幹點喜歡的事,例如練幾筆書法,或者臨一臨戰國璽。
下麵是最近這段時間臨刻的幾個戰國璽。
1。原印
臨印
臨後感:印麵上下大麵積留紅,看著喜興。
2.原印
臨印
臨後感:臨寫時字的布局沒安排好,有點不一樣。
3.原印
臨印
臨後[
閱讀全文]